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源端路由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自组网络,改进动态源路由协议,入侵检测系统,灰洞攻击
动态源端路由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温聪源,徐守萍[1](2014)在《基于改进动态源路由协议的MANET灰洞攻击检测和缓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自组网络易遭受灰洞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动态源路由协议来检测和缓解灰洞攻击。首先,建立一种入侵检测系统(IDS),IDS节点仅当检测到灰洞节点时才设置为混杂模式;然后,通过检测节点转发数据包数目的异常差来检测恶意节点,当检测到异常时,附近的IDS节点广播阻塞消息,通知网络上的节点共同隔离恶意节点;最后,利用Glomosim工具进行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平均丢包率仅为12.5%,端到端传输延时仅为0.116 s,比较表明,所提方法优于其他几种现有灰洞攻击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29期)
吴记群,李双科[2](2014)在《基于动态源路由协议的无线网状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无线网络研究领域,为无线网状网络(WMN)设计一个完善的路由协议是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无线网状网络(WMN)与Ad hoc网络有许多共同属性,尤其是在它结点的静态特性方面,无线网状网络(WMN)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特征,其相邻结点间的跳数保持不变。无线网状网络(WMN)的静态特性结构所需的网络协议更注重链接质量而不是跳数,因此论文以动态源路由协议(DSR)为基础来检测链路链接的质量,同也考虑了单个链接延迟的影响因素,将协议的量度方式由跳数改为链接质量。(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4年09期)
朱清超,陈靖,龚水清,龙建辉,高培勇[3](2014)在《基于阈值判断的动态源路由协议算法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自组织网动态源路由协议(DSR)中旧路径中断至新路径建立期间存在的丢包和端到端时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阈值判断的路由发现和维护算法,以优化路由协议性能。该方法首先定义节点电池能量和节点接收信号能量双阈值等级,分别用于衡量节点和既存链路状态;然后修改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算法,使动态源路由具备阈值判断功能。分别对增强型动态源路由协议(EDSR)包传递率和端到端时延等性能随节点数目和移动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节点数目超过150或者速度小于10 m/s时,EDSR端到端时延和包传递率优于DSR,其他性能基本相当,因此EDSR协议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为低速大规模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孙玉星,谢立,陈一飞[4](2013)在《基于本地信任系统的可靠动态源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Ad hoc网自组织、移动性等特性为组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路由管理的难度.针对现有可靠路由算法解决问题具有局限性以及获取链路评价信息低效等问题,在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协议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地信任系统的可靠路由协议(reliable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local trust system,简称TR-DSR).TR-DSR协议选择路由时,综合考虑路由上各节点和各链路的可靠信任度,并在路由建立过程中利用这些信息,在确保找到可靠路由的基础上降低寻路开销.同时,为了防止自私节点对信任系统评价正确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GTFT(generous tit for tat)策略的激励节点推荐响应行为的DFR(decide forwarding recommendation)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节点频繁移动和存在大量自私节点的网络中,该协议的性能优势明显,验证了TR-DSR协议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马春梅,孟晓景[5](2012)在《动态源路由协议的Petri网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源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是移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路由协议,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路由协议。DSR路由协议主要是由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两个部分组成。Petri网是对离散并行系统的数学表示,可以通过直观图形来清晰的来表示复杂的系统运作方式。通过使用Petri网对DSR路由协议进行建模可以使读者清晰的理解DSR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2年11期)
