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甲基巯基嘧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uAAC反应,1,2,3-叁氮唑,scCO_2,4,6-二甲基-2-巯基嘧啶
二甲基巯基嘧啶论文文献综述
何兴[1](2016)在《scCO_2中CuAAC反应方法研究及其在4,6-二甲基-2-巯基嘧啶改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催化的迭氮和炔烃的环加成反应,又称为CuAAC反应,自从Sharpless和Meldal各自独立地发现亚铜盐可以高效地催化Huisgen环加成反应,高选择性地生成1,4-二取代-1,2,3-叁氮唑化合物,CuAAC反应已逐渐成为“点击化学”最引人注目的反应。不仅因为CuAAC反应100%的原子经济性,更因为1,2,3-叁氮唑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CuAAC反应的催化体系发展进程。作为一种绿色反应介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流体已经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scCO_2里仅有两篇在配体存在下Cu(Ⅰ)催化CuAAC反应合成聚合物的报道。因此,我们系统地研究了scCO_2中常见铜催化剂在没有碱或配体的情况下催化的CuAAC反应。首先,我们研究了在scCO_2中Cu(0)催化的CuAAC反应。虽然金属铜、纳米铜或载体负载的纳米铜催化的CuAAC反应已有报道,但是这些催化体系通常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有机溶剂消耗、反应时间长、催化剂制作程序复杂等。结合scCO_2,我们采用从电线中剥离的细铜丝作为催化CuAAC反应的铜源,进行催化合成1,2,3-叁氮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随后,我们对铜丝催化反应的温度、催化剂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催化剂的循环和淋失做了研究。相比较而言,scCO_2中进行铜丝催化的CuAAC反应具有无溶剂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其次,我们研究了在scCO_2中CuBr、CuI、Cu2O等Cu(Ⅰ)盐催化的CuAAC反应。Cu2O催化反应时我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scCO_2/H2O两相体系作为反应溶剂效果优于单独使用scCO_2作为反应溶剂。并对这一反应体系的优化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再次,我们研究了在scCO_2中CuCl2、CuBr2、CuSO4·5H2O、Cu(OAc)2·H2O等Cu(Ⅱ)盐催化的CuAAC反应。我们以苯乙炔和苯基迭氮作为模板反应底物进行Cu(Ⅱ)盐催化的CuAAC反应研究。在测试的Cu(Ⅱ)盐中,Cu(OAc)2·H2O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以使催化量降低到万分之一。随后,对该体系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体系对小分子和高分子的CuAAC反应均有效。最后,基于铜丝催化CuAAC反应得出的优化条件,我们对具有抗真菌、抗肿瘤等活性的4,6-二甲基-2-巯基嘧啶进行了结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具有叁氮环的4,6-二甲基-2-巯基嘧啶衍生物。并用IR、NMR、MS和熔点测定仪等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和表征。并将合成出来的叁氮唑衍生物与IDO蛋白进行了计算机虚拟筛选。(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高丰琴,席小康,邓玲娟,古元梓[2](2011)在《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锌(Ⅱ)配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HL)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分析(ESI-MS)、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DSC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对绿豆、小麦、玉米的培养实验表明,10-4g/g浓度的锌(Ⅱ)配合物溶液对种子的生长有一定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1年02期)
高丰琴,邓玲娟,姚飞驰,刘勇[3](2010)在《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铁(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铁(Ⅲ)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DSC热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李芬芳,何婧[4](2009)在《4,6-二甲基-2-巯基嘧啶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硫脲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4,6-二甲基-2-巯基嘧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量对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的最优化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5 h,产率可达85%.该合成方法具有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芬芳,安道利,金龙飞[5](2009)在《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乙酸·邻菲咯啉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2(phen)2(C8H9N2O2S)(H2O)(OH)].(ClO4)2,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8.229 5(7)nm,b=18.027 4(15)nm,c=24.545 9(19)nm,β=96.240(2)°,V=3 620.0(5)nm3,Z=4,Dc=1.686 g/cm3,Mr=918.64,F(000)=1 864,μ(Mo-Kα)=1.452 mm-1,R1=0.109 1,wR2=0.138 0.两个铜原子通过来自羟基的氧、水分子和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乙酸根桥连.2个铜原子的配位环境基本相同,都具有5配位扭曲的四方锥构型,Cu…Cu之间的距离为0.301 89(8)nm.(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管有志,陈天云,吴海涛[6](2009)在《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α]嘧啶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α]嘧啶是合成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实验研究了以5-氨基-3-巯基-1,2,4-嘧啶为原料,与乙酰丙酮环合制备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α]嘧啶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AMZ与乙酰丙酮物质的量比为1∶1.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0 h时,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α]嘧啶的收率达到80%。(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9年05期)
