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解剖学论文-吴宏峰

大体解剖学论文-吴宏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体解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体解剖,“大体”老师,伦理教育

大体解剖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宏峰[1](2018)在《结合人体解剖学课程开展尊重“大体”老师教育——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伦理教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科学,旨在深入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以及结构。人体解剖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众多无私捐献遗体的捐献者,也可以说没有遗体捐赠,解剖学的研究是很难取得较高成就的。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解剖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开展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研究关于遗体捐献伦理问题也同样重要。(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张磊,周丽丽,张子轩[2](2016)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改变解剖实验室布局和实验教学方法,寻找一个新型的高职护理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护理教育,从而培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方法发放调查表调查2013级其中一个护理班学生对解剖实验室和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从而调整实验室整体布局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2014级新生护理1401班58名同学为实验组,护理1402班56名同学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布局改变和教学方法改革;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满意度,并分析学生综合成绩。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略高于2013级学生,实验组的满意度和综合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调整后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高职类院校护理教育,适合培养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范田依[3](2012)在《左心房憩室的大体解剖及双源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成人尸体心脏标本和双源CT图像中左心房憩室的观察,描述其发生率和解剖学特征,为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①心脏标本观察: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心脏标本133例,其性别及年龄记录不详。去除心包,修剪连接在心脏上的气管、食管等累赘物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使标本外形结构整洁,表面标志清晰,为确定心脏方位及后续操作做好准备。去除左心房周围结缔组织,剖开左心房,洗净其内容物,仔细观察并判断是否有憩室存在。若存在憩室则:(1)观察其数目,位置,肉眼形态;(2)用游标卡尺(上海量具刃具厂,精确度0.02mm)测量憩室的开口大小,深度,憩室壁及邻近心房壁的厚度,憩室的外侧缘距其最邻近肺静脉内侧缘的最短距离;(3)计算憩室(深度/开口最大径)的比值,通过该比值将憩室形态分为2型:若比值<2则为囊状,比值≥2则为管状。②双源CT影像学观察: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放射科2011年6月~2011年9月间因不典型胸闷、胸痛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而被认为可能存在冠心病而行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血管造影检查的连续受检者1070例,(男577例,女493例,平均年龄56.68岁±9.90岁,范围:29-86岁)。使用Siemens Syngo工作站观察左心房的解剖结构,发现突出于左心房表面的憩室,记录其发生率、位置、形态;测量憩室的颈部宽度及体部长度,并计算二者比值,根据二者比值将憩室形态分为2型:若(体长/颈宽)<2为囊状,≥2则为管状;测量憩室外侧缘距其最邻近肺静脉的最短距离,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①133例成人尸体心脏标本中,存在左心房憩室者37例共40个,3例存在2个憩室。左心房憩室的发生率为27.8%(37/133)。在40个憩室中,33个(82.5%)位于左心房右前上壁,4个(10.0%)位于左前上壁,3个(7.5%)位于右后上壁。91.9%(34/37)为单发,其余8.1%(3/37)为多发。按憩室开口部肉眼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2型:小隐窝型(75%,30/40)和宽基底型(25%,10/40),从心内膜面观察憩室与其周围正常心房壁连续,在外观上与其周围组织相同,部分憩室内可见心肌小梁(trabeculated myocardium)。左心房憩室的开口部最大径为8.87±4.93mm(2.72-24.92mm),开口部最小径为563±2.79mm(2.06~11.76mm),深度为4.03±1.27mm(2.36~7.46mm)。憩室(深度/开口最大径)的比值为0.55±0.27(0.20~1.57),按其比值对憩室进行定量分型,40个憩室均为囊状。憩室壁厚0.94±0.33mm(0.48-1.64mm),其周围左心房壁厚1.37±0.37mm(0.82-2.22mm),憩室壁比其周围心房壁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憩室外侧缘与其最邻近肺静脉内侧缘的最短距离为13.22±2.97mm(6.12~17.12mm)。②本研究1070例(男577例,女493例,平均年龄56.68±9.90岁,范围:29~86岁)连续受检者中,存在左心房憩室者193例(男110例,女83例)。其发生率为18.0%,其中男性为19.1%(110/577),女性为16.8%(83/493)。<60岁年龄组发生率为19.6%(135/690),≥60岁年龄组发生率为15.3%(58/380)。左心房憩室的发生率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3例患者共存在208个左心房憩室,其中15例患者存在2个憩室。在208个左心房憩室中,196个(94.2%)位于左心房右前上壁,11个(5.3%)位于左前上壁,1个位于右后上壁。92.2%(178/193)为单发,其余7.8%(15/193)为多发。左心房憩室的开口宽度为6.28±3.71mm(1.11-18.32mm),体部长度为6.03±2.17mm(2.37~15.26mm)。(体长/颈宽)的比值为0.31~5.35,均值为1.36。其中78.8%(164/208)为囊状;其余21.2%(44/208)为管状。憩室外侧缘与其最邻近肺静脉内侧缘的最短距离为12.76±4.00mm(4.77-25.35mm),其中囊状憩室外缘距其最邻近肺静脉的最短距离为12.47±3.67mm,小于管状组的13.80±4.24mm(P<0.05),而该距离在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左心房憩室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脏解剖变异,无论从影像学上观察还是从尸体心脏标本中证实,其发生率都是比较高的,应引起影像医师和临床电生理医师的高度注意,本研究通过对左心房憩室解剖学特点的描述为临床诊疗提供了详尽的形态学依据。②DSCT联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发现和评价左心房憩室这一精细解剖结构变异,为临床医师提供全面直观的影像学指导,为制定电生理介入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4](2012)在《举办大体解剖学新理论技术讲习班的通知(第一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办的201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21901020001)"大体解剖学新理论技术讲习班"将于2012年月7月6-9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讲习班教学由大体解剖学技术各领域优秀的、富有经验的专家授(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5](2012)在《举办大体解剖学新理论技术讲习班的通知(第一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盛华均,胡志华,周庭永,汪克建,陈通[6](2010)在《第4、5跗跖关节的大体解剖和影像解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第4、5跗跖关节的大体解剖和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治足部损伤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观察30例足骨标本的第4、5跖骨与骰骨关节面的形态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对30侧无明显足部畸形的成人足采用16层螺旋CT行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并行叁维重建;将所测得的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叁维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第4、5跗跖关节各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论:螺旋CT叁维成像技术能够帮助临床足部损伤的诊断,特别对于足外侧纵弓的整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明,陈卫军,邹丽琴[7](2009)在《八年制医学生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认识和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教育部与卫生部共同提出应逐步扩大长学制医学教育。第叁军医大学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生,并对其实行双语教学。本文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等方面介绍了在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本文来源于《西北医学教育》期刊2009年03期)

