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鼠嵌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rbB2原癌基因,嵌合抗体,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
人鼠嵌合论文文献综述
梁振鑫,刘芳,张玮,刘庆友,李力[1](2019)在《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动物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制备和验证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模型。方法:利用PCR法扩增出抗人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的重链基因H和轻链基因L,然后分别将嵌合抗体重链基因H和嵌合抗体轻链基因L连接到乳腺特异性表达质粒pBC1,从而构建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动物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1-H和pBC1-L。分别将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BC1-H和pBC1-L线性化,然后使用原核显微共注射法获得8只转基因FVB小鼠,通过鼠尾直接PCR鉴定其转基因阳性。通过RT-PCR、荧光定量PCR鉴定转基因小鼠乳腺组织中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的mRNA表达。使用小鼠乳汁采集器收集其乳汁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夹心ELISA等实验鉴定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是否获得表达。结果:经测序验证,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的嵌合重链基因H和嵌合轻链基因L分别与乳腺特异表达质粒pBC1正确正向连接。鼠尾直接PCR结果显示所获8只转基因FVB小鼠均为转基因双阳性小鼠,且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的重链基因H和轻链基因L在它们的后代中稳定遗传,它们的后代中转基因小鼠双阳性率约为30%; RT-PCR和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转基因双阳性小鼠及其双阳性后代的乳腺组织中存在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的mRNA表达; Western blot和ELISA等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双阳性小鼠乳汁中存在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的蛋白质表达,而且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与羊抗人κ链抗体和羊抗人Ig G Fc-HRP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动物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1-H和pBC1-L和制备了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模型,为今后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瑞霞,黄应蜂,邵喆,谭凯,王征[2](2019)在《两种重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临床前安全性相似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国产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DP1与进口抗EGFR单抗(以下简称进口单抗)临床前安全性的相似性。方法将50只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CDP1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进口单抗对照组(50 m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周静脉给药1次,共5次,恢复期6周。定期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监测体重、摄食量、体温、眼检、尿检、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并检测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安全药理学指标,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进行毒代动力学和血清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分析,给药结束后和恢复期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DP1(5~100 mg/kg)连续5周给药,CDP1各剂量组均耐受良好,无明显可见毒性剂量为5 mg/kg,毒性剂量为50 mg/kg;CDP1和进口单抗毒性靶器官(靶部位)毒性反应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相似,毒性靶器官均为消化系统(肝脏、胃肠道)、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和皮肤,毒性作用可逆或部分有可逆趋势,皮肤和胃肠道毒性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CDP1中剂量组和进口单抗对照组主要毒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DA发生率相同。结论 CDP1不同剂量组均耐受良好,同等剂量下,CDP1和进口单抗在临床前安全性相似,为该药作为生物类似药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初步的安全性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宋媛媛[3](2018)在《抗肿瘤药物奥希替尼和重组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药物浓度分析和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抗肿瘤药物奥希替尼片和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重组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SCT400)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快速、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人血浆和脑脊液中奥希替尼的浓度,并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了血浆和脑脊液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ctDNA)基因变异;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人血清中SCT400和利妥昔单抗的药物浓度和免疫原性,同时建立了UP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SCT400药物浓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上述研究的进行为这两种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评价方法和合理用药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样本中奥希替尼的药物浓度及循环肿瘤DNA基因变异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患者具有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及生存期短等特点。奥希替尼(AZD9291)是第叁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为了进—步探索奥希替尼对于NSCLC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章:建立UPLC-MS/MS法测定NSCLC脑膜转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奥希替尼药物浓度。