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论文-周星琦,李冬

侵袭性真菌病论文-周星琦,李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袭性真菌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抢先性治疗,经验性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琦,李冬[1](2019)在《经验性与抢先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抢先性抗真菌治疗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与抢先性治疗方法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经验性治疗相比,抢先性治疗在减少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抗真菌治疗的疗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全因死亡率、住院时长、抗真菌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与经验性治疗相比,抢先性抗真菌治疗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及缩短抗真菌治疗的疗程,并且没有增加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叶君芬,林琦,周琦晶[2](2019)在《不同病原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45例影像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以真菌为致病菌侵袭肺部所引发的一系列感染症状,较多见于恶性肿瘤化疗、器官或骨髓移植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免疫抑制患者。一旦重症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则死亡率显着增高,其中曲霉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80%,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死率可达40%[1]。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阳性结果被认为是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适用范围较窄,真菌培养阳性结果时间窗较长,限制和延迟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笔者拟对收治的4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病原菌2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朱震宇,张晓峰,王洪波,李虎,张宇[3](2019)在《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在临床比较常见,但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极为少见,在耳鼻喉科也较为少见,该类患者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经验,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本文来源于《传染病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栗方,李志荣,赵建宏,赵颖,张延海[4](2019)在《2016~2017年河北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6~2017年河北地区16家叁级教学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各参与单位收集引起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酵母菌和丝状真菌菌株,中心实验室应用Vitek MS质谱分析进行菌株复核鉴定,对Vitek MS不能有效鉴定的疑难和罕见菌株采用ITS和/或钙调蛋白CaM测序分析。结果 16家医院共检出侵袭性真菌493株,其中酵母菌268株(54.36%),丝状真菌225株(45.64%)。酵母菌主要是白念珠菌41.79%,其次是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丝状真菌主要是烟曲霉58.22%,其次是黄曲霉/米曲霉和黑曲霉。侵袭性真菌复核正确率(373/493)75.66%。结论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为主的酵母菌和曲霉菌为主的丝状真菌。采用微生物质谱鉴定结合ITS/CaM区测序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真菌的鉴定正确率,为临床侵袭性真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蔡瑞萍,余庆华,吴晓兰,郑小梅[5](2019)在《血液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CT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58例血液肿瘤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X线胸片及CT检查在患者检查中的诊断结果和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CT影像学的阳性诊断率为89.66%,X线胸片影像学的阳性诊断率为55.1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类型分布构成比中最高为弥漫型,构成比为41.38%,其次为曲菌球型、实变型、结节型,构成比依次为27.59%、20.69%、10.34%;病原菌分布构成比中最高为曲霉菌属,构成比为48.28%,其次为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其他,构成比依次为25.86%、20.69%、5.17%;特征分布率中以结节或肿块影最高,其次为空洞、晕征。结论:在血液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CT影像学检查能够为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准确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陈安林,朱杰华,陈泽慧,董泽令,杨欢[6](2019)在《血清(1,3)-β-D-葡聚糖合并PCT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合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某院医学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检验室进行血培养真菌阳性,同时进行G实验和PCT检测者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血培养报阳时间、药敏结果以及(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变化。结果两年间共分离131株真菌,以非白念为主;报阳时间分析,白色念珠菌平均报阳时间最长为72小时,明显迟于其他真菌;药敏分析未见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伏立康唑耐药株;真菌感染后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升高,经有效治疗后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者葡聚糖水平明显下降(P<0.001);PCT水平在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后升高显着,经有效治疗后显着降低(P<0.001);非常见真菌感染患者PCT水平无显着变化。结论综合血培养报阳时间、PCT水平变化程度结合(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用于不同真菌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评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6期)

