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杨旭霞

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杨旭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加固梁,新老混凝土界面

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霞[1](2019)在《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数值分析是工程中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有限元分析对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试验工作,检验对构件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1]。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中材料的组合及其各自的特性都会对组合梁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此外,钢板混凝土以及新老混凝土界面使得组合梁的力学性能更加复杂,因此,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过去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2]-[4],并根据实际(本文来源于《中国勘察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胡亚风,魏洋,赵龙龙[2](2019)在《木-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梁弯曲变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5组螺栓植入到木梁及轻集料混凝土中制备成组合梁试件。对组合梁在叁分点进行弯曲加载,对加载过程中界面的相对滑移、应变及跨中挠度等特性进行测量。制备的组合梁试件抗弯性能,包括抗弯承载力、界面相对滑移、跨中截面应变及挠度等,都与螺栓的直径及其分布间距有关。螺栓直径大或者其分布间距较小时,组合梁试件抗弯过程中表现出较小的界面相对滑移,较窄的应变范围和较小的跨中挠度。螺栓直径为8 mm且螺栓分布间距为200 mm的组合梁比螺栓直径为12 mm、分布间距为150 mm的组合梁的界面最大相对滑移提高2. 8倍,截面最大应变提高3倍,跨中挠度提高2. 2倍。试验表明:组合梁试件断裂部位集中在木梁上,轻集料混凝土板侧面未产生贯穿的裂纹、混凝土板顶面未被剪切破坏,亦未见螺栓被剧烈拔出等破坏现象,组合梁试件破坏模式属于延性失效;组合梁上木材与轻集料混凝土相对滑移沿着纵向整体分布规律一致,表明螺栓剪力键能较好地进行剪力传递。(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董金爽,隋龑,薛建阳[3](2019)在《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6个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试件,其中包括双梁-柱节点系列及单梁-柱节点系列,在动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弹塑性特性及试件在各受力阶段的刚度衰减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双梁-柱试件刚度衰减速率小于单梁-柱试件;附设黏滞阻尼器使试件的刚度及变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试件刚度衰减均表现出由快到慢的规律;获得了层间位移角的变化与刚度退化之间的关系;试件正、负向弹塑性性能接近,极限层间位移角大于规范规定的限值;附设黏滞阻尼器的试件抗倒塌能力增强;附设黏滞阻尼器的试件耗能能力优于无黏滞阻尼器的试件。由此表明,将消能减震装置与传统风格建筑相结合,可显着提高其力学性能。总体上,结构破坏时形成梁铰机制,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德俊[4](2019)在《酸雨污染对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目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分析模型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酸雨污染条件下分析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耐久性影响模型。分析酸雨对混凝土的腐蚀过程和酸雨对钢筋的腐蚀过程;根据酸雨腐蚀过程,计算酸雨侵蚀下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中混凝土碳化深度;利用碳化深度得到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中钢筋锈蚀深度;通过碳化深度和锈蚀深度计算耐久性指数;至此,模型构建完成。提出的酸雨污染对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耐久性影响分析模型,与常规分析模型相比准确性得到了提高,并且其结果有效性也提高了15.3%,适合使用在酸雨污染对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耐久性影响分析中。(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陈朝晖,罗绮雯[5](2019)在《考虑界面黏结滑移的玻璃纤维增强复材-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材(FRP)型材加混凝土翼板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典型FRP组合梁/板结构,它既能发挥FRP优良的抗拉性能,又能弥补FRP型材因尺寸纤薄导致的构件刚度及抗剪性能不足。但目前数值分析中大多忽略了界面的黏结滑移及剥离,不能全面有效地分析组合梁的破坏机制及其力学性能。为此,针对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材(GFRP)工字梁与混凝土板上翼缘组合梁,考虑胶结界面的黏结滑移及剥离,建立了界面双线性内聚力单元,分析组合梁加载过程中的界面力学行为以及组合梁的力学性能。与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GFRP-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数值分析结果显示:组合梁受力初始阶段,混凝土板上翼缘与GFRP型材在有效黏结下协同受力,随后混凝土受拉区产生微裂缝,界面黏结逐步损伤,结构的整体刚度降低,荷载逐渐主要由GFRP型材承担,结构的破坏模式及其承载性能受混凝土翼缘强度与胶层类型等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伍凯,徐超,曹平周,林诗琪,陈峰[6](2019)在《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困难等施工难题,将型钢混凝土梁中的钢筋笼完全或部分替换成钢纤维,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完成12个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和1个未添加钢纤维、未设置钢筋笼对比试件的抗弯性能试验。主要研究钢纤维掺量、型钢配钢率、箍筋设置和主筋设置对抗弯性能的影响。增加钢纤维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承载力,其影响程度与型钢配钢率有重要的相关性,型钢配钢率越大,钢纤维的影响越突出。纵筋的设置能够大幅提升承载力,箍筋和钢纤维能够使纵筋对承载力的增强效果更为突出。试验结果表明:在相似用钢量的情况下,无配筋的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不但能够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而且能够大幅提升延性性能,但由于未配置纵筋,正截面抗弯能力有所削弱;减小保护层厚度,提高型钢配钢率,能够充分发挥型钢翼缘良好的抗弯能力,弥补未设置主筋对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增加钢纤维用量,解决因保护层减小而导致的钢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变差的问题;在设置钢纤维的情况下,钢纤维掺量较多试件的损伤发展快于掺量较少的试件,并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峰值荷载的损伤度越来越大;钢纤维用量越多,试件在峰值荷载状态下的耐损伤性能越好,即使在较严重的损伤状态下也依然能够保持极限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锐林,陈秀华[7](2019)在《长期荷载作用卸载后的锈蚀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长期荷载卸载后锈蚀简支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6片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试验,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组合梁进行加速腐蚀,使用5%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对钢梁和钢筋进行防腐处理,以达到仅使试件指定部位生锈的目的。腐蚀速率通过调节腐蚀电流来控制。在腐蚀和长期荷载作用200天后卸载,测试组合梁的抗弯性能。研究了腐蚀与长期荷载共同作用对组合梁挠度、滑移、应变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截面应变和界面相对滑移前期得到增长,但对试件的最大应变和最大滑移值影响甚微。(2)栓钉锈蚀导致组合梁整体刚度降低,延性变差;(3)经过栓钉锈蚀,组合梁的抗剪连接程度下降,混凝土板与钢梁工作协同性变差,组合梁抗剪连接程度降低导致滑移量增长,钢材塑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试件的受弯承载力降低;(4)栓钉锈蚀导致栓钉与混凝土的有效接触面积减少,截面组合程度减弱,混凝土压应力提高,应变增大;(5)栓钉锈蚀导致栓钉抗剪切变形能力减弱,试件的滑移增长速率明显增大,相同荷载下,栓钉锈蚀率越高,组合梁相对滑移的最大值越大;(6)栓钉锈蚀更严重的组合梁在同一荷载等级下应变量更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劲,丁发兴,蒋丽忠,付磊,黄琰[8](2019)在《负弯矩荷载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的抗弯刚度,考虑剪力连接度与纵横向配筋率等参数的影响,进行13根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的抗弯刚度试验研究,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进行模拟,其中栓钉分别采用梁单元和弹簧单元2种建模方法。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足尺算例探讨剪力连接度、栓钉布置、栓钉直径、加载位置、纵筋率及跨度等参数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向抗弯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剪力连接度对刚度影响最大,纵筋率的影响其次,其余参数影响不大。结合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议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向抗弯刚度仍按规范《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提供的表达式,提出考虑混凝土翼板0.6hc有效厚度并计入钢梁与钢筋等抗弯刚度贡献的负弯矩折减刚度法,该方法与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向抗弯刚度计算公式相比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磊[9](2019)在《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形式及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形式多样,其桁架形式、节点构造形式以及剪力连接件布置形式和构造的选取都是初步设计中的关键点。论文针对该类结构的关键形式和构造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其工作机理和受力特点,并提出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构造的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7期)

