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信念论文-郝素娟,吴敏,杨菊英,王祖晶

疼痛信念论文-郝素娟,吴敏,杨菊英,王祖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疼痛信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人,肿瘤,癌痛,阿片类药物

疼痛信念论文文献综述

郝素娟,吴敏,杨菊英,王祖晶[1](2019)在《老年癌痛病人疼痛信念与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老年癌痛病人疼痛信念及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Morisky自陈式依从性问卷对147例老年癌痛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癌痛病人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得分为(6. 17±2. 68)分,其中依从性优36例(24. 5%),依从性良好54例(36. 7%),依从性差57例(38. 8%)。疼痛信念总分为(0. 96±6. 57)分,认为会持续疼痛维度得分最高[(1. 67±2. 29)分],其余依次为感到疼痛很神秘[(0. 73±3. 27)分]、认为疼痛不可解除[(0. 02±2. 46)分]、自责感[(-1. 47±2. 00)分]。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与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会持续疼痛、疼痛信念总分呈负相关(P<0. 05)。服药依从性和疼痛信念受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和疼痛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老年癌痛病人持有负性疼痛信念,疼痛信念与阿片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负性信念越强依从性越差。(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朱俊美,李莹,韦梅[2](2019)在《疼痛日记对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后恐动症及恐惧回避信念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疼痛日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恐惧回避信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膝关节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记录疼痛日记,根据疼痛日记内容实施个体化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恐动症评分、恐惧回避信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恐动症TSK评分及恐惧回避信念(FABQ)总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动度、最大屈曲度及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根据疼痛日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个体化疼痛干预将有助于减轻病人术后恐动症及恐惧回避信念,有助于病人全膝关节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8期)

刘宇,史铁英,姜桐桐[3](2018)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信念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信念和认知能力严重影响其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是临床护士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疼痛信念及其研究现状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疼痛信念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适用量表,总结了疼痛信念的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以及斯坦福慢性疼痛自我管理模式,旨在为今后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护理提供参考,使其形成正确疼痛认知,提高自我管理疼痛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韩莉丽,陈江涛,康伟,姚春桃,黄之娇[4](2018)在《关怀型病房的构建对骨巨细胞瘤化疗患者心理特征、睡眠障碍及疼痛信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怀型病房的构建对骨巨细胞瘤化疗患者心理特征、睡眠障碍及疼痛信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接受化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关怀型病房。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特征、睡眠障碍及疼痛信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悲观绝望、恐惧、愤怒、幻想、自私、焦虑不安、孤独及否认患者比例均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安眠药物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疼痛的控制信念、对疼痛的情绪信念、对疼痛的药物信念、对疼痛的失能信念及对疼痛的耐受信念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关怀型病房的构建应用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干预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改善睡眠障碍的情况,促进提高患者的疼痛信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32期)

胡飞虹,吕专专,蔡张滢,王谊[5](2018)在《个性化疼痛干预策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及恐惧回避信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者外力因素所引起的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相应的临床症状[1]。其中,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是大多数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特别是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常会因为剧烈的疼痛,致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甚至不能活动[2]。Trocoli和Botelho[3]相关研究报道,慢性疼痛患者对康复训练、日常活动产生恐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10期)

许杰茵,花莲英,谢宝花,程婵[6](2018)在《创伤骨科病人疼痛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创伤骨科病人疼痛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取样法取佛山市4所综合医院,1所骨科专科医院,系统抽样法抽取纳入标准的186例创伤骨科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创伤骨科病人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PBPI)、疼痛应对策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创伤骨科病人PBPI得分为5.08分±9.30分,其中认为疼痛是不可解除维度得分为最高;创伤骨科病人疼痛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问卷中再解释、分心、自我鼓励、忽视4个策略呈负相关,与灾难化策略呈正相关(P<0.05)。[结论]创伤外科病人对疼痛的感知和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水平不容乐观,不正确的疼痛感知与信念会影响病人疼痛应对策略,采用消极态度应对,进而影响病人疼痛强度水平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创伤骨科病人疼痛感知与信念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提高对疼痛的认知,积极应对疼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8年20期)

