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在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羊膜在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军王洁高松韩素珍(黑龙江省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7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218-02

【摘要】目的探讨羊膜应用于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02例(15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均为50只眼,A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调整缝线;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及调整缝线(定量滤过小梁切除术);C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MMC,羊膜植入及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眼底等。结果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A组为82%,B组为94%,C组为96%,C组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C组与B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早期结膜伤口渗漏、回退、薄壁滤泡、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C、A两组较B组显著减少。结论C组方法具有A、B两组的优点,又预防了他们的缺点,既有较高成功率,又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羊膜

常规小梁切除术失败率为10%-30%,主要原因为术后早期超滤过引起低眼压,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晚期术区瘢痕化使手术失败,为减轻瘢痕,现经常使用丝裂霉素(MMC)但更易引起滤过过强,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为此,我们设计了定量滤过小梁切除术[1],即术中使用MMC抑制瘢痕,同时应用可调解缝线相对紧密缝合巩膜瓣,术后数周内拆除缝线以提供合适安全的滤过,达到定量滤过的目的,效果良好。为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我们将羊膜应用于该技术中,随机对照评价该方法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l一般资料选择2002-2005年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需行眼外引流术的住院患者102例,(150只眼),其中男性40例。(59眼),女性62例(91眼),年龄40-78岁(52.98±11.01)岁,随机分为A组: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平均及调整缝线组35例(50眼)。B组:小梁切除联合MMC及调整缝线(定量滤过小梁切除术)30例(50眼)。C组: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人及调整缝线37例(50眼)。3组病人术前临床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表13组术前临床参数比较

1.2手术方法A组: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切口长5mm-6mm,结膜瓣的分离范围尽量大,3mm×2mm,1/2层厚巩膜瓣,前房穿刺,切除1.5mm×1mm小梁组织,虹膜周切,将羊膜修成12mm×8mm的长方形,植入术腔,前缘位于巩膜瓣下小梁切口后,常规缝合巩膜瓣1针,进针顺序为羊膜、巩膜床、巩膜瓣、使部分羊膜位于巩膜层间,其余作较紧的可拆除缝线1-2针,将可拆除线留在侧上方球结膜外长约15mm缝合顺序为巩膜瓣、羊膜、巩膜床。巩膜瓣缝毕后,以由前房穿刺口注水,外溢较缓慢为准,铺平羊膜缝合结膜切口。B组:巩膜瓣完成后,按常规置MMC片(0.3mg/ml)于巩膜瓣下2min-2.5min,用100ml平衡盐水冲洗术区,不植入羊膜,可调整线缝合巩膜瓣。C组:置MMC片(0.3mg/ml)于结膜瓣下,尽量远离巩膜瓣区,上方放于穹窿部,两侧亦尽量远离术区1.5min-2min后取出冲洗,同A组方法植入羊膜,并缝合巩膜瓣。以上3组术后7-21天择机拆除缝线。

1.3羊膜制备及保存无菌操作取HBsAg、衣原体HIV及梅毒阴性的健康孕妇剖宫产所获羊膜,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二性霉素B)溶液浸泡20min,置入无水无菌甘油。冷冻保存24h后,细菌培养阴性者即可使用,使用时用生理盐水冲去甘油,注人4000u/ml庆大霉素BSS液中,复水30ndn后使用。

1.4术后检查术后1周每日检查滤过泡、前房、眼底、测量眼压、视力,以后每周检查二次,1个月后每月检查1次,按SPaeth分类[2],区分术后浅前房,同样按Spaeth方法确定术后视力下降标准,滤泡按kronfeld分类,Ⅱ型为功能滤过泡,随访12个月。

2结果

术后1年复诊时,未用药眼压为6-21mmHg定为手术成功。A组成功41眼,成功率82%;B组成功47眼,成功率94%;C组成功48眼,成功率96%。各组间对比C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X2=4.50,P<0.05;C组与B组对比X2=0.21,P>0.5无显著差异;A组虽低于B组,但X2=3.4,P>0.05无显著差异。功能性滤过泡A组42眼(84%),B组47眼(97%),C组49眼(98%),统计学处理同成功率。

2.1眼压变化术后3组眼压比较见表2,术后1周、1月3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年C组与A组对比P<0.01,B组与A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C组与B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表2术后眼压(mmHg、x±s)

2.2与调整缝线有关数据A组中2眼术后眼压11mmHg以下未拆线,另48眼分别于7-14天(8.12±2.01天)拆除可调整缝线l-2线,眼压下降5-11mmHg(6.89±2.78mmHg)。B组中5眼眼压在11mmHg以下,未拆线,另45眼分别于术后10-21天(15.68±5.39天)拆线1-2条,眼压下降6-21mmHg(8.91±5.54mmHg),C组中7眼眼压11mmHg以下,未拆线,另43眼分别于术后14-21天(15.89±4.67天)拆线l-2条,眼压下降5-22mmHg(8.78±5.67mmHg)。