使用蛋白质沉淀进行样品前处理制备。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血浆样品和脑脊液样品奥希替尼在标曲曲线2-500 ng/mL和0.5-20 ng/mL范围内线性较好,血浆和脑脊液样品批间和批内精密度范围分别为1.96%-9.34%和3.04%-9.73%,准确度范围分别为-13.40%-4.40%和-9.75%-3.13%;血浆奥希替尼低和高质控浓度的相对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1.5%和103.5%,脑脊液中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5.7%和94.9%;血浆和脑脊液中存在基质增强效应,但同一浓度不同个体以及不同浓度间的差异较为一致;血浆和脑脊液样品室温放置4h,4℃进样器放置12 h均稳定。方法学达到临床样本检测要求。完成全部方法学验证后,成功检测了1例经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4份血浆动态样本和8份脑脊液动态样本中的药物浓度。血浆样本中奥希替尼的平均药物浓度为105.13ng/mL,脑脊液样本中平均药物浓度1.60 ng/mL,从而计算得到的奥希替尼血脑屏障透过率为1.47 ± 0.3%。第二章:应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ctDNA的基因变异情况。使用1021个基因panel动态分析了 4份血浆和8份脑脊液样本中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和融合等分子事件。在血浆和脑脊液样本中均检测到mTOR、EGFR、CHECK1、ABCC11和TP53 5种一致的基因突变,5种基因突变中,mTOR基因的平均突变频率最高。脑脊液样本中ctDNA的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血浆样本(50%和25%)。使用分子肿瘤负荷指数(molecular tumour burden index,mTBI)定量分析4份脑脊液样本中分子肿瘤负荷分别为(15.62%、3.93%、13.16%和16.41%)。综合分析不同治疗周期的脑脊液样本中的基因变异,5种突变基因的平均突变频率和mTBI与患者的治疗疗效呈负相关,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的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提示脑脊液中ctDNA可以作为监测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分析人血清中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SCT400)与利妥昔单抗的药物浓度和免疫原性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SCT400(SCT400为产品内部编码)是一种人鼠嵌合IgG1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CD20结合。SCT400的临床前和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SCT400和已上市的药物利妥昔单抗在质量、临床前药效、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二者具有高度相似和可比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比较SCT400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在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效学及安全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人血清中两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物浓度。首先,建立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SCT400与利妥昔单抗的浓度。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SCT400和利妥昔单抗在标准曲线1.56-5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SCT40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范围为3.52%-16.32%,准确度范围为-19.70%-8.14%;利妥昔单抗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范围为1.74%-22.55%,准确度范围为-22.02%-15.50%;未发现明显基质干扰现象;不同储存条件下,SCT400与利妥昔单抗保存稳定;不同稀释倍数浓度间平行性良好。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临床试验样本中SCT400和利妥昔单抗药物浓度检测。其次,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SCT400与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使用酶解技术,筛选出了 SCT400的特征性肽段,合成特征性肽段标准品,建立了UPLC-MS/MS检测人血清中SCT400药物浓度的方法,完成部分方法学验证,检测了临床样本,进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第二章:分析人血清中两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免疫原性。建立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SCT400与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原性。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使用阳性抗体配制标准曲线,在标准曲线3.13-1O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SCT400包被检测的阳性抗体的批间和批内测定准确度范围为-9.53%-13.02%,精密度范围为0.73%-15.47%;利妥昔单抗包被检测的阳性抗体的批间和批内测定准确度范围为-9.13%-12.36%,精密度范围为1.54%-16.84%;未发现明显基质干扰现象;不同储存条件下,阳性抗体保存稳定。耐药性结果显示,质控浓度为80ng/mL的阳性抗体,在不同浓度SCT400和利妥昔单抗药物存在下,当药物浓度为12.5μg/mL时,阳性抗体检测值低于筛选阈值,存在假阴性的结果,其摩尔比(Mol.Ratio)约为1:156;质控浓度为8ng/mL的阳性抗体,在不同浓度SCT400和利妥昔单抗药物存在下,当SCT400药物浓度为3.125μg/mL,利妥昔单抗药物浓度为1.5625μg/mL时,阳性抗体检测值低于筛选阈值,存在假阴性的结果,其摩尔比(Mol.Ratio)约为1:390和1:195。该方法已经成功运用于临床试验样本的免疫原性检测。临床试验样本经过初筛,筛选出具有阳性抗体的血清样本,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确证试验结束后,对于真正具有阳性抗体的样本进行抗体的滴度检测。(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周士镭[4](2017)在《hTNF-α抗体的制备及人鼠嵌合型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软骨和骨损伤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发病率高达0.24%,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虽然RA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是研究者发现遗传、环境、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与它有关。其中,免疫调节异常与RA的关系广受关注。引发和维持介质与调停介质的不平衡是引起免疫调节异常的重要原因,这将导致炎症不受机体控制,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在RA个体中,这种损伤表现为滑膜、软骨、骨的破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分泌异常是导致两种介质处于不平衡状态、引起免疫调节异常并引发RA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TNF-α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多种细胞来发挥不同的功能。