祝嘉,李琴[7](2018)在《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疼痛信念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疼痛信念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共100例,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患者疼痛信念量表评分结果、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指标。结果: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观察组无显着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036,-24.953;P<0.05);护理前观察组的疼痛信念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显着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9.825,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96.0%,显着高于对照组70%(χ~2=11.977,P<0.05)。结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信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陈霜鸿[8](2018)在《心理韧性和疼痛相关信念在中国成年人的疼痛应对反应中的作用—来自实验室诱发疼痛和慢性疼痛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遭遇各种事件的时候,可能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是件好事,是个威胁,带来损失,或者这是个挑战。将压力事件评价为是威胁,损失,或者挑战的初次评价影响自己对于是否有能力和资源去应对该压力事件的次级评价,进而影响下一步做出的应对选择以及相关的回应举动。这种评价和应对模式,就是Lazarus和Folkman提出的交换模型(transactional model)。回顾以往文献,仅有16题的疼痛评价量表(Pain Appraisal Inventory,PAI)将疼痛作为压力源,测量了对疼痛的威胁评价和挑战评价。PAI已广泛应用于北美和欧洲样本,但其在中国样本的信效度如何还未知。因此,研究一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测量了PAI在中国成年慢性疼痛患者(N=301)中的因子结构。结果表明16题的原始PAI和10题的简版PAI(PAI-SF)均支持两因子结构(威胁,挑战)。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选取另一人口统计学及疼痛情况类似的样本((N=28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只有PAI-SF的模型拟合指数是适配的。此外,PAI-SF中的威胁分量表与挑战分量表与理论上应该相关的量表相关(例,灾难化,自我效能感),并且在控制一些其他的疼痛信念量表(例,运动恐惧,疼痛恐惧)后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疼痛应对和适应的程度。总的来说,结果表明PAI-SF在中国样本中有良好的适用性。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高,然而,有不少人尽管遭受着慢性疼痛的折磨,依旧能够过着高质量的生活。有研究假设,具有高心理韧性的个体倾向于采取疼痛挑战评价,以及自己有能力更够应对疼痛,这些疼痛相关信念减轻了疼痛带来的功能性损伤。为了验证此假设,研究叁选取307名患有慢性背痛的中国成年人(女性189人,男性118人)完成一系列自我报告问卷,包括广泛性心理韧性,疼痛相关信念(疼痛挑战评价,疼痛自我效能感,疼痛灾难化)以及疼痛带来的功能缺损(疼痛强度,缺损,焦虑,抑郁)。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高心理韧性的被试更多的报告将疼痛当作一种挑战,有更高的疼痛自我效能感,更少的疼痛灾难化。反过来,心理韧性,疼痛自我效能感,疼痛灾难化和疼痛带来的功能缺损相关,但是疼痛挑战评价对其并无直接联系。总的来说,疼痛相关信念中介了广泛性心理韧性和慢性疼痛引起的功能不良。研究四通过调查问卷筛选出具有高/低心理韧性的健康大学生各120名,共计240名参与受冷测试实验。采用2x3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心理韧性水平(高韧性vs低韧性),被操纵的疼痛评价(高威胁vs低威胁vs挑战)。因变量为疼痛强度,疼痛耐受程度(在冷痛中坚持的时间)和应对策略。实验材料:例,挑战信息:描述冷压痛是证明自己克服挑战并且能够成功坚持下来的一个机会;高威胁信息:描述冻伤的症状,如麻刺感、麻木感、没感觉、移动性减退,及其后果,如蜡样皮肤、严重情况下皮肤变蓝、腐烂甚至需要截肢;低威胁信息:描述受冷反应测试的安全性,如疼痛产生不仅仅只有组织损伤。实验流程:将高韧性组和低韧性组的被试随机平均分为叁组:挑战组,高威胁组和低威胁组。被试填写知情同意书、筛查问题和人口统计学相关问题。被试进行30秒室温水及15秒2℃的冷水的受冷测试(非利手)后填写任务相关的自我效能感问卷(T1)后,各组被试看对应的关于受冷测试的信息。填写对于疼痛评价的操纵是否成功的题项,错误则继续学习,直至完全习得该组的对于疼痛的评价方式。填写此刻的任务相关的自我效能感(T2)。进行正式的受冷测试,被试在室温水中坚持30秒以及尽可能久的在冷水中坚持,当然被试觉得太不舒服可以随时把手从冷水中拿出。此刻,被试立即填写疼痛强度的问题,再仔细填写余下关于应对策略的相关问卷。实验完成后,235名被试(女性147人,男性88人)的数据有效。实验结果表明高威胁组比挑战组的任务相关的自我效能感改变更少(T2自我效能感得分减去T1得分),更多地使用灾难化,更少地使用认知应对,从而比挑战组在受冷测试中坚持的时长更短。此外,低心理韧性的被试报告更高水平的主观疼痛威胁评价。在结构方程模型中,任务相关的自我效能感的改变程度和应对方式(灾难化,认知应对)完全中介主观疼痛评价和疼痛忍受时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被试报告更高水平的疼痛挑战评价倾向于有更多的自我效能感的改变,更多地使用认知应对策略,从而在受冷测试中坚持的时间更长;被试报告更高水平的疼痛威胁评价倾向于采用灾难化的应对策略,更少使用认知应对,进而在受冷测试中坚持的时间更短。总的来说,研究结果强调了中国大陆成年人的心理韧性和疼痛相关信念在实验室诱发疼痛和慢性疼痛应对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2)

