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粘离合器论文-祝杰

液粘离合器论文-祝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粘离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兆瓦级,液粘离合器,摩擦副,结构优化

液粘离合器论文文献综述

祝杰[1](2018)在《兆瓦级液粘离合器结构优化及其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粘离合器通过摩擦副内油液粘性剪切传递动力,在风机水泵、风力发电等多个工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兆瓦级液粘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对摩擦副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此对比研究了单、双控型兆瓦级液粘离合器的传动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基于油膜流量方程,推导了摩擦副内油膜温升方程,构建了摩擦片表面为径向油槽的油膜叁维模型,采用有限元理论对调速工况下的油膜温度场模型进行求解,揭示了油膜温度场、油膜外径和内外径比对油膜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输入转速一定时,内外径比增加导致油膜温升峰值增加,内外径比减少导致温升速率变大。以兆瓦级液粘离合器传递转矩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液粘离合器摩擦副的结构优化模型,并利用内点罚函数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当摩擦副组数为8,摩擦片内径0.385m,外径0.528m,内外径比为0.73时,能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并使得传递转矩和使用寿命最佳。建立了单控型液粘离合器传动效率数学模型,研究了摩擦副间油膜厚度、主被动摩擦片转速、润滑油入口压力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单控型液粘离合器实验研究,获得了液粘离合器不同转速下的传动效率,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发现了提高转速、减小摩擦副间润滑油入口压力可提高传动效率的规律。建立了单、双控型液粘离合器摩擦片油膜承载力和动态平衡方程,得到了摩擦片接合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对摩擦片接合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表明双控型液粘离合器摩擦片接合时间要明显短于单控型;同时,对双控型兆瓦级液粘离合器的传动效率开展研究,掌握了活塞推力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规律,在调速工况下,双控型兆瓦级液粘离合器的传动效率始终高于单控型1%以上。(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童耀文[2](2017)在《基于空化效应的液粘离合器传递转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粘离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装置,依靠多组摩擦副间油膜的粘性剪切传递动力,在矿山、冶金和水利机械中运用广泛,具有显着的节能效果。本文以液粘离合器径向油槽为研究对象,基于油膜空化效应,分析油膜厚度、转速和供给流量对流场特性及输出转矩的影响,探究油膜在高转速区输出转矩降低的原因,主要内容如下:在纯油膜剪切阶段以一对摩擦副间的油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流场特性数学模型,采用分布解析法得到流场速度、压力以及流量的分布情况,并且分析了油液的粘度、转速以及供给流量对油液径向速度的影响,基于空化Reyonlds边界条件建立了油膜等效半径模型,求解了油膜的等效转矩。基于油膜的空化效应,建立了自由表面VOF模型,对摩擦副间油膜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相流区域的演变规律,通过改变输入转速、供给流量、入口温度和油膜厚度,揭示了两相流区域以及传递转矩的变化情况。基于油膜的空化效应,建立多组不同油槽参数的油膜仿真模型,分析油膜表面剪切应力、压力以及气体的体积量分布情况,发现了油槽产生的动压效应可以加强壁面粘性剪切力,以及总压能够产生负转矩的情况,研究表明:转速、油膜厚度和油槽参数都对油膜的空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美国通用技术中心印度分公司离合器传递转矩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油膜空化条件下,传递转矩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宫华胜,谢海波,杨华勇[3](2016)在《摩擦盘转速对液粘离合器油膜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液粘离合器有油槽和无油槽下单摩擦副中油膜压力与摩擦盘相对转速的关系。建立了带有离心力效应的修正雷诺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逐次超松弛迭代法对雷诺方程中的油膜压力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无油槽油膜压力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降低;有油槽时,沿着转速方向,前半段无油槽区域油膜压力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大,后半段则随着转速增加而减小,而油槽区域油膜压力变化规律则刚好相反。(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期刊2016-11-17)

吴超,郭刘洋[4](2012)在《液粘离合器带排扭矩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研究了转速、油液温度及摩擦副间隙对液粘离合器带排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增加,带排扭矩增大;油温升高,带排扭矩减小;摩擦副间隙增大,带排扭矩减小.试验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液粘离合器带排扭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殷建波,毕飞飞,毕海涛[5](2012)在《液粘离合器摩擦副表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离合器对油液的散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离合器在传递转矩的同时要求油膜有比较好的成膜能力,对比各种沟槽,发现新型复合型沟槽可以较好的满足其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2年15期)

