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计量研究论文-叶倩婷,龙志和,林光平,梁华杰

空间计量研究论文-叶倩婷,龙志和,林光平,梁华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计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级数据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广义矩估计,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蒙特卡洛仿真

空间计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叶倩婷,龙志和,林光平,梁华杰[1](2019)在《层级数据空间经济计量模型估计量的仿真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顾层级数据空间滞后(HSLAG)模型和层级数据空间误差自回归(HSEA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可同时考虑数据空间误差局部冲击效应与嵌套随机效应的层级数据空间误差移动平均(HSEMA)模型.在广义矩(GMM)估计的框架下,推导出HSEMA模型的18个矩条件元素,并得到各参数的估计量.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对比HSEMA模型、HSLAG模型和HSEAR模型各估计量的估计残差分布,以衡量各估计量的估计精度,并比较其有限样本性质.(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9年12期)

王良虎,王钊[2](2019)在《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3—2017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首先,运用空间固定效应杜宾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本省碳排放水平,但是通过分解产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效应可知,虽然本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本省碳排放,但却增加了邻近省份的碳排放量。其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模型回归结果发现:发达省份的直接效应较小,而间接效应则较大,对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则相反。(本文来源于《科技和产业》期刊2019年11期)

石先进[3](2019)在《为何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对中国城镇化经济动因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16个城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其未来人口规模的预测,发现近80%的样本低估了未来人口规模。因此通过构架劳动力转移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0-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城镇化的经济动因,发现:第二、叁产业比重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越大、房地产占GDP比重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高的地区,城镇化率也越高,而资本形成占GDP比重越高的地区城镇化率越低,GDP增速对城镇化率没有显着影响。基于驱动城镇化的计量结果,认为有叁方面原因导致预测人口规模失败:一是政府忽略了人口转移的经济规律,二是由于制度原因政府偏好小城镇并刻意压低人口规模,叁是苏联模式后遗症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城市发展进程中,应结合人口转移的经济规律进行城市规模预测,继续强化市场机制建设,充分信任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减少制度性障碍,积极调整公共资源的供给缺口,认真落实社会法治,做好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的维护者。(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罗能生,田梦迪,杨钧,李建明,王玉泽[4](2019)在《高铁网络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开通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综合研究高铁对这两种效应即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277个地级市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SNA)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结合,检验我国高铁网络发展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高铁网络度数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和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的优化对城市生态效率产生显着正向效应,但是受城市异质性作用产生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差异性,具体表现为高铁网络中心度优化对中心区域产生正效应,对非中心区域产生负效应,即高铁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生态效率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结果进行机制检验,发现城市服务业集聚在高铁网络提高城市生态效率中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采用人口地理矩阵和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重新测算的城市生态效率分别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保持不变。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各级政府仍应大力发展高铁建设,推动高铁网络不断优化,带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提升,但是在进行高铁线路规划时,要注意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带来的区域不平衡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影响,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补救和补偿。(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侯祥鹏[5](2019)在《地方政府行为与双重人口城镇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格局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晋升而竞争,过多关注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府际竞争和公共服务负担显着加剧了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背离程度。(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11期)

王悦,杨骁,张伟科[6](2019)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田珺,冉忠明[7](2019)在《货物运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四大区域差异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国内外学者对交通运输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缺乏深入研究。从区域差异化的视角入手,分别考察总货运交通,细分为公路、铁路、水路叁种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建立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得出结论为:货运交通能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显着性影响;不同的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着差异;各地区的货运交通运输方式差异明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同时全国及四大区域的货运交通对城市经济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且空间溢出作用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并通过了空间GMM模型和改变时间区间的稳健性检验。并针对当前的货运交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11期)

刘广东,杨天剑,张雪梅[8](2019)在《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2011—2016年安徽省域数据,利用Geoda和Stata软件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进行了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分析,探究安徽省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在全局统计分析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在局部自相关表现得并不明显;局部统计分析显示安徽物流发展相对缓慢,空间依赖性较小;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邮电业务量作用最大,物流从业人数和货物周转量次之,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公路里程呈现负作用。(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0期)

曹晨,奚昕[9](2019)在《产城融合视角下我国城乡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产城融合视角,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水平、服务保障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我国城乡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的服务保障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差距具有正向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城乡差距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产城融合的不同阶段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不同,提出了加快实现城乡服务保障均等化,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市民化,统筹协调产城融合与乡村振兴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郝倩,廖洪富[10](2019)在《流通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流通业空间集聚特征为基础,研究了流通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流通业产业集聚水平处于逐年提高的趋势;第二,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着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两者变量都存在空间分布特征;第叁,从全国范围来看,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即本地流通产业集聚对邻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着;第四,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着;第五,我国中部地区的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一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空间计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首先,运用空间固定效应杜宾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本省碳排放水平,但是通过分解产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效应可知,虽然本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本省碳排放,但却增加了邻近省份的碳排放量。其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模型回归结果发现:发达省份的直接效应较小,而间接效应则较大,对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则相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计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叶倩婷,龙志和,林光平,梁华杰.层级数据空间经济计量模型估计量的仿真比较[J].控制与决策.2019

[2].王良虎,王钊.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J].科技和产业.2019

[3].石先进.为何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对中国城镇化经济动因的空间计量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9

[4].罗能生,田梦迪,杨钧,李建明,王玉泽.高铁网络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5].侯祥鹏.地方政府行为与双重人口城镇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2019

[6].王悦,杨骁,张伟科.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田珺,冉忠明.货物运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四大区域差异化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9

[8].刘广东,杨天剑,张雪梅.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9].曹晨,奚昕.产城融合视角下我国城乡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郝倩,廖洪富.流通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J].商业经济研究.2019

标签:;  ;  ;  ;  

空间计量研究论文-叶倩婷,龙志和,林光平,梁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