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思连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意思联络,连带责任
意思连带论文文献综述
[1](2015)在《无意思联络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董某无证驾驶摩托车撞到行人王某,使其受伤。被撞到后,王某又被一辆同方向行驶的大货车碾压致死。经认定,董某与王某都负一定责任,大货车驾驶人郑某负主要责任。王某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评析】本案是否成立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关键是董某行为与郑某行为是否互相结合导致同一损害(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5年13期)
徐国强,张和琼[2](2012)在《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中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共同侵权仅仅是有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是行为人主观共同过错。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连带的归责基础只能体现在客观共同上。本文从损害的同一以及侵权法的功能两方面来论述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33期)
[3](2012)在《无意思联络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林某无证驾驶摩托车撞到行人白某,使其受伤。肇事后,白某又被一辆同方向行驶的大货车碾压致死。经认定,白某也负一定责任,大货车驾驶人王某负全责。白某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2年14期)
薄晓波[4](2007)在《数人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人侵权行为指的是侵权行为主体为二人以上的侵权行为形态,目前有关数人侵权行为的论述散见于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具体类型数人侵权行为的论文及专着中,但缺乏有关该侵权形态的一个总体性理论框架,在我国立法上有关数人侵权行为的条文也寥寥可数,仅有的几条规定立法质量不高、操作性不强。理论的缺失、立法的不完备,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法官在审理有关数人侵权行为案件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和标准,最终致使同样的案件在不同法官审理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司法审判的权威性和说服力由此遭到削弱。笔者认为,数人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问题十分重要,应当先从理论上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体系框架,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立法上的完善,从而指导司法实践工作。对各种具体类型的数人侵权行为经过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对整体性的数人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既有其必要性也存在可能性,意思联络可以作为对数人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适合的划分标准,从民事赔偿责任的层面来看,连带责任与意思联络存在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因此,以意思联络为标准将数人侵权行为划分为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中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中各行为人则分别承担相应责任。这样就为数人侵权行为建构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而其责任承担也更为明确并易于把握。笔者将现有的几种具体类型的数人侵权行为分别纳入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范畴中,对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几种具体类型中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理依据进行分析,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中各行为人则无需承担连带责任。在理论上对数人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进行类型化分析之后,笔者据此进一步对我国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提出建议,提出应当将“数人侵权行为”单列一节,并可以依据意思联络标准对该类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立法规范。总之,本文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即意思联络。(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7-10-01)
意思连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共同侵权仅仅是有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是行为人主观共同过错。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连带的归责基础只能体现在客观共同上。本文从损害的同一以及侵权法的功能两方面来论述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思连带论文参考文献
[1]..无意思联络行为承担连带责任[J].农家致富.2015
[2].徐国强,张和琼.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中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J].商业时代.2012
[3]..无意思联络行为承担连带责任[J].农家致富.2012
[4].薄晓波.数人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