袁帅,易锦,贺国京[10](2019)在《加筋木-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计算及尺寸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加筋木-混凝土组合梁受力特点,建立了加筋木-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提出了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公式。为验证公式的正确性,设计并制作了四根加筋程度不同的木-混凝土组合梁构件。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推导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适用于加筋木-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同时结合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提出了加筋木-混凝土组合梁尺寸设计方法,为木-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0期)

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5组螺栓植入到木梁及轻集料混凝土中制备成组合梁试件。对组合梁在叁分点进行弯曲加载,对加载过程中界面的相对滑移、应变及跨中挠度等特性进行测量。制备的组合梁试件抗弯性能,包括抗弯承载力、界面相对滑移、跨中截面应变及挠度等,都与螺栓的直径及其分布间距有关。螺栓直径大或者其分布间距较小时,组合梁试件抗弯过程中表现出较小的界面相对滑移,较窄的应变范围和较小的跨中挠度。螺栓直径为8 mm且螺栓分布间距为200 mm的组合梁比螺栓直径为12 mm、分布间距为150 mm的组合梁的界面最大相对滑移提高2. 8倍,截面最大应变提高3倍,跨中挠度提高2. 2倍。试验表明:组合梁试件断裂部位集中在木梁上,轻集料混凝土板侧面未产生贯穿的裂纹、混凝土板顶面未被剪切破坏,亦未见螺栓被剧烈拔出等破坏现象,组合梁试件破坏模式属于延性失效;组合梁上木材与轻集料混凝土相对滑移沿着纵向整体分布规律一致,表明螺栓剪力键能较好地进行剪力传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参考文献

[1].杨旭霞.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数值分析[J].中国勘察设计.2019

[2].胡亚风,魏洋,赵龙龙.木-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梁弯曲变形特性研究[J].工业建筑.2019

[3].董金爽,隋龑,薛建阳.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9

[4].王德俊.酸雨污染对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5].陈朝晖,罗绮雯.考虑界面黏结滑移的玻璃纤维增强复材-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19

[6].伍凯,徐超,曹平周,林诗琪,陈峰.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7].陈锐林,陈秀华.长期荷载作用卸载后的锈蚀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

[8].刘劲,丁发兴,蒋丽忠,付磊,黄琰.负弯矩荷载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刚度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9].李磊.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形式及构造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10].袁帅,易锦,贺国京.加筋木-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计算及尺寸设计方法[J].材料导报.2019

标签:;  ;  ;  ;  

索混凝土组合梁论文-杨旭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