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殖民妇女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迦南妇人,叙利腓尼基妇女,去殖民化
后殖民妇女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梁慧[1](2018)在《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实践——穆萨·杜比和郭佩兰对福音书中“外邦妇女”故事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当代西方文论批评方法对圣经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即是在过去二十年逐渐兴起的圣经解读进路,它不局限于对后殖民主义文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性结合,倡导从种族、阶层、社会处境等层面关注两种批判理论所忽略的问题。本文选取穆萨·杜比和郭佩兰这两位有代表性的非洲和亚洲妇女神学家,以其对《马太福音》15:21-28和《马可福音》7:24-30中"叙利腓尼基妇女"和"迦南妇人"的解读为例,分析她们是如何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策略,对这段历来富有争议的经文做出去殖民化和去父权化的双重诠释。本文详细分析了二人各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释经者的身份立场、解读前提和诠释重心,指出她们虽属同一的第叁世界妇女"诠释社群",但寻求的释义构造和阅读目标仍有差异。本文在评判这两位妇女神学家对该外邦妇女故事所达到的积极诠释效应之外,也格外强调对圣经的社会政治解读不能脱离传统的历史批评方法,后者恰好为当代激进的多向度经文解读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历史文化场景。(本文来源于《圣经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杨玲[2](2014)在《《紫色》的后殖民妇女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活跃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凭借她特色鲜明的小说受到了广泛关注。她的代表作《紫色》是一部典型的后殖民妇女主义作品。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色彩。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4期)
许豪[3](2011)在《后殖民语境下的黑人女权主义——以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丝.沃克是本世纪着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因为对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的双重揭示,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地反响。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观照。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本文来源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张艳超,朱晓红[4](2010)在《亚洲妇女神学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以郭佩兰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郭佩兰是亚洲妇女神学的先驱。本文侧重郭佩兰对妇女神学的后殖民批评方法的建构,介绍其所提出的后殖民妇女神学重新确立性别观念、对性别"再酷儿化"、重做神学的叁重任务,后殖民的叁重方法:历史的想像、对话的想像和离散的想像,以及后殖民神学事业中的亚洲神学的特征,最后探讨其理论对亚洲妇女神学以及亚洲本土神学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期刊2010-08-01)
孟佩[5](2007)在《《紫色》:后殖民语境中的妇女主义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其发表于1982年的代表作《紫色》,是一部典型的后殖民妇女主义作品。它是在后殖民世界这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黑人女性奋斗的宣言。沃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思想,从种族、文化、性别等方面观察和分析了后殖民环境下黑人妇女的状况。这部小说不仅描写了美国黑人妇女的悲惨处境,而且揭露了非洲土着妇女的不幸生活。此外,沃克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呼吁所有黑人妇女用妇女主义精神颠覆西方中心论和父权制,建构黑人民族和谐的生存方式。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和妇女主义视角来分析爱丽斯·沃克的《紫色》,旨在全面分析黑人妇女的生存现状,重点突出黑人女性在种族、文化、性别的叁重压抑下寻回妇女主义声音的努力。本论文包含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爱丽斯·沃克的重要文学地位,然后对文本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而突出该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理论支撑,详细阐述了后殖民理论和爱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作为少数派话语的代表理论,它们互为联系,相互补充。第叁部分从种族、文化、性别的不同视角,运用后殖民理论中的“他者”概念详细分析了黑人妇女在后殖民社会中的境遇,说明黑人妇女既是白人霸权观念的受害者,又是父权制思想的牺牲品。第四部分从后殖民理论和妇女主义的密切联系出发,深入探讨了妇女主义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和深化,分析了黑人妇女对边缘地位的反抗声音,展示了黑人妇女走出身份困境,争取自主和独立的不同途径。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此外,这部分反思了运用后殖民理论和妇女主义对《紫色》的分析,期望为学者们研究其他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11-01)
高齐[6](2003)在《一个典型的后殖民妇女主义文学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裔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1998年出版的新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是一部典型的后殖民妇女主义文学。在小说中,作家不仅痛快淋漓地颠覆了西方中心论,而且也建构了人类社会应有的生存方式。 论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后殖民问题,着重描述和分析文本涉及的性别、教会、种族和战争问题,揭示文本旨在颠覆西方中心论。第二部分论述文本的叙事艺术,阐明颠覆性的内容建立在颠覆性的形式之上。第叁部分综合论述后殖民文学和妇女主义,展示文本既具有后殖民文学的共性又具有妇女主义的鲜明个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后殖民妇女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活跃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凭借她特色鲜明的小说受到了广泛关注。她的代表作《紫色》是一部典型的后殖民妇女主义作品。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色彩。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殖民妇女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梁慧.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实践——穆萨·杜比和郭佩兰对福音书中“外邦妇女”故事的解读[J].圣经文学研究.2018
[2].杨玲.《紫色》的后殖民妇女主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4
[3].许豪.后殖民语境下的黑人女权主义——以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张艳超,朱晓红.亚洲妇女神学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以郭佩兰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为例[C].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2010
[5].孟佩.《紫色》:后殖民语境中的妇女主义声音[D].武汉理工大学.2007
[6].高齐.一个典型的后殖民妇女主义文学文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3
标签: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 迦南妇人; 叙利腓尼基妇女; 去殖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