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婉婷[1](2021)在《康脉Ⅱ号胶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康脉Ⅱ号胶囊通过TXB2/6-Keto-PGF1α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方法:实验通过建立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采用康脉Ⅱ号胶囊悬浊液对大鼠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舒通丸悬浊液对大鼠进行灌胃治疗,观察大鼠的症状体征行为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1、大鼠造模后第1天内逐渐出现大鼠下肢红肿,皮温增高,活动受限,活动量明显减少,进食减少,饮水减少等症状。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在给药后第1-14天内,大鼠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轻。2、造模术后第2天,A组(假手术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低于B组(模型对照组)、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A组(假手术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高于B组(血栓模型对照组)、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3、造模术后第8天,15天,治疗后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明显降低,两组用药后大鼠血浆TXB2含量均低于B组(血栓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测量用药后每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两组用药后大鼠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均高于B组(血栓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4、造模术后第8天,15天分别对四组大鼠进行采血,测量用药后每组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与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的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C组(脉络疏通丸对照组)、D组(康脉Ⅱ号胶囊治疗组)TXB2/6-Keto-PGF1α与B组(血栓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1、康脉Ⅱ号胶囊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的TXB2含量,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的6-Keto-PGF1α含量。2、康脉Ⅱ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制之一是有效的改善TXB2/6-Keto-PGF1α平衡失调,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以6-Keto-PGF1α发挥其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作用为主。
靳英辉,赵晨,甘惠,王国豪,商洪才,田金徽,葛龙,张珺,李戈,张瑶,陆翠[2](2016)在《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多种干预措施针对化疗性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采用ADDIS1.16.5软件、WinBUGS 1.4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网状图的绘制。结果共纳入32篇RCT,涉及12种干预措施,合计2 555例样本量。ADDIS及WinBUGS均显示芦荟、水胶体敷料、如意金黄散、马铃薯、延胡索合剂与硫酸镁湿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干预效果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延胡索合剂、芦荟、金黄散、水胶体敷料。结论与硫酸镁湿敷相比,芦荟、水胶体敷料、如意金黄散、马铃薯、延胡索合剂提高了化疗性静脉炎的治愈率。网状Meta分析能够解决护理领域多干预方案比较的问题。
李湘奇,朱瑜[3](2003)在《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康脉宁乳膏治疗肿瘤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 15 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98例和对照组 6 0例 ,治疗组用康脉宁乳膏涂敷 ,对照组用 2 5 %硫酸镁湿敷 ,5天为 1疗程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8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1,X2 =11.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脉宁乳膏是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有效中药制剂。
王乐平[4](2011)在《朱红膏肾毒性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征。朱红膏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朱砂、红粉等组成,具有提脓祛腐、生肌敛疮的功效,经几十年的临床使用,应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效果显着。由于朱红膏为含汞中药外用制剂,因此研究其安全性及毒性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朱红膏对肾脏靶器官毒性影响;明确朱红膏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的敏感指标;初步探讨朱红膏的毒性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毒性监测及进一步研究临床如何预防朱红膏中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实验一,采用刀片刮伤造成大鼠皮肤破损,以不同剂量朱红膏(38.08mg生药/kg、19.04mg生药/kg、9.52mg生药/kg)经破损皮肤连续给药不同周期(给药2周、给药4周、给药4周停药2周、给药4周停药4周),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体重、肾脏系数、尿汞含量、尿NAG活性等毒性指标的影响,观察不同给药周期及停药后的肾脏靶器官毒性反应情况。实验二,采用复合损伤溃疡模型(皮肤缺损+埋置异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同剂量朱红膏给药14d。剂量分别设置为1218.56mg生药/kg(A组)、609.28mg生药/kg(B组)、304.64mg生药/kg(C组)、152.32mg生药/kg(D组)、76.16mg生药/kg(E组)。根据实验大鼠尿液酸碱度情况排除尿p2-MG的检测,以尿NAG、尿RBP作为毒性指标,结合大鼠体重,监测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观察不同给药剂量对大鼠尿NAG及尿RBP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两个指标的敏感性,以确定适合监测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的敏感指标及出现肾脏毒性的最小剂量。