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南地区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流域,主成分分析,生态效益,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曾华星[1](2018)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流域生态效益对比评价——以西南地区西林县12个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以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西林县自然条件相近的12个流域为例,选取9个反映该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石漠化治理指标在该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不可或缺,在选取的9个指标中权重大小排序第叁。根据模型,岩溶石漠化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大小与减少侵蚀、蓄水保土作用相关度最高,其次是土壤指标。并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了选取的12个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排序,并结合分析过程讨论了指标较少时对评价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西南岩溶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姚瑞虎,覃光华,何清燕,李品良,曹泠然[2](2018)在《西南地区流域设计洪峰与集水面积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许多地区缺乏实测洪水资料,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基于西南地区11个流域66个水文站点的设计洪峰流量(Q_p)和集水面积(F)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分类研究了西南地区Q_p与F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涪江流域、岷江流域、澜沧江流域Q_p与F之间能较好地满足线性关系;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雅砻江流域Q_p与F之间指数关系较显着;金沙江流域、怒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Q_p与F之间幂函数关系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无资料地区建立流域Q_p与F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5期)
许雪婷,杨博文,曹嘉琪,郝芳华[3](2017)在《西南地区典型流域水电开发对下垫面时空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河流域位于云南省中部,该地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且水能丰富,水电工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研究区下垫面状况。通过研究红河流域2000—2010年水电开发对下垫面,包括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状况,进而分析水电工程开发对下垫面影响的利弊。研究可知:水电工程的开发加速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型,有利于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分配,提高植被覆盖度;同时,水电工程的建设扩大了坝区绿化面积,促进了坝周防护林的建设,减少了土壤侵蚀程度。(本文来源于《环境影响评价》期刊2017年04期)
政务报道组[4](2017)在《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海河流域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政务报道组)按照国家防总统一安排,3月19日至22日,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率领国家防总检查组,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检查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检查组先后现场查看了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整治、通州区萧太后河治理,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塘坝、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17-03-28)
曾筠[5](2016)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水电站群长期跨流域补偿优化调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发展迅猛,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在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大规模电力互联的跨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系统。在电网调度中,这些梯级水电站群规模巨大、送电范围广,其优化调度中面临着系统维数限制、不确定性和跨流域合作等关键技术难点。开展跨流域多梯级水电站群的优化调度方法的研究对提高电网决策效率,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南方电网的澜沧江、红水河、乌江等流域为研究背景,针对跨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的调度规则及长期优化调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枯水期的发电调度决策的问题,提出了梯级水电站系统运行的限制出力规则机会约束优化模型。该模型以随机动态规划得到的水库初始调度规则为基础,建立两点限制出力规则。以各水库最小出力最大为目标,发电破坏率或保证率为约束条件,构建限制出力规则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凝聚函数替代目标函数,并且通过惩罚函数处理机会约束。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其中采用模糊优选方法进行个体评价。以澜沧江梯级水电站群为背景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方法可应用于调节性能好的梯级水电站群,以获得新的调度规则或修正已有调度规则,为枯水期发电调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2)我国西南地区大规模梯级水电站具有不同的投资和利益主体,在跨流域补偿调度中各主体的利益如何协调是提高发电决策可接受性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跨流域多主体效益均衡的分布式和集中式合作优化调度规则。分布式规则以各流域系统可发电量为状态变量,流域级的发电决策通过出力分配算法分解至流域内各水库。集中式规则以跨流域系统可发电量为状态变量,并在跨流域系统内分配总出力决策。以跨流域系统总出力最小值最大化为目标,在各流域最小发电量约束下建立集中式和分布式规则优化模型,并采用逐步变可行域的遗传算法求解。南方电网红水河、澜沧江、乌江叁个流域梯级系统的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和方法能够在保证流域发电量的基础上,获得很好的跨流域补偿效果,对于跨流域联合调度实践中的效益协调问题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3)对于大规模跨流域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跨流域水电站群长期优化调度的可变策略搜索求解算法。该方法以动态规划、离散微分动态规划、逐步优化、逐次逼近动态规划算法为基础,采用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方式连续求解两时段子问题,以达到处理复杂的约束条件、降低系统的求解规模和难度、有效降维的目的。中国南方电网实际,提出了跨流域水电站群长期优化调度可变策略搜索方法,构建了求解不同规模和特点的求解策略。以南方电网跨流域水电系统为背景的实例研究表明,提出的可变策略搜索算法可求解不同规模和目标函数形式的跨流域水电系统长期优化调度问题,具有强鲁棒性和适应性。对于跨流域水电站群长期补偿调度计划的制定,发挥跨流域水电站群综合效益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7-29)
王林威,侯保俭,苏柳,董滇红[6](2015)在《生态视域下藏西南地区农牧业节水适宜性研究——以多雄藏布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藏西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多雄藏布流域为例,提出一般节水、标准节水和强化节水3种模式。结合藏南地区特殊的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将农牧业水、土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采用DPSIR模型,构建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农牧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评价流域2020年和2030年不同节水模式下的农牧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相对等级,结合投入产出关系,确定标准节水模式为最佳方案。(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5年07期)
韦佳媚[7](2014)在《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红河流域铜鼓文化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西南地区和越南红河流域,铜鼓是政治上象征权威、战时作军乐、祭祀作祭具、平时又可作乐器的青铜器,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不断传播、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对中国西南地区和越南红河流域铜鼓的起源、发展、传播进行综合研究,以期对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红河流域的铜鼓文化关系、民族溯源有较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广西博物馆文集》期刊2014年01期)
