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尹会方,姚志翔,杨守深[1](2019)在《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评价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1日龄断奶仔猪100头,随机分为4组,预饲期5 d。之后,试验1、2组按照4.0×108 CFU/kg的剂量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试验3组饲粮中添加4.0×108 CFU/kg的丁酸梭菌+4.0×108 CFU/kg的地衣芽孢杆菌,试验为期30 d。试验结果 :试验2、3组仔猪末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9%、7.1%(P <0.05),ADG分别提高12.6%、15.4%(P <0.05),试验1组仔猪平均末重、AD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9%、5.8%,但未达显着水平(P> 0.05),试验3组ADG较试验1组提高9.0%(P <0.05)。试验组FCR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1%、8.3%、9.9%(P <0.05)。试验1、2、3组仔猪血清中SOD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9%、15.2%、17.1%(P <0.05),MDA浓度较对照组降低7.6%、8.7%、10.6%(P <0.05);试验1、2组仔猪血清中T-AOC、GSH-Px浓度较对照组均有上升,但不显着(P> 0.05);试验3组T-AOC、GSH-Px浓度较对照组均提高8.9%(P <0.05)。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球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9%、12.9%、16.3%(P <0.05),白蛋白/球蛋白分别降低9.1%、12.9%、16.3%(P <0.05)。此外,试验组仔猪血清中免疫因子浓度较对照组升高,试验2、3组IgG浓度分别提高8.7%、12.2%(P <0.05),IgA浓度提高7.3%、11.4%(P <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均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其免疫功能,两者同时添加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0期)
樊英,叶海斌,王晓璐,李乐,王勇强[2](2019)在《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虹鳟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GMCC1.336)、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GMCC1.3220)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设T1、T2、T3 3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7.35×10~9 CFU/kg)、凝结芽孢杆菌(2.4×10~9 CFU/kg)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7.35×10~9 CFU/kg+2.4×10~9 CFU/kg)的试验饲料,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初始体质量为(73.0±2.0)g的虹鳟饲养于水族箱(80 cm×50 cm×60 cm)中,养殖试验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着提高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T1和T3组SGR最高,均达1.41%/d,而饲料系数(FCR)则较低,分别为1.08和1.10;T1和T3组虹鳟体成分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益生菌组虹鳟肝脏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肝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T3组效果最好,而胆碱酯酶(CHE)活性则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T3组效果较好;T3组肠道菌群的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增加最显着(P<0.05);从肠道菌群结构的门水平上看,T2和T3组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则明显提高,T1和T3组梭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可促进虹鳟生长,改善其机体营养成分,维护肝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袁慧坤,袁文华,赵文文,刘香杉,李国勤[3](2018)在《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北京鸭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对照组(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试验Ⅱ组)、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Ⅲ组)、1×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Ⅳ组)和5×108CFU/kg丁酸梭菌+1×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Ⅴ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着(P>0.05)。2)试验Ⅴ组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补体3、补体4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着(P> 0.05)。3)试验Ⅴ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各组之间的法氏囊指数差异不显着(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可以有效改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孙玲玲,王宝维,龙建华,柯昌娇,刁翠萍[4](2018)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五龙鹅雏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五龙鹅雏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五龙鹅雏鹅2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丁酸梭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5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Ⅱ、Ⅲ、Ⅳ组鹅末重分别提高了7.78%(P<0.05)、3.12%(P>0.05)和9.54%(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89%(P<0.05)、3.39%(P>0.05)和10.18%(P<0.01),料重比分别降低了4.96%(P<0.05)、1.65%(P>0.05)和6.20%(P<0.05)。