王洋[9](2017)在《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对实验室和临床疼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不同,短于1个月的疼痛被定义为急性疼痛(acute pain,AP);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被定义为慢性疼痛(chronic pain,CP)。研究发现,AP和CP的发生机制有所区别。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包括受伤或内源性炎症)将信号经疼痛传导通路传至中央神经系统的过程被认为是AP发生的生理机制。然而,往往在伤害性感受器停止向中央神经系统传导疼痛信号时(例如伤口已经愈合),CP也仍然存在。研究者认为,在CP的发生和维持中,心理因素的影响与生理因素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超过生理因素的影响。疼痛恐惧(Fear of Pain)是指个体在预感或体验疼痛时出现的一种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反应。它的来源是将疼痛评价为高威胁的刺激源,并进一步将疼痛表征为潜在的伤害。疼痛恐惧可能是CP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恐惧-回避模型(Fear Avoidance Model,FA)指出,恐惧导致对疼痛相关信息的回避行为,会进一步加重个体的功能缺失和情绪忧虑。而适应不良的后果和负面情绪会增强疼痛体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疼痛恐惧是慢性疼痛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与高疼痛恐惧者相反,低疼痛恐惧个体在面对疼痛时,会出现对抗性信念(confrontational thoughts)。这种对抗信念包括积极情绪,不以控制疼痛为优先,而以生活中其他目标(如工作、社交)优先的信念等。FA模型认为对抗信念能够促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在疼痛中坚持的行为,并加快病人的恢复。因此,对抗信念是促进个体从疼痛中恢复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然而,关于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如何影响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的证据并不全面。虽然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发现高水平的疼痛恐惧可以作为急、慢性疼痛严重程度和功能缺失的预测因子,但是较少研究强调低水平的疼痛恐惧和对抗性信念在疼痛适应中的角色。另外,AP和CP的形成机制虽有所区别,但是所有的慢性疼痛都是由急性发展而来的。因此在疼痛由急性转为慢性的过程中,是否同样受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第叁,FA模型认为,疼痛恐惧导致的对环境中疼痛线索的回避是造成功能缺失的重要因素。然而,基于反应时的研究结果表明,疼痛恐惧是否影响CP病人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还未得到一致的结果。另外,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是否会影响CP病人的疼痛适应,还并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设计了6个研究来考察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对实验室和临床疼痛的影响。研究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察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对实验室诱发疼痛反应的因果作用。FA模型指出疼痛恐惧的来源是对疼痛的高威胁评价,而对疼痛的低威胁评价对使个体关注生活中其他的重要目标,从而产生对抗疼痛的信念。基于FA模型的描述,在研究1中,将161名大学生随机分为3组,分别请被试阅读1)疼痛可能意味着潜在的身体损伤的文段,引导被试将疼痛评价为威胁,从而产生疼痛恐惧;2)疼痛是对自己能力的测试,引导被试将疼痛评价为挑战,从而产生对抗信念;3)实验程序是安全的,不引导被试做任何有倾向性的评价,作为控制组。随后所有被试完成冷压痛测试。和理论一致的是,与挑战组和中性组相比,威胁组表现出最短的疼痛持续时间和较多的疼痛灾难化。相反,挑战组比威胁组与中性组报告更多使用认知应对策略。认知应对和灾难化策略完全中介威胁评价与挑战评价和疼痛忍耐时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健康被试中,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导致个体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表现出不同的疼痛反应。研究2-3考察FA模型中的恐惧和对抗信念是否影响术后急、慢性疼痛。手术本身可以视作对身体的伤害(injury),和日常生活中受伤的不同点在于这种伤害是1)可以预期的;2)有利于有机体的康复。将手术视为疼痛的来源,研究2-3考察了对手术中以及术后疼痛的恐惧(即疼痛恐惧)和不以疼痛优先,而以生活中其他目标优先的信念(即对抗信念)对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研究2和研究3中,考察了259名手术病人手术前24小时(T1)自我报告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临床变量、以及灾难化、抑郁、手术相关恐惧和疼痛自我效能(用于测量被试的对抗信念)等心理因素对术后2-3天(T2)和术后4个月(T3)的疼痛强度的影响。具体来说,研究2考察术后急性疼痛(T2)的术前影响因子。罗杰斯回归结果表明疼痛自我效能是高T2疼痛的唯一预测因子。