周振玲[8](2010)在《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和太湖流域晚粳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地区分布与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其长短主要由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决定。感光性对强感光的品种来说具有支配熟期的决定作用,主要由Se和E两类基因控制。而对同一地区具有相同光温条件的品种来说,水稻抽穗期的长短主要由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决定,显性早熟基因Ef-1是控制水稻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最重要的基因。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各地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高海拔稻区受较为严酷的气候条件制约,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本省其它地区新育成的品种。太湖流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气侯温和湿润,日照充沛,形成了独特的高产、优质单季晚粳类型,探明这两个地区水稻品种资源抽穗期基因型对指导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南京设置短日照处理(9h L/15h D),并以自然长日照(14h L/10h D)为对照,在海南南京农业大学南繁基地设置温室高温处理,以自然低温为对照,对来自西南地区的26份主栽粳稻品种和来自太湖流域的20份晚粳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抽穗期基因型明确的主基因近等基因系EG0-EG3, ER, LR, T65m, T65Ebm和QTL近等基因系NIL(Hd1)、NIL(Hd2)对其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西南地区各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表现适中,品种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着正相关,感光性是影响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2)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携带有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1或Ef-1t,多数品种在E1位点都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或比E1感光性稍弱的E1t;在Se-1位点,大部分品种携带非感光等位基因Se-1e;另外,有22个品种还携带可部分抑制Se-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揭示了该地区粳稻品种具有不同程度感光性、感温性和适中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基础。3)本研究中20份太湖流域晚粳品种都表现出强感光性,而且多数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具有较强的感温性,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着正相关,感光性越强,品种抽穗期越长。4)我国太湖流域晚粳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分析表明:太湖流域晚粳品种几乎都同时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和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1,在E2位点主要为非感光等位基因e2,在E3位点,部分品种携带感光等位基因E3或E3t;在Se-1位点,携带的主要是非感光等位基因Se-1e,还有部分品种为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Se-1”;另外,大部分品种还携带可以部分抑制Se-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太湖流域晚粳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阐明了该地区晚粳品种表现强感光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12-01)
刘慧[9](2010)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改写中国能源运输版图》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10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段开工建设。早在叁个月前,中缅油气管道已在缅甸开始建设。这两条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预计2013年管道建成后,中国将摆脱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能源困境,中国到非洲的能源航程可以缩短1200公里。(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0-09-29)
彭薇颖[10](2008)在《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其核心是城市内部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关系,是城市经济、社会要素在空间上的投影。通过对西南流域滨河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更合理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为规划健康的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依据。水是生命的本源,在西南流域这样一个河流水系发达和地域特征鲜明的区域,更是一个深刻影响城市的重要自然生态要素。河流水系给城市功能和形态带来多方面的的影响,对城市的形成选址、发展演变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普遍的城市快速发展,在给城市带来众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西南流域河流水系的生态性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试图揭示西南流域滨河城市空间结构与河流水系的一体化关系,并由此提出西南流域基于河流水系属性的滨河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构想。本文依循“立论→辨析→解题→实践”这一逻辑演绎过程架构全文,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及正文共五章和结语。立论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西南流域滨河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迫切性和河流水系与城市的重要关系,引出本文的研究课题。辨析部分(即第二章):主要针对西南流域河流水系的分布与属性特征,和滨河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分区、布局以及结构类型进行专业分析,然后归纳出现状问题所在。解题部分(即第叁、四章):首先将现状问题上升到现实本质矛盾所在;然后从现在问题所在的空间、生态及景观叁方面建构西南流域滨河城市空间结构与河流水系的一体化关系理论;最后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依旧从空间、生态、景观这叁大方面确立河谷式江河城市、浅滩式江河城市、低密度溪河城市以及高密度溪河城市这四类城市相应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以此展望未来。实践部分(第五章):针对解题部分提出的四种基于水系属性的城市的实施策略,进行一一对应的城市规划方案选样探讨,一方面将前述认识和方法层次的内容相整合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另一方面则将实践成果反馈给认识和方法层次。以期通过“认识→方法→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完善整个研究内容及体系。结语在总结正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不足和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辨和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5-01)
西南地区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许多地区缺乏实测洪水资料,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基于西南地区11个流域66个水文站点的设计洪峰流量(Q_p)和集水面积(F)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分类研究了西南地区Q_p与F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涪江流域、岷江流域、澜沧江流域Q_p与F之间能较好地满足线性关系;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雅砻江流域Q_p与F之间指数关系较显着;金沙江流域、怒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Q_p与F之间幂函数关系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无资料地区建立流域Q_p与F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南地区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曾华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流域生态效益对比评价——以西南地区西林县12个流域为例[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8
[2].姚瑞虎,覃光华,何清燕,李品良,曹泠然.西南地区流域设计洪峰与集水面积关系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3].许雪婷,杨博文,曹嘉琪,郝芳华.西南地区典型流域水电开发对下垫面时空变化的影响[J].环境影响评价.2017
[4].政务报道组.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海河流域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N].中国水利报.2017
[5].曾筠.西南地区大规模水电站群长期跨流域补偿优化调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王林威,侯保俭,苏柳,董滇红.生态视域下藏西南地区农牧业节水适宜性研究——以多雄藏布流域为例[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
[7].韦佳媚.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红河流域铜鼓文化关系探讨[J].广西博物馆文集.2014
[8].周振玲.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和太湖流域晚粳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
[9].刘慧.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改写中国能源运输版图[N].中国经济时报.2010
[10].彭薇颖.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