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控制论文-崔培玲,张国玺,刘志远,许涵,韩邦成

选择性控制论文-崔培玲,张国玺,刘志远,许涵,韩邦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悬浮转子(MSR),谐波电流抑制,重复控制,内模

选择性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崔培玲,张国玺,刘志远,许涵,韩邦成[1](2019)在《基于通用选择性分数重复控制的磁悬浮转子谐波电流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悬浮转子系统中,转子的质量不平衡和传感器误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谐波电流,由此产生谐波振动。重复控制是一种消除控制系统周期性扰动的方法,传统的重复控制器等效地补偿所有谐波频率分量。然而,在磁悬浮转子系统中,谐波电流中低次谐波成分通常表现为主导谐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的选择性分数阶重复控制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的谐波电流抑制方法,建立了kn+i阶离散周期序列的内模。通过引入具有独立控制增益的并联重复控制结构,并根据具体谐波幅值大小调整每个支路控制器增益,加快了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采用分数延迟滤波器实现了抑制低次主导谐波时的频率的自适应,给出了系统稳定性判据。在磁悬浮转子系统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邵刚,俞国灿,孙浩亮,赵德军[2](2019)在《术中颈内动脉选择性脑局部控制性浅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脑保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颈内动脉选择性脑局部控制性浅低温对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因高血压和外伤导致的,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在术中对颈内动脉进行选择性脑局部浅低温处理,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24、48、72、96 h,5 d及6 d颅内压值,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 d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05.33±107.36)ml,明显少于对照组[(390.67±119.85)ml,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颅内压值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0 d的ADL评分为(67.52±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84±9.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进行颈内动脉选择性脑局部控制性浅低温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颅内压,起到脑保护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炳捷[3](2019)在《功能性吸附微球微流控制备及其对复杂体系废水中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自于农业、工业和能源产业的大量未处理或者部分处理的含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重金属离子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生态系统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本课题即是在此背景下,结合新型纳米材料的吸附方法,实现复杂体系废水的深度净化和目标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在本文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为基材,结合激光雕刻和多板层的热压键合技术设计加工了聚焦流式(flow-focusing)微流控芯片,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微流控微液滴在线观测系统平台和微流控并联放大系统平台,分别实现了微液滴制备过程及微液滴尺寸和形貌的在线观测,以及吸附微球从制备、交联到功能化修饰的一体化批量生产。此外,基于所观测到的多阶段微液滴形成过程(包括颈缩、剪切和成球阶段),通过对分散相中壳聚糖含量以及分散相和连续相流速比的调控,实现了壳聚糖微液滴在可控粒径变化范围(911.3 μm~1522.5 μm)内的稳定制备。基于微流控微液滴制备技术、离子印迹技术和功能性官能团表面修饰技术,以天然生物质壳聚糖为原材料,制备了多种壳聚糖基吸附微球(壳聚糖微球、离子印迹壳聚糖微球和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壳聚糖微球),并将其用于以Cu离子为代表的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叁种壳聚糖微球均表现出出众的单分散特性(Dav=378μm~430 μm,CV<2.7%)和吸附特性(qm=75.52 mg g-1~145.92 mg g-1)。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基微球对Cu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伴随有物理扩散作用的3阶段的复杂过程。除此之外,叁种壳聚糖基吸附微球也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0.26 MPa~0.348 MPa)、再生性能(71.2%~92.3%)和对目标Cu离子的选择吸附特性。随后,借助于离子尺度效应、金属元素电负性以及密度泛函(DFT)分析方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地角度揭示了壳聚糖基吸附微球对Cu离子的选择吸附机理。最后,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明胶复合体系代替壳聚糖单体系,基于反相乳液法和两步交联过程研发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内部多级孔结构的两亲性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CCGMs),并在pH诱导条件下实现了以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为代表的阴阳离子染料的高效选择性吸附(MO:qm=383.142 mg g-1;MB:qm=584.795 mg g-1)。该复合吸附微球有望成为复杂体系染料废水处理中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性能吸附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辛大平,黄明[4](2019)在《半肝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第一肝门阻断入肝血流,观察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和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P、AST、PA、CHE和ALB)。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78.0±34.6)ml、(16.3±1.8)min、(21.5±2.3)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0.2±21.5)ml、(18.5±2.0)min、(18.9±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 d 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着升高,PA、CHE和ALB水平较手术前显着降低(P<0.05)。出院前1d,对照组患者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显着高于观察组[(327.9±31.2)U/L vs(254.7±16.0)U/L、(42.6±5.1)μmol/L vs(29.8±2.4)μmol/L、(324.7±21.3)U/L vs(268.5±17.2)U/L、(308.7±23.9)U/L vs(237.4±14.3)U/L],PA、CHE和ALB水平显着低于观察组[(182.3±15.4)mg/L vs(232.6±13.7)mg/L、(5.6±0.4)U/L vs(6.5±0.3)U/L、(32.6±2.1)g/L vs(37.9±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58),显着高于观察组的1.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中的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提高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小草[5](2019)在《管理层选择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缺陷“动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财务报告披露文献,研究了管理层在选择性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并进行分析,对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06期)

邓俊,钟明航,刘坤雄,张小庆,刘博立[6](2019)在《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调整的本地电压选择性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的趋势,分析了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及并网点电压对逆变器输出功率的灵敏度,针对架空线路配电网提出了一种利用光伏逆变器剩余容量的本地电压选择性控制策略。并网点电压正常时,光伏逆变器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下MPPT模式;并网点电压越上限时,过电压调节器工作于无功优先方式,光伏逆变器首先输出抑制过电压所需的感性无功功率,然后根据逆变器剩余容量的限制输出尽可能多的有功功率;并网点电压越下限时,低电压调节器工作于有功优先方式,光伏逆变器首先输出MPPT下的有功功率,然后根据低电压改善的需要和逆变器剩余容量的限制输出相应的容性无功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本地电压控制策略在保障电网电压合格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光伏能量。(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1期)

