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逻辑哲学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逻辑,命题建构,语言分析,原子命题
逻辑哲学论论文文献综述
苏鑫[1](2019)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基本思想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哲学论》是篇幅很短的一本书,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蕴含了丰富的逻辑思想,同时又表达了维特根斯坦的主要哲学思想。通过认真细致的读解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你就会总结出这本着作的主要思想跟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再整本着作中,维特根斯坦向我们表达的是在描述世界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引入逻辑,用逻辑把世界联系起来,但是逻辑与世界的关系必须又必须用语言来进行连接,但是语言又不是全能的,不能完全表达世界的逻辑构成。这就说明了语言是有界限的,就像着作后面所提及到的不可说的东西。(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2期)
周小华[2](2019)在《对“道”的一种《逻辑哲学论》式的元哲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经》触及了《逻辑哲学论》式不可言说之物,因而它不可能清楚地言说。"道"是一个没有清晰定义的概念,从而导致它与其他概念的融合是很难避免的。对"世界"概念的澄清进一步揭示了没有清晰定义的"道"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导致矛盾。(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龚锦涛[3](2019)在《共产主义理论的哲学沉思——基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产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理想的统一。从维特根斯坦"可说"与"不可说"的划界理论入手,以"真理事态"和"非确切事态"的逻辑边际为界,坚定共产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回归为共产主义理论奋斗的初心。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它的纲领性原则及其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超越,都是"可说"的,并且一定是可以说清楚的。而共产主义何时能够实现、它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实现共产主义之后又会怎么样,则是"不可说"的。"不可说"的未来要求今天的人们保持沉默,但要呼吁我们的子孙后代,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实际给予"补写"。(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晓军[4](2018)在《实在论还是反实在论?——对《逻辑哲学论》的一种使用论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象"是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其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石。但对"对象"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可分属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这些分析均能得到很强的文本支持,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一个尴尬的结论 :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对象"概念是杂乱的、矛盾的。若是突出其前期哲学的"使用论"倾向,并与其哲学观紧密联系,则可跳出这种非此即彼的执拗。(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8年12期)
连帅,张少全[5](2018)在《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唯我论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根斯坦在其前期主要着作《逻辑哲学论》中的"唯我论"并非一个孤立的论证,而是作为真值函项理论的一部分。通过指出将主体设想为位于世界之中的、笛卡尔式的表象和思维的主体是不融贯的,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批判了另一种可能的唯我论。它不仅支持了真值函项理论中关于主体不能作为一个对象出现在命题中的观点,还由此维系了真值函项理论的普遍性,进而支撑起前期维特根斯坦关于理想语言的理论建构。它进一步阐明了主体只能是作为上述语言之界限的形而上学主体。(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韩东晖[6](2018)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践言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以"划界与批判"为中心,其核心内容是由规范性语句及其阐释构成的,具有践言意义而非断言涵义。对践言意义的分析不仅能够凸显《逻辑哲学论》内在的践言冲突,而且能够深入说明这一类哲学活动的阐释性和规范性特征,为普遍性的元哲学思考提供有效思路。这种解读方式要求我们将语义学和语用学更为充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批判性地反思哲学的表达方式,探明意义的界限,防止貌似深刻的"胡说"和呓语。(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向盾[7](2018)在《《逻辑哲学论》中“不可说”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可说”是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的思想,它涵盖“逻辑形式”、“对象”以及“伦理”等概念,维特根斯坦对其论述十分简练,并且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对维特根斯坦来说,《逻辑哲学论》的主旨就是划出“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界限,并且“不可说”的东西比“可说”的东西更加重要,在某种意义上,“不可说”是沟通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和伦理价值思想的桥梁,因此,“不可说”思想在《逻辑哲学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如上文所说,“不可说”思想在《逻辑哲学论》中涵盖了“逻辑形式”、“对象”以及“伦理”等概念,它们都是语词所不能描述的。在世界之中,“对象”是语义分析的终点,它使得逻辑世界成为可能;“逻辑形式”则使得我们的语言有能力对逻辑世界进行再次呈现,沟通了语言和逻辑世界。在世界之外,“自我”是不可说的,它将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思想和逻辑世界连接在一起。