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应透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动进料,透热时间,感应线圈
感应透热论文文献综述
李万青,何永亮,严增男,张鹏程,刘景远[1](2015)在《钢棒感应透热进料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频感应的方法对圆形钢棒进行透热,进出料采用自动控制方式,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中频感应炉透热圆棒时应用的自动进料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5-10-25)
刘吉星[2](2014)在《温度控制铜棒透热感应加热电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棒加热是模锻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铜棒加热后,通过冲床、锻床或其他形式把工件锻压成其他形状。加热一般分为火焰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由于国内铜棒的锻前加热起步较晚,火焰加热炉结构简单,燃料成本低,90年代在江浙一带仍有大量工厂采取火焰加热,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能源价格上涨,火焰加热的成本优势逐步被抵消。感应加热因为工作环境好,污染少,热效率高等优点逐步被广泛应用。本课题以铜棒加热为研究目标,对加热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主要采用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存在的频率低,温度误差大,体积大,效率低等缺点,改进了电路的结构设计。在主电路设计中,选择了叁相不控整流加Buck斩波,在逆变部分采用单相全桥串联谐振逆变器。由于Buck变换器工作在硬斩波状态下,功率器件开关损耗大。本课题采用一种新型软开关的Buck变换器,对Buck变换器中的主电感添加耦合电感,同时添加辅助电感和二极管,不需要增加辅助开关构建辅助网络就能实现软开关,变换器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电流温度双闭环控制。并对其电路主要部分进行了仿真分析。本课题设计了一台基于DSP的60kHz/60kW温度控制铜棒透热感应加热电源,完成了整个DSP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06-01)
刘景山,王殿辉,张国全,田迎斌,孙涛[3](2013)在《用于大功率中频感应透热设备的动梁式传动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透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工业中的冲压、拔伸等生产线,坯料的加热温度、生产节拍易于控制,特别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作业。感应透热系统中的传动方式大多采用连续式和步进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相比于这两种方式,动梁式传动系统实现了坯料在透热过程中无摩擦、小间距运行传动方式,解决了炉条易磨损问题、克服了坯料加热时轴向温差不均现象。(本文来源于《国防制造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吴卫,刘康术,周健衡,聂凯,张杰[4](2013)在《感应透热在渗碳零件重新加热淬火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感应透热方式对渗碳后的20CrMo曲柄销重新加热淬火,同时与盐浴炉加热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感应加热不仅可以满足硬度和金相要求,而且具有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零件表面不出现脱碳、贫碳的优势,同时还有节能减排,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是热处理行业中的一次创新。(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热加工)》期刊2013年S1期)
闻国民,刘玉卿[5](2012)在《叁相工频感应器用于铜材透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挤压成型的铜材生产工艺中,需要对不同规格的铜铸锭进行加热,而采用感应加热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加热方法。结合目前挤压设备的挤压力和铸锭直径都在逐渐加大的情况,对直径大于250mm的铜铸锭加热,选择工频感应加热,感应器设计为叁相工作,采用叁台单相磁饱和调压器组成供电电源,保证了铜铸锭温度的均匀性,尤其对于铜合金(黄铜)铸锭,不易出现铸锭表面温度过高造成的铅、锌或锡的析出现象。更换不同直径的铸锭所对应的感应器时,由于没有电抗器,所以叁相平衡调整方便。整套系统工作稳定,操作维修简单。(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加工》期刊2012年06期)
朱辉,齐炳新,彭咏龙,李亚斌[6](2012)在《PDM功率控制在20 kW感应透热设备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密度调节(PDM)可以用来驱动谐振功率逆变器,并且性能要优于脉冲宽度调节。其主要优点为在调节负载功率的同时能保证逆变器开关器件始终工作在零电压和零电流开关状态。PDM应用于谐振功率逆变器能使整个运行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和较低的谐波畸变率。然而,在PDM下,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响应往往是离散和非线性的,这就要求找出一种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可靠的负载功率调节。在此针对PDM谐振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一个预期算法和滞环控制组合的闭环反馈策略被用来获得一个精确的负载功率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精确的功率调节能够在较大的功率范围内实现。(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刘晓光[7](2009)在《感应透热温度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透热是感应加热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坯料)的内部产生涡流,依靠涡流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感应透热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锻造钢坯的生产中。