陈来夫[7](2019)在《再生器压力与反再压差选择性控制策略在DCS上的实现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单元反应器和再生器系统的压力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影响两器压力的因素很多,这样就给两器压力的控制带来很多麻烦。但是控制好两器压力,对催化裂化反应、催化剂的再生、主风机的风量和主风机的安全运行等又相当重要。该文引进选择性控制策略,通过在横河DCS上组态,对再生器和反再压力进行选择性超驰控制。这样既能保证正常生产工艺参数的要求,又能保证联锁状态下两器和主风机等核心装置的安全。(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9年01期)

牛玉广,潘岩,陈曦[8](2019)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深度结构和深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环保要求日渐严格的现状,以优化排污控制效果为目标,提出了于喷氨格栅加装调节阀和测点的优化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参考受限玻尔兹曼机网络结构设计了多输出串级平面场深度控制结构方案;为实现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脱硝系统的深层优化,提出单神经元自适应–模拟退火(singleneuron 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SNASA)算法,并作为优化方案的控制器对喷氨系统进行深度结构控制;提出深度粒子群(deep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PSO)算法,在相同方案中作为控制器以实现喷氨系统的深度控制.设计了控制品质系数,为各系统的比较提供直观依据.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两个基于深度网络的喷氨优化系统控制品质良好,鲁棒性强,较基于传统方案的喷氨控制优势明显,对工程现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陈浩[9](2019)在《基于广义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选择性谐波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电能质量的不断恶化,选择性谐波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能实现对各次谐波的精确控制,而且能在不超过设备容量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消除危害最大的谐波分量。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重复控制器(Repetitive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RC)以其优良的选择性和简单性日益受到青睐。本文旨在提高DFTRC的动态性能、控制鲁棒性和系统稳定裕度,增强其对频率波动和畸变电网的适应能力。本文首先推导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详细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其零极点抵消的滤波机制。然后借鉴nk±m次重复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广义DFT(Generalized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GDFT)的一般形式。它能根据输入信号的特征,对传统的DFT进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GDFT的改进型谐波控制器(Repetitive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GDFT,GDFTRC)。该控制器为每次谐波提供了单独的正反馈通路和增益系数。因此,它不仅保留了传统DFTRC选择性好的优点,而且实现了对各次谐波分量的优化控制,而传统的DFTRC受限于结构缺陷无法做到这一点。为了充分利用改进型控制结构的优点,给出了GDFTRC的详细数学模型和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本文在固定的采样频率下,用拉格朗日插值来近似分数阶延时,实现了所提GDFTRC的频率自适应。基于此,结合传统方法拓展出一种基于DFT的锁频环,它适用于畸变电网同步。此外,针对UPQC谐波电压补偿等应用场合,研究了一种基于GDFT的改进型电压控制器。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叁相系统中,GDFTRC的动态响应时间可以缩短至3.4ms(1/6基波周期)。针对雷达等脉冲负载应用场合,所提控制器在网侧电流脉动比例达3:1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为平滑的谐波补偿动态过渡过程。此外,所提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低电流内环带宽下依然有效,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定裕度。同时,所提方法在畸变电网和频率波动情况下,仍然具有很强的谐波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1-01)

高贵琪,崇汉宝,李广[10](2018)在《选择性控制的配体工程在金团簇催化中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团簇表面的硫醇配体影响着团簇的催化性质,尤其是选择性.我们采用在真空条件下通过程序升温的方法逐渐剥除金团簇表面的硫醇配体来制备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以硝基化合物催化还原反应为模型反应,详细研究了配体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因配体被剥离导致底物更容易接近团簇表面,最终使得反应转换率大幅升高.实验结果还表明金团簇催化剂催化不同官能团取代的底物显示了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有吸电子效应的硫配体使团簇表面带正电荷,进而避免苯胺衍生物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8年06期)

选择性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术中颈内动脉选择性脑局部控制性浅低温对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因高血压和外伤导致的,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在术中对颈内动脉进行选择性脑局部浅低温处理,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24、48、72、96 h,5 d及6 d颅内压值,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 d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05.33±107.36)ml,明显少于对照组[(390.67±119.85)ml,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颅内压值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0 d的ADL评分为(67.52±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84±9.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进行颈内动脉选择性脑局部控制性浅低温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颅内压,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崔培玲,张国玺,刘志远,许涵,韩邦成.基于通用选择性分数重复控制的磁悬浮转子谐波电流抑制[J].振动与冲击.2019

[2].邵刚,俞国灿,孙浩亮,赵德军.术中颈内动脉选择性脑局部控制性浅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脑保护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9

[3].王炳捷.功能性吸附微球微流控制备及其对复杂体系废水中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4].辛大平,黄明.半肝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

[5].赵小草.管理层选择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缺陷“动机”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

[6].邓俊,钟明航,刘坤雄,张小庆,刘博立.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调整的本地电压选择性控制策略[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7].陈来夫.再生器压力与反再压差选择性控制策略在DCS上的实现与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9

[8].牛玉广,潘岩,陈曦.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深度结构和深度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9].陈浩.基于广义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选择性谐波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0].高贵琪,崇汉宝,李广.选择性控制的配体工程在金团簇催化中的作用(英文)[J].分子催化.2018

标签:;  ;  ;  ;  

选择性控制论文-崔培玲,张国玺,刘志远,许涵,韩邦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