2.3并发症,见表3。

表3术后并发症

前4项经X2检验,C组与B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C组与A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A与B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第5项A与B、C三组无显著差异,第6项A与B人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小梁切除术由Cairns[3]于1968年首先应用于临床。失败率为15%-30%,术区瘢痕化是失败的主要原因。Chen[4]等于1983年将MMC用于小梁切除术后,MMC由于其显著的抗瘢痕,促进滤泡形成的作用,使小梁切除的成功率升至90%左右,但由于使用MMC后常使早期超滤过引起如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伤口渗漏、薄壁滤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术后效果,影响了MMC的广范使用,它只被限制用于一些难治性青光眼,对于一般类型青光眼不主张使用,这些青光眼因此失去了抗瘢痕化的机会,其中一些青光眼术后复发,而使原发青光眼转为难治性青光眼,所以应该十分重视青光眼的首次手术效果,由此我们提出了“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技术-B组方法,即术中应用抗代谢药(MMC)有效抑制滤过区的瘢痕,形成良好的滤过,同时术中相对紧密的巩膜瓣缝合,使术后较快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防止术后早期超滤过、低眼压而引起的并发症,术后数周内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的松解时间和数目,以提供合适的、安全的房水流出量,达到定量手术的目的。该技术临床应用后效果良好,虽然该方法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视力下降、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术后早期结膜伤口渗漏、结膜回退,薄壁滤泡仍可见发生,前者可致早期低眼压,晚期滤泡形成不良而眼压升高。B组失败3眼均为早期伤口渗漏。而结膜回退又易形成薄壁滤泡,薄壁滤泡是长期低眼压、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改良定量滤过小梁切除术,在羊膜已广泛应用于眼表疾病的条件下,我们设计了该技术,为了减少青光眼类型对本研究的影响,同时为使本研究更具实用性及广泛性,我们选择了占青光眼绝大多数的原发青光眼,通过A、B、C3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术中单纯植人羊膜,B组术中按常规应用MMC,C组术中尽量远离术区处使用MMC,并植人羊膜,3组均使用调解缝线。羊膜作为治疗眼表疾病的常用材料,具有促进上皮化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在溶解过程中仍能发挥抗炎及抗微生物作用,它植于眼表的存在时间为2周-1月,我们使用保存羊膜不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发生术后排斥反应,较安全。Funiishina[5]曾将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效果良好,术后1周到1月,A、B、C3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成功率对比A与C有显著差异,B与C无显著差异,A(82%)与B(94%)相比成功率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原因是A组只植入羊膜,未使用MMC,但羊膜一般在一月内吸收,部分术眼术区仍可瘢痕化而失败,而使用MMC的B、C两组则成功率高。

并发症:早期伤口渗漏、结膜回退、薄壁滤泡,眼压<6mmHg等,C、A两组同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而C与A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因为B组的MMC棉片离伤口较近,易影响伤口愈合,而C组植入了羊膜,所以MMC棉片可以放在尽量远离巩膜瓣区的部位,因为在巩膜瓣区及周围铺上羊膜后,可同样抑制粘连,二者共同作用,使C组充分抑制摊痕,在术区形成良好的较大范围的滤过,同时由于MMC远离巩膜瓣区,对伤口的愈合、对巩膜瓣及其表面的结膜影响较小,使伤口渗漏及薄壁滤过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羊膜作为抗癫痕化作用的有效补充,减少了MMC的作用时间,也降低了其毒副作用,C组方法同时具有A、B两组方法的优点,而又充分预防了他们的缺点,使C组具有B组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又有A组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样可扩大MMC的使用范围,用于原发青光眼,使其抗搬痕的特点得到安全的利用。

技术要点:(1)拆线时机,应避免拆线过早而使滤过过强,这样既易发生低眼压、浅前房,又使伤口不易愈合而发生渗漏,A组应在7-14天,B、C组应在10-21天内拆线,21日以后一般较难拆线,易拉断,拆线后可轻按摩眼球而增强松解作用,为防止滤过过强,每次只拆一线。(2)松解缝线方法,参考《定量滤过小梁切除术》[1],留在结膜外的线长应为15mm以上,以免其滑入结膜下,巩膜瓣处的线结留线也应稍长,以免眼压升高时线结自行崩开,而失去作用,缝合巩膜瓣同时缝合羊膜,既可固定羊膜,又使羊膜位于巩膜层问,利于抗粘连。(3)分离结膜瓣时应范围较大,这样MMC片可以尽量远离巩膜瓣区,同时可将羊膜平铺成较大范围使滤过区较大,形成较弥散的滤过泡,使降压效果良好,又避免了滤过范围较小,滤泡局部压力较大而易形成薄壁滤泡。

参考文献

[1]张骜坤,陶源,王玉国等.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2002,11(6):350-353.

[2]SpaethGL.OphthalmicsurgeryprinciplesandpracticePhiladelphia:Saunders,1982,346-347.

[3]CaimsJE.Trabeculectomy:Preliminaryreportofanewmethod.AmJOphthalmol,1986,66:673-675.

标签:;  ;  ;  

羊膜在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