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壳聚糖膜论文-王勇力,刘妮,李海洋,刘金彦

改性壳聚糖膜论文-王勇力,刘妮,李海洋,刘金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壳聚糖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壳聚糖膜,吸附效率,Cu~(2+),紫脲酸铵

改性壳聚糖膜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力,刘妮,李海洋,刘金彦[1](2019)在《硅胶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是水体中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之一,而壳聚糖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采用硅胶粒子浸出法制备出大孔壳聚糖膜,并且研究了其对重金属Cu~(2+)的吸附性能。发现3.0 g壳聚糖溶于10%(质量分数)的乙酸溶液中,加入3.0 g硅胶再经过戊二醛交联后制备出大孔壳聚糖膜的吸附能力较好。在40 mL、400 mg/L的CuSO4溶液中,加入0.4 g制备好的壳聚糖膜,经过25 h后,壳聚糖膜呈蓝色,用紫脲酸铵指示反应为紫色,吸附率为93%。说明壳聚糖膜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后膜很容易从溶液中取出,克服了传统的吸附剂在溶液中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石述宇[2](2019)在《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的可控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水处理的效率和出水质量,其中所用的水处理膜多以来源于石油的化学高分子为原料。这些膜在达到使用寿命后,通常会用焚烧和填埋的处理方法,如此以来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浪费土地资源。而以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高分子水处理膜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可以自然降解,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永久影响。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多糖,主要通过广泛存在于虾蟹和其他甲壳动物外骨骼中的几丁质脱乙酰而得到。使用绿色高效的LiOH/KOH/尿素体系溶解壳聚糖,制备出的壳聚糖水处理膜不单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而且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可以被自然降解。但是壳聚糖水处理膜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确保其在有效使用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所降解,影响其正常使用。所以本课题对壳聚糖膜的可控性降解,即为达到使壳聚糖膜的使用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所降解而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被自然降解的目的进行了相关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是以壳聚糖为基制备一种具有可控降解性能的膜材料,通过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将银纳米颗粒包埋在壳聚糖中,制备出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并研究其抗降解性能。由于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中银的释出的速率和总量取决于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条件,改变膜中银释出持续时间从而控制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抗降解性能持续时间。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和银释出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成膜温度对于膜结构和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银释出速率和总量有很大的影响,成膜温度分别为20℃和-20℃的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中银释出速度达到稳定时分别为0.025μg/cm~2/h和0.075μg/cm~2/h。根据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抗降解性能实验结果,当溶液中银浓度为10μg/L时,溶菌酶对壳聚糖的降解活性为无银对照组的24%,当溶液中银浓度为40μg/L时,溶菌酶对壳聚糖的降解活性仅剩下了不到5%。根据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对大肠杆菌的接触抑制和浸没抑制实验结果,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对于大肠杆菌细胞活性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成膜温度分别为20℃和-20℃含银纳米颗粒量为1%的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银持续释出时间分别为196h和73h,在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中银释出的过程中,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具有很强的抗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杨振彦[3](2019)在《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Cr(Ⅵ)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随着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严重的水体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废水和其他废水的处理。由壳聚糖制备或改性的膜吸附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抗菌性、无毒性、吸附后易分离等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易溶于酸、吸附效率低、吸附平衡时间较长等缺点。本文结合壳聚糖膜的水处理机理,对壳聚糖膜进行改性,在改善溶解性能的同时,提升其吸附性能。针对壳聚糖膜易溶于酸的缺点,在膜基质中添加交联剂对其进行改性。以壳聚糖为原料,PEG-6000为增塑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壳聚糖膜。利用SEM、FT-IR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重铬酸钾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壳聚糖膜对Cr(Ⅵ)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添加量对壳聚糖膜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当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剂添加量为0.01 g,HAc浓度为1%(v/v),NaOH浓度为0.2 mol/L,NaOH浸泡时间为4 h,重铬酸钾溶液的pH=3时,壳聚糖膜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为163.1 mg/g。吸附在100 min内达到平衡,叁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为63.2 mg/g。当戊二醛添加量为0.1 mL时,制备的壳聚糖膜在pH为1~5的HCl溶液中浸泡30天不溶解,与未添加交联剂的壳聚糖膜相比耐酸性大幅提升。基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机理及静电吸附机理,以逐层吸附的方法提高吸附效率。以壳聚糖为原料,PEG-6000为增塑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壳聚糖膜(CS)。将制备的CS转移至FeCl_3水溶液中震荡吸附Fe~(3+)制得CS-Fe。利用SEM、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以重铬酸钾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CS-Fe对Cr(Ⅵ)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Fe~(3+)浓度为250 mg/L,HAc浓度为1.5%(v/v),NaOH浓度为0.2 mol/L,NaOH浸泡时间为3h,吸附剂添加量为0.01 g,pH=3时吸附量最大,为252.6 mg/g,是同条件下壳聚糖膜对Cr(Ⅵ)吸附量的2倍。吸附在6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叁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可达到113 mg/g。以壳聚糖为原料,PEG-6000为增塑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并掺入柔韧性高、成膜性能好且可提供活性位点的PVA,采用共混法和离子印迹法制备了Cu~(2+)印迹壳聚糖/聚乙烯醇膜(CS(Cu~(2+))/PVA)。利用SEM、FT-IR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硫酸铜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添加量为7.5%,Cu~(2+)初始浓度为100 mg/L,HAc浓度为1.5%(v/v),NaOH浓度为0.2 mol/L,NaOH浸泡时间为2 h,吸附剂添加量为0.01 g,pH=5时,CS(Cu~(2+))/PVA对Cu~(2+)的吸附量最大,为182.1 mg/g,是同条件下CS对Cu~(2+)的吸附量的1.9倍。吸附在9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叁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可达到102.7 mg/g。在有Pb~(2+)存在的混合溶液中,CS(Cu~(2+))/PVA对Cu~(2+)的吸附量为150.39 mg/g,是对Pb~(2+)吸附量的7倍,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02)