朱小龙,王中华,杨发明[7](2019)在《高负荷剂量卡泊芬净用于ICU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高负荷剂量卡泊芬净用于ICU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研究所ICU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ICU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分别采用高、低剂量的卡泊芬净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共检测119株真菌,其中高剂量组60株,低剂量组59株,高剂量组对不同类型真菌清除率均显着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为48.78%和100.00%,均显着高于低剂量组的31.71%和85.37%(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显着改变(P>0.05)。结论对伴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ICU重症患者采用高负荷剂量的卡泊芬净进行治疗,其真菌清除率较高,治疗效果较强,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着影响,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黄永杰,谢林森,崔玲玲,何诺,王桂珍[8](2019)在《痰真菌培养联合G试验与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痰真菌培养联合(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疑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305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确诊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分析痰真菌培养、G试验、GM试验检测结果,观察探讨叁者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共发现11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占37.05%。痰真菌培养、G试验、GM试验、叁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0.18%、82.30%、69.91%、97.34%,而特异度分别为82.81%、85.42%、89.06%、89.58%。G试验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痰真菌培养试验,而叁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叁者独立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均高于叁者独立检测,但叁种方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真菌培养联合G试验、GM试验能够提高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灵敏度,且特异度较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桂明珠,李泓静,杨巧玲,李志玲,傅晓燕[9](2019)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归纳和分析临床资料,探索早产儿不同类型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疗效差异,为临床有效防治早产儿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至2018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相关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检测结果和疗效转归差异。结果 75例患儿根据感染真菌类型分布特征分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近平滑组)组49例,非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非近平滑组)26例,包括白色念珠菌9例、光滑念珠菌5例、胶红酵母菌4例、热带念珠菌3例、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罗伦特隐球酵母菌1例。近平滑组的前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使用率明显高于非近平滑组(P=0.001);而外科手术史(P=0.02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0.032),住院时间> 30 d(P=0.003),C反应蛋白升高(P=0.013)等,非近平滑组均高于近平滑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近平滑组对于叁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明显高于非近平滑组;临床疗效显示,近平滑组和非近平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和69.23%(P=0.025),提示近平滑组总体临床转归优于非近平滑组。结论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类型中,近平滑念珠菌与非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在主要危险因素、药物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可为临床有效防治与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9期)

钱柯羽,吕全省,戴丽君,常惠荣,吴德沛[10](2019)在《G及GM试验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G及GM试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中的诊断效能,及其与CT在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院血液科2016年下半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怀疑侵袭性真菌病(IFD)行G及GM试验检测的病人共493例。根据IF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确定组(包括确诊及临床诊断IFD,62例),IFD未确定组(包括拟诊及非IFD,431例)。分析2组患者G及GM试验结果,并评价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此外,从病例中筛选入院时肺部CT结果阴性,在住院过程中CT显示肺部有改变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26例,比较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与CT显示肺部改变的时间差异。结果:G试验在IFD确定组和IFD未确定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6.5%和10.4%;GM试验在2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1.9%和9.0%。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6%、90%、44%、92%;GM试验分别是42%、91%、40%、93%,并且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分别提高到69%和98%。血清学检测(G/GM试验)阳性结果比肺部CT改变早出现大约5 d。结论:G及GM试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两者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效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抗真菌治疗用药。在早期临床诊断IFD上,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比CT显示肺部改变出现较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侵袭性真菌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以真菌为致病菌侵袭肺部所引发的一系列感染症状,较多见于恶性肿瘤化疗、器官或骨髓移植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免疫抑制患者。一旦重症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则死亡率显着增高,其中曲霉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80%,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病死率可达40%[1]。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阳性结果被认为是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适用范围较窄,真菌培养阳性结果时间窗较长,限制和延迟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笔者拟对收治的4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病原菌2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袭性真菌病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星琦,李冬.经验性与抢先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荟萃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2].叶君芬,林琦,周琦晶.不同病原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45例影像学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9

[3].朱震宇,张晓峰,王洪波,李虎,张宇.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例[J].传染病信息.2019

[4].栗方,李志荣,赵建宏,赵颖,张延海.2016~2017年河北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5].蔡瑞萍,余庆华,吴晓兰,郑小梅.血液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CT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6].陈安林,朱杰华,陈泽慧,董泽令,杨欢.血清(1,3)-β-D-葡聚糖合并PCT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朱小龙,王中华,杨发明.高负荷剂量卡泊芬净用于ICU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9

[8].黄永杰,谢林森,崔玲玲,何诺,王桂珍.痰真菌培养联合G试验与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9].桂明珠,李泓静,杨巧玲,李志玲,傅晓燕.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

[10].钱柯羽,吕全省,戴丽君,常惠荣,吴德沛.G及GM试验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标签:;  ;  ;  ;  

侵袭性真菌病论文-周星琦,李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