2)与对照组比较,Ⅱ、Ⅲ、Ⅳ组鹅胸肌率分别提高了2.10%(P>0.05)、2.80%(P>0.05)和4.20%(P<0.05),腿肌率分别提高了9.50%(P<0.05)、8. 60%(P <0. 05)和10. 86%(P <0. 05),腹脂率分别降低了7. 74%(P <0. 05)、5.81%(P>0.05)和10.97%(P<0.05)。3)与对照组比较,Ⅱ、Ⅲ、Ⅳ组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4.46%(P>0.05)、3.39%(P>0.05)和12.33%(P<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94%(P<0.05)、3.30%(P>0.05)和7.69%(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能够提高五龙鹅雏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二者配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一菌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颖[5](2018)在《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补料发酵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作为新型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平衡、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以及合成氢气、1,3丙二醇等特原,已引起了饲料工业、临床和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发酵生长效率,本文基于丁酸梭菌的生长、代谢特征在10~20 L发酵罐水平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丁酸梭菌的补料过程进行了优生,结果如下:(1)10 L罐分批发酵研究了柠檬酸钠对丁酸梭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发现基料添加4 g/L柠檬酸钠促进了细胞生长,峰值生生量6 h达到5.62×10~8 CFU/mL,较对照(11 h,4.72×10~8 CFU/mL)提高19%;同时,丁酸峰值浓度减少18.9%,芽孢形成时间也延后了2 h以上。4-8 h的丙酮酸浓度仅为对照的57%~97%,而琥珀酸浓度是对照的1.23~1.94倍;另外,α-酮戊二酸峰值达到10.9 mg/L,而对照组没有检测到α-酮戊二酸。同时,芳香族氨基酸、组氨酸、支链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79%~58.02%、9.52%~71.78%、1.98%~110.22%4.18%~151.58%和8.88%~33.24%。说原:柠檬酸钠通过抑制丙酮酸的合成调控细胞碳代谢流的重新分布、增加了TCA氧生支路产生α-酮戊二酸以及还原支路产生琥珀酸的产量、并且增加了芳香族氨基酸、组氨酸、支链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合成。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基料添加葡萄糖(16 g/L)和8 g/L柠檬酸钠对丁酸梭菌生长的影响,发现添加组的细胞峰值9 h达到8.78×10~8 CFU/mL,较单因素添加葡萄糖(6.13×10~8 CFU/mL)和柠檬酸钠发酵以及对照批发酵的生生量分别提高了43%、56.23%和86.02%。(2)在20 L发酵罐水平研究了发酵基料添加鸟嘌呤(0.2 g/L)、Ile(0.5 g/L)对丁酸梭菌生长、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原:单因素添加鸟嘌呤、Ile的最大生生量分别达到5.31×10~8 CFU/mL和4.65×10~8 CFU/mL,较对照(4.32×10~8CFU/mL)分别提高了22.91%和7.64%;丁酸的菌体得率(Y_(p/x))分别较对照(0.37g/g)减少了48.64%和40.54%。鸟嘌呤和Ile均显着降低了丁酸的生成效率、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延缓了芽孢的形成。当发酵基料同时添加鸟嘌呤和Ile时,生生量6 h达到5.4×10~8 CFU/mL,较对照、单因素添加鸟嘌呤或Ile分别提高了25%、1.69%和16.13%。因此,鸟嘌呤和Ile都可以通过降低丁酸的生成效率促进细胞的营养生长,而且鸟嘌呤是延缓芽孢形成并促进生长的主要因素。(3)在20 L发酵罐水平研究了不同ORP(氧生还原电位)水平(-50~-115mV)以及指数补料策略对丁酸梭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发现ORP控制在-75 mV时,丁酸梭菌批发酵生生量最高,其峰值(8 h)达到6.65 g/L(5.14×10~8 CFU/mL),比不控ORP批培养5.69 g/L(5 h,4.29×10~8 CFU/mL)提高了16.87%,丁酸产量也减少了25.38%。在ORP为-75 mV的批发酵(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指数补料(5~9 h,比生长速率μ_(set)设定在0.07~0.24 h~(-1)),除了μ_(set)为0.07 h~(-1)时峰值生生量6.34 g/L较对照减少了3.3%外,μ_(set)为0.12 h~(-1)、0.18 h~(-1)和0.24 h~(-1)均比对照增加了10.73%、35.94%和20.6%。其中比生长速率μ_(set)控制在0.18 h~(-1)时,9 h的生生量达到了最高值9.04 g/L(7.28×10~8 CFU/mL),比不控ORP批培养提高了58.88%。补料期间细胞得率Y_(x/s)为0.55 g/g,比μ_(set)为0.07 h~(-1)、0.12 h~(-1)和0.24 h~(-1)分别提高了71.88%、3.8%和10%,提高了葡萄糖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贾玲玲[6](2017)在《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GMCC0313.1改善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一文中研究指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益生菌,适量服用可改善肠道免疫状态。已经有报道证明糖尿病病人肠道中的产丁酸菌明显减少,此外,还有报道称在糖尿病模型鼠中,丁酸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并改善血糖稳态,但是国内外尚无产丁酸菌改善血糖水平的报道。有研究表明内源性梭菌属可以诱导肠道调节性T细胞(Tregs)的产生,丁酸也可以诱导肠道Tregs的产生,并且有报道称肠道淋巴细胞在炎症环境下可以迁移到胰岛。鉴于Tregs在免疫平衡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可能会对糖尿病发挥有益作用。