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演变论文-朱贝贝

审美演变论文-朱贝贝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始审美思维,东方,象征,意会

审美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朱贝贝[1](2019)在《东方原始审美思维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东方"一词的界定,分析了东方原始审美思维的五个基本特征,探讨了东方原始审美思维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提出了如何让东方原始审美思维的精髓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彰显独具东方风格的设计精神。(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21期)

赵敦军[2](2019)在《在融汇中自立——中国油画对西方油画的审美转化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油画在对西方油画的借鉴与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式的艺术传统。本文在简要梳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中国油画的现状与脉络,以便认清中国油画的真实面向与内在诉求。(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9期)

林汇[3](2019)在《中国早期佛雕艺术的审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并不是我国的本土教派,其产生于印度,因此我国早期佛雕艺术受到印度佛雕艺术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印度佛雕艺术民族性的改造,使其逐渐演变为带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虽然中国早期佛雕艺术发展充满了曲折性,但是其为后来佛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9期)

许莲花[4](2019)在《从“红楼戏”中晴雯的重塑看晚清民国审美伦理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清民国"红楼戏"中,晴雯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审美伦理取向的演变。嘉、道时期因为政治、思想方面的高压以及传奇艺术道德化的倾向,"红楼戏"中的晴雯主要是娇俏深情的奴婢。清末民初"红楼戏"中的晴雯或多愁善感,或顺从忍让,或自尊不屈,其性格中这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是地方戏的俗文化审美取向朝传统封建审美伦理的回归,另一方面又是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而自我意识的觉醒。民国中后期"红楼戏"中的晴雯遭受压迫,但勇于反抗,具有争取自由民主的现代精神。晚清民国"红楼戏"作家,在戏曲舞台上形象地展现了晴雯娇俏深情到勇于反抗的性格发展史,艺术地呈现了晚清民国社会审美伦理取向演变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泽熹[5](2019)在《从奶茶店Ⅵ演变谈消费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奶茶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日常休闲饮料消费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止是口味,Ⅵ系统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主要研究在这样的变化中,人们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审美的变化。从而探讨在当今的大环境中人们的消费审美变化趋势,以及思考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怎样在迎合人们的消费审美基础上,推广Ⅵ的设计创新和科学发展。(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4期)

张欣[6](2019)在《先秦饮食“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美学"和"的审美观念,最初源自原初先民的饮食祭祀活动,并逐步演化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最重要的审美表征。立足于先秦先民饮食活动,"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和演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五味调和"之美与"礼乐之和"的审美意蕴。"五味之和"通过展现先秦时期饮食活动场景,解析"甘"与"美"的内在联系;"礼乐之和"通过解析先秦先民"礼-天地-阴阳-四时-鬼神-君主-政教命令-礼仪"模式来阐释"和-礼-乐-德"的结构升华。"以和为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审美观的独特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意识以及文艺创作,亦为中国古典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戴清[7](2019)在《从“权谋”到“宫斗”的畸变——对历史剧的类型演变、内涵缺陷及审美变异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延续文化界自新世纪以来对历史剧创作中存在的"权谋文化热"与"宫斗热"的文化反思,着重检视该类创作在媒介融合的催化下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机理与生成逻辑;探寻"权谋""宫斗"类型剧存在的叙事优势,以及在新时代文艺价值向度观照下的精神内涵缺陷;分析把握"宫斗剧"在女性意识对权力的有限抵抗中呈现出来的权力/爱情的合体想象、其所包含的职场隐喻背后的价值立场及其美学气质的蜕化变异趋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06期)

