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法。方法:我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儿住院75天,出生体重900g增至2.51kg。结论:有效的保暖方法、呼吸道管理、合理喂养、预防感染、发展性照顾等,及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关键。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8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77-01
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体重<1000g的活产新生儿。因超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免疫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所以容易引起并发症,抢救难度较大,病死率很高,因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一种方法[1]。我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检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男性;年龄:20分钟;系第9胎第1产,胎龄26+5周,顺产娩出;出生时Apge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5分;出生体重900g;生后因“胎龄26+5周早产、窒息复苏后二十分钟”由本院产房转入我科。入院后查体,体温不升,P110次/分,R26次/分,Bp50/26mmHg,W900g,早产儿貌,神志清,反应差,面色发绀,口唇发绀,呼吸促,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啰音,吸气三凹征阳性,四肢肌张力低下,急查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并急查胸片提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Ⅱ—Ⅲ期。临床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衰竭、超低出生体重儿。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及对症治疗,患儿病情渐平稳,肺部通气氧合状态好转,入院第15日顺利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导管改为无创CPAP辅助呼吸5天,呼吸好转后改为头罩吸氧3天,3天后行温箱内吸氧,期间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急查血气分析提示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再次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12天,患儿经12天呼吸机支持治疗,肺部情况好转,改为头罩吸氧,渐转为箱内吸氧,患儿呼吸平稳后,停吸氧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入院第75天后患儿各项检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体重达2.51kg,顺利出院。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注意保暖,维持中性温度及湿度中性温度指机体维持正常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体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最少[2]。因此,该患儿进入NICU后立即放入了已预热的高湿度暖箱中,箱温设置为35℃,暖箱湿度保持95%,室温24-26℃,维持体温36.0—37.0℃,箱温的设置根据病情、日龄及体重调节。该患儿出生2—3天,生后3—7天开始逐渐降低,保持在65%左右即可。每四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一切治疗和护理均在暖箱内操作,注意保暖,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了频繁的护理操作,减少对患儿的干扰,使暖箱保持较稳定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及病情变化。
2.2专科护理
2.2.1管道护理
2.2.1.1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由于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未完善[3]。此患儿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我们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扭曲受压,每班记录插管深度;吸痰前应加强翻身拍背,拍背后应及时进行吸痰,该患儿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方式,应遵循有痰必吸、吸必彻底的原则,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60—80mmHg;加强的气体湿化,设定吸入温度在32~37℃,并及时倾倒管道内的冷凝水。
2.2.1.2静脉管道护理由于患儿胎龄小、血管细,外周静脉难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为保护静脉确保液体通畅,我们采用经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该患儿入院第3天,与家长沟通签字同意后遵医嘱予以PICC置管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穿刺点有少许渗血,予以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敷料1~2次,如有卷边、潮湿、渗血及时更换贴膜;每2小时记录导管的外露长度、导管及对侧上手臂周径的长度;每12小时予以冲管一次。
2.2.2喂养
2.2.2.1肠内营养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因此可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等[5],必要时输入白蛋白、静脉丙球、血浆。
2.2.2.2肠外营养该患儿入院最初1—3天不能经口喂养,我们采用静脉高营养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维持热卡平衡。
2.2.3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循环消毒机消毒空气;医护人员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后必须执行六步洗手法;暖箱里外每天用清水擦拭,水槽中的水每天更换,每周更换暖箱一次;呼吸机管道每3天更换一次;PICC冲管应遵循SAS原则和无菌原则,导管敷贴每周更换一次;胃管每周更换一次;患儿的物品专人专用,床边备有快速手消毒剂,减少医源性的交叉感染。
2.2.4发展性照顾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病房光线柔和,暖箱表面用深色布覆盖;各种仪器音量和报警调到合适的分贝;并将患儿置入“鸟巢”内,我科自制了模仿子宫的“U”型护围,它使患儿四肢屈曲于胸腹前,提供类似子宫的感觉刺激,这样可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也有利于中性温度的维持。
3小结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较低,并发症多。因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全面而优质护理是提升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关键。因此,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针对家长的恐惧、焦虑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出院前鼓励父母参与护理,教会父母亲自为患儿进行母乳护理及抚触,使他们学会照顾患儿,为患儿出院后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成艳玲.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23):5273
[2]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7-98.
[3]施永秀.超低出生体重儿1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81
[5]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