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贫血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贫血性疾病,脉象,外周血象,骨髓象
贫血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夏小军,段赟,崔杰,姜俊峰,姚金华[1](2018)在《贫血性疾病脉象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并探索其与血象、骨髓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976例贫血性疾病脉象进行研究,总结其主要表现形式,并与血象、骨髓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脉象中,血红蛋白含量与细脉发生率呈显着负相关;平均红细胞体积与滑脉发生率显着正相关;白细胞计数与沉脉发生率呈显着负相关;骨髓增生减低与沉脉、弱脉发生率显着正相关。结论:贫血性疾病脉象与血象、骨髓象中的部分指标内容存在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借鉴运用和继续深化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夏小军,段赟,崔杰,姜俊峰,姚金华[2](2018)在《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归纳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976例贫血性疾病脉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主要表现形式及在贫血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贫血性疾病脉象主要以细脉、滑脉、弱脉、沉脉、弦脉多见。结论:贫血性疾病脉象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值得临床借鉴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夏小军,段赟,崔杰,姜俊峰,姚金华[3](2017)在《贫血性疾病舌象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归纳贫血性疾病的舌象特征,探索其与血象、骨髓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976例贫血性疾病患者的舌象进行分析,总结其舌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舌象与血象、骨髓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贫血性疾病舌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厚、腻苔发生率呈显着负相关;中性粒细胞比例与黄苔发生率呈显着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与胖大舌发生率呈显着正相关;平均红细胞体积与滑苔、瘀斑舌发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血红蛋白含量与淡红舌发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骨髓增生活跃与齿痕舌体、滑苔发生率呈显着正相关;骨髓增生减低与暗舌发生率呈显着正相关;骨髓红系比与黄苔发生率呈显着正相关;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与白苔舌发生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贫血性疾病舌象与血象、骨髓象中的部分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借鉴运用和继续深化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段赟,李雪松,夏小军,开金龙,龙青[4](2014)在《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习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体会,探讨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对贫血性疾病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病证名称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当前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存在的问题,提出贫血性疾病规范化中医病名体系的构想。目前,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较为笼统、缺乏特异性,建议重新进行确定,使其规范化、体系化。(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段赟,李雪松,夏小军,开金龙,姚金华[5](2013)在《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体会,对贫血性疾病常见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病证名称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当前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存在的问题,提出贫血性疾病规范化中医病名体系的构想,建议对贫血性疾病的中医病名重新进行确定,使其规范化、体系化。(本文来源于《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7-26)
李慧,王国征,李琤,李达[6](2013)在《贫血性疾病中医证型与血象、骨髓象的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贫血性疾病中医证型与血象、骨髓象的相关性规律。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6年10月—2009年1月收治的贫血性疾病患者57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纳入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资料,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脾虚血亏型以小细胞及正细胞贫血为主。脾虚血亏型以中重度贫血为主;肾虚髓亏、肾虚血瘀以轻中度贫血为主。脾虚血亏型血红蛋白最低,肾虚血瘀型最高。除肾虚髓亏型外,其余各证型均以增生性贫血为主。骨髓增生减低主要见于肾虚髓亏、肾虚血瘀、脾肾亏虚型3型,其中肾虚髓亏型尤甚。骨髓病态造血主要见于肾虚类证型。结论脾虚类证型多表现为小细胞及正细胞贫血,以单系或两系减少为主,骨髓增生活跃。肾虚类证型骨髓增生不良,多以叁系减少为主,正细胞贫血为主。