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恶性肿瘤诊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恶性肿瘤,诊断
恶性肿瘤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郭正文[1](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抽取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基础诊断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分析,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基础诊断的诊出率75.0%,肿瘤定位准确率70.0%;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诊出率97.5%,定位准确率95.0%,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到P值<0.05,差异显着。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来进行诊断,诊出率和定位准确率更高,影像学分析的结果更准确,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的病变情况、部位等等,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有益于预后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杨芳芳,陈静静[2](2019)在《ROC曲线评价CEA、CK19及CA24-2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ROC曲线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K19及CA 24-2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2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CEA、CK19及CA24-2的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判断。结果:ROC曲线显示CEA、CK19、CA24-2的cut-off值分别为2.045,3.25和2.955,灵敏度为65%,55%,80%,特异度为60%,85%,70%。结论:应用ROC曲线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人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临床诊断价值的判定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吴剑雄[3](2019)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开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0例恶性肿瘤患者,实验直到2019年6月结束。采用动态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病例数为40。对患者采取不同诊断方法,观察组使用MRI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CT来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中,1例漏诊,准确97.50%,对照组中5例漏诊,3例误诊,准确率80.00%,两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显着(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工作非常重要,结合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进行检查分析,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时了解患者肿瘤情况,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李小潘[4](2019)在《探析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乳腺癌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同时选取5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的分叶状、不规则形态几率、边缘不规则、毛刺的几率、不均匀强化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显着(P <0.05);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的Ⅲ型TIC曲线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其Ⅰ型TIC曲线几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着(P <0.05);两组动态增强MRI的疾病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动态增强MRI的疾病检出率与病理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疾病患者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可有效对其疾病的良恶性判断,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其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陈晶晶,许静,王帅[5](2019)在《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50例疑诊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与CT小肠造影,分析患者病变部位、肠壁形态及病变累及范围等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和内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CT、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经手术与内镜活检病理结果显示,83例患者出现小肠肿瘤性病灶(88处),其中脂肪瘤5处,海绵状血管瘤7处,神经内分泌肿瘤9处,间质瘤41处,淋巴瘤18处,腺癌8处。CT、磁共振对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0. 36%(75/83)、97. 59%(81/83),特异度分别为100. 00%(67/67)、100. 00%(67/67),准确度分别为94. 67%(142/150)、98. 67%(148/150),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无显着差异(P> 0. 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与CT检查相当,二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小肠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赵静,初占飞[6](2019)在《超声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4~2019.04收治62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及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62例患者中,乳腺超声误诊7例,诊断率为88.70%;MRI误诊5例,诊断率为91.93%。结论超声联合MRI检查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方案。(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许朝霞,郑贤波[7](2019)在《VTE合并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人们对肿瘤和其并发症的深入认识,认识到在获得性因素中肿瘤的高血栓倾向,同时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均可合并VTE,因此及早识别和诊断血栓栓塞并发症、正确加以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探讨VTE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做此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VTE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VTE患者153例,其中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为54例,占我院同期VTE患者总数的35.28%。其中38例肿瘤合并VTE患者接受规范化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死亡,有效率为70.3%。结论不同类型肿瘤的VTE因此及早识别和诊断血栓栓塞并发症、正确加以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0期)
陶荣,游淑红[8](2019)在《乳腺彩超BI-RADS分级在不同年龄患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超的BI-RADS分级在不同年龄患者良恶性肿瘤诊断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0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超声医师进行检查及操作,分为传统乳腺彩超诊断组和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传统乳腺彩超诊断组以传统方法对乳腺肿瘤进行定性,由彩超医生凭经验主观诊断。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根据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进行分级,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执行差别化诊断标准。对两组不同年龄的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传统乳腺超声诊断组有14例为恶性肿瘤,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有15例为恶性肿瘤。传统彩超诊断组对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35. 9%)显着低于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乳腺肿瘤患者中,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的诊断确诊率高于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且乳腺病灶BI-RADS分级为5级者均为恶性肿瘤,如为4b-4c级,则需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确诊; 3-4a级多数未良性肿瘤。结论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定性,乳腺彩超BI-RADS分级诊断组术前彩超诊断精准率相对较高,有效的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术前诊断,提高诊断水平,以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0期)
黄哲英,杨涛[9](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这100例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比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信号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结果 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82例、甲状腺恶性结节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78例、恶性结节22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测的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16/18),诊断特异度为92.68%(76/82),诊断符合率为92.00%(92/100)。甲状腺恶性结节低回声、微小钙化、血管信号丰富、Ⅲ级血流比例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实质比例均高于恶性结节,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可详细了解甲状腺边界、形态、回声、钙化、血流信号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钟汉明[10](2019)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予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开展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并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60例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影像学诊断结果,并整理归纳影像学特点。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未见鲜明差异(P>0. 05);两种诊断方式联合,诊断准确率较单独诊断高(P<0. 05),且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较二维超声高,特异度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相比,无鲜明差异(P<0. 05);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误诊率、漏诊率比较,未见鲜明差异(P>0. 05);两者联合后误诊率低于单独诊断(P<0. 05),且漏诊率低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P<0. 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可提升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临床具显着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恶性肿瘤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用ROC曲线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K19及CA 24-2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2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CEA、CK19及CA24-2的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判断。结果:ROC曲线显示CEA、CK19、CA24-2的cut-off值分别为2.045,3.25和2.955,灵敏度为65%,55%,80%,特异度为60%,85%,70%。结论:应用ROC曲线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人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临床诊断价值的判定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恶性肿瘤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1].郭正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运用[J].名医.2019
[2].杨芳芳,陈静静.ROC曲线评价CEA、CK19及CA24-2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价值[J].人人健康.2019
[3].吴剑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运用[J].心理月刊.2019
[4].李小潘.探析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陈晶晶,许静,王帅.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6].赵静,初占飞.超声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7].许朝霞,郑贤波.VTE合并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陶荣,游淑红.乳腺彩超BI-RADS分级在不同年龄患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研究[J].现代医院.2019
[9].黄哲英,杨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9
[10].钟汉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