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危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贫困,双系反哺,女儿养老,孝道责任
农村危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翠娥,杜晓静[1](2019)在《农村纯女户的双系反哺实践困境与家庭养老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湖北桃花村纯女户家庭养老的实证调查,探讨了女性的双系反哺实践和纯女户的家庭养老危机。研究发现,夫系老人依靠制度优势和自身的主动付出获得了更多的子代赡养资源。而妻系老人之所以会陷入贫困状态,子代资源供给不足、代际互动不足以及制度支持不足是叁个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应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双系赡养责任,鼓励妻系老人主动维系代际亲密关系,重塑新时代双系婚姻制度,以双系家庭回应双系反哺。(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娟[2](2019)在《多元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公共危机频频发生,而公共危机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重视。公共危机不仅在城市频发,在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农村地区公共危机也日益复杂,能否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农村公共危机,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甚至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危机应对中包含有多元治理主体如基层政府、村委会、村民、NGO、企业等,各主体有参与危机应对的必要性和优势,而在面对危机时不可能靠某单一主体,所以,发挥各多元主体的优势共同应对危机对农村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30期)
易艳阳,周沛[3](2019)在《危机与重构:AGIL框架下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支持是目前中国农村残障老人支持的主要形式与核心力量。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可被视为一类社会功能系统。"家庭禀赋""家庭权威""家庭规范"与"家庭文化"分别对应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的"适应""达鹄""整合"及"维模"功能要素,在传统农村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分别构成家庭支持系统的资源性、合法性、制度性与伦理性基础,从而形成以代际支持为核心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有机体系。在现代性的冲击下,家庭支持系统的均衡稳定格局被打破,而酿成了当前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的失衡与危机。因此,需分别对家庭资源、家庭关系、家庭规范与家庭文化予以调适、改造与发展,以重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提升农村残障老人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偲[4](2019)在《全球危机与中国的乡村振兴——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了"新时代学习大家谈"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教授围绕"全球危机与中国的乡村振兴"发表演讲并接受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期刊《行政管理改革》专访,重点就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路径等话题作了介绍交流。(本文来源于《行政管理改革》期刊2019年09期)
刘玮,李艳玲,康思敏,颜梦帆[5](2019)在《风险社会视域下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公众满意度分析——基于结构方程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日益成为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点,公众也开始关注政府防控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效果,并将个人期望与危机防控效果的实际感知相比较。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评测模型,构建了农村公共危机防控公众满意度模型,并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公众期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风险社会视域下,公众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会对公众满意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政府应提高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服务的质量,并关注公众对于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期望和感知质量,以提升公众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杨中利[6](2019)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危机——从乡村学校的视角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乡村学校的视角出发,揭示撤点并校运动对乡村文化的影响。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带来了"撤点并校"的时代,也带走了村小、乡村教师和农村学生。从表面上看,村落学校的消失、乡村教师的流动和农村学生的离乡只涉及到教育内部的变化。实则上,"撤点并校"通过对乡村教育的改革进而影响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嬗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刘常飞,姜新,刘微[7](2019)在《河北省新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危机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第一手资料,总结了河北省新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危机,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4期)
陆海棠[8](2019)在《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被迫面临缺失型的成长环境,不仅仅在学习方面,同时在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隐忧。社会大众对留守女童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持续的关注,引发了我们对当前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缺位及不到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分析留守女童性安全的现状以及性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叁方合力的全方位性安全教育网络的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8期)
刘永波[9](2019)在《试论农村寄宿制中学班级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负面情绪呈爆发式增长,对于他们的心理干预迫在眉睫。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学生的特点,阐述了班级危机管理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从事前预防、危机善后两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20期)
赵光[10](2019)在《二孩政策下农村初中独生子女心理危机及干预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孩政策"目前在我国施行已经有段时间,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国并没有开放二孩政策,形成众多独生子女家庭。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形势的演变,近些年我国已经全面开放了二孩政策,对于大部分想要增加家庭成员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孩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这需要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将以二孩政策为背景,对农村初中独生子女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接下来将一一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5期)
农村危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公共危机频频发生,而公共危机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重视。公共危机不仅在城市频发,在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农村地区公共危机也日益复杂,能否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农村公共危机,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甚至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危机应对中包含有多元治理主体如基层政府、村委会、村民、NGO、企业等,各主体有参与危机应对的必要性和优势,而在面对危机时不可能靠某单一主体,所以,发挥各多元主体的优势共同应对危机对农村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非常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翠娥,杜晓静.农村纯女户的双系反哺实践困境与家庭养老危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娟.多元治理视角下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
[3].易艳阳,周沛.危机与重构:AGIL框架下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陈偲.全球危机与中国的乡村振兴——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教授[J].行政管理改革.2019
[5].刘玮,李艳玲,康思敏,颜梦帆.风险社会视域下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公众满意度分析——基于结构方程的探索[J].世界农业.2019
[6].杨中利.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危机——从乡村学校的视角审视[J].中国农村教育.2019
[7].刘常飞,姜新,刘微.河北省新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危机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8].陆海棠.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9
[9].刘永波.试论农村寄宿制中学班级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J].学周刊.2019
[10].赵光.二孩政策下农村初中独生子女心理危机及干预方式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