(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郭延敏,任艳艳[7](2012)在《犬贫血性疾病输血疗法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输血疗法是救治动物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验证输血疗法的作用,对数十例贫血病病犬进行输血疗法治疗,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等发现患犬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正常值,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了输血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现应用输血疗法治疗的患犬痊愈快,患犬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逐渐升高接近正常值。由此可见,输血疗法对犬贫血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李慧[8](2009)在《贫血性疾病脾肾辨证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贫血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贫血可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等各科的多种疾病。中医药在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但贫血的中医辨证缺乏规范,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贫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型与相关微观指标参数的关系,从而为构建贫血性疾病的脾肾辩证体系,确立基本证型及各型诊断标准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分为文献复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两方面进行阐述。文献复习了中医对贫血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及辨证分型与微观指标的关系。临床研究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573例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病房及门诊已确诊为贫血的患者,提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证候特点及微观指标制作贫血性疾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表,运用SPSS13.0软件对573例贫血患者的证侯分布规律进行聚类分析,选用系统聚类中R型聚类分析法,类间距离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将聚类结果提交临床专家讨论,确定中医证侯命名,并用频数分布描述证型特征,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分析血劳、髓劳各中医证型及其与微观指标关系。研究结果:贫血性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可分为两大类:外周因素(包括消耗、破坏、丢失等)所致贫血性疾病;骨髓因素(包括生成减低、无效造血等)所致贫血性疾病;简称为外周性贫血、骨髓性贫血。贫血性疾病脏腑辨证以脾肾辨证为主,五脏相关依次为脾、肾、肺、肝、心,比例分别为91.3%、45.2%、9.6%、5.8%、3.0%。外周性贫血以脾为主,骨髓性贫血脾肾兼顾,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气血阴阳辨证以气血亏虚为主,各占97.6%、89%。阴虚以髓劳居多,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性疾病无单纯实证,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各占33.9%、66.1%。外周性贫血二者各半,骨髓性贫血以虚实夹杂证居多,250例占79.6%。兼夹证依次为血瘀、痰浊、水湿、痰热、气滞;兼血瘀者339例,其中骨髓性贫血234例;水湿99例,外周性贫血57例;此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性疾病属中医虚劳范畴,国家标准提出的虚劳类病证划分为血劳、髓劳病证,类比对应,外周性贫血性疾病属于血劳范畴,骨髓性贫血性疾病归属髓劳范畴。血劳之证乃气血虚损劳伤,部位在血脉,与后天之本“脾”相关,为脾虚所致,与外周性贫血相对应;髓劳之证乃精血虚损劳伤,部位在骨髓,与先天之本“肾”相关,为肾虚所致,对应于骨髓性贫血疾病。中医证型:通过聚类分析及临床辨证确定中医证型,为脾虚血亏,肾虚髓亏,脾肾亏虚,肾虚血瘀,脾虚痰瘀互结,脾肾亏虚、痰瘀互结六型。血劳以脾虚血亏,脾虚痰瘀互结为主,各占120例、49例;髓劳以脾肾亏虚、痰瘀互结,脾虚痰瘀互结为主,各占121例、77例。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血劳当从脾论治,髓劳病情复杂,多兼夹痰浊、血瘀,在健脾补肾,填精益髓基础上,当佐以活血化痰之品。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关系:脾虚型贫血的细胞形态以正细胞和小细胞贫血为主,其余证型以正细胞贫血为主;各中医证型均以增生性贫血为主,增生不良性贫血以肾虚、脾肾亏虚、肾虚血瘀叁型为主,均有肾虚;骨髓增生活跃及以上者均兼有脾虚,增生减低及极度减低均兼有肾虚;这与“肾主骨生髓”的机理相符,骨髓源于肾中精气,肾精亏乏则髓海乏源,表现为骨髓增生不良、增生减低。脾虚型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其余证型以中度贫血为主,考虑与病例来源有关,单纯贫血住院的病例多病情严重。血象单纯红系和两系异常以脾虚证居多,叁系异常以脾肾亏虚,痰淤内阻证型最多;提示髓劳以叁系异常为主。病态造血以脾肾亏虚,痰瘀互结证型最多。以上都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贫血性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分为外周性贫血和骨髓性贫血,传统医学角度分属“血劳”“髓劳”范畴,中西医认识殊路同归,不谋而合。病证结合,血劳的基本证型分布为脾虚血亏,脾虚痰瘀互结,脾肾亏虚;髓劳的基本证型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脾虚痰瘀互结,脾虚血亏。血劳以虚证为主,从脾论治为主;髓劳从脾肾亏虚论治,多兼夹血瘀、痰浊,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兼健脾益气,佐以活血化痰。二者在微观指标上表现出一定规律,可为构建脾肾辨证体系提供客观依据。因病例来源有限,多来自血液病房,且老年病人为主,结论有一定偏颇,如脾虚型贫血程度最重。需多中心,大样本方可规范辨证规范。(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李琤[9](2008)在《贫血性疾病中医证型分布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贫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在发展中国家,贫血问题尤为突出。