首先,用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GMCC0313.1(CB0313.1)处理lep~(db/db)小鼠和高脂饮食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小鼠(HF糖尿病小鼠),观察其对高血糖及相关的代谢紊乱的影响。从第3周开始,每天通过灌胃给予lep~(db/db)小鼠CB0313.1,持续5周。从第4周开始,每天通过灌胃给予HF糖尿病小鼠CB0313.1,持续13周。Na B组被用做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CB0313.1改善了与糖尿病相关的指标(空腹血糖,葡萄糖耐受,胰岛素抵抗,GLP-1和胰岛素分泌),同时降低血脂和炎症状况。此外,CB0313.1减轻肝损伤并降低肝糖输出。此外,CB0313.1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增强肝脏的PPARγ、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和线粒体代谢指标。表明CB0313.1可以预防、治疗高血糖及相关代谢紊乱。进而,非肥胖1型糖尿病(T1D)模型鼠(NOD小鼠)被用来阐明CB0313.1对T1D的影响。选用3周龄的NOD雌鼠,随机分为2组,每天给与NOD小鼠CB0313.1灌胃,从第3周持续到第45周,Na B组被用做阳性对照组。对照组每天给与等量的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NOD-NaB组每天给与800mg/kg/天的NaB灌胃(用无菌水溶解)。期间统计发病率(至小鼠37周)。每周检查两次空腹血糖。以检测CB0313.1处理的效果。结果发现,早期口服CB0313.1可以减缓胰岛炎,延缓T1D的发病时间,降低T1D的发病率,并改善能量代谢紊乱。实验初步证明了CB0313.1对T1D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和胰腺中增加的Tregs和改善的Th1/Th2/Th17免疫细胞平衡有关系。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CB0313.1升高肠道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例,富集梭菌集群和产丁酸菌集群。NOD小鼠被用来阐明CB0313.1降低T1D发病率的机制。处死小鼠后快速收集小鼠胰腺、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胰腺淋巴结(PLN),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regs的分布。结果发现,CB0313.1可以增加6周龄NOD小鼠MLN中Tregs的百分比,但是小鼠13周龄时,NOD-CB组小鼠MLN中Tregs反而下调。而NOD-CB组小鼠PLN中的Tregs的水平则出现了明显上调。为了验证NOD-CB组小鼠MLN中的Tregs是否随着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迁移到了胰腺及相关淋巴组织,PLN中肠道归巢受体α4β7~+Tregs的表达水平被进一步检测,结果发现NOD-CB组小鼠PLN中α4β7~+Tregs的水平明显上调。为阐明PLN中的是否有肠道来源的Tregs,免疫抑制剂FTY720被用来抑制淋巴细胞在淋巴结之间的交流,结果发现FTY720可以有效抑制PLN中α4β7~+Tregs的积累,却不能减少PLN中的总Tregs的积累。T2D模型鼠中,CB0313.1改善其血糖稳态。在NOD小鼠中,CB0313.1降低其糖尿病发病率,缓解NOD其胰岛炎,减少胰岛中免疫细胞的润。这种保护作用主要是通对Tregs/Th1/Th2/Th17平衡的调控来实现的。说明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B0313.1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胰腺免疫来降低发挥其对糖尿病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12-01)
肖海蒂,张莉力,史东辉,许云贺[7](2016)在《鸡源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及益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提高微生态制剂的利用率。本试验从健康散养大骨鸡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与纯化细菌,获得多株芽孢杆菌,经菌落观察、镜检、生化试验初步确定叁株芽孢杆菌,并对其益生性进行研究发现D-19益生性能较好,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D-19株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及应用该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6期)
彭牡丹,王义强,王启业,陆利[8](2014)在《糖丁酸梭状芽孢杆菌BAA-117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燃料丁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木质纤维原料替代传统粮食原料发酵可降低丁醇生产成本。先将杨木纤维进行酶解糖化,然后利用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BAA-117进行丁醇发酵。研究结果表明:BAA-117对单糖的利用率为混合糖(葡萄糖27.5 g/L,阿拉伯糖3 g/L,木糖19.5 g/L)>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杨木蒸汽爆破渣通过酶解后产生的总还原糖含量为46.8 g/L,经过72 h无添加发酵,丙酮、丁醇与乙醇总溶剂含量为6.6 g/L,其中丁醇产量为4.8 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089 g/(L·h);在补充培养基后,ABE总溶剂含量为9.53 g/L,其中丁醇产量为6.88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13 g/(L·h);添加20 g/L的混合糖后,丁醇产量达到7.28 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141 3 g/(L·h),比单杨木纤维发酵丁醇产量提高了58.8%。(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4年11期)
梁明振,李莉,刘浩[9](2013)在《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探讨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pH值及肠道各部位微生态菌群(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的影响。选用60头(公、母各半)体重相近(6.41±0.26)kg的(28±2)d断奶健康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两组试验仔猪分别饲喂含有丁酸梭状芽孢杆菌0、8×107CFU/kg的饲粮,试验共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能够显着降低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的pH值(P<0.05);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含量;显着增加断奶仔猪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的乳酸杆菌数(P<0.05),显着减少断奶仔猪盲肠和回肠内大肠杆菌数(P<0.05)。结果提示,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可降低肠道pH值和提高肠道内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降低大肠杆菌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3年23期)