TNF-α抑制剂能够特异性结合TNF-α,阻断其生物活性,进而控制炎症、缓解病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比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等,但是,由于上述单抗成本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和免疫排斥等因素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和免疫耐受的TNF-α抑制剂。为了开发一种TNF-α抑制剂,本课题通过以人源TNF-α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TNF-α的鼠源单克隆抗体。为降低机体对该抗体的免疫排斥,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最终获得一株嵌合型抗体,为后续开发有效的TNF-α抑制剂打下基础。首先,用hTNF-α免疫雌性Balb/c小鼠,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了八株分泌特异性结合hTNF-α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染色体结构及数量的验证,均符合杂交瘤细胞的特征。对单抗亚型鉴定的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是IgMκ亚型。挑选其中三株用于制备腹水,用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κ轻链的Protein L对腹水进行纯化。通过BCA法测得纯化后的抗体浓度为2 mg/ml。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的单抗纯度较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验证了单克隆抗体为IgM亚型。为了挑选一株合适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于后续的基因工程改造,对纯化后的叁株单抗进行了亲和力的测定,通过非竞争ELISA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亲和力,最终计算得到2B9E10单抗的Ka = 1.6×108 M-1、3E4C11单抗的Ka =7.698×108 M-1、4H5A10 单抗的 Ka = 5.9×107M-1,细胞株 2B9E10 和 3E4C11 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属于高亲和力抗体。故挑选亲和力最高的3E4C11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其次,用通用引物调取3E4C11细胞株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经过SOEPCR将可变区基因以交联臂(Gly4Ser)3连接,构成单链抗体(ScFv),将其与人源IgG1 Fc段基因序列相连,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好的载体转染到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最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胞浆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自主研制出了特异性结合hTNF-α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获得嵌合型抗体,这为更进一步的人源化改造打下基础,且在TNF-α抑制剂的开发以及RA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5)
张海航,李志鹏,陈忠毅,刘福航,崔奎青[5](2016)在《抗HER2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HER2阳性者占20%。HER2基因高表达为判断上述肿瘤恶性程度的独立预后指标。作为肿瘤抗原,HER2是一个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美国罗氏公司应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表达生产的Herceptin单克隆抗体,可以靶向结合HER2,对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显着,但由于其生产量低且价格特别昂贵而难(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8-18)
鲁杰,李慧,张茂桃,刘运龙,陈知航[6](2016)在《检测重组人鼠嵌合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快速定量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浓度的方法。方法:将特异性抗原VEGFR2-His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稀释的受试药品血清,然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h+1),再加入TMB显色液,最后加入1 mol/L硫酸终止液,在酶标仪上用双波长读取D_(450/560nm)值。结果:建立了定量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VEGFR2单克隆抗体浓度的ELISA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0~6.25 ng/m L,定量下限为6.25ng/m L,板内精密度介于-13.6%~8.3%,板间精密度介于-6.1%~6.3%,与Avastin、Actemra、Cetuximab均无交叉,室温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良好,无稀释效应。结论:通过方法学的确证,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可满足抗VEGFR2单克隆抗体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可用于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沈辉[7](2016)在《B7-1人—鼠嵌合抗体对Pristane诱导的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的免疫干预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7-1(又称CD80)分子是一种共刺激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表面,其受体为T淋巴细胞表面CD28家族分子,二者结合后可介导T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从而发挥机体的免疫效应。正常生理条件下B7-1分子表达稳定,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维持T细胞的存活。当B7-1不表达或低表达的时候,将会导致T细胞的功能异常,致使T细胞无能或凋亡,导致机体患病。反之B7-1高表达又会使T细胞过度活化,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T、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中狼疮性肾炎又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在SLE患者体内B7-1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B7-1/CD28协同刺激信号在SLE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B7-1抗体封闭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B7-1分子,从而阻断B7-1/CD28信号通路,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但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由于鼠源性高,易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human anti-mouse antibody response,HAMA),限制了其应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的嵌合抗体是一种人源化的重组抗体,它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将鼠源性单抗V区基因与人IgG的C区基因拼接后,插入适当载体,转染相应宿主细胞表达的抗体分子。