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舱盖论文-刘莹,杨旭,乔鑫

发动机舱盖论文-刘莹,杨旭,乔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动机舱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动机舱盖,行人保护,多学科设计优化,结构刚度

发动机舱盖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杨旭,乔鑫[1](2018)在《发动机舱盖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种包含结构刚度、声-振-粗糙度(NVH)特性和行人保护性能等多个学科的自动计算流程,建立了一个用于发动机舱盖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流程借助隐式参数化方法,使用SFE Concept软件构建发动机舱盖参数化模型;以发动机舱盖内板纵梁位置等为变量,依托i Sight软件平台,调用仿真计算队列,基于多学科"试验设计(DOE)"统计样本计算结果,对发动机舱盖性能进行全局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舱盖,以较小的结构调整,使其按照新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行人保护性能测试得分由7.42提升至7.72,优化效果明显。因而,该优化方法可用于发动机舱盖的正向多学科设计优化。(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裴博,吕贻旬,李琦[2](2018)在《汽车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匹配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车身外观匹配在汽车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强,如何满足顾客对汽车的审美观,怎么解决车身外观匹配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是目前各汽车生产上需要控制的重点。本文以某车型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外观匹配为研究对象,从单件设计、总成压合过程、装配过程一致性和车身设计分缝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归纳总结汽车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外观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杨旭,刘莹,乔鑫[3](2018)在《隐式参数化发动机舱盖结构轻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发动机舱盖概念设计阶段,通过SFE Concept隐式参数化建模软件搭建发动机舱盖的参数化模型。以发动机舱盖内板纵梁位置和内板厚度为设计变量,联合Isight建立发动机舱盖的模态,质量和弯曲刚度自动化分析流程。通过分析计算得到发动机舱盖设计变量组合样本的结果并建立发动机舱盖模态,质量和弯曲刚度的近似模型,采用Pointer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在保证发动机舱盖模态,弯曲刚度满足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得到发动机舱盖轻量化设计方案,舱盖重量在原有基础上下降了3.2%。(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张培锋,张辉,李丽莉[4](2018)在《轿车类车辆发动机舱盖常见痕迹明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路交通事故所涉及的司法鉴定中,轿车类涉案车辆较为常见,论文通过研究轿车发动机舱盖上所承载的各类型痕迹,用以解决事故处理时所需要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运用观察、比对等方法,研究轿车发动机舱盖承载痕迹的类型、特点及形成要素。分析发动机舱盖上所承载痕迹的形成机理,判断与嫌疑造痕客体之间相关性。通过对轿车发动机舱盖痕迹的总结,把握各类痕迹的特点,指导针对此类痕迹的鉴定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鉴定》期刊2018年04期)

郭有瑞[5](2018)在《错位发动机舱盖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错位发动机舱盖的调整看似简单,但是具体操作非常麻烦,需要具备丰富的力学知识,还要懂机械原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思考其中影响因素,考虑先后顺序,理清相互关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比如锁头位置的调节,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一次次尝试,一点点调整,可能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还可能出现意外卡死打不开的情况,从这点上来说,经验在车辆维修中有时不太高效,需要多思考,想更巧妙、更高效的方法才能把维修工作做得更好。(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期刊2018年05期)

蒋汪萍,陈宇豪[6](2017)在《微型商用车发动机舱盖的逆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结合逆向工程和有限元两种技术对微型商用车发动机舱盖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FARO激光测量仪进行前舱盖数据扫描,在CATIA V5平台下对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曲面重构获取其叁维数模。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对模型进行力和力矩加载,得到相应工况下的位移和应力图。(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14期)