杨振彦,李巧玲[4](2018)在《壳聚糖膜的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从提高壳聚糖膜吸附性能的角度出发,结合水处理机理,从表面改性、共混改性、纳米复合改性、离子印迹改性、接枝改性及其他改性方法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改性壳聚糖膜的方向及其在处理染料废水、重金属离子废水及其他水生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壳聚糖膜的成膜机理和制备方法,并探讨了膜的重复使用性。总结改性壳聚糖膜的优缺点,展望了壳聚糖膜的改性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武媛媛[5](2018)在《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变性淀粉/壳聚糖膜与纸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共混膜,优化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利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亲油化度以及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膜与牛皮纸的复合材料,研究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和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剥离强度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以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质量浓度、壳聚糖质量浓度和丙叁醇质量浓度对共混膜机械性能、阻水性能和水溶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得到了共混膜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质量浓度4.00%、壳聚糖质量浓度2.04%、丙叁醇质量浓度1.28%,对应共混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和水溶性的理论值分别为23.43 MPa、78.42%、1.29×10~(-1)2 g·c m~(-1)·s~(-1)·Pa~(-1)和30.2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这表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共混膜表面光滑平整,各个膜成分混合均匀,无颗粒或团聚体存在,同样证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壳聚糖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2)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5、超声波-微波作用时间为15 min、月桂酸钠浓度为15%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亲油化度最高为78.2%,此时纳米二氧化钛的疏水性最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衍射分析表明:月桂酸钠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存在化学反应,并且这种反应仅存在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不影响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月桂酸钠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自身团聚程度减小、颗粒更加均匀细小,并且当月桂酸钠浓度为15%时,改性效果最好;热重分析表明:月桂酸钠的热稳定性较差,添加过多的月桂酸钠会显着降低纳米二氧化钛的热稳定性。(3)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到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共混膜中,制备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改性纳米二氧钛共混膜。研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量和月桂酸钠浓度对共混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和水溶性的影响,当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量为3%和月桂酸钠浓度为15%时,共混膜的性能最佳,此时共混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和水溶性对应的取值是31.66 MPa、70.93%、0.92×10~(-1)2 g·cm~(-1)·s~(-1)·Pa~(-1)和23.06%。(4)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复合强度研究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壳聚糖/改性纳米二氧钛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以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作为黏合剂,经涂布、热压等工序制备出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兼具共混膜的高阻隔性和纸张的高机械性、可塑性等优势。以剥离度为评价指标,明确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和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复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黏合剂浓度为4%,黏合剂用量为12 m L、热压温度为160°C时,共混膜与牛皮纸复合材料的剥离度最高,为1.55 N,此时复合材料的复合强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毅,刘叶,张昊,张转玲[6](2017)在《氨基酸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制备壳聚糖膜无法控制厚度的问题,以壳聚糖(CS)为基体,将L-精氨酸固载到CS大分子上,制备L-精氨酸接枝壳聚糖(CS-L-Arginine,CA),并分别在保鲜膜、涤纶膜上刮膜,考察其成膜性、膜厚度、拉伸强力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以2%的冰乙酸溶液为分散剂、以10 g/L山梨醇为增塑剂,CA的质量分数为5%时,以涤纶膜作为刮膜底物制备的CA膜厚度均匀为0.03 mm,拉伸强力为389 c N/cm,对Cu~(2+)和Ni~(2+)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74.53%和69.36%,优于以保鲜膜为底物的CA膜,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高达90.23%和93.37%.这说明CA粉末在成膜后保持其对Cu~(2+)、Ni~(2+)优良的吸附性能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效的抗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于玲[7](2017)在《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聚乙二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膜,并对所得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0.25g聚乙二醇(PEG6000,98%)对壳聚糖(1.0g)进行改性,制备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膜,然后用BSA对改性后的壳聚糖进行吸附测试,测试数据显示5h吸附效果较理想。(本文来源于《福建轻纺》期刊2017年07期)