嵌合抗体包含了鼠源Fab段与人源Fc段,人源化部分达到70%,大大降低了HAMA反应,延长了半衰期。此类抗体一方面具有鼠源性单抗Fab段高亲和力结合抗原的能力,另一方面其人源Fc段在患者体内又可介导ADCC效应、CDC效应及免疫调理作用。本课题在运用化学法建立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运用自行研制的B7-1人鼠嵌合抗体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通过免疫学、血清学、病理学等指标,探讨B7-1人鼠嵌合抗体阻断B7-1/CD28信号通路对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病理损伤的逆转效应,以期寻找针对该类疾病更加高效、安全、给药方便的抗体药物。一、b7-1人鼠嵌合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目的:制备b7-1人鼠嵌合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将表达b7-1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大规模培养,收集上清;proteing亲和层析分离纯化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嵌合抗体对人及小鼠细胞膜型b7-1分子的识别。结果:经proteing亲和层析柱分析纯化,lowry法定量,所得的嵌合抗体蛋白浓度为2.5mg/l;b7-1人鼠嵌合抗体与转人b7-1基因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b7-1、淋巴瘤细胞株daudi、小鼠脾脏细胞的识别率分别为95.1%,96.6%和51.7%。结论:b7-1人鼠嵌合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细胞膜表面b7-1分子。二、化学法建立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目的:在运用化学法建立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并通过免疫学、血清学、组织形态学等指标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取6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pristane0.5ml/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2周检测一次血清中ana及抗dsdna抗体的滴度,每月定期检测小鼠的尿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中抗原提呈细胞、浆细胞、t细胞的活化程度,经he染色观察肾脏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肾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及基底膜的改变。结果:pristane诱导后,部分小鼠出现尿蛋白,随时间的延长,4个月时80%小鼠尿蛋白含量达到++~+++;2个月时,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0%,ana阳性率为90%;流式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脾脏中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的活化明显升高(p<0.05),b细胞膜表面cd21、cd80、cd86分子表达水平造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t细胞表面cd4、cd25、cd28、cd152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脏he切片可见肾小球体积中重度增大,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轻微充血,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肾小球上有大量ic沉积;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致密物沉积明显,基底膜严重增厚。结论:成功建立pristane诱导的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叁、b7-1人-鼠嵌合抗体对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的免疫干预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目的:探讨b7-1人-鼠嵌合抗体阻断b7/d28信号通路对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病理损伤的逆转效应。方法:按上述方法建立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取成模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抗体干预组用b7-1人-鼠嵌合抗体经眼眶后静脉给药,阳性对照组注射免疫抑制剂ctx,模型组注射人同型igg。每月定期检测尿蛋白含量、血清中ANA及抗dsDNA抗体滴度,干预至3个月时,处死小鼠,研磨脾脏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多种免疫相关细胞的活化,取肾脏进行HE染色分析,免疫复合物(IC)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抗体干预后,尿蛋白浓度逐渐由++~+++降为±~++,同时血清中ANA和抗dsDNA抗体的荧光强度也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结果显示,抗体干预组脾脏中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的活化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B细胞膜表面CD80、CD86分子表达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抗体干预组(P<0.05),T细胞表面CD4、CD25、CD152分子表达情况模型组高于抗体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HE染色结果显示,抗体干预组肾小球炎性细胞侵润及肾小管充血等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抗体干预组抗原抗体复合物(IC)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经透射电镜观察,抗体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肾小球上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减少,基底膜厚度趋于均匀。结论:B7-1人鼠嵌合抗体通过抑制B7-1/CD28信号通路下调机体的免疫应答,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对自身免疫造成的病理损伤具有逆转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孟庆芳,马志强,陈知航,李丽,刘运龙[8](2015)在《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操作简单的ELISA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方法:首先采用桥连ELISA法对抗药物抗体(ADA)进行定性筛选,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以生物素标记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二者共同结合血清中存在的ADA,以D450/560nm值超过临界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初筛为阳性的样本采用免疫清除法进一步确证,并同时进行免疫交叉试验考察ADA对供试品和原研对照品的免疫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建立了检测ADA的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确定了检测的临界值和归一化因子,血清中抗药物抗体的检测灵敏度达3.5 ng/m L,批内/批间精密度介于3.1%~7.4%,准确度介于-1.2%~9.5%;食蟹猴连续给药后,部分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滴度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建立的ADA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可用于毒性试验的免疫原性检测;动物给药剂量对抗体的产生有较大影响,低剂量连续给药更易诱发特异性抗体产生。(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5年06期)