梁厅,吴泽勋,孟凡亮,张林波[7](2017)在《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轿车发动机舱盖焊点疲劳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汽车发动机舱盖焊点有限元模型,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模态对比,验证该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别采用准静态法和模态应力恢复法得到焊点的应力-时间历程;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累积准则和S-N曲线对比评估焊点疲劳寿命,并在模态应力恢复方法中考虑截止频率和结构阻尼对焊点疲劳寿命的影响.与虚拟台架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准静态预测的焊点寿命大于试验寿命,截止频率为200 Hz且结构阻尼为0.06的模态应力恢复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基于模态应力恢复法优化设计的发动机舱盖通过耐久路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徐晓月[8](2016)在《基于行人头部保护的泡沫铝发动机舱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了整车与行人头部撞击有限元模型,并选择了碰撞试验点。应用Hyper Mesh软件更改原车发动机舱盖的夹层材料为泡沫铝,应用LS-DYNA软件模拟更改材料之后的发动机舱盖与行人头部碰撞的过程,对比分析了更改材料前后各试验点的加速度曲线及头部损伤值HIC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孙伟月,楼巧笑,马良策[9](2016)在《基于失效问题研究的某车型发动机舱盖撑杆强度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车型开发时,发动机舱盖撑杆支撑点强度不足导致钣金变形开裂问题,利用CAE优化分析,揭示了支撑点强度不足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若干改进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最终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实车验证,有效解决了某车型发动机舱盖撑杆支撑点强度不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发动机舱盖撑杆布置和支撑结构,减少发动机舱盖内板支撑孔尺寸,增加发动机舱盖内板安装面结构,可大幅降低支撑点处应力值,降低钣金失效风险。(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李明哲[10](2016)在《发动机舱盖及连接点的安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企业不断重视整车的性能研究,发动机舱盖性能的优良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国外汽车公司已经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对发动机舱盖进行深入的研究,国内汽车企业研究相对滞后,缺少相关技术标准。本文以某款车型的发动机舱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发动机舱盖及连接点的安全性能,考察了发动机舱盖的静刚度要求与过开启性能。忽略次要结构对有限元建模的影响,分别选取壳单元与六面体单元对舱盖与铰链进行网格划分。在舱盖锁处分别施加叁个沿坐标轴方向的载荷,求解出舱盖锁的节点位移,计算静刚度值并与目标值进行对比。在Hypermesh中完成过开启模型的建立,求解出静态载荷条件下舱盖的过开启角度与卸载之后的残余角度,分析舱盖及铰链结构在加载与卸载工况的等效塑性应变是否满足材料要求,以及舱盖铰链与螺栓在加载过程中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全面评价发动机舱盖的过开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舱盖的结构不满足设计要求,选取通过增加发动机舱盖内板厚度的方案进行结构优化,通过计算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6-03-03)

发动机舱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阶段车身外观匹配在汽车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强,如何满足顾客对汽车的审美观,怎么解决车身外观匹配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是目前各汽车生产上需要控制的重点。本文以某车型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外观匹配为研究对象,从单件设计、总成压合过程、装配过程一致性和车身设计分缝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归纳总结汽车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外观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动机舱盖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莹,杨旭,乔鑫.发动机舱盖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8

[2].裴博,吕贻旬,李琦.汽车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匹配的探究[C].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杨旭,刘莹,乔鑫.隐式参数化发动机舱盖结构轻量化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4].张培锋,张辉,李丽莉.轿车类车辆发动机舱盖常见痕迹明晰[J].中国司法鉴定.2018

[5].郭有瑞.错位发动机舱盖的调整[J].汽车维修.2018

[6].蒋汪萍,陈宇豪.微型商用车发动机舱盖的逆向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7

[7].梁厅,吴泽勋,孟凡亮,张林波.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轿车发动机舱盖焊点疲劳寿命分析[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7

[8].徐晓月.基于行人头部保护的泡沫铝发动机舱盖设计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6

[9].孙伟月,楼巧笑,马良策.基于失效问题研究的某车型发动机舱盖撑杆强度优化设计[C].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10].李明哲.发动机舱盖及连接点的安全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标签:;  ;  ;  ;  

发动机舱盖论文-刘莹,杨旭,乔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