吴伟,吴滟,瞿建宏[10](2011)在《亚硝酸盐胁迫下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日本沼虾应激代偿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亚硝酸盐的污染胁迫下,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试验沼虾的生长及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21天的试验,添加1%和5%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可显着提高沼虾的生长率、SOD和CAT的活性(P<0.01),但2个添加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当养殖水环境中的亚硝酸钠浓度在0~0.50mg/L范围内,试验组沼虾肌肉的SOD和CAT活性随着亚硝酸钠质量分数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添加量的上升而升高,在试验的第6~9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又开始下降。至试验21天时,沼虾肌肉组织中SOD和CAT活性取决于水环境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和饲料中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添加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不仅可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增加日本沼虾对亚硝酸盐污染胁迫的耐受和抵抗能力,其适宜的添加量为106cfu/g。(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20期)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GMCC1.336)、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GMCC1.3220)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设T1、T2、T3 3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7.35×10~9 CFU/kg)、凝结芽孢杆菌(2.4×10~9 CFU/kg)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7.35×10~9 CFU/kg+2.4×10~9 CFU/kg)的试验饲料,对照组(T0)投喂基础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初始体质量为(73.0±2.0)g的虹鳟饲养于水族箱(80 cm×50 cm×60 cm)中,养殖试验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着提高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T1和T3组SGR最高,均达1.41%/d,而饲料系数(FCR)则较低,分别为1.08和1.10;T1和T3组虹鳟体成分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益生菌组虹鳟肝脏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肝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T3组效果最好,而胆碱酯酶(CHE)活性则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T3组效果较好;T3组肠道菌群的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增加最显着(P<0.05);从肠道菌群结构的门水平上看,T2和T3组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则明显提高,T1和T3组梭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可促进虹鳟生长,改善其机体营养成分,维护肝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尹会方,姚志翔,杨守深.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2].樊英,叶海斌,王晓璐,李乐,王勇强.丁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虹鳟生长性能、肝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3].袁慧坤,袁文华,赵文文,刘香杉,李国勤.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4].孙玲玲,王宝维,龙建华,柯昌娇,刁翠萍.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五龙鹅雏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5].刘颖.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补料发酵的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8
[6].贾玲玲.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GMCC0313.1改善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D].江南大学.2017
[7].肖海蒂,张莉力,史东辉,许云贺.鸡源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及益生性的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16
[8].彭牡丹,王义强,王启业,陆利.糖丁酸梭状芽孢杆菌BAA-117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燃料丁醇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4
[9].梁明振,李莉,刘浩.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3
[10].吴伟,吴滟,瞿建宏.亚硝酸盐胁迫下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日本沼虾应激代偿的调节[J].中国农学通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