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学论文-谢雯

历史社会学论文-谢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位制,渐进式改革,东北,历史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谢雯[1](2019)在《历史社会学视角下的东北工业单位制社会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单位制和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东北的社会变迁。本文首先指出以理想型为主的单位制研究的局限性,强调单位制内部的异质性,单位制社会形态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性,以及渐进式改革在历史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受经济发展史影响,东北地区在市场化改革初期形成了一个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经济社会中心的"工业单位制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形态下,20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在这一地区产生了一系列非预期性后果。原本作为地方经济中心的大中型企业解体后,地方政府重塑经济真空,权力增强,产生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就业结构,加强了"关系"的重要性,也导致了大量年轻人的流失。市场化改革没能使东北社会从曾经的单位制社会转变为以市场契约精神为主导的市场社会,反而转变成了熟人网络社会。(本文来源于《开放时代》期刊2019年06期)

王文奇[2](2019)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社会学——对民族国家设定的多维解构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进行的既有学术批判中,兼容历史学和社会学方法的历史社会学研究路径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社会学研究路径是一种方法论革新,从时间观的反思、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机制化理解、重视多重因果链等角度,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中对民族国家的设定进行了多维的解构与重构,从而拓宽了国际关系研究的维度和视野,对我们认知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洁,黄亚玲[3](2019)在《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的历史社会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就把文化传承和建设提到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高度"。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以宋代为时代背景,以士庶共存、雅俗共享的宋代都城为空间边界,以都城全体市民为参与主体,从历史社会学的理解范式出发对体育结社进行考察,着力回答以下问题: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的生成脉络是什么?体育结社"文化空间"如何建构?体育结社有何特性?以探寻宋代都城体育结社繁盛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探明中华民族精深文化一脉相承的深厚底蕴与继承发扬生命力量的源头活水。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坐标,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目标,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历史社会学的理解范式,选取历史进程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横断面,对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生成、建构深层社会原因进行考察,分析宋代都城社会生活中体育结社的特征。主要查阅了《二十五史体育史料汇编》、《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中国体育通史(第二卷)》、《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古代体育》、《宋代体育文化史》、《体育史》(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古代体育寻踪》等体育史书籍文献资料,并以"宋代会社""宋代民俗""宋代体育""宋代体育社团""文化空间"为主题词、以"核心""CSSCI"为期刊来源类别作为检索条件,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文献资料库在高级检索方式下搜索并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60余篇,其中含博硕士论文3篇,作为基础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都市纪要》、《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梁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经典古籍文本资料,进行研读和分析。研究结果:1.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的历史背景。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是伴随北宋汴梁坊市制度瓦解、夜禁取消出现的。唐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开始松动,到北宋,农业、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坊市制度濒临瓦解。宋仁宗时期,坊市制度崩溃,夜禁随之取消,形成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坊市制到街市制的变革使得汴梁从北宋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变成了以市井文化为核心,极具开拓性的商业大都市,士庶共存、雅俗共享。不同社会阶层都市市民形成的参与主体通过娱乐空间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等娱乐方式,同好、同行便在此空间中结成体育会社,如此循环往复,延伸至南宋临安到达高潮。2.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的社会动因。1)都市市民:体育结社的参与主体:宋代都城市井文化的特性是由都市市民共同创造,都市体育文化的特性也自然由都市市民共同创造,体育结社的参与主体也自然由都市市民共同构成。2)娱乐崛起:体育结社的社会动因:瓦子勾栏数量庞大,街头坊巷活动繁华,节庆庙会隆重举行。总之,商业属性的瓦子勾栏、街头坊巷,祭祀属性的节庆庙会,日夜提供内容丰富、表演精彩的高质量文娱产品向都市不同社会阶层开放,"他们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是都城"娱乐崛起""雅俗共享"是体育结社重要的社会动因。3.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的特征:社会阶层阻隔消融性,民俗性,开放包容性。研究结论:对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历史背景、社会动因、特征的剖析过程既是对中国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回望与审视也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为,"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文化土地,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上下功夫,在延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使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推动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武勇[4](2019)在《历史社会学拓展理解中国社会的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了“社会学历史转向”的思潮,“历史社会学”这一概念也随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当前,我国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趋向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本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社会学的历史转向云南大学教授郭台辉是国内较早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28)