实验三,取实验二中给药14d大鼠的肾脏,通过观察肾脏系数,检测肾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大鼠金属硫蛋白(MT)及Na+-K+-ATP酶水平,研究毒性与脂质过氧化反应、金属特异性结合蛋白及能量代谢的关系,初步探讨朱红膏毒性机制。结果:1朱红膏对肾脏靶器官的毒性影响经大鼠破损皮肤,低剂量(9.52mg生药)给药各时期未见明显肾组织病理损害,停药后未见继发性病变。中剂量(19.04mg生药/kg)给药2周出现以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为主的肾组织形态的改变;给药4周病变有加重趋势,停药后病变有减轻趋势,但与2周比较,均未见显着差异。2朱红膏引起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敏感指标的监测给药7d,尿液样本酸碱性不符合检测β2-MG的条件。给药7d,A组尿NAG及尿RBP水平均升高;给药14d,A组尿NAG水平升高,A、B、C、D4个组尿RBP含量均明显升高。3朱红膏对肾脏靶器官毒性的作用机制肾脏系数:给药各组大鼠肾脏系数均升高,并且肾脏系数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氧化损伤:肾组织中,A组MDA含量增加;A、B、C 3个组T-AOC水平显着升高;T-SOD活力,在E组中升高,在A组呈显着性降低;A、B、C 3个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给药各组GSH含量均明显升高。MT:A、B、C、D4个组肾组织MT含量显着升高。Na+-K+-ATP酶:A组明显抑制Na+-K+-ATP酶活力,但基质组与C、D、E 3个给药组较溃疡模型组Na+-K+-ATP酶活力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朱红膏反复给药引起的肾脏靶器官毒性反应首先表现为肾近曲小管损伤,早期未累及肾小球;经破损皮肤给药剂量9.52mg生药/kg为相对安全用药剂量,给药4周为相对安全用药时间。尿RBP比尿NAG敏感,故可将RBP作为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损伤的敏感指标,用于监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尿RBP含量为肾毒性指标,经溃疡皮肤给药14d出现毒性的最小剂量为152.32mg生药/kg。引起肾脏毒性的机制至少与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金属特异性结合蛋白MT及Na+-K+-ATP酶有关。外用朱红膏,一定剂量汞经破溃皮肤吸收进入机体,早期可以诱导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调动机体的防御系统。
二、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康脉Ⅱ号胶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略缩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课题研究意义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
1.2.1 历代医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
1.2.2 近代医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
1.3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1.4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的认识 |
1.5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1.5.1 药物治疗 |
1.5.2 手术治疗 |
第2章 实验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中心 |
2.1.3 实验用药 |
2.1.4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建模方法 |
2.2.2 分组及给药 |
2.2.3 标本采集 |
2.3 观察指标与检测 |
2.3.1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TXB_2含量 |
2.3.2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3.2 造模后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变化 |
3.3 康脉Ⅱ号胶囊、脉络疏通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中TXB_2 含量变化的影响 |
3.4 康脉Ⅱ号胶囊、脉络疏通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中6-Keto-PGF 1 α含量变化的影响 |
3.5 康脉Ⅱ号胶囊、脉络疏通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4.1 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
4.2 康脉Ⅱ号胶囊组方及其药理分析 |
4.3 实验室指标TXB_2、6-Keto-PGF1α的意义 |
4.3.1 TXB2的生物特性 |
4.3.2 6-Keto-PGF1α的生物特性 |
4.3.3 血栓形成与TXB_2、6-Keto-PGF1α的关系 |
4.4 康脉Ⅱ号胶囊对TXB_2、6-Keto-PGF1α的影响 |
4.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2)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研究设计 |
1.1.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1.1.3干预措施 |
1.1.4结局指标 |
1.2文献来源与检索 |
1.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质量评价 |
1.5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文献检索结果 |
2.2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
2.3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结 果 |
4 讨 论 |
(4)朱红膏肾毒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一 中药外用制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及朱红膏毒性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二 无机汞的毒性机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朱红裔对肾脏靶器官组织形态的影响及早期毒性敏感指标的筛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朱红膏肾脏靶器官早期毒性敏感指标NGA、R即的监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朱红膏肾脏靶器官毒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肾脏病理照片 |
注 |
四、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康脉Ⅱ号胶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D]. 王婉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靳英辉,赵晨,甘惠,王国豪,商洪才,田金徽,葛龙,张珺,李戈,张瑶,陆翠. 护理学杂志, 2016(04)
- [3]康脉宁乳膏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98例分析[J]. 李湘奇,朱瑜. 中医药学刊, 2003(12)
- [4]朱红膏肾毒性及机制研究[D]. 王乐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