刘杨,沈欣,任彦,顾希茜,邓林红[8](2017)在《柠檬酸改性壳聚糖膜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壳聚糖基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引入柠檬酸小分子,分别以EDC和NHS为交联剂和催化剂,对壳聚糖基材料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FTIR和XPS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酸小分子被成功接枝到了壳聚糖膜的表面,材料表面引入的羧基等官能团使得材料表面的亲水性提高。此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C3T3成骨细胞能够在改性后的材料表面良好地生长和增殖,证明柠檬酸改性之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材料有可能为骨组织工程支架表面的涂层材料提供一种新选择。(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辛颖,张华超,薛伟[9](2016)在《基于牛蒡提取液的壳聚糖膜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壳聚糖膜性能,使用牛蒡提取液改性壳聚糖,制备不同配比的壳聚糖/牛蒡提取液复合膜。通过FTIR及SEM照片发现复合膜分子间形成氢键,表面较光滑、未出现分相。随着牛蒡提取液质量浓度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0.10 g/m L时抗拉强度最大为(51.76±1.02)MPa;断裂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加,在0.12 g/m L时最大为(48.06±2.11)%;O_2、CO_2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均先减小后增加,在0.08 g/m L时最小分别为(0.11±0.02)(nl·m)/(h·m~2·Pa)、(0.38±0.04)(nl·m)/(h·m~2·Pa)、(5.01±0.03)(mg·m)/(h·m~2·kPa),复合膜透氧系数/透CO_2系数<<1;接触角降低;抑菌率和·OH清除率增加,分别在0.10、0.08 g/m L时达到100%,比壳聚糖膜提升了2.8、6.7倍。研究结果为壳聚糖/牛蒡提取液复合膜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11期)

