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丧文化,知情,定情,共情
中学生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邵华[1](2019)在《篱笆外,自有甜甜的草莓——浅谈积极心理学下中学生“丧文化”转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更迭,网络发展迅猛,物质追求强烈。当下的中学生,正在接受爆炸信息的同时,还遭遇着各种"新思想"的侵袭。在便捷快速的感官刺激更迭中,迷失沮丧的特质,在他们身上渐渐呈现。当代青年人身上表现出的"丧文化"现象,渐渐走进当今中学校园。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追根究因地进行分析,并尝试转换,笔者将在本文进行一些探究。(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颜文天[2](2019)在《阳光一米融心灵 明德启智提品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品格提升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自然与阳光,躲进了狭小的水泥空间里,身体如此,心灵亦是。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本校在顶层设计时设置了一米阳光心育系列课程,并结合本校健雄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以此达到心灵成长,品格提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王昊宸[3](2019)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首先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厌学心理等多种原因。其次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含社会、学校和家庭叁大因素。最后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要分析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缪婷章,喻平[4](2019)在《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心理学对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将这些研究中的实验干预因素或结论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得到的教学策略有: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开放式教学,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自主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峰[5](2019)在《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学生核心能力的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当前心理学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归纳分析了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通过四年专业学习应该获得的核心能力,并论述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结构,核心能力的结构具体包括6个方面: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价值观、沟通和交流的技能、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的能力。这为心理学本科教学和专业学习提供了参照点和具体的目标指向。(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27期)
潘友兰[6](2019)在《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教育存在的原因1.就业前景不乐观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成功升学,而不得不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人多粥少的局面使就业压力一年大过一年。中学生年龄小,又缺乏社会经验,不管是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无法匹敌成年人,致使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十分羸弱,在职业选择方面处在极为被动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9年15期)
姜凤云[7](2019)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中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关注他们的成绩,而要更注重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增大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终生。文章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1期)
严卿,喻平[8](2019)在《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心理学关于演绎与归纳这两种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研究做简单梳理,揭示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中学是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提出教学策略:结合逻辑知识对演绎思维进行专门训练,进行填补推理依据训练,采用新定义问题情境训练;参考基本模型并设计"陷阱"问题对归纳思维进行专门训练,强调概念形成训练,突出解题概括训练。(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克涵[9](2019)在《积极心理学对中学生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心理学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而积极心理学最关心的是积极心理对于人类力量和技能的提高。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主观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叁个方面,而这叁个方面对当代中学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积极心理学所产生的积极心理对中学生有意识记忆、逻辑记忆和记忆广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概述和研究内容,然后分析了中学生记忆的特点,最后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于中学生记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2期)
陆小勇,申云霞[10](2019)在《从心理学角度谈美育在高中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中要"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开展美育课程,"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学校于2012年起,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建设美育校本课程,落实美育目标,其目的在于以美育为出发点优化社团课程,进而引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校美育的深度开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美育在高中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渗透。(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自然与阳光,躲进了狭小的水泥空间里,身体如此,心灵亦是。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本校在顶层设计时设置了一米阳光心育系列课程,并结合本校健雄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以此达到心灵成长,品格提升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邵华.篱笆外,自有甜甜的草莓——浅谈积极心理学下中学生“丧文化”转换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
[2].颜文天.阳光一米融心灵明德启智提品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品格提升的路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
[3].王昊宸.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4].缪婷章,喻平.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
[5].刘峰.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学生核心能力的结构[J].知识经济.2019
[6].潘友兰.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7].姜凤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J].青年与社会.2019
[8].严卿,喻平.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
[9].陈克涵.积极心理学对中学生记忆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9
[10].陆小勇,申云霞.从心理学角度谈美育在高中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