郭刘洋,杜明刚[6](2011)在《液粘离合器摩擦特性及热负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新型液粘离合器的摩擦系数和热负荷进行试验研究,其中摩擦系数是液粘离合器特性的核心衡量指标,通过摩擦学理论研究,确定液粘离合器的摩擦状态,找到适用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测试计算,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液粘离合器在不同转速差、不同入口油温以及不同正压力的摩滑状态时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并得到不同转速差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公式;应用润滑油流量和摩擦功率损失计算液粘离合器的热平衡温度,并通过试验对摩擦片的热负荷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液粘离合器热量散失的方式,发现液粘离合器摩擦片摩滑状态的热负荷计算公式有待改进;针对摩擦片轴向温度分布不平衡,制定了润滑流量的匹配结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毕海涛,孔霞,张绍明,周飞[7](2011)在《液粘离合器摩擦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主要介绍了液粘离合器的传动原理,基本结构;离合器摩擦副作为液粘离合器的核心器件,论述了摩擦片的材料,推导出了数目的计算公式。着重概括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液粘传动装置摩擦副进行的研究:理论方面集中在考虑表面粗糙度、非牛顿流体、离心力、渗透材质的雷诺方程,能量方程、热传递方程等;对摩擦片表面纹理,纹理特征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和实验结果均发现复合型沟槽有良好的排热效果,并且摩擦系数较高。(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4-22)

郭刘洋,李吉元[8](2008)在《液粘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MEsim软件对液粘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建立起一套PID控制系统,对性能进行预测,得到的仿真结果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2-01)

姜翎燕,王腾,马丽[9](2001)在《液粘离合器用二半式封油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分析了液粘离合器用二半式封油环的密封机理及尺寸关系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对封油环尺寸进行仿真设计 ,并总结了实验室试验情况(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01年02期)

王步康[10](1998)在《液粘离合器设计及试验中一些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液粘离合器工作原理,并对其设计和试验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探讨意见(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1998年02期)

液粘离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粘离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装置,依靠多组摩擦副间油膜的粘性剪切传递动力,在矿山、冶金和水利机械中运用广泛,具有显着的节能效果。本文以液粘离合器径向油槽为研究对象,基于油膜空化效应,分析油膜厚度、转速和供给流量对流场特性及输出转矩的影响,探究油膜在高转速区输出转矩降低的原因,主要内容如下:在纯油膜剪切阶段以一对摩擦副间的油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流场特性数学模型,采用分布解析法得到流场速度、压力以及流量的分布情况,并且分析了油液的粘度、转速以及供给流量对油液径向速度的影响,基于空化Reyonlds边界条件建立了油膜等效半径模型,求解了油膜的等效转矩。基于油膜的空化效应,建立了自由表面VOF模型,对摩擦副间油膜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相流区域的演变规律,通过改变输入转速、供给流量、入口温度和油膜厚度,揭示了两相流区域以及传递转矩的变化情况。基于油膜的空化效应,建立多组不同油槽参数的油膜仿真模型,分析油膜表面剪切应力、压力以及气体的体积量分布情况,发现了油槽产生的动压效应可以加强壁面粘性剪切力,以及总压能够产生负转矩的情况,研究表明:转速、油膜厚度和油槽参数都对油膜的空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美国通用技术中心印度分公司离合器传递转矩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油膜空化条件下,传递转矩模型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粘离合器论文参考文献

[1].祝杰.兆瓦级液粘离合器结构优化及其效率研究[D].江苏大学.2018

[2].童耀文.基于空化效应的液粘离合器传递转矩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7

[3].宫华胜,谢海波,杨华勇.摩擦盘转速对液粘离合器油膜压力的影响[C].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FPTC-2016)论文集.2016

[4].吴超,郭刘洋.液粘离合器带排扭矩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2

[5].殷建波,毕飞飞,毕海涛.液粘离合器摩擦副表面结构研究[J].科技风.2012

[6].郭刘洋,杜明刚.液粘离合器摩擦特性及热负荷特性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1

[7].毕海涛,孔霞,张绍明,周飞.液粘离合器摩擦副研究进展[C].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8].郭刘洋,李吉元.液粘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仿真研究[C].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9].姜翎燕,王腾,马丽.液粘离合器用二半式封油环的研究[J].煤矿机电.2001

[10].王步康.液粘离合器设计及试验中一些问题探讨[J].煤矿机械.1998

标签:;  ;  ;  ;  

液粘离合器论文-祝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