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学经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夫之,顾炎武,史学家,经世致用
史学经世论文文献综述
肖燕[1](2019)在《略论中国史学的经世致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以史为镜而警诫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良传统可以追溯到夏、商、周叁代。《诗经·大雅·荡》就曾吟道: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后一句意思讲,殷商王朝的借鉴应当不远,就在夏桀自取灭亡的那个时代。可是商纣王却并未加以吸取,仍像夏桀一样终以暴、淫而失国。西周初期的统治者,因此也就一再分析殷商灭亡的原因,在当时的文献《周书》中反复告诫后代要以夏、殷二代为镜,切莫重蹈历史的覆辙。而这以后中国的史(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汪效驷[2](2019)在《建设精神国防:抗战时期史学经世功能的旨归》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和当局施政的重点,以国难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教育体现了史学与精神国防建设的契合。史学家以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为取向进行"术业专攻",全国上下特别是史学界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改革和强化,是抗战史学以建设精神国防为旨归的经世路径。(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李文才[3](2019)在《经世以为学,创新以求是——黎虎先生史学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黎虎先生从事史学研究60余年,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学术成就卓着。综观黎先生史学研究,"独立思考,推陈出新"为其治学思想,"经世以为学,创新以求是"为其研究原则。黎虎先生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这一新学科,还结合走马楼叁国吴简等新史料,对魏晋南北朝"吏户""吏民"等问题进行重新诠释,构建起"吏民"问题研究的全新学术体系。黎虎先生非常重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有机结合,在其研究中完美地诠释了"二重证据法",从而在史料的运用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放[4](2017)在《“引古筹今”与社会治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是那个时代经世致用学术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社会治理思想是其学术经世的突出表现。他提出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意在从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使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他认为经济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人才是社会治理的保障,教化、礼治、法治等在社会治理方面均有各自的作用。顾炎武的社会治理主张,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值得批判地继承。(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张利锁[5](2017)在《孟森的经世精神——以孟森先生的史学着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孟森先生是近代清史学科的奠基人和主要开拓者,他治学严谨、思想敏锐,在明清史,尤其是清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学术成就的取得,不仅得益于辛勤努力的结果,更是与其立足现实、经世致用的精神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求真务实、创新包容、敬业爱国等方面,这种精神既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延续,又因为时局变动而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对于孟森先生这种经世精神的探讨,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全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无疑也具有某种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朱偲[6](2017)在《史学研究与经世致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在阅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的一些感想和评论。该书凝聚了船山先生巨大的心血。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着名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叁大儒。其学术风气影响于后世甚大,曾国藩评价他为:“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不同于(本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期刊2017-05-08)
邹兆辰[7](2017)在《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充分发挥史学经世功能——汪受宽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8月15日,来到兰州,参加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历史的理论、观念与叙事"学术研讨会。有机会见到兰州大学教授、着名学者汪受宽先生。汪先生于1963年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大西北工作。1979年考上了兰州大学历史系张孟伦教授的史学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校工作。从讲授历史文选开始,进一步从事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1985年起,(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郝志景[8](2017)在《“经世致用”与“为学问而学问”——柳诒徵“史学致用”论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史学研究之中,"经世致用"与"为学问而学问"两种治学态度常被相提并论。孰是孰非,众说纷纭。一代史家柳诒徵高张"经世致用"之旗,明确反对"为学问而学问"。对其"史学致用"论潜研深探,并与当时相关论说相互比较,则可发现"经世致用"与"为学问而学问"之争,层面有二:第一层面易有共识,第二层面则殊难调和。当代论者探讨两者之争,多将两个层面混而为一,益发淆乱。因此回顾柳氏"史学致用"之论,梳理二者之争,也就极有必要。(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贾勇[9](2016)在《略论晚清史学经世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史学经世思想源远流长。清初以来,考据之风日盛。迨至道咸之际,外敌入侵,列强环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学者们反思乾嘉学术之弊,重溯清初"经世致用"的治史方法,并加以传承,史学经世思潮再度勃兴。(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韩建萍[10](2016)在《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传统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世致用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古人的崇古思想、史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属性要求。(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史学经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和当局施政的重点,以国难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教育体现了史学与精神国防建设的契合。史学家以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为取向进行"术业专攻",全国上下特别是史学界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改革和强化,是抗战史学以建设精神国防为旨归的经世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学经世论文参考文献
[1].肖燕.略论中国史学的经世致用[J].文史杂志.2019
[2].汪效驷.建设精神国防:抗战时期史学经世功能的旨归[J].理论学刊.2019
[3].李文才.经世以为学,创新以求是——黎虎先生史学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李放.“引古筹今”与社会治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7
[5].张利锁.孟森的经世精神——以孟森先生的史学着作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7
[6].朱偲.史学研究与经世致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
[7].邹兆辰.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充分发挥史学经世功能——汪受宽教授访谈录[J].史学史研究.2017
[8].郝志景.“经世致用”与“为学问而学问”——柳诒徵“史学致用”论发微[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贾勇.略论晚清史学经世思潮[J].黑河学院学报.2016
[10].韩建萍.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传统的成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