赵子粼,苏振敏,张王峰,罗敏,王红治[9](2015)在《微波凝固联合~(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与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联合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131I-chTNT)治疗局部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Ⅲb~Ⅳ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老年NSCLC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7例)行化疗联合放疗;观察组(41例)行微波凝固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6%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改善率为54%,观察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9%和5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0d和38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凝固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综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老年NSCLC短期疗效优于同期放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22期)
王文波,王兰,王馨,于传飞,张峰[10](2015)在《抗CD20人鼠嵌合单抗N糖的毛细管电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毛细管电泳对原研抗CD20人鼠嵌合单抗和4个生物类似药的N糖谱进行分析。方法:对单抗Fc上的N糖链利用糖苷酶F进行酶切释放,然后用8-氨基芘-1,3,6-叁磺酸(APTS)染料进行标记,通过毛细管电泳对N糖链进行分析。结果:7批原研CD20单抗N糖糖型和比例基本一致。4个生物类似药虽然在糖型上与原研单抗一致,但在比例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SBP-C4中G0F比例显着高于原研和其他生物类似药,而G1F和G2F比例显着较低。SBP-C1,C2和C3中分别含半乳糖修饰和岩藻糖修饰的糖型比例在(原研单抗±3SD)范围内,SBP-C4半乳糖修饰糖型比例明显较低,岩藻糖修饰的糖型比例较原研单抗略高。SBP-C1和C2的CDC活性与原研单抗(RBP-1)基本一致,SBP-C3的CDC活性略高于原研单抗,SBP-C4的CDC活性显着较低。4个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ADCC活性与原研单抗(RBP-1)基本一致。结论:在对单抗的质量控制中,尤其是对于具有Fc功能的单抗,应重视N糖链检测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人鼠嵌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国产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DP1与进口抗EGFR单抗(以下简称进口单抗)临床前安全性的相似性。方法将50只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CDP1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进口单抗对照组(50 m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周静脉给药1次,共5次,恢复期6周。定期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监测体重、摄食量、体温、眼检、尿检、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并检测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安全药理学指标,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进行毒代动力学和血清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分析,给药结束后和恢复期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DP1(5~100 mg/kg)连续5周给药,CDP1各剂量组均耐受良好,无明显可见毒性剂量为5 mg/kg,毒性剂量为50 mg/kg;CDP1和进口单抗毒性靶器官(靶部位)毒性反应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相似,毒性靶器官均为消化系统(肝脏、胃肠道)、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和皮肤,毒性作用可逆或部分有可逆趋势,皮肤和胃肠道毒性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CDP1中剂量组和进口单抗对照组主要毒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DA发生率相同。结论 CDP1不同剂量组均耐受良好,同等剂量下,CDP1和进口单抗在临床前安全性相似,为该药作为生物类似药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初步的安全性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鼠嵌合论文参考文献
[1].梁振鑫,刘芳,张玮,刘庆友,李力.抗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ChAb26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与验证[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2].张瑞霞,黄应蜂,邵喆,谭凯,王征.两种重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临床前安全性相似性评价[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3].宋媛媛.抗肿瘤药物奥希替尼和重组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药物浓度分析和药效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4].周士镭.hTNF-α抗体的制备及人鼠嵌合型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5].张海航,李志鹏,陈忠毅,刘福航,崔奎青.抗HER2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6].鲁杰,李慧,张茂桃,刘运龙,陈知航.检测重组人鼠嵌合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16
[7].沈辉.B7-1人—鼠嵌合抗体对Pristane诱导的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的免疫干预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8].孟庆芳,马志强,陈知航,李丽,刘运龙.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15
[9].赵子粼,苏振敏,张王峰,罗敏,王红治.微波凝固联合~(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与安全性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5
[10].王文波,王兰,王馨,于传飞,张峰.抗CD20人鼠嵌合单抗N糖的毛细管电泳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