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杀死亡,流行特征,户籍人群
死亡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梁伟文,代文灿,朱克京,李德云,梁小冬[1](2019)在《珠海市户籍人口2006-2017年自杀死亡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珠海市人群自杀死亡流行特征及自杀模式,为自杀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收集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珠海市人群自杀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7年间珠海市户籍人群平均自杀死亡率为4.56/10万,标准化率为4.06/10万,是继交通事故之后的第2位伤害死亡原因;男性和女性、农村和城市的标准化率分别为4.84/10万、3.22/10万,4.84/10万、3.37/10万,男性高于女性(u=4.25,P<0.01),农村高于城市(u=3.81,P<0.01)。自杀方式以悬吊、高处跳下居多,占所有自杀死亡的68.12%。结论 2006-2017年珠海市户籍人群平均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高于城市,且主要为悬吊、高处跳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多发生在老年男性人群。预防控制重点为农村地区和老年人群,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干预、农药、药物的安全管理和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良友,刘令初,乔冬菊,刘杨,王思琦[2](2019)在《台州市老年人群跌倒死亡流行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台州市老年人群跌倒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跌倒死亡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8年台州市≥60岁居民跌倒死亡资料,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跌倒死亡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统计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16—2018年老年人跌倒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18年台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死亡3 699例,粗死亡率为116.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97.88/10万。女性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06.11/10万,高于男性的90.13/10万(P<0.05)。农村老年人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31.20/10万,高于城镇老年人的28.15/10万(P<0.05)。2016—2018年65~69岁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4.20%,P<0.05),其他年龄组跌倒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倒是台州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女性、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是跌倒死亡的高危人群。(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季巧英,刘晓红,杜冬明,杨延平,尤丹[3](2019)在《丽水市居民胃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4—2018年丽水市居民胃癌发病和死亡特征,为制定胃癌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丽水市居民胃癌发病、死亡资料,分析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胃癌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8年丽水市确诊新发胃癌5 6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77/10万,标化率为26.93/10万,发病率的APC值为-0.79%,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胃癌死亡3 20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5.39/10万,标化率为14.21/10万,死亡率的APC值为-4.61%,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男性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4.77/10万和18.35/10万,均高于女性的16.77/10万和8.52/10万。农村居民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6.07/10万和26.11/10万,均高于城市居民的38.49/10万和22.02/10万。居民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在15岁后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80岁~组达到峰值。结论 2014—2018年丽水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顺良,曾细花[4](2019)在《无辜受害者范式中的情景特征与不公正感、死亡焦虑和控制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领域中,无辜受害者的范式被广泛应用。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无辜受害者事件会威胁人们的公正世界信念,为了重建公正人们往往会谴责受害者。然而,由于传统无辜受害者范式的刺激材料常常包含明显的死亡信息或不可控的状态,因此难以排除被试的其他动机(如缓解死亡焦虑和控制感补偿)。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对公正威胁材料中的人物和情景特点及其与各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对此进行澄清将有助于推进公正信念研究的发展。本研究将400名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对15个涉及男性无辜受害者的情景材料(包括2个传统无辜受害者范式材料和13个基于社会新闻改编的情景)从公正、死亡焦虑和控制感叁个维度进行评分,另一组对15个涉及女性无辜受害者的情景材料从以上叁个维度进行评分,两组的材料除了受害者的性别外,其它内容均相同。然后对材料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分类进行内容分析,以此得出共同特征。结果显示:(1)传统无辜受害者范式的常用材料都激活了强烈的死亡焦虑和较低的不公正感,其中一个激活强烈的失控感,而另一个没有。(2)在面对涉及强奸、患艾滋病等关于性的情景时,如果被试的性别与受害者的性别相同,男性被试会唤起更弱的死亡焦虑,与之相反,女性被试会唤起更强的死亡焦虑。(3)在面对涉及强奸等关于性的情景时,如果被试的性别与受害者的性别相同,被试都会唤起更强烈的失控感。(4)当情景中有明确的施害者,且施害者是有意造成受害者伤害或者损失时,被试的不公正感更强;当情景中存在涉及生命安全威胁的事件时,被试的死亡焦虑更强;当情景中施害者为权威机构或者意外事件时,被试的失控感更强。