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相论文-王锟

萃取相论文-王锟

导读:本文包含了萃取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雌激素,叁嗪除草剂,液相微萃取,溶剂浮选

萃取相论文文献综述

王锟[1](2019)在《萃取相分离及其在环境和食品分析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环境和食品为分析对象,以雌激素和叁嗪为目标分析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以样品处理过程中萃取相与样品基体分离作为研究重点,建立了4种环境和食品样品中痕量雌激素和叁嗪除草剂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中空纤维棒收集萃取相(DLLME-HFCEP)方法。以毒性较小的低密度溶剂正十一醇作为萃取溶剂,采用中空纤维棒收集分散在样品溶液中的萃取溶剂微滴,实现对环境水体中雌激素的分离富集。方法首次选择中空纤维作为DLLME萃取溶剂的捕集材料,萃取相分离无需离心、冷藏-解冻步骤或特殊的容器,简化了相分离过程,扩大了DLLME萃取溶剂的选择范围,同时中空纤维膜微小的孔径可阻挡大分子杂质和固体颗粒,具有出色的净化能力,提高了基质的耐受性。建立了离子液体均相液液微萃取-磁性中空纤维棒收集(HILME-MHFBC)萃取相方法。利用亲水离子液体[C_8MIM][BF_4]与NH_4PF_6相互作用生成在溶液中高度分散的疏水[C_8MIM][PF_6]微滴,由于表面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实现对被测物的高效快速提取。采用自制的壁孔填充[C_4MIM][PF_6]疏水离子液体的磁性中空纤维棒对溶液中的[C_8MIM][PF_6]微滴进行捕集,实现相分离。方法成功用于环境水体中叁嗪除草剂的分离富集。该技术克服了离子液体粘度大,对中空纤维膜亲附性较弱的缺点,简化了萃取相分离过程,进一步扩大了以中空纤维为DLLME捕集材料时萃取溶剂的选择范围。采用溶剂浮选法,利用蜂蜜水溶液的起泡特性,以极性适中的乙酸乙酯作为浮选溶剂,利用上升气泡作为萃取物的“运输载体”,快速分离富集了蜂蜜中的叁嗪除草剂。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萃取率,萃取相分离简单,净化性能良好,进一步扩大了溶剂浮选的应用范围。建立动态固相萃取法,对多脂、高蛋白的牛奶样品中的叁嗪除草剂进行了提取和分离。以大孔树脂SP850为吸附剂,牛奶样品可连续通过固体萃取相,当萃取过程结束后萃取相和液体样品即可完全分离。该方法无需预先对牛奶进行除蛋白,可直接从牛奶中将分析物吸附分离。该方法富集倍数高,萃取物分离简单,实验步骤简化,有机溶剂用量少,且大孔树脂经简单处理后可再次被反复使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周春晖,黄越,刘婷婷,戴宏杰,黄惠华[2](2019)在《猴头菇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组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猴头菇中具有较好抗氧化特性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法对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得到5个明确的化合物,分别为油酸(Oleic acid,化合物H1)、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化合物H3)、尿苷(Uridine,化合物H4)、以及属于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猴头菇子实体次生代谢产物Hericenone I(化合物H2)和Hericenone J(化合物H5)。(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单春华,姜秋,李瑞,叶煌[3](2019)在《蒸馏与萃取相结合生产多种沥青产品的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论述了现有沥青产品及其生产工艺,介绍了一种适合大规模焦油加工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蒸馏与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生产多种沥青产品,操作灵活,安全可靠,产品品种多、质量好,为大规模焦油加工工程提供新工艺。(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涂招秀,徐国良,袁菊如,李雄辉[4](2018)在《阔叶十大功劳叶不同萃取相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阔叶十大功劳叶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阔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分为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5个不同极性相态,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总黄酮及多酚含量,分析其还原能力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十大功劳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十大功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抗氧化活性作用差异显着,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较强于其它萃取相部位。(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楚秉泉,方若思,李玲,肖功年,袁海娜[5](2019)在《洋甘菊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洋甘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萃取组分,并对该组分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PPH·、ABTS~+·、O~-_2·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功能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洋甘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运用HPLC等方法对抗氧化能力最强萃取组分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洋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ABTS~+·和O~-_2·的IC_(50)分别为25.6、30.6和83.3 mg/m L,总抗氧化能力(以trolox计)为16.7 mg/m L。成分分析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5.84%和14.93%,在检测到的10种多酚或黄酮类化合物中,木犀草素、蒙花苷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含量较丰富。结论:洋甘菊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富含的多酚和黄酮成分有关。(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姜杰[6](2017)在《黄花败酱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花败酱为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中药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以全草、根或地下根茎入药。败酱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肺、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破淤排脓、活血、镇静安神之功效,主治肺痈、肠痈、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热毒痈肿等症。此外,现代药理明黄花败酱具有镇静、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肝炎、肝硬化、鼻窦炎、流行性腮腺炎、阑尾脓肿及慢性盆腔炎和结肠炎等疾病。黄花败酱草拥有丰富的化学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叁萜皂苷类、香豆素、环烯醚萜以及甾体等化合物。中药败酱药用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化学成分,本论文主要对黄花败酱根部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黄花败酱药材(15 kg)粉碎后,95%甲醇室温浸泡24h,然后温度60℃回流浸提,每次4h,提取4次,过滤浓缩,得到甲醇粗提物。利用多种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MCI、ODS、C18和硅胶)方法,反复分离、纯化,最终得到16个单体成分,通过多种波谱学分析手段(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并和已知文献对比,鉴定出其中的14个单体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酮酸(2),α-常春藤皂苷(3),常春藤皂苷元(4),β-谷甾醇(5),(7S,8R)-3',4,9'-叁羟基-4-甲氧基-9-O-莽草酰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6),落叶松脂醇(7),木犀草素(8),槲皮素(9),芦丁(10),山奈酚(11),咖啡酸(12),阿魏酸(13)和七叶内酯(14)。其中化合物6,7,13在本种首次发现。(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2-01)