维特根斯坦是从伦理学视角来写《逻辑哲学论》的,虽然伦理思想不可说,但通过这种否定性的描述,维特根斯坦开辟了他的“超验”形而上学之路;“上帝”在世界之外,但我们通过这种“超验”的方式可以从生活中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其次,我们不能用语言对“不可说”进行言说,但并不意味着“不可说”离我们万丈之遥,它们可以通过“显示”向我们展现,上文所提及的“对象”和“逻辑形式”要借助语词才能“显示”,而其余几个概念则是通过神秘体验加以“显示”。再次,《逻辑哲学论》中“不可说”思想与神秘主义、形而上学的联系一直是研究者们热议的话题。以哈克为代表的维特根斯坦“传统解读”,他们认为维特根斯坦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形而上学家,认为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词背后的东西就是形而上学真理;以戴蒙德为代表的“新式解读”看来,维特根斯坦是一名彻彻底底的反形而上学哲学家,它们完全从语义学角度理解整本《逻辑哲学论》。本文(通过逻辑语义分析)在批判了以上两种观点,认为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一种“超验的形而上学”,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了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10)
李大强,徐汉南[8](2018)在《不可能世界与可能对象——《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能性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能性"是《逻辑哲学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词在文本中的用法可以归纳为6类,并且都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表述。《逻辑哲学论》诠释专家就如何理解可能性概念存在广泛分歧,关于"不可能世界"的分歧显示了逻辑空间概念引发的种种误解,关于"可能对象"的分歧显示了早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内在困难。为了全面理解可能性概念,在比较维特根斯坦不同时期的论述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早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某些反映在文本之外的重要特征。通过追踪"对象"概念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变化,可以揭示语言的可能性与语言的现实性之间的断裂。(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03期)
吴杨义[9](2018)在《《逻辑哲学论》中的生活意义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哲学论》通常被看作是一本体现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着作,但正如他自己所言,这本书的要点是伦理学的。借助逻辑来理解世界-思维-语言,维特根斯坦最终所面对和回应的是人类生活的意义问题。《逻辑哲学论》论证了生活与世界的同一性,故追问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追问世界的意义。意义的生成方式决定了生活-世界的意义在生活-世界之外。然而,我们的认知(思维-语言)永远无法超越以逻辑为边界的生活-世界,因为逻辑同样构成思维-语言的边界。关于生活-世界之意义的一切理论都是虚妄的,包括科学的、宗教的以及伦理学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伦理学的命题不存在。维特根斯坦最终找到了一条艺术之路,即在永恒的视角下将生活-世界领会为一件神秘的艺术品,以这种神秘主义的体验来终结我们对"为何是有,而不是无"的追问,深深地沉浸在"竟然是有"的惊奇之中。(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芦晓博[10](2018)在《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翻译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维特根斯坦的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从翻译何以可能和翻译的理想两个方面探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翻译思想;基于《逻辑哲学论》中提及"翻译"的叁个命题"图像论""意义指称论""理想语言",分析前期维特根斯坦思想对翻译的启示,探析其中关于理想翻译的哲学依据。研究得出,虽然理想语言和理想翻译无法实现,但作为一种追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正是《逻辑哲学论》带给翻译的最大启示。(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8年03期)
逻辑哲学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德经》触及了《逻辑哲学论》式不可言说之物,因而它不可能清楚地言说。"道"是一个没有清晰定义的概念,从而导致它与其他概念的融合是很难避免的。对"世界"概念的澄清进一步揭示了没有清晰定义的"道"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导致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逻辑哲学论论文参考文献
[1].苏鑫.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基本思想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9
[2].周小华.对“道”的一种《逻辑哲学论》式的元哲学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
[3].龚锦涛.共产主义理论的哲学沉思——基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杨晓军.实在论还是反实在论?——对《逻辑哲学论》的一种使用论解释[J].新经济.2018
[5].连帅,张少全.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唯我论思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韩东晖.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践言意义[J].哲学研究.2018
[7].向盾.《逻辑哲学论》中“不可说”思想研究[D].湖北大学.2018
[8].李大强,徐汉南.不可能世界与可能对象——《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能性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8
[9].吴杨义.《逻辑哲学论》中的生活意义问题及其解决方式[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
[10].芦晓博.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翻译思想[J].英语教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