玻璃芯片论文-李文满

玻璃芯片论文-李文满

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巨型脂质体制备,叁明治",结构",电场参数,顶部成膜

玻璃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满[1](2016)在《ITO玻璃芯片上的巨型脂质体制备方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质体是磷脂分子在水相中自发排列、包裹形成的闭合囊泡结构,其中粒径在1~200mm之间的这类脂质体被称为巨型脂质体。巨型脂质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体积较大且安全无毒,是一种很好的药物载体。而且,它还可以用作细胞模型和细胞膜模型来研究细胞及细胞膜的相关特性。在巨型脂质体相关研究中,其制备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但总体而言,目前关于巨型脂质体制备方面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制备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因此,本文将着重对现有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在探究各因素对巨型脂质体形成影响的基础上,提高巨型脂质体的制备效率,以期在较简单的“叁明治”结构芯片上就能获得较高的巨型脂质体产率及粒径均一性,同时对在生理条件下制备巨型脂质体进行初步探索。首先在实验室原有芯片上开展了巨型脂质体制备实验研究,根据实验中气泡产生及水流对脂质膜有冲击的情况,重新设计、制作了基于ITO玻璃的“叁明治”结构芯片,在新芯片上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有效避免原有芯片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制作的芯片开展了巨型脂质体电形成实验研究,深入探究了电场参数(场强和频率)对巨型脂质体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是对巨型脂质体的形成有协同起作用。当电场强度过小时,电场频率对巨型脂质体形成的影响不明显;当电场强度过大时,频率对巨型脂质体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论频率如何高场强都会导致巨型脂质体的变形与破碎;当场强合适时,频率对巨型脂质体形成的影响则特别明显。在低于特定频率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巨型脂质体的形成数量会不断增加,粒径不断减小,粒径分布越来越均匀;当达到这一特定频率,巨型脂质体的形成数量达到最大,粒径及粒径分布趋于稳定;此后再继续增加频率,巨型脂质体的形成数量会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而巨型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变化不大。因此,在该特定频率处,巨型脂质体的制备状况最好,在本文的实验系统中,该频率值为11 k Hz。通过对电场作用的理论分析及模型仿真发现,在电形成过程中,电场对脂质膜的作用主要来自直接作用在脂质膜上的介电电泳力和间接作用于膜上的电水动力,而且二者的共同作用在系统的特征频率处达到最大。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特征频率值(13.3 k Hz)与实验所得到的最佳制备频率(11 k Hz)非常接近,这表明是电场作用的最大化可能引起了巨型脂质体制备效果的最优化。所以,对于一个特定的系统,即使是简单的“叁明治”结构装置,通过合理地配置电场参数,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巨型脂质体产率及粒径均一性。在本文中,通过设置电场参数为E=5 V/mm,f=11 k Hz,每个腔室中制备得到的巨型脂质体数量可达800多个,而且70%的巨型脂质体都集中在40~60(?)之间。为了进一步提高巨型脂质体的制备数量,本文开展了基于顶部成膜的巨型脂质体形成方法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顶部成膜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变脂质膜的受力以获得比底部成膜更高的制备效率,每个腔室中的巨型脂质体数量可达1000多个。通过在底部、顶部同时成膜使“叁明治”结构芯片的平板电极得到了充分利用,每个腔室中的巨型脂质体数量可高达2000个,这种简单芯片装置表现出其他结构所不具备的独特潜能。本文还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离子浓度对巨型脂质体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离子会降低电场的作用并抑制脂质膜的卷曲和分离,从而抑制巨型脂质体的形成。通过采用顶部成膜和提高实验温度的方法,加大了脂质膜所受的外界作用力并改善了膜本身的特性,成功克服了离子的阻碍作用,在150m M的高离子浓度下制备出了大量巨型脂质体(每个腔室可达800多个),为制备生理条件下的巨型脂质体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3-01)

徐艺源[2](2014)在《日本研制出石英玻璃芯片 可保存数据3亿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21日报道,日本日立制作所与京都大学共同开发出可在石英玻璃存储数据的技术,该技术拥有与蓝光光盘媲美的记录密度,但与蓝光光盘可将数据保存约1000年的能力相比,石英玻璃可保存长达约3亿年,因此适用于保存公文和文化遗产资料等。据报道,此次研发的新技术可在长宽均为2.5厘米、厚度为8毫米的石英玻璃上记录1.5GB的信息。将石英(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信息》期刊2014年11期)

张晓娟,杨忠,王振宇,胡宁,黄小玲[3](2013)在《ITO玻璃芯片上温度分布对成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小鼠成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在ITO玻璃芯片上加载电场形成一定的温度分布。在不同温度(38、39、40和41℃)所对应的区域加工相同尺寸的PDMS微型培养腔室用于小鼠成肌细胞的培养。通过对芯片上培养的小鼠成肌细胞连续5 d的热刺激(30 min/d),研究不同温度短期热刺激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形态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一定的温度刺激对小鼠成肌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40℃刺激后的细胞数目增加最明显。在总刺激时间(30 min)相同情况下,短时多次热刺激的效果更理想,细胞增殖指数最高可达38.39。(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3年08期)