金建锋,沈德隆,郑敏,孙国香[7](2009)在《2-{[5-(取代吡唑-5-基)-1,3,4-恶二唑-2-基]甲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1,5-a]嘧啶类化合物合成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了七个2-{[5-(取代吡唑-5-基)-1,3,4-恶二唑-2-基]甲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1,5-a]嘧啶类化合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MS和1HNMR测定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09年05期)
杨瑞[8](2009)在《4,6-二甲基-2-巯基嘧啶的缓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6-二甲基-2-巯基嘧啶是一种含巯基的氮杂环化合物,有多种互变异构体。其嘧啶环上的双键、N原子以及巯基上的S原子存在孤对电子,可与具有空轨道的金属表面配位,形成金属表面配合物,从而起到缓蚀作用。本文首先参照文献的方法以乙酰丙酮和硫脲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巯基嘧啶类缓蚀剂A:4,6-二甲基-2-巯基嘧啶。然后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技术及红外和红外反射实验研究了缓蚀剂A的吸附行为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A在CO2饱和的1%NaCl体系中对N80钢的腐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其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在N80钢表面的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是一种以控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所下降;在含有0.1 mol/L CH3COOH的CO2饱和1%NaCl体系中,4,6-二甲基-2-巯基嘧啶较咪唑啉类缓蚀剂有更好的缓蚀效率。为了进一步改善缓蚀剂A的缓蚀性能,通过动电位扫描技术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其与一种咪唑啉中间体B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缓蚀剂A与B在复配比为3∶1时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复配后能够显着提高缓蚀剂A的缓蚀性能。协同机理是缘于小分子的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与大分子的咪唑啉中间体在复配后能够在N80钢表面形成更为完整致密的吸附膜。相比于单独使用缓蚀剂A时,复配后的缓蚀剂在抗电偶腐蚀、点蚀及渗氢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高丰琴,古元梓,姚飞驰,葛含静,黄方千[9](2008)在《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钴(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钴(Ⅱ)固态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差热分析、元素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伍光辉,张静平,刘天宝,严永新[10](2008)在《双4,6-二甲基嘧啶-2-巯基衍生物的水相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碘(或卤代烷)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4种双4,6-二甲基嘧啶-2-巯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MS,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08年03期)
二甲基巯基嘧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合成了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HL)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分析(ESI-MS)、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DSC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对绿豆、小麦、玉米的培养实验表明,10-4g/g浓度的锌(Ⅱ)配合物溶液对种子的生长有一定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甲基巯基嘧啶论文参考文献
[1].何兴.scCO_2中CuAAC反应方法研究及其在4,6-二甲基-2-巯基嘧啶改造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高丰琴,席小康,邓玲娟,古元梓.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锌(Ⅱ)配合物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
[3].高丰琴,邓玲娟,姚飞驰,刘勇.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铁(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4].李芬芳,何婧.4,6-二甲基-2-巯基嘧啶的合成[J].晋中学院学报.2009
[5].李芬芳,安道利,金龙飞.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乙酸·邻菲咯啉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化学研究.2009
[6].管有志,陈天云,吴海涛.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α]嘧啶的合成[J].化工时刊.2009
[7].金建锋,沈德隆,郑敏,孙国香.2-{[5-(取代吡唑-5-基)-1,3,4-恶二唑-2-基]甲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1,5-a]嘧啶类化合物合成及生物活性[J].浙江化工.2009
[8].杨瑞.4,6-二甲基-2-巯基嘧啶的缓蚀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高丰琴,古元梓,姚飞驰,葛含静,黄方千.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钴(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10].伍光辉,张静平,刘天宝,严永新.双4,6-二甲基嘧啶-2-巯基衍生物的水相合成[J].合成化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