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观论文-刘焱

社会生态观论文-刘焱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生态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志,意志教育,意志人格

社会生态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焱[1](2018)在《教育社会生态观视角下的意志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志教育是以培育学生意志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顽强意志力的健全社会生存者、生产者和生活参与者,使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创造和享有社会生产生活,实现个体积极、能动地健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学者对意志教育的研究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忽视、淡化意志教育的倾向、思想和理念,对学生健全意志人格的形成和涵养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够满足现实社会对具有健全意志人格的社会成员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意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题的科学探索。本文所呈现的就是针对意志教育的各种现实现状,运用教育社会生态观的相关理念,对意志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建构的研究结果。本文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科学统一,从教育社会生态观完整视角的阐述和应用出发,在对意志教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轨迹、完整的现实形态及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志教育建构与对策。本文由六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包括研究缘起、价值意义、现状成果、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在与智力教育、挫折教育进行简明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意志教育的科学涵义和相关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梳理了意志教育思想的古今演变轨迹,以及其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发展现实境况。第四部分考察建构了意志教育的目标、原则和生态特征。第五部分中本研究指出,意志教育理念与实践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教师生态意志窘迫、学生生存意志指向不明、目的目标指向混乱、专门对意志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空白缺位。最后一部分应采取下述举措加以应对,丰富意志教育内容、激发意志教育主体活力、拓宽意志教育渠道、创设意志教育外界支持系统。(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郭晓媛[2](2016)在《教育社会生态观视角下的智慧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智慧教育对学生智慧的开发和养成,把学生培养成智慧的社会生存者、生产者和生活者,使他们有效公平地参与、创造和享有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现有质量地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非智慧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给受教育者的智慧性生存与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值得我们给以严重的关注、科学的思考和可能的修正。本文所呈现的就是针对智慧教育缺席与滞后的现实,运用教育社会生态观的相关理念及其研究范式,对智慧教育进行系统思考和科学建构的研究结果。本文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第一章是对智慧教育研究基本模式和轮廓的概述,概括介绍了智慧教育研究的选题立意、价值意义、现状成果、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第二章科学地界定了智慧教育的相关概念,整理阐述了智慧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第叁章从全球生态化时代的智慧要求、非智慧教育的消极影响和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启示叁方面探讨了影响智慧教育的时代条件与契机。第四章依托教育社会生态观的基本结构理念范式,对智慧教育的目标、主体和内容等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建构。最后,本文第五章从开发和养成学生的智慧人格出发,立足和依托现实的智慧要求与条件、通过真正的智慧学习与提升、有效地促进和实现学生的智慧生存与发展的智慧教育实施的举措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陈红[3](2014)在《论特德·休斯中后期诗歌的社会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德·休斯早期和中期的诗歌突出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对立和隔离,中后期诗歌则深入探究了自然与社会之间复杂且深厚的联系,表达了一种较前期更为成熟的自然观或如着名休斯研究者特里·吉福德所称的"社会生态观"。本文以休斯中后期的叁部代表诗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诗人的社会生态观在其中的具体表现,如《埃尔默废墟》再现了荒原上的文明印迹,《望狼》书写了人与动物共同承受的悲戚命运,《河流》传达了诗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现实关切。文章还特别关注作为休斯社会生态观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意识,在加强其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呙艳妮[4](2014)在《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社会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薇拉·凯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描写美国西部拓荒时代故事的女作家。在薇拉·凯瑟的系列拓荒小说中,体现了对"父权制"的反抗、对两性平等的渴求和对人际和谐的崇尚;这是构成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出追求平等、崇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罗海霞[5](2013)在《浅谈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反思,科学生态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生态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本文认为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运用社会生态观的理论探讨了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3年17期)

郑江翠,刘建榕[6](2012)在《心理弹性的社会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弹性心理的获得和形成机制的探讨经历了四次浪潮,其中关于心理弹性更依赖个体自身特质还是更多地受外界环境影响引发了学者的广泛探讨。较为综合的观点认为个体弹性心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影响的结果,然而社会生态观依据大量的跨文化研究和对不同生活背景下个体的弹性心理的探讨,提出了社会生态对弹性心理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王丽霞[7](2009)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视角下的生态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观,它深刻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分析了生态危机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深远的前瞻性,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人类解决目前的生态问题、生态危机,有着非常现实而有效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09年03期)

李月棉[8](2008)在《劳伦斯的社会生态观在《虹》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虹》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自作品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的诸多评价,褒贬不一。批评家已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在生态批评语境之下,本文试图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分析和探讨作品所体现的社会生态价值观,从而体现作者对人与社会失衡的忧思。(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08年12期)

陈昆满[9](2002)在《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是借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来的。“可持发展”理论本原意义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强调的是共产党与执政环境,特别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联、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汤传信[10](2001)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点之一,对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基元性的意义。它以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为视角,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强调自然界对人本质确认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人与自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其最终价值取向是以生产方式为中介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状态:人、自然、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叁维统一。(本文来源于《理论建设》期刊2001年06期)

社会生态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智慧教育对学生智慧的开发和养成,把学生培养成智慧的社会生存者、生产者和生活者,使他们有效公平地参与、创造和享有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现有质量地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非智慧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给受教育者的智慧性生存与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值得我们给以严重的关注、科学的思考和可能的修正。本文所呈现的就是针对智慧教育缺席与滞后的现实,运用教育社会生态观的相关理念及其研究范式,对智慧教育进行系统思考和科学建构的研究结果。本文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第一章是对智慧教育研究基本模式和轮廓的概述,概括介绍了智慧教育研究的选题立意、价值意义、现状成果、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第二章科学地界定了智慧教育的相关概念,整理阐述了智慧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第叁章从全球生态化时代的智慧要求、非智慧教育的消极影响和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启示叁方面探讨了影响智慧教育的时代条件与契机。第四章依托教育社会生态观的基本结构理念范式,对智慧教育的目标、主体和内容等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建构。最后,本文第五章从开发和养成学生的智慧人格出发,立足和依托现实的智慧要求与条件、通过真正的智慧学习与提升、有效地促进和实现学生的智慧生存与发展的智慧教育实施的举措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生态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焱.教育社会生态观视角下的意志教育[D].河北大学.2018

[2].郭晓媛.教育社会生态观视角下的智慧教育[D].河北大学.2016

[3].陈红.论特德·休斯中后期诗歌的社会生态观[J].外国文学研究.2014

[4].呙艳妮.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社会生态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5].罗海霞.浅谈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观[J].中国校外教育.2013

[6].郑江翠,刘建榕.心理弹性的社会生态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

[7].王丽霞.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视角下的生态危机[J].沧桑.2009

[8].李月棉.劳伦斯的社会生态观在《虹》的体现[J].作家.2008

[9].陈昆满.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J].湖北社会科学.2002

[10].汤传信.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J].理论建设.2001

标签:;  ;  ;  

社会生态观论文-刘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