贫血是一种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多个学科,其引起的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贫血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虚劳”病证范畴,目前贫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欠缺规范化及细化,贫血性疾病常用的辨证体系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这些辨证方法在内容上存在着严重的交叉重迭现象,给临床病例讨论、科研方案设计、疗效成果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统一及规范贫血性疾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必要性。目的本课题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重点分析贫血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从而为规范其证型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构建贫血性疾病脾肾辨证体系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借助广东省中医院病案室所存管的2005年12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住院治疗的贫血性疾病病例,对患者一般状况、中医证候、西医诊断、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搜集,将所出现的中医证型进行拆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贫血性疾病病例200例。第一,200例贫血性疾病病例中医证型的分布:从虚实角度讲:单一证候中虚证类从多到少依次是:肾虚、气虚、脾虚,实证类中从多到少依次是:血瘀、毒蕴、痰浊、湿热。证型简化前后,虚实夹杂类所占比例最高,达70%以上,单纯虚证类占24%以上,单纯实证类所占比例很小,验证了贫血是虚劳类疾病。从脏腑辨证角度:单一证候中从多到少依次是肾虚、脾虚、肺虚、肝血虚、心虚;简化前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为12%,简化后证型中脾肾亏虚、湿痰瘀毒内蕴证占30%,脾肾亏虚证占12%,充分说明从脾肾辨证是临床辨治虚劳常用的辨证方法。从气血津液辨证角度,单一证候从多到少依次是气虚、阴虚、血虚、阳虚,突出了气虚的重要地位。简化前后证型均多从气血亏虚和气阴两虚角度辨证。从证候组合角度,证候的组合方式共计有66种之多,经归纳简化,两种证候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9.0%;其次是四种证候组合为31.0%;单证候出现率仅为5.0%。第二,从贫血发生的原因可将贫血性疾病分为外周性贫血疾病和骨髓性贫血疾病,200份病例中外周性贫血疾病占104例,骨髓性贫血疾病占96例,并结合其中医证型研究,得出外周性贫血疾病:从脾辨证最多,跟着是肾、肺、肝、心,与脾密切相关;证型以虚实夹杂类和单纯虚证类为主,实证类较少,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肾亏虚、湿痰毒瘀内蕴证。骨髓性贫血疾病:从肾辨证最多,跟着依次是脾、肝,无从肺、心辨证,与肾密切相关;证型以虚实夹杂类和单纯虚证类为主,实证类较少,多见脾肾亏虚、湿痰毒瘀内蕴证,肾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毒瘀痰内蕴证。结论贫血性疾病归属中医“虚劳”范畴,中医辨证规律可概言之:脏腑辨证脾肾为主,气血津液辨证总关乎气血、气阴,外邪致病首举瘀血,外周性贫血从脾辨证多,骨髓性贫血从肾辨证多。证型以虚证类和虚实夹杂类为主,单纯实证极少见,可大致归为6型:气血亏虚证,脾肾亏虚、湿痰毒瘀内蕴证,肾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毒瘀痰内蕴证,气血亏虚、毒痰瘀内蕴证,脾肾亏虚证。外周性贫血以第一、二种证型为主,骨髓性贫血以第二、叁、四种证型为主。(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顾惜春,赵夷年,唐丽亲,张京城,邢宝利[10](1990)在《贫血性疾病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及叶酸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对各类贫血病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浓度,籍此探讨其与贫血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贫血患者217例。所有病例均测定了血红蛋白、血清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铁蛋白、(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1990年04期)
贫血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归纳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976例贫血性疾病脉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主要表现形式及在贫血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贫血性疾病脉象主要以细脉、滑脉、弱脉、沉脉、弦脉多见。结论:贫血性疾病脉象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贫血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夏小军,段赟,崔杰,姜俊峰,姚金华.贫血性疾病脉象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研究[J].中医研究.2018
[2].夏小军,段赟,崔杰,姜俊峰,姚金华.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研究[J].中医研究.2018
[3].夏小军,段赟,崔杰,姜俊峰,姚金华.贫血性疾病舌象与血象、骨髓象相关性研究[J].中医研究.2017
[4].段赟,李雪松,夏小军,开金龙,龙青.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探讨[J].中医研究.2014
[5].段赟,李雪松,夏小军,开金龙,姚金华.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探析[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6].李慧,王国征,李琤,李达.贫血性疾病中医证型与血象、骨髓象的关系初探[J].疑难病杂志.2013
[7].郭延敏,任艳艳.犬贫血性疾病输血疗法的疗效观察[J].河南农业科学.2012
[8].李慧.贫血性疾病脾肾辨证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9].李琤.贫血性疾病中医证型分布回顾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0].顾惜春,赵夷年,唐丽亲,张京城,邢宝利.贫血性疾病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及叶酸的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