于洋,王建刚,刘霞,曹让,田均勉[7](2016)在《内生菌SYt1发酵液正丁醇萃取相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文中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果可知: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共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环(脯-甘)二肽(2)和环(甘-丙)二肽(3)。化合物1、2和3均首次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黄丽仪,周雪平,吴文宜,陈琼娟[8](2016)在《8种芳香胺分配系数的测定和萃取相体积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测定了8种典型芳香胺的分配系数,建立并讨论了分配系数和萃取相体积、方法回收率的函数关系,基于当前芳香胺测定方法的一些已知的通用参数如回收率、水相体积等计算了最低的有机萃取试剂的用量,为方法的制定和在满足方法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提升方法的环保性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6年04期)

尚艳双[9](2015)在《枫香叶正丁醇萃取相的纯化、抗氧化活性及金橘保鲜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为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在传统医学中,全株均可入药;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痢疾、产后风、痈肿发背等症。其成熟果序路路通,具有祛风除湿、利水通经之功效,可治疗关节痹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等症。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药理作用,枫香叶挥发油和提取物还具有抑菌,抗氧化的生物活性。而目前用在食品工业的传统合成抗氧化剂虽然抗氧化活性较强,但是长期使用具有潜在的毒性;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己成为社会热点,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极为关注。因此,寻找天然、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十分必要。本论文对枫香叶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天然抗氧化剂和果品防腐保鲜剂的开发与枫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柱层析、薄层色谱、重结晶技术对枫香叶正丁醇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种单体,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对枫香叶正丁醇萃取相单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枫香叶正丁醇萃取相中分离出4种单体,经过结构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没食子酸、山奈酚-3-葡萄糖苷、鞣花酸;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单体均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DPPH情除效果为鞣花酸>维生素C>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山奈酚-3-葡萄糖苷>没食子酸。2.为追踪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枫香叶依次经醇提、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层析、50%乙醇洗脱后所得产物)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free radicals, DPPH.)、羟自由基(hydroxyl free radicals, ·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free radicals, O2-·)的体外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的体外清除DPPH·、·OH、O2-·能力和还原力较强。3.为探究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对果品的采后贮藏保鲜效果,以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为试验材料,并用不同质量浓度(10mg/100mL、30mg/100mL、50mg/100mL)的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对金橘果实进行浸泡处理,室温贮藏(14~16)℃,每3天测定金橘果实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 TA)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维生素C(vitamin C)等果实的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枫香叶正丁醇提取物可以减少金橘果实腐烂、质量损失和MDA含量,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和TSS、TA、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增强SOD的活性。4.鞣花酸为枫香中已经分离出来的化合物,为探究其对果品的采后贮藏效果,以金橘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CK-0 mg/100mL、T1-10 mg/100mL、T2-30 mg/100mL)的鞣花酸对金橘果实进行浸泡处理,室温贮藏(14-16)℃,每3天测定金橘果实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硬度、TSS、TA、MDA、SOD、维生素C等果实的品质和生理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金橘果实的贮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鞣花酸处理可以减少金橘果实腐烂和质量损失;贮藏第18天时,CK、T1、T2处理组金橘果实腐烂率分别为14.00%、6.00%、3.00%;鞣花酸处理组金橘质量损失率分别比对照低15.93%、22.63%。鞣花酸处理可以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和TSS、TA、维生素C质量分数的降低;贮藏第18天时,经CK、T1、T2处理的金橘果实硬度分别为2.21 Kg/cm2、2.27 Kg/cm2、2.40Kg/cm2,维生素C质量分数分别为14.63mg/100g、15.13 mg/100g、15.03 mg/100g, TSS含量分别为6.8%、8.0%、8.7%,TA含量分别为0.98%、1.54%、1.35%。鞣花酸处理可以抑制果实中MDA含量的上升,增强SOD的活性;贮藏第18天时,T1、T2组金橘果实中SOD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组高4.15%、17.75%;CK、T1、T2处理金橘果实MDA含量分别为25.33μmol/g、22.79μmol/g、21.95μmol/g。经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即经鞣花酸处理可明显减缓金橘果实品质下降的速率,T2处理效果最好,T1处理次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5-18)