游炜臻,林耿锐,叶嘉明,周勇亮[4](2010)在《具平行微通道的无电场玻璃芯片微电渗泵》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Y型无电场电渗泵芯片,以聚电解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侧臂通道分别修饰正、负电荷形成电渗泵,实现中间主通道无电场干扰。侧臂由多个平行亚通道构成,以增强电渗泵流速。使用中性离子示踪法、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电渗泵流速与压强,考察了电场、亚通道个数及深度对流速与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压强随外加电场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关系;流速随侧臂亚通道个数增大而增大,压强随通道深度减小而增大。当电场强度为600V/cm时,含9个深10μm、宽度25μm亚通道的电渗泵流速与压强分别为672nL/min和442Pa。(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志明,陈恒武,马丹[5](2009)在《玻璃芯片上温控微阀的制备和微流体控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在临界温度(32℃)附近会发生敏锐的相变,导致其体积和表面亲疏水性的突变.利用这种由温度刺激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控制微通道内微流体的运动状态.本文以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为引发剂,水-乙醇混合体系为溶剂,在玻璃芯片通道内局部区域以紫外光诱导聚合PNIPAAm整体柱塞,制备温控微阀.系统地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该阀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芯片上的集成化单温控阀流动注射分析模型,利用镁离子与荧光探针O,O′-二羟基偶氮苯的螯合荧光反应,表征温控微阀的控流效果.结果表明,所制作的微阀温控效果良好,在微流控领域有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刘军,方群[6](2004)在《微流控玻璃芯片毛细管电泳鞘流型紫外光度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质谱、化学发光、电化学和光度法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但其所测样品大部分需要衍生.与之相比,在传统的毛细管电泳仪和液相色谱仪中最常见的紫外检测器,因其对占物质总量80%的物质都有吸收响应,从而成为目前最具有通用性的检测方法之一.然而,在微流控分析领域中,采用紫外检测的芯片系统较少.由于玻璃对紫外光存在吸收,故目前分析系统中多采用石英基质的微芯片,但芯片制作(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4-01)

Spencer,Chin,王正华[7](1998)在《价格适中的结晶玻璃芯片载体可以封装系统级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项获得专利权的新型芯片载体,可以将日益复杂的ASIC和微处理器封装在一起;花费的费用又不太高,可以接受。该封装适用于工业界标准的芯片粘接工艺。(本文来源于《今日电子》期刊1998年11期)

林毅,顾諟蕾,林立强,聂菊美[8](1992)在《空气桥玻璃芯片电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是为单片单刀双掷开关电路的需要而专门开设的专题研究。 空气桥玻璃芯片电感是一种制作在玻璃介质衬底上的螺旋形叁维电感。它是平面螺旋电感的发展,即电感螺旋线由平面微带形变成由许多叁维空气桥级联而成。对于叁圈半的电感约有空气桥50多个。正因为采用了空气桥及低介电常数的玻璃介质,电感的分布杂散电容便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电感的最低自谐振频率,最终使这种电感可作宽带应用。(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1992年02期)

玻璃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21日报道,日本日立制作所与京都大学共同开发出可在石英玻璃存储数据的技术,该技术拥有与蓝光光盘媲美的记录密度,但与蓝光光盘可将数据保存约1000年的能力相比,石英玻璃可保存长达约3亿年,因此适用于保存公文和文化遗产资料等。据报道,此次研发的新技术可在长宽均为2.5厘米、厚度为8毫米的石英玻璃上记录1.5GB的信息。将石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满.ITO玻璃芯片上的巨型脂质体制备方法优化[D].重庆大学.2016

[2].徐艺源.日本研制出石英玻璃芯片可保存数据3亿年[J].吉林医学信息.2014

[3].张晓娟,杨忠,王振宇,胡宁,黄小玲.ITO玻璃芯片上温度分布对成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J].分析化学.2013

[4].游炜臻,林耿锐,叶嘉明,周勇亮.具平行微通道的无电场玻璃芯片微电渗泵[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

[5].李志明,陈恒武,马丹.玻璃芯片上温控微阀的制备和微流体控制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6].刘军,方群.微流控玻璃芯片毛细管电泳鞘流型紫外光度检测系统[C].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4

[7].Spencer,Chin,王正华.价格适中的结晶玻璃芯片载体可以封装系统级芯片[J].今日电子.1998

[8].林毅,顾諟蕾,林立强,聂菊美.空气桥玻璃芯片电感[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2

标签:;  ;  ;  ;  ;  

玻璃芯片论文-李文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