邹昌旭,张琰君,武胜昔[8](2008)在《阑尾的大体解剖学研究及其影像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成人尸体阑尾的大体表现及变异,为阑尾影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体解剖学测量方法研究31例尸体阑尾的形态、位置、大小、及走行。结果31具标本均见阑尾,表现为管状或蚓状盲管,18例(18/31,58%)粗细均匀,13例(13/31,42%)远段增粗。阑尾根部27例(27/31,87.1%)位于盲肠后内,4例(4/31,12.9%)位于盲肠尖端,至盲肠尖端的距离为0.1~5.9 cm,距回盲瓣距离为0.7~3.5 cm,17例(17/31,54.8%)阑尾位于回肠末端前,14例(14/31,45.2%)位于回肠末端后。阑尾长度为1.5~8.9 cm,直径为4~7 mm。结论多数成人阑尾形态、位置比较固定,其长度、管径变异小,走形方向虽存在一定的变异,但多数阑尾可通过规范的影像学检查得以显示。(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2期)

张义[9](2008)在《梅花鹿壁外消化腺的大体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花鹿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以丰富的药用价值着称,其全身都可入药,因此经济价值不可限量。消化腺是动物进行消化和分解食物的重要器官,因此,本研究以大体解剖学方法和组织学切片法研究梅花鹿壁外消化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肝脏、胰腺)。试验方法为大体解剖观察与拍照,切取组织块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Mallovy-Heidenhain-Azan叁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等步骤,对梅花鹿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壁外消化腺的形态进行观察。大体解剖研究结果:腮腺为长方形,片状,颜色为淡粉红色。颌下腺呈长柱状,颜色为淡粉色。舌下腺只有单口舌下腺,呈马蹄铁状,淡黄色。肝脏略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分叶不明显,呈红褐色,无胆囊。胰腺为不正的四边形,呈淡粉色,柔软而多具小叶的分支结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唾液腺中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为混合性腺。闰管为腮腺最长,颌下腺次之,舌下腺最短。肝脏中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呈多边形,体积较大。胰腺外分泌部为纯浆液性腺,胰岛内可见A、B、D叁种细胞。本研究旨在丰富哺乳动物的比较形态学内容。为了解梅花鹿的消化生理和物质代谢,进一步研究梅花鹿的饲养管理及疾病的防治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李芳,潘爱华,张建一,熊鲲,邹琼燕[10](2005)在《探讨“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解剖学的特点,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进“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新技术,探索建设解剖学精品课程的新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2005年04期)

大体解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改变解剖实验室布局和实验教学方法,寻找一个新型的高职护理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护理教育,从而培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方法发放调查表调查2013级其中一个护理班学生对解剖实验室和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从而调整实验室整体布局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2014级新生护理1401班58名同学为实验组,护理1402班56名同学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布局改变和教学方法改革;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满意度,并分析学生综合成绩。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略高于2013级学生,实验组的满意度和综合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调整后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高职类院校护理教育,适合培养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体解剖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宏峰.结合人体解剖学课程开展尊重“大体”老师教育——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伦理教育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

[2].张磊,周丽丽,张子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

[3].范田依.左心房憩室的大体解剖及双源CT影像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4]..举办大体解剖学新理论技术讲习班的通知(第一次)[J].解剖学研究.2012

[5]..举办大体解剖学新理论技术讲习班的通知(第一次)[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

[6].盛华均,胡志华,周庭永,汪克建,陈通.第4、5跗跖关节的大体解剖和影像解剖学特征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

[7].李明,陈卫军,邹丽琴.八年制医学生大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认识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9

[8].邹昌旭,张琰君,武胜昔.阑尾的大体解剖学研究及其影像学意义[J].解剖科学进展.2008

[9].张义.梅花鹿壁外消化腺的大体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10].李芳,潘爱华,张建一,熊鲲,邹琼燕.探讨“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

标签:;  ;  ;  

大体解剖学论文-吴宏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