黎彩莲[10](2016)在《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膜及壳聚糖膜用于乙醇的渗透汽化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能源紧张,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在乙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分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渗透汽化作为一种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分子级别的液体分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广泛关注。对乙醇脱水来说,聚乙烯醇(PVA)因其高亲水性、良好的加工性能及易于修饰的羟基基团而成为最常用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然而,多数PVA膜通常机械性能较差,且在溶液中易发生溶胀而导致分离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别采用了二酸酐交联及硅氧烷杂化交联的的方法对PVA膜进行改性以得到分离性能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的渗透汽化膜。本工作中采用的另一种膜材料,壳聚糖(CS),作为唯一的变异阳离子天然聚合物,有着众多优点,且拥有使其易于改性的氨基和羟基,也是较常见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然而其较差的耐水性、稳定性及韧性也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性才能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渗透汽化领域。本文采用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对CS膜进行表面交联改性,得到了分离性能及稳定性都有所提高的渗透汽化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改性壳聚糖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水处理的效率和出水质量,其中所用的水处理膜多以来源于石油的化学高分子为原料。这些膜在达到使用寿命后,通常会用焚烧和填埋的处理方法,如此以来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浪费土地资源。而以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为主要原料的天然高分子水处理膜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可以自然降解,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永久影响。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多糖,主要通过广泛存在于虾蟹和其他甲壳动物外骨骼中的几丁质脱乙酰而得到。使用绿色高效的LiOH/KOH/尿素体系溶解壳聚糖,制备出的壳聚糖水处理膜不单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而且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可以被自然降解。但是壳聚糖水处理膜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确保其在有效使用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所降解,影响其正常使用。所以本课题对壳聚糖膜的可控性降解,即为达到使壳聚糖膜的使用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所降解而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被自然降解的目的进行了相关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是以壳聚糖为基制备一种具有可控降解性能的膜材料,通过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将银纳米颗粒包埋在壳聚糖中,制备出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并研究其抗降解性能。由于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中银的释出的速率和总量取决于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条件,改变膜中银释出持续时间从而控制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抗降解性能持续时间。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和银释出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成膜温度对于膜结构和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银释出速率和总量有很大的影响,成膜温度分别为20℃和-20℃的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中银释出速度达到稳定时分别为0.025μg/cm~2/h和0.075μg/cm~2/h。根据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抗降解性能实验结果,当溶液中银浓度为10μg/L时,溶菌酶对壳聚糖的降解活性为无银对照组的24%,当溶液中银浓度为40μg/L时,溶菌酶对壳聚糖的降解活性仅剩下了不到5%。根据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对大肠杆菌的接触抑制和浸没抑制实验结果,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对于大肠杆菌细胞活性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成膜温度分别为20℃和-20℃含银纳米颗粒量为1%的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银持续释出时间分别为196h和73h,在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中银释出的过程中,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具有很强的抗降解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壳聚糖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力,刘妮,李海洋,刘金彦.硅胶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J].无机盐工业.2019

[2].石述宇.银纳米颗粒改性壳聚糖膜的可控降解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杨振彦.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Cr(Ⅵ)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杨振彦,李巧玲.壳聚糖膜的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应用化工.2018

[5].武媛媛.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变性淀粉/壳聚糖膜与纸复合材料制备及复合强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张毅,刘叶,张昊,张转玲.氨基酸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7

[7].于玲.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与表征[J].福建轻纺.2017

[8].刘杨,沈欣,任彦,顾希茜,邓林红.柠檬酸改性壳聚糖膜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辛颖,张华超,薛伟.基于牛蒡提取液的壳聚糖膜改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10].黎彩莲.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膜及壳聚糖膜用于乙醇的渗透汽化脱水[D].华中科技大学.2016

标签:;  ;  ;  ;  

改性壳聚糖膜论文-王勇力,刘妮,李海洋,刘金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