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麻醉专委会

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麻醉专委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胃肠功能紊乱

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文献综述

麻醉专委会[1](2017)在《辨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辨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中医辨证为脾气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40):对照组(C组)、常规选穴针刺(NA组)、辨证选穴针刺组(BA组)和非穴位针刺组(F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NA组、BA组和FA组行针刺干预。NA组选取双侧太冲穴和内关穴;BA组选取双侧足叁里穴和合谷穴;FA组选取双侧足叁里穴和合谷穴旁开1 cm非经非穴部位,每30 min行针1次,留针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手术前1d及术后48h行胃电图检查,记录胃电图频率、幅度和节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NA组和BA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胃电图频率、幅度和节律均升高,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升高(P<0.05);与NA组比较,B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初次进食时间缩短,胃电图频率、幅度和节律均升高,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辩证选穴针刺可改善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期刊2017-12-06)

董璐[2](2017)在《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 d。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淋巴细胞数均显着升高(P均<0.05),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着降低(P均<0.05),研究组淋巴细胞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运脾饮有利于促进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28期)

张圆,余剑波[3](2016)在《辨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辨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中医辨证为脾气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40):对照组(C组)、常规选穴针刺(NA组)、辨证选穴针刺组(BA组)和非穴位针刺组(F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NA组、BA组和FA组行针刺干预。NA组选取双侧太冲穴和内关穴;BA组选取双侧足叁里穴和合谷穴;FA组选取双侧足叁里穴和合谷穴旁开1 cm非经非穴部位,每30 min行针1次,留针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手术前1d及术后48h行胃电图检查,记录胃电图频率、幅度和节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NA组和BA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胃电图频率、幅度和节律均升高,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升高(P<0.05);与NA组比较,B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初次进食时间缩短,胃电图频率、幅度和节律均升高,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辩证选穴针刺可改善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6-23)

蓝旭[4](2014)在《快针针刺足叁里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快针针刺足叁里穴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日起每日早晚7-8点间,给予双侧足叁里快针针刺治疗及穴位浅刺法安慰针对照治疗各1分钟,直至患者肛门排气或排便或至术后第5日晚针刺后停止。观察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信息、针感值、针刺前后肠鸣音频次、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腹胀程度、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并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2日晨针刺后1小时、排气后24小时内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37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两组病例在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基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两组病例结果具有可比性。在针刺效果上,治疗组患者针感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针感值(5.7±3.0VS2.7±2.2,P<0.05)。在肠鸣音比较上,除第四次针刺后,余各次针刺前后两组病例间肠鸣音频次比较差异无意义。在术后排气时间上,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明显缩短(65.9±18.1小时VS84±24.5小时,P<0.05),且在多因素分析中可看出,仅针刺方式即快针针刺或穴位浅刺对照法对排气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同时治疗组产生的影响是对照组的2.276倍。术后第5天治疗组患者腹胀程度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16.2±5.8天VS16.7±4.1天,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10.8±4.4天VS9.3±2.4天,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及出院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间术前(414.92±46.1lng/L VS406.01±37.85ng/L,P>0.05)、术后第2日晨针刺后1小时(428.95±30.17ng/L VS457.52±41.67ng/L, P﹥0.05).排气后24小时内(467.58±30.11ng/L V5487.16±45.04ng/L, P﹥0.05)血清胃动素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快针针刺足叁里穴能够促进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无显着相关性,因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为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研究验证快针针刺足叁里对腹部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邓博,李乃卿,李玲[5](2011)在《自拟通腑汤治疗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通腑汤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通腑汤和西沙必利,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63.9%)优于对照组(33.3%),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通腑汤可安全有效促进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郭邦阳[6](2005)在《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31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的疗效。方法:将61例非胃肠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术后12小时开始内服排气汤(由川芎、大黄、叁棱、莪术、当归、枳实、木香、厚朴、甘草、番泻叶等组成);对照组30例不服药。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分别为(2.03±0.74)天、(2.14±0.54)天,大部分在术后2天左右;对照组分别为(3.67±0.73)天、(3.68±0.67)天,一般延迟到术后4天左右。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可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缩短腹胀腹痛时间。(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5年02期)

王永兵,陈年进[7](2000)在《腹部非胃肠术后序贯使用胃肠动力药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使用胃肠动力药对腹部非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补液、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 155例随机分二组:试验组术后即给予胃复安静滴,早期进流质,服西沙必利或吗丁啉,3 d未排便给予便塞停;对照组仅行对症处理。结果 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疼痛减轻,补液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结论 腹部非胃肠道术后序贯使用胃肠动力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 d。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淋巴细胞数均显着升高(P均<0.05),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着降低(P均<0.05),研究组淋巴细胞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运脾饮有利于促进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参考文献

[1].麻醉专委会.辨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2017

[2].董璐.针灸联合运脾饮治疗腹部外科全麻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3].张圆,余剑波.辨证选穴针刺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C].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2016

[4].蓝旭.快针针刺足叁里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邓博,李乃卿,李玲.自拟通腑汤治疗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

[6].郭邦阳.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3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

[7].王永兵,陈年进.腹部非胃肠术后序贯使用胃肠动力药临床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00

标签:;  ;  

腹部非胃肠吻和术后论文-麻醉专委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