本研究表明无辜受害者范式中的情景材料可能会因为其中不同的特征唤起个体的不同动机,在实验设计必须采用多种材料才能更好地考察公正威胁对个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陈悦,岳勇,岳丽梅,速丽媛[5](2019)在《2008-2017年成都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都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06/2017-05成都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叁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8-06/2017-05成都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性别比为1.43:1,年龄中位数为1岁8月;月分布高峰为4月-7月;实验室确诊病例主要病原体为EV71(82.76%);初诊医疗机构级别为乡级以下(村站、诊所)(OR=16.517,95%CI:4.212~64.768)和乡镇(社区)级(OR=7.957,95%CI:1.556~40.680)、居住于城乡结合部(OR=6.970,95%CI:1.331~36.509)、EV71阳性(OR=3.785,95%CI:1.241~11.547)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尤其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对重症表现的敏感性和早期识别能力,加强城乡结合部儿童监护人相关知识宣教,加强病例病原学监测,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汪静[6](2019)在《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018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最终结局,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面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蜂蛰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蜂蛰伤好发于8月~11月,平均年龄为58.29±16.34岁。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胡蜂比例、创面数、蛰伤到治疗的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尿液异常比例、白细胞、血小板、肌酸激酶(CK)、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12,OR=1.683,95%CI=1.027~1.563)是重症蜂蛰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蜂蛰伤患者预后较差,年龄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巴楚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雷智,张燕,刘霞,王小艳,常豫红[7](2019)在《四川省泸州市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及其潜在寿命损失,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疾病负担。方法收集2017年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等指标。结果 2017年泸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19.96/10万,标化率为150.58/10万,男性死亡率(231.77/10万)高于女性(197.32/10万);0~14岁组、15~44岁组、45~64岁组、65岁以上组死亡率分别为1.02/10万、13.02/10万、133.10/10万以及1 370.20/10万。2017年泸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7.41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期望寿命增加4.18岁,其中男性增加3.76岁,女性增加4.61岁;去除脑血管病与心脏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52岁与1.97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PYLL为70 524人年,PYLLR为14.59‰,AYLL为11.77年/人,男性PYLL、PYLLR与AYLL(48 220人年、18.93‰、12.43年/人)均高于女性(22 304人年、9.56‰、10.56年/人),脑血管病导致了最多的寿命损失(37 988人年、7.86‰、11.16年/人)。结论泸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在男性中导致了更高的期望寿命损失与潜在寿命年损失,65岁以上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主要人群,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任怡辉,郭杏花,贺小武,闫建丽,宋小平[8](2019)在《2009—2018年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趋势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登封市1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登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28日收治并确诊的1 4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特征、心肌梗死类型、治疗方式和住院期间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4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64.37±13.46)岁,合并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增高比例达70.0%,男女之比为2.07∶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分别为59.1%、40.9%;STEMI患者较NSTEMI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低,分别为(67.72±12.80)岁、(62.05±13.4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总体病死率为9.4%,其中STEMI占63.1%,NSTEMI占36.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吸烟、心衰、心源性休克、出血事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其中以男性多发,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AMI患者住院病死逐年下降,手术患者比例逐年升高,高龄、吸烟、心衰、心源性休克、出血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周敏茹,许志华,赵春明,姜勇[9](2019)在《1975—2015年青海省慢性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青海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青海省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青海省1975年死因资料来源于原国家卫生部组织开展的全国第1次全死因回顾性调查青海省调查数据;2006年死因资料来源于原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青海省调查数据;2015年死因资料来源于原青海省卫计委组织开展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慢性病包括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不同年份慢性病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应用Vfp 6.0、Excel 201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结果青海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1975年的326.09/10万上升到2015年的467.66/10万,2015年较1975年上升了43.41%,标化死亡率先上升后下降,2015年较1975年下降了8.74%。1975、2006、2015年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1);与1975年相比,2015年城市慢性病粗死亡率上升幅度(115.20%)明显高于农村(28.81%)和牧区(51.92%);2015年城市标化死亡率较1975年下降了35.58%,2015年农村标化死亡率较1975年下降了14.32%,2015年牧区标化死亡率较1975年总体上升了20.87%。不同时期慢性病死因谱明显不同,1975年粗死亡率居前3位慢性病分别是心脏病(100.67/10万)、消化系统疾病(75.26/10万)及恶性肿瘤(67.23/10万),2006分别是恶性肿瘤(112.62/10万)、脑血管病(93.59/10万)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92.60/10万),2015年分别是脑血管病(113.64/10万)、心脏病(113.28/10万)及恶性肿瘤(105.38/10万)。结论 1975、2006和2015年青海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代慢性病死因谱明显不同。青海省应针对不同地区慢性病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开展不同模式的慢性病防控制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9年09期)