采用分类树的方法考察潜在的术前预测因子(人口统计学变量、临床变量以及心理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在预测高T2疼痛时,疼痛自我效能与疾病持续时间、疼痛灾难化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这意味着高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同时受到疾病本身、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预测因子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研究3采用潜变量生长曲线分析考察疼痛强度从术前24小时到术后4个月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考察哪些因素影响术后疼痛由急性转化为慢性。生长曲线分析表明疼痛强度从术前24小时(T1)到术后2-3天(T2)之间显着增高,但从术后2-3天(T2)再到术后4个月(T3)之间缓慢降低。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与T1和T2间更缓慢的疼痛增长相关。但是,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也与T2和T3间更缓慢的疼痛降低相关。该结果表明,术前的对抗性信念(如疼痛自我效能)有助于削弱术后急性疼痛的形成;而可能会促进对术后2天到4个月间疼痛强度的维持。这可能是因为报告术前高自我效能的被试已经报告较低的T2疼痛强度,所以从T2到T3阶段的疼痛变化较小。研究4-6中,考察疼痛恐惧在慢性疼痛的维持中的角色。FA模型指出,对疼痛信息的警觉通过回避行为导致慢性疼痛的维持。而恐惧则可能会导致个体对疼痛信息的警觉。在研究4中,采用点探测范式,考察高、低疼痛恐惧CP病人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与前人文献大多使用反应时指标不同,本研究使用N2pc和LPP两个ERP成分作为早期注意和随后的注意维持的指标。经过电话访谈和疼痛恐惧问卷(FPQ)问卷筛选得出高疼痛恐惧CP病人38人,低疼痛恐惧CP病人39人。两组被试完成点探测任务,实验材料为疼痛-中性,疼痛-疼痛和中性-中性图片对,随后两组被试完成相关问卷,包括疼痛相关的临床变量、疼痛强度和功能缺损等。6个月之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记录被试当时的疼痛强度和功能缺损。在问卷测量上,高恐惧CP组比低恐惧CP组报告更短的疼痛持续时间和更高的疼痛强度。高恐惧CP组在观看疼痛-中性图片对时,疼痛图片对侧的ERP波幅显着比疼痛图片同侧的ERP波幅更负,存在显着的N2pc效应,说明在注意早期阶段,高恐惧CP病人选择性地注意疼痛信息。而在低恐惧CP组中不存在N2pc效应。高、低恐惧组中,3种图片对诱发的LPP波幅均不显着,说明高、低恐惧组均没有对疼痛信息的注意维持。在高组中,更大的N2pc波幅与6个月之后更高的功能缺失水平相关。研究4为FA模型中的恐惧-注意警觉-回避行为假设提供了慢性疼痛病人中的证据。研究5与研究4相似,也采用点探测范式,考察高(37人)、低疼痛恐惧CP病人(38人)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与研究4不同的是,在研究5中,疼痛-中性图片对和疼痛-疼痛图片对之后有一定的可能性(10%)会出现一个疼痛刺激。该操作能够提高任务的威胁效价及其生态效度,因为CP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疼痛线索常常与疼痛感受相关(如爬楼梯、弯腰和拎重物等)。研究5发现,高、低恐惧CP被试在观看疼痛-中性图片对时,疼痛图片对侧的ERP波幅比疼痛图片同侧的ERP波幅更正,存在相反的N2pc效应。说明在注意早期阶段,当疼痛信息意味着可能的真实的疼痛刺激时,高、低恐惧组都表现为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回避。高、低恐惧组中,3种图片对诱发的LPP波幅均不显着,说明高、低恐惧组均没有对疼痛信息的注意维持。同样在高组中,更大的反向N2pc波幅与6个月之后更高的功能缺失水平相关。在研究4的基础上,研究5表明,当处于高状态恐惧中时,高、低疼痛恐惧特质的CP病人都表现出对疼痛线索的回避。对高威胁疼痛线索的回避也影响其疼痛适应。最后,研究6考察CP病人对疼痛信息的早期注意偏向是否是特异于“疼痛”相关信息。该研究同样采用点探测任务,实验材料包括疼痛-中性表情图片对和高兴-中性表情图片对,注意指标为N2pc成分。71名慢性疼痛被试完成包括疼痛-中性和高兴-中性图片对的点探测任务。6个月之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记录被试当时的疼痛强度和功能缺损。研究6发现,CP病人在观看疼痛-中性表情图片对时,疼痛表情对侧的ERP波幅比疼痛图片同侧的ERP波幅更负,表现为显着的N2pc效应。类似的,CP病人在观看高兴-中性表情时,高兴表情对侧的ERP波幅比高兴表情同侧的ERP波幅更负,也存在显着的N2pc效应。疼痛表情诱发的N2pc与高兴表情诱发的N2pc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说明普遍来说,CP病人对疼痛信息的早期注意偏向并不是特异于“疼痛”的相关信息,而是对所有“情绪”凸显的信息都可能存在注意偏向。但是,只有疼痛表情诱发的N2pc波幅与6个月之后的疼痛强度相关。高兴表情诱发的N2pc与6个月之后的疼痛强度无关。综上有以下几个发现:在健康群体中,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导致个体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表现出不同的疼痛反应。在预测术后急性疼痛上,疼痛自我效能与疾病持续时间,灾难化和BMI存在交互作用。在预测术后疼痛由急性转为慢性的过程中,高疼痛自我效能促进疼痛的维持。高疼痛恐惧慢性疼痛病人表现出对疼痛信息的早期注意偏向,并且这种注意偏向与随后6个月之后的功能缺失相关。在高威胁条件下,高疼痛恐惧慢性疼痛病人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转变为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回避。慢性疼痛病人可能并非选择性的注意疼痛信息,而是注意“情绪”凸显的刺激。但是,只有和疼痛相关的注意与6个月之后的疼痛强度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9-25)

