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宝城镇第一中心小学渠县635200)
古人云:“学贵有疑。”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都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视之为正常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来看,也是创造发明的前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美国心里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要注意在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用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亲切和谐的笑容,为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创设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时,教师也要认真倾听,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也不能嘲笑、讽刺、指责。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学生怕提出问题的心理,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二、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局限,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那么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阻止学生质疑问难,希望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导入教学。可是,大部分学生往往都是只提些字词方面的问题,而句子的含义,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和延伸拓展等有深意的问题,则难得一遇。老师为了抓紧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常常对于学生自主提出的一些简单、肤浅的问题,没有耐心倾听,表现出一种漠然和无奈,甚至训斥。学生看到老师满脸不悦的神情,有谁还敢再问呢?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没有了,代而取之的又是问答式教学,这是与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相违背的。所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正确思维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给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因此,教师要先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
(一)、教师要给学生“提问”作好示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善于有思考性的提问,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也会善于提问。例如:特级老师徐善俊在教《将相和》中的“渑池会”一段中,只提两个问题:
(1)秦赵双方是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呢?
(2)赵国在渑池之会胜利到底归功于谁?由于这两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长此以往,学生所提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二)、教师要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出示范,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方法。
1、指导学生针对课文标题进行质疑提问。俗语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能力。如在教学《春蚕》一文可以提出:“文中处处写母亲养蚕,为什么不以《养蚕》为题?”在教学《花潮》一文中可以提出:“课文写到处是海棠花的海洋,为什么不以《花海》为题?”学生通过讨论学习,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质疑设问。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中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颖,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例如:在教学《荷花》中“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中“冒”如果换成“长”“开”“露”等,作者对白荷花传神的描摹将荡然无存。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中连用四个“传到”,可先要求学生转换只用一个“传到”,再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对比原文,体会原句的气势磅礴,字里行间流露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之处。
3、指导学生对文中矛盾进行质疑设问。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事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加以质疑,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小女孩明明不敢抽出火柴点燃,为何却终于抽出了一根?又如《别了,我的中国》作者既然“不忍离了中国而去”,为什么还要做“罪人”离开呢?
此外,还可对根据文章中的标点符号、表达方式等进行质疑提问,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全文问题联系,深化问题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学生乐问善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全文问题联系,借助实例,帮助他们回顾、分析、总结提问题的思考过程,经历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渗透到实际学习中去的过程,使问题意识在学生内部思维中形成良性循环系统,不断得到深化,从而自我省悟,养成持久的问题思考习惯。
由于内在的学习思维品质长期得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目光变得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积极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在刚教学完《鸟的天堂》,学生看着满眼苍翠的校园,我便突发奇想:“我们的校园也能变成鸟的天堂吗?”“我们的家乡能否成为人们生活的天堂?”于是,在校园的树上放鸟笼,为鸟儿安家的活动开始了。由于同学们爱鸟护鸟,如今我们学校真的变成了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鸟的天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从而大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