石玉千,吴奎,任满年,杨书显,曹发海[10](2014)在《润滑油糠醛萃取相平衡模型建立和过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艺设计中,建立合理的、对原料有广泛适应性的润滑油-糠醛萃取模型具有重要工业意义。文中采用族组分划分法-Kuop法对润滑油温度馏分进行族组分划分,结果表明:各虚拟族组分K值基本保持不变,与实沸点温度无关,可以合理地描述不同馏程的原料油族组成;采用Aspen plus倾析器模块与UNIFAC热力学方程进行萃取模拟计算,原料油和产品物性及族组成计算值与实际值一致,误差小于5%;最佳操作温度为90—100℃,剂油比为2—4,与工业值一致;在平衡操作条件下,当理论级数为5,塔顶100℃,塔底65℃,剂油比为2时,塔顶抽余油收率(质量分数)为73.10%,芳香分质量分数为13.97%,润滑油基础油产品质量较好,符合工业实际值。(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萃取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猴头菇中具有较好抗氧化特性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法对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得到5个明确的化合物,分别为油酸(Oleic acid,化合物H1)、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化合物H3)、尿苷(Uridine,化合物H4)、以及属于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猴头菇子实体次生代谢产物Hericenone I(化合物H2)和Hericenone J(化合物H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萃取相论文参考文献

[1].王锟.萃取相分离及其在环境和食品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周春晖,黄越,刘婷婷,戴宏杰,黄惠华.猴头菇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组分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9

[3].单春华,姜秋,李瑞,叶煌.蒸馏与萃取相结合生产多种沥青产品的工艺探讨[J].燃料与化工.2019

[4].涂招秀,徐国良,袁菊如,李雄辉.阔叶十大功劳叶不同萃取相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8

[5].楚秉泉,方若思,李玲,肖功年,袁海娜.洋甘菊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9

[6].姜杰.黄花败酱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研究[D].安徽大学.2017

[7].于洋,王建刚,刘霞,曹让,田均勉.内生菌SYt1发酵液正丁醇萃取相化学成分研究[J].化学工程.2016

[8].黄丽仪,周雪平,吴文宜,陈琼娟.8种芳香胺分配系数的测定和萃取相体积的讨论[J].中国纤检.2016

[9].尚艳双.枫香叶正丁醇萃取相的纯化、抗氧化活性及金橘保鲜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0].石玉千,吴奎,任满年,杨书显,曹发海.润滑油糠醛萃取相平衡模型建立和过程优化[J].化学工程.2014

标签:;  ;  ;  ;  

萃取相论文-王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