乔良[10](2017)在《信念,让对手永久疼痛的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夜,我又一次与父亲在洁白的A4纸上相遇。这位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渡过江,抗美援朝没负伤的老兵,此刻正通过某种神秘信息,隔空与我——一名当代中国军人,进行着父与子的量子纠缠。他的血液在我的血管中奔突,他的嗓音在我的喉结上跳动,他的伤疤在我的背上隐痛(那是日本兵给他留下的印记)……潮湿的坑道,不朽的上甘岭,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令"油挑子"望而却步的米格走廊,夺走毛岸英(本文来源于《青海党的生活》期刊2017年09期)

疼痛信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疼痛日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恐惧回避信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膝关节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记录疼痛日记,根据疼痛日记内容实施个体化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恐动症评分、恐惧回避信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恐动症TSK评分及恐惧回避信念(FABQ)总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动度、最大屈曲度及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根据疼痛日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个体化疼痛干预将有助于减轻病人术后恐动症及恐惧回避信念,有助于病人全膝关节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疼痛信念论文参考文献

[1].郝素娟,吴敏,杨菊英,王祖晶.老年癌痛病人疼痛信念与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9

[2].朱俊美,李莹,韦梅.疼痛日记对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后恐动症及恐惧回避信念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9

[3].刘宇,史铁英,姜桐桐.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信念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8

[4].韩莉丽,陈江涛,康伟,姚春桃,黄之娇.关怀型病房的构建对骨巨细胞瘤化疗患者心理特征、睡眠障碍及疼痛信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

[5].胡飞虹,吕专专,蔡张滢,王谊.个性化疼痛干预策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及恐惧回避信念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6].许杰茵,花莲英,谢宝花,程婵.创伤骨科病人疼痛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8

[7].祝嘉,李琴.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疼痛信念之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

[8].陈霜鸿.心理韧性和疼痛相关信念在中国成年人的疼痛应对反应中的作用—来自实验室诱发疼痛和慢性疼痛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8

[9].王洋.疼痛恐惧和对抗信念对实验室和临床疼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

[10].乔良.信念,让对手永久疼痛的力量[J].青海党的生活.2017

标签:;  ;  ;  ;  

疼痛信念论文-郝素娟,吴敏,杨菊英,王祖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