坯料如果心表温差太大,会造成坯料内产生附加应力或组织不均匀,甚至产生裂纹,影响材料的成形工艺和质量。本文根据感应透热的原理和特点,对方形45#钢坯料的感应透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以期对感应透热的热行为进行预测,为感应器的设计和加热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感应器的设计方式进行了改进。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对感应线圈在数值模拟建模过程中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分析得到磁场强度随位置变化的系数,并应用这些系数改善一维模拟分析的结果。2.对方形坯料进行建模的简化,通过采取对方坯端面平行边中点连线的轴向剖面、端面对角线的轴向剖面建立二维分析模型,并根据质量相等的原则,将方坯假设为质量相等的圆柱坯,根据圆柱坯的尺寸进行二维简化。通过叁个截面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方坯的温度变化。3.对感应加热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做了比较研究,利用Visual Basic软件,将感应器的设计流程整合到感应透热温度场仿真系统中,提高感应器设计的效率。4.利用Visual Basic软件封装ANSYS,结合Visual Basic软件与ANSYS软件各自的优点,开发了感应透热温度场仿真系统,使感应透热数值模拟操作的步骤流程变得简便快捷。(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王海峰[8](2007)在《中频感应透热炉能效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电流密度从工件的表面至中心逐渐降低,工件表面电流密度最大,这就是集肤效应。由于工件存在电阻,感应电流在工件上产生很大的热量,并传导至中心,达到工件整体被加热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07年01期)
许雪峰,吴金富[9](2005)在《感应透热有限元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和ANSYS软件,引入复矢量磁位,推导了感应加热有限元模拟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感应加热有限元分析中温度场与电磁场耦合、工件材料物理参数温度依赖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圆柱工件的感应透热过程,得到了坯料内的温度分布状况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应用工况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5年12期)
汤娟,刘建军,王承伟[10](2005)在《高性能可耐久使用的高强度浇注料ZDL301的开发与应用——专用于各类感应透热炉衬》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刚玉基高强度浇注料可用于各类感应透热炉衬,完全替代传统的成形体炉衬。使用该新材料的炉衬相对于传统的成形体炉衬具有寿命长、价格低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感应透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铜棒加热是模锻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铜棒加热后,通过冲床、锻床或其他形式把工件锻压成其他形状。加热一般分为火焰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由于国内铜棒的锻前加热起步较晚,火焰加热炉结构简单,燃料成本低,90年代在江浙一带仍有大量工厂采取火焰加热,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能源价格上涨,火焰加热的成本优势逐步被抵消。感应加热因为工作环境好,污染少,热效率高等优点逐步被广泛应用。本课题以铜棒加热为研究目标,对加热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主要采用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存在的频率低,温度误差大,体积大,效率低等缺点,改进了电路的结构设计。在主电路设计中,选择了叁相不控整流加Buck斩波,在逆变部分采用单相全桥串联谐振逆变器。由于Buck变换器工作在硬斩波状态下,功率器件开关损耗大。本课题采用一种新型软开关的Buck变换器,对Buck变换器中的主电感添加耦合电感,同时添加辅助电感和二极管,不需要增加辅助开关构建辅助网络就能实现软开关,变换器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电流温度双闭环控制。并对其电路主要部分进行了仿真分析。本课题设计了一台基于DSP的60kHz/60kW温度控制铜棒透热感应加热电源,完成了整个DSP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应透热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万青,何永亮,严增男,张鹏程,刘景远.钢棒感应透热进料控制系统[C].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5
[2].刘吉星.温度控制铜棒透热感应加热电源研究[D].江南大学.2014
[3].刘景山,王殿辉,张国全,田迎斌,孙涛.用于大功率中频感应透热设备的动梁式传动机构[J].国防制造技术.2013
[4].吴卫,刘康术,周健衡,聂凯,张杰.感应透热在渗碳零件重新加热淬火工艺中的应用[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
[5].闻国民,刘玉卿.叁相工频感应器用于铜材透热[J].有色金属加工.2012
[6].朱辉,齐炳新,彭咏龙,李亚斌.PDM功率控制在20kW感应透热设备中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12
[7].刘晓光.感应透热温度场仿真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8].王海峰.中频感应透热炉能效比的研究[J].电气时代.2007
[9].许雪峰,吴金富.感应透热有限元模拟分析[J].金属热处理.2005
[10].汤娟,刘建军,王承伟.高性能可耐久使用的高强度浇注料ZDL301的开发与应用——专用于各类感应透热炉衬[J].锻压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