侯雨薇[8](2019)在《我国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审美演变及其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鹿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常以织锦纹样的表现方式被运用在各类服饰品中,不仅体现出吉祥福禄的美好意蕴,还能满足穿戴者日常使用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无论是在夹褂、袄、肚兜等服饰中,亦或是在云肩、头饰、饰牌、荷包等配饰上,均可看到鹿纹纹样题材的出现。鹿纹纹样的起源与兴起随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传承至今,为我国传统服饰品纹样装饰提供了外在之美与内在人文精神信仰。鹿纹在民族意识、文化情结、社会政治等影响下,逐渐成为具有美好寓意的吉祥装饰纹样,其文化内涵变迁是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传播的象征,反映人们在不同时代对纹样的解读和审美情感。服饰品中的鹿纹装饰满足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传递了世代精神物质文明,形成其特有的装饰风格与精神功能美。本研究以传统服饰品中的鹿纹纹样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研究现状,梳理其起源与发展,界定其概念。结合文献资料以及出土的鹿纹织锦、服饰、配饰等文物佐证,探寻鹿纹纹样在传统服饰品中的历史沿革,追溯其在秦汉至隋唐、隋唐至元朝、明清叁个时期的阶进发展变化。重点阐述传统鹿纹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探索传统鹿纹的传承价值,进行初步总结并形成基本概念。其次,对带有鹿纹纹样的实物载体进行分析,分别归纳传统鹿纹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造型、组合搭配、工艺技法,总结其审美演变规律以及文化内涵影响因素。探析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装饰功能与社会精神功能,揭示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审美价值,逐步构建鹿纹研究体系,为传统鹿纹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梳理完善传统服饰品中动物纹的使用体系。最后,综合前文对鹿纹纹样的审美特征以及吉祥寓意总结分析,结合对现代中式婚礼服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现状的考察,在原始鹿纹造型的基础上进行重构,遵循基本应用原则,打破原有的表现形式,将元素重新组合,通过直接应用与间接应用的设计方法,融入现代中式婚礼服设计中,表达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涵,使传统鹿纹在中式婚礼服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实现其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单亚梅[9](2019)在《墨竹艺术演变及其审美意趣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作为一个特殊载体,自古以来,是君子和骨气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高风亮节的精神。竹子经由宋代文人诗文书画,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气质品格,在每一位文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竹君"。北宋文同以墨竹而闻名,他的墨竹技法和理论影响广泛,他与苏轼提倡"寓意于物"的文人写意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画家。而宋以后的画家在秉承文苏风骨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个性特征,为文人墨竹的发展注入活力。去年年底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观者如织。今年叁月山东博物馆也举办了"清风徐来——馆藏明清竹绘画展"。本期我们将带领读者探寻墨竹艺术的演变和审美意趣的发展,领略文苏影响下文人墨竹的风采。(本文来源于《书与画》期刊2019年04期)

林东旭[10](2019)在《试论新世纪傣族孔雀舞创作风格的审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雀舞是傣族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傣族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舞蹈家将其搬上舞台,出现了创作风格各异的孔雀舞。进入新世纪以后,孔雀舞的创作更加注重创新意识,不断地探寻着舞蹈形态的突破,追寻着表现孔雀的无限可能。与此同时,随着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传统成为了更多人思考的问题,舞蹈文化意识回流的现象使得男性的架子孔雀舞再次出现在舞台之上。本文以新世纪的叁个孔雀舞作品,即《孔雀飞来》《碧波孔雀》与《孔雀舞者》为例,旨在通过分析它们的创作风格与审美特征来讨论新世纪孔雀舞的变异,并探究其风格演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审美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油画在对西方油画的借鉴与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式的艺术传统。本文在简要梳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中国油画的现状与脉络,以便认清中国油画的真实面向与内在诉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朱贝贝.东方原始审美思维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J].西部皮革.2019

[2].赵敦军.在融汇中自立——中国油画对西方油画的审美转化及其演变[J].艺术品鉴.2019

[3].林汇.中国早期佛雕艺术的审美演变[J].天工.2019

[4].许莲花.从“红楼戏”中晴雯的重塑看晚清民国审美伦理的演变[J].戏剧艺术.2019

[5].李泽熹.从奶茶店Ⅵ演变谈消费审美[J].西部皮革.2019

[6].张欣.先秦饮食“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及其演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戴清.从“权谋”到“宫斗”的畸变——对历史剧的类型演变、内涵缺陷及审美变异的反思[J].中国电视.2019

[8].侯雨薇.我国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审美演变及其创新设计[D].江南大学.2019

[9].单亚梅.墨竹艺术演变及其审美意趣探析[J].书与画.2019

[10].林东旭.试论新世纪傣族孔雀舞创作风格的审美演变[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标签:;  ;  ;  ;  

审美演变论文-朱贝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