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民创业活动在全国逐渐展开,创业文化对创业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武汉市全民创业文化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为加快武汉全民创业,必须在物质文化、标准文化和认知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以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文化氛围,推进武汉市全民创业。
关键词:创业;创业文化;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202-02
收稿日期:2009-02-12
基金项目: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全民创业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8091)
作者简介:杨晓天(1971-),男,湖北洪湖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从事教育投资、公共经济学等研究。
随着全民创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创业文化由于其对创业的重要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民创业物质文化是特定生存环境下创业者的创造物,是创业文化的有形外壳,从本体上说明着文化“是什么”。全民创业文化中的标准文化主要指全民创业管理的体制、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制度文化。全民创业认知文化是一个创业者群体的意识特征,从思维方式上说明文化“为什么”。创业认知文化是创业者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称精神文化,其核心内容是全民创业价值观和全民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等精神层面,这种差异内在地影响和制约着武汉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培育和建设全民创业文化,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当前武汉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武汉市全民创业文化的制约因素
1.区域文化因素。武汉地处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是缺乏创业的历史传统。中部地区自然条件好、易于生存,可正是这种自然优势反而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惰性因素。在中部,小农意识与计划经济的烙印还未完全消退,小富即安、小富即停,依赖国家投资的观念较浓厚,民间经济不活跃,创业意识淡薄。作为传统的中原地区,中庸文化在中部也有深厚的土壤,凡事讲求循规蹈矩,创新精神、争先意识都不被赞扬。
2.生活环境因素。武汉自古就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千百年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基本可以解决当地温饱问题。因而,缺乏以生存为需要的动因没有激起武汉人的创业热情。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经调查得出结论:基于生存需要的创业,仍然是当前创业的主导类型。实践证明,温州民间的自发创业,实为环境所迫,政府只是起服务和引导的作用。
3.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都缺乏为创业服务的体制。宏观上,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推行了开放战略和区域开发战略。开放上,武汉从1992年才享受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区域开发上,国家先后实行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等,直到2006年才正式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07年12月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
二、武汉市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存在的问题
1.全社会缺乏创业的激情与动力。2003年,郑州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687亿元,比武汉少25.62亿元,过亿元“小企业”仅130户,比武汉少15户。2006年底,郑州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1897亿元,反超武汉近700亿元,“亿元小企业”528户,比武汉多出289户。其次,在全国的各种反映中小企业质量排名中更是少见武汉的踪迹:2006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北只有10家,仅占2%;2006年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领军人物10强等,武汉均榜上无名。这些数字表明,正确的财富观和强烈的财富欲在武汉人心中还没有树立起来,人们不敢追求财富,不敢露富,甚至一部分人还存有仇富的心理。因此,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与动力是武汉市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首要任务。
2.创业成本偏高。现在武汉地区的创业成本很高,仅是创业之初办理手续就要花掉很多钱。据报道,在武汉创办公司的费用是南方城市的两倍。武汉市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必须在降低创业成本上下工夫。
3.创业场所难寻,创业环境较差。现在国家对审批土地占用要求比较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帮助创业者找到创业场所,也是武汉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武汉市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办事效率不高、收费项目过多、管理程序复杂,部分执法人员吃、拿、卡、要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正因如此,企业不敢冒富,外地投资者不敢进入,即使进来了又很难站稳脚跟,所以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武汉市的当务之急。
4.提供咨询与服务的中介组织少,创业权益未受到应有的保护。现在许多创业者都反映,能够为自己提供创业服务和咨询的中介组织较少,这就使创业变得更加艰难。所以,建立和扶持为创业提供服务和咨询的中介组织也是武汉市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创业者的一些权益还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如民营企业的小额度经济纠纷案件得不到重视等。创业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必然会挫伤广大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武汉市应进一步加强对创业者权益的保护工作。
5.创业教育和培训较为欠缺。创业培训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创业培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际经验表明,创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就业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后创办民营性质的小企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目前,武汉市的就业压力十分沉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加,靠领低保金过日子的大有人在,这表明我们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方面还有欠缺。
三、营造武汉市全民创业文化氛围的对策
(一)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创业孵化器”。在为创业提供咨询与服务的中介组织较少的情况下,先由政府成立一个专门扶助中小创业者创业的组织。它围绕创业提供咨询与服务,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包括创业初期的创业政策咨询、创业资金与技术、人才的筹措和招聘、创业前期调研、创业方案实施和创业中期的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员培训、法律咨询、场地设施乃至后期的企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还可通过这一组织传播企业的成功经验,扶植推动与此相关中介组织的发展。
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目前,项目信息的大部分资源都由政府掌握,因此,政府要向社会开放信息资源,向社会大力宣传和推介项目,定期发布项目信息,引导创业者选择自主创业适用的项目信息。
三是开辟创业特区。可考虑在每个社区为低保户、下岗职工、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辟一个创业特区,在这里创业者可享受零税负,从而激发这部分人的创业热情,带动全民创业的热潮;还可以将部分区域划定为创业园区,在园区内实行低税负、零负担等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
四是为创业者提供失败退出的平台。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如企业和个人破产机制,一旦创业失败,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性的退出机制。
(二)扎实加强全民创业标准文化建设
一是政府切实转变观念。首先,政府要明确有限政府的观念。要破除“行政即管理”、“管理就是审批收费”的旧观念,牢固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与民争利,还权与社会,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其次,政府要确立平等观念。政府要改变扶持国有经济的偏好,遵循非歧视原则和国退民进原则,在制定政策、行政审批、税收征管、治安管理等各方面要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再次要树立信用观念。诚信是政府存在的根本,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全民创业,最需要突破的就是启动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要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增加市场化成分,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和政策,营造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要逐步实现政策透明化、决策科学化、办公信息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三是营造最佳的创业环境。首先,打造优惠透明政策环境。要制定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并保证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突破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坚定创业者的信心,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其次,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府要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要规范执法行为,整顿执法队伍,提高管理效率;要改变工作作风,减少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再次,打造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要切实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要公正执法、依法行政,加大立法力度,建立全民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第四,打造公正透明的信用环境。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构造失信处罚机制,对信用记录优良的企业与创业者给予政策倾斜,从而营造出讲诚信、守信用的创业环境。
四是深化所有制改革,塑造产权明晰和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一方面,要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只有产生多元化、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才能激活各种创业主体追求财富、创造财富的动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彻底改变国企、民企地位不平等的现状,给予民企充分的“国民待遇”,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民营经济在武汉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加大全民创业认知文化建设力度
一是确立正确的财富观。要通过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要营造一种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二是提高创业者的社会地位。武汉市应对成功的创业者进行表彰,对成功创业者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对一些发挥带动作用、解决就业、创造新兴行业等有特殊贡献的创业者,有关部门应予以奖励,并给以一定的名誉和政策优惠。
三是在全社会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首先要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受教育者,把创业教育作为所有学生的课目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现阶段的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要在全社会进行创业培训。根据武汉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相关社会机构等资源,举办各种与创业相关的培训班,对有创业欲望的人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一些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工商税务的基本知识、创业资源的利用、创业风险的控制和盈亏平衡分析等各方面知识,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再次要为特困、低保、失业人员和农民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通过社区和市民学校对广大市民进行创业教育,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各种媒体传播创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晓天.漫谈全民创业文化[J].党建新闻,2008,(12).
[2]孟凡臣.文化对创业意图影响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
技术管理,2007,(5).
[3]王延荣.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3,
(3).
[4]张璇.武汉市“全民创业”之路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10).
(责任编辑:李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