伍晨,张义雄,Meesaq,Ahmad,谭波宇,袁子杰[10](2019)在《塞拉利昂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2014年3月—2015年10月,塞拉利昂暴发埃博拉出血热(EVD),造成累计确诊病例8 690例,死亡3 588例。了解EVD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提高抗疫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意义重大。目的分析EVD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2014年3月—2015年10月Jui Government Hospital确诊病例,同时参考塞拉利昂国家埃博拉疫情报告中心(http://www.nerc.sl/)及世界卫生组织(WHO)(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en/)记录的数据。收集Jui Government Hospital、塞拉利昂国家埃博拉疫情报告中心、WHO记录的所有发病及死亡患者信息,分析其发病率、死亡率及死亡时间、地域分布;收集Jui Government Hospital确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起病到入院时间、病毒载量、临床症状、住院时间、出院或死亡时间等。共收集74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442例,死亡305例。结果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约有8 690例(同期塞拉利昂总人数7 120 722人)确诊EVD,其中死亡3 588例,发病率为0.12%,病死率为41.28%。2014-03-31,塞拉利昂卫生部报告了6例可能和可疑病例,其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5/6)。2014年9月下降至较低水平[29.94%(605/2 021)],至2014年12月后基本平稳于较低值。首都弗里敦EVD病死率较低[38.88%(1 341/3 449)];距离首都较近的地区EVD病死率较低,距离首都较远的地区EVD病死率较高。死亡患者年龄、起病到入院时间、乏力、腹痛、呼吸困难、皮疹、意识模糊发生率高于存活患者,病毒载量(CT值)、发热、呕吐、厌食、关节痛低于存活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到入院时间[OR=1.510,95%CI(1.373,1.661)]、病毒载量(CT值)[OR=0.937,95%CI(0.892,0.985)]、呕吐[OR=0.576,95%CI(0.343,0.966)]、乏力[OR=0.162,95%CI(0.049,0.533)]、呼吸困难[OR=1.715,95%CI(1.025,2.871)]及意识模糊[OR=0.389,95%CI(0.217,0.696)]是EV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埃博拉感染病例死亡的因素中,国际援助被认为是减少死亡案例的关键。交通条件可能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较早的到达医院治疗会改善埃博拉出血热的预后。老年患者死亡风险较高。临床特征如呕吐、乏力、呼吸困难、昏迷等和预后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26期)
死亡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台州市老年人群跌倒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跌倒死亡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8年台州市≥60岁居民跌倒死亡资料,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跌倒死亡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统计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16—2018年老年人跌倒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18年台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死亡3 699例,粗死亡率为116.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97.88/10万。女性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06.11/10万,高于男性的90.13/10万(P<0.05)。农村老年人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31.20/10万,高于城镇老年人的28.15/10万(P<0.05)。2016—2018年65~69岁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4.20%,P<0.05),其他年龄组跌倒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倒是台州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女性、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是跌倒死亡的高危人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梁伟文,代文灿,朱克京,李德云,梁小冬.珠海市户籍人口2006-2017年自杀死亡人群流行病学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19
[2].王良友,刘令初,乔冬菊,刘杨,王思琦.台州市老年人群跌倒死亡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
[3].季巧英,刘晓红,杜冬明,杨延平,尤丹.丽水市居民胃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
[4].孙顺良,曾细花.无辜受害者范式中的情景特征与不公正感、死亡焦虑和控制感的关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陈悦,岳勇,岳丽梅,速丽媛.2008-2017年成都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6].汪静.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巴楚医学.2019
[7].雷智,张燕,刘霞,王小艳,常豫红.四川省泸州市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8].任怡辉,郭杏花,贺小武,闫建丽,宋小平.2009—2018年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趋势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9
[9].周敏茹,许志华,赵春明,姜勇.1975—2015年青海省慢性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
[10].伍晨,张义雄,Meesaq,Ahmad,谭波宇,袁子杰.塞拉利昂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