谈寅,宋英雄,周书佳,张剑,郭晓川[6](2012)在《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支持服务质量的动态源路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WMSNs)的广泛应用,对视频、音频、图像等实时业务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网络支持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基于动态源路(dynamic sourcerouting,DSR)协议设计一种支持QoS的路由算法——Q-DSR.该算法可以保证数据流所要求的带宽需求.仿真结果表明,与DSR协议相比,Q-DSR协议可降低网络时延,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QoS需求.(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李每虎,郭渊博[7](2012)在《SE-DSR:一种安全增强的Mesh网络多径动态源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DSR协议是一种典型的按需多跳路由协议,能够很好地实现既有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又能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为满足无线Mesh网络需求,在分析DSR协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增强的无线Mesh网络多径DSR路由协议-SE_DSR协议,其基本思想是采用多径路由发现机制为协议提供负载均衡和路由容错能力,采用双向路径信任评估和单向证书链验证的方式为协议提供安全保障。相比传统安全协议,SE_DSR协议虽然牺牲了少量存储开销,但它在保证路由安全的同时缩短了路由发现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在提供负载均衡和容错的同时还能有效防御多种攻击,具有较高的网络吞吐量和较强的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曹民强,蒋同海,张岩,曾文潇[8](2012)在《一种局部多径动态源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DSR协议在Ad Hoc网络拓扑结构频繁变化的情况下表现不佳的问题,借鉴多径路由协议思想,引入邻接信息表概念,改进DSR协议,给出一种局部多径动态源路由协议(LMP-DSR)。新协议能够及时修复失效路由,纠正路由绕远现象,从而降低了网络丢包率和平均端到端延迟。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快速移动的场景下,LMP-DSR协议的网络丢包率和平均端到端延迟明显低于DSR协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2年03期)
董玫[9](2011)在《无线网络中的动态源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为实现无线网络中节点间的正常通讯,路由技术成为研究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新型的无线移动网络———Ad Hoc网络的工作原理;分析了Ad Hoc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机制:表驱动路由协议(Table-Driven Routing)和按需驱动路由协议(On-Demand,DSR);着重对典型的按需(On-demand)AD Hoc网络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详细介绍了DSR协议进行通讯的各节点需要维护的四个数据结构:路由缓存(route cache)、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路由请求表(route request)和路由应答表(route reply table)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1年20期)
夏晶晶,邱国庆[10](2011)在《移动Ad hoc网络基于链路可用时间的动态源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链路的稳定性,增加路径可用时间,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Ad hoc网络的基于链路可用时间的动态源路由协议(LARP)。该协议以路径可用时间作为路径评价的参数,优先选择具有最大路径可用时间的路径进行数据包传递。路径可用时间反映了当前节点移动对路径稳定性的影响,其数值取决于路径中的最小链路可用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相对于动态源路由协议(DSR),提高了路径稳定性,减少了路由发现次数,有效提高了吞吐量等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动态源端路由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在无线网络研究领域,为无线网状网络(WMN)设计一个完善的路由协议是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无线网状网络(WMN)与Ad hoc网络有许多共同属性,尤其是在它结点的静态特性方面,无线网状网络(WMN)有自己一些独特的特征,其相邻结点间的跳数保持不变。无线网状网络(WMN)的静态特性结构所需的网络协议更注重链接质量而不是跳数,因此论文以动态源路由协议(DSR)为基础来检测链路链接的质量,同也考虑了单个链接延迟的影响因素,将协议的量度方式由跳数改为链接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源端路由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温聪源,徐守萍.基于改进动态源路由协议的MANET灰洞攻击检测和缓解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2].吴记群,李双科.基于动态源路由协议的无线网状网络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
[3].朱清超,陈靖,龚水清,龙建辉,高培勇.基于阈值判断的动态源路由协议算法优化设计[J].电讯技术.2014
[4].孙玉星,谢立,陈一飞.基于本地信任系统的可靠动态源路由协议[J].软件学报.2013
[5].马春梅,孟晓景.动态源路由协议的Petri网建模[J].福建电脑.2012
[6].谈寅,宋英雄,周书佳,张剑,郭晓川.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支持服务质量的动态源路路由协议[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李每虎,郭渊博.SE-DSR:一种安全增强的Mesh网络多径动态源路由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
[8].曹民强,蒋同海,张岩,曾文潇.一种局部多径动态源路由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9].董玫.无线网络中的动态源路由协议[J].办公自动化.2011
[10].夏晶晶,邱国庆.移动Adhoc网络基于链路可用时间的动态源路由协议[J].电子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