鲁宝[5](2019)在《从乡村历史社会学到都市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实践经验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贡献是奠定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晚年的城市哲学与空间生产理论并非是日常生活批判的改弦易辙,关注城市空间问题是其早期乡村社会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对法国新兴城镇建设实践考察的自然结果。列斐伏尔并非一位纯粹空谈的哲学家,其城市空间哲学并非哲学演绎或者诗性想象,对现代社会结构的实践经验研究一直是其日常生活批判与城市空间哲学的前提和理论资源。正是对乡村城市化与工业化实践的持续关注,列斐伏尔才意识到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统治的来临,才开始将其视野从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批判转向了资本主义大都市的空间政治研究,从而开拓了都市马克思主义的新论域。(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赵鼎新[6](2019)在《什么是历史社会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目前国内学界对历史社会学这一学科存在一些常见的理解上的误区。文章旨在说明,历史社会学不只研究久远的过去,不一定要建立在第一手材料基础之上,其目的不是弘扬民族文化,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的分支。历史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意识围绕着工业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及其后果展开;而将历史学的时间序列叙事和社会学的结构/机制叙事进行结合从而获得更为优化的经验叙事方法则是历史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治学》期刊2019年02期)

邓志强[7](2019)在《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传承——基于历史社会学的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社会学维度探讨五四运动,是当代社会学研究"转向历史"的学理发展趋势,是青年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的内在关系使然,是从大历史观审视五四运动的一种视角。五四运动的"现存历史因素"蕴含了爱国主义、现代化、斗争精神、青年先锋作用等,这些因素在宏阔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青年要牢记五四运动史,将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起来,将五四运动的历史因素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更好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国建文[8](2019)在《教师身份的自我建构——评《教师身份构建的历史社会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角色不断被这个时代穿上又脱下层层霓虹式的外衣。一时间,"教师是什么"似乎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要求,更是将学界关注的重心又带回到教师身份这一主题中。(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昆仑[9](2019)在《历史社会学视野中的严复与“群己权界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历史学的时间叙事和社会学的结构叙事为视角,对严复"群己权界论"进行分析,旨在厘清严复"群己权界论"的起源、嬗变过程,探索严复"群己权界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价值。在历史学的时间叙事中,严复"群己权界论"的提出经历了锐意求索、初露锋芒、会通中西、困境迷思四个阶段;在社会学的结构叙事中,严复以明确个人与群体的权利界限为自由之前提,以国群自由与个体自由为自由之基石,试图从中西文化差异和社会条件区别出发,在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关系中建立崭新的自由观。严复倡导以界分"群""己"为前提,既捍卫"国群自由",又尊重"个体自由",对于明确"群域民主""己域自由"原则,理顺"群""己"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韩廷梁[10](2019)在《基于历史社会学角度看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中国在发展方面探索出现代化道路,这一道路理论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上,其可以将中国现代化与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助推中国社会发展。本文从了解中国道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现代化发展经验来探讨未来发展走势。(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5期)

历史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进行的既有学术批判中,兼容历史学和社会学方法的历史社会学研究路径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社会学研究路径是一种方法论革新,从时间观的反思、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机制化理解、重视多重因果链等角度,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中对民族国家的设定进行了多维的解构与重构,从而拓宽了国际关系研究的维度和视野,对我们认知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谢雯.历史社会学视角下的东北工业单位制社会的变迁[J].开放时代.2019

[2].王文奇.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社会学——对民族国家设定的多维解构与重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丁洁,黄亚玲.宋代都城民间体育结社的历史社会学考察[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武勇.历史社会学拓展理解中国社会的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鲁宝.从乡村历史社会学到都市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实践经验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转换[J].山东社会科学.2019

[6].赵鼎新.什么是历史社会学?[J].中国政治学.2019

[7].邓志强.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传承——基于历史社会学的视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

[8].国建文.教师身份的自我建构——评《教师身份构建的历史社会学考察》[J].教师教育学报.2019

[9].王昆仑.历史社会学视野中的严复与“群己权界论”[J].蚌埠学院学报.2019

[10].韩廷梁.基于历史社会学角度看现代化的中国道路[J].东西南北.2019

标签:;  ;  ;  ;  

历史社会学论文-谢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