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效应论文-刘海云,吕龙

波纹效应论文-刘海云,吕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纹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房价泡沫测度,住宅基础价值模型,传染效应,经济协动性

波纹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云,吕龙[1](2018)在《城市房价泡沫及其传染的“波纹”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7—2017年42个大中城市的季度数据,放宽住宅基础价值模型的常数参数设定,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提高测度城市房价泡沫的准确度;立足房价泡沫测度结果,将有向无环图(GAP)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结合,刻画房价泡沫传染的路径与强度,探究房价泡沫传染网络并利用QAP回归模型考察房价泡沫传染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房价泡沫水平上升速度较快,2007—2017年样本城市平均房价泡沫水平由20%上升至28.8%,9个城市超过40%;在房价泡沫快速集聚的背后,城市间房价泡沫传染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解释房价泡沫水平的48.5%;进一步分析发现,房价泡沫传染整体呈现"由东至西"、局部呈现"由中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特征。不同城市在房价泡沫传染过程中分别扮演"领导者"、"跟随者"、"经纪人"、"双向引导者"和"独行侠"的角色,多条房价泡沫传染路径构成复杂的网络结构;结果证实了城市房价泡沫传染的"波纹效应理论",即地理意义上的空间"近邻"关系会促进不同区域间的房价泡沫传染;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协动性、人口流动与信息传递等非地理因素也会加剧城市间房价泡沫传染,这对房价宏观整体把控和城市间差异化调控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8年12期)

杨熹[2](2018)在《庭审直播中如何实现法治教育波纹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庭审直播的影响是波纹式的。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传媒直播公开庭审过程的图文、音(视)频,扩展了法庭空间的透明度和开放性,法治教育的半径从法庭扩展至媒体受众,形成“波纹效应”。公诉人要寓教于控,阐述被告人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通过剖析犯罪成(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8-06-29)

张衔,林仁达[3](2015)在《我国城市房价短期波纹效应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房价的波纹效应为近期学术界所关注。基于我国7个地区35个大中城市2011年1月—2015年2月的月度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方差分解,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相关性理论证实了我国城市间房价存在短期波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部、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南和大西北7个地区均存在明显的波纹效应;在各区域核心城市组合中,广州作为全国性核心城市主导我国住宅价格的波动,北京、沈阳、重庆则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我国城市房价波动的动态特征表明现阶段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两种类型的城市。(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梅莉[4](2015)在《城市居民住宅价格波纹效应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居民住宅的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同步发展,使得城市房地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近十年来,部分城市居民住宅价格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显现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不健康。如何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促进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就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的变动效应和影响因素开展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城市居民住宅价格波动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研究意义。其次,通过对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四象限模型进行描述,详述了房地产的资本市场与物业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经济学原理,指出在长期条件下市场始终会达到均衡的状态,这为分析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依据。然后,对“波纹效应”所存在的空间性的必要条件,即异质性与依赖性分别进行了阐述,为对我国区域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波纹效应”作出铺垫。实证分析第一部分是对城市居民住宅价格“波纹效应”的实证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波纹效应”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城市居民住宅价格划分区域作出趋势图来描述波动现状,从趋势图分析各区域的波动状态及价格区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再对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进行空间性检验,依赖性检验运用Moran's I指数证实各个区域之间是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对31个省市的城市居民住宅价格进行单位根检验,平稳的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对同阶单整的序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省市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这两种方法都解释了各个省市之间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相互影响的状态。证实了“波纹效应”的存在,并且波动源大多是经济发达的省市,而受到影响的则是经济比较相对落后的省市。对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影响我国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因素进行分类阐述,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城市居民住宅价格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再从这些影响因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城市居民住宅价格进行建模,证实城市居民住宅价格之间存在空间性。最终建立空间误差模型,证实空间因素对区域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影响十分显着;税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区域城市居民住宅价格的影响也十分显着。从实证结果来看,对我国的城市居民住宅价格进行政策调控需要分区域进行,加快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市距离,建立以市场竞争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地方房地产政策。(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5-03-01)

陈敏[5](2014)在《蜂业发展的波纹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章主要围绕蜂业健康发展、蜂业促进地方经济、农业、就业等健康发展的连带效应。(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哈尔滨)蜂业博览会论文集》期刊2014-02-19)

[6](2013)在《波纹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纹效应】就像一块石子被扔到水里一样,平静的水面会溅起波纹,一圈圈地不断扩散。人的心情也会传染给他人,这就是"波纹效应"。情绪不好时,别一直抱怨;心情不错时,则要记得大方地分享,让快乐的涟漪传播得更远。(本文来源于《初中生》期刊2013年22期)

周豫,胡俊[7](2013)在《中国城市间住宅价格的波纹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5个地区23个城市2005年7月-2010年12月的月度新建住宅价格指数,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相关性理论分别检验城市间房价的波纹效应。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长叁角地区、北京及其辐射地区、东南地区、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波纹效应,其波纹效应中心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重庆;中部地区内波纹效应不明显。对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武汉中心城市组合进行波纹分析,显示北京和上海是中心城市中的核心城市。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经济繁荣时,城市间房价会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这种正向空间相关性是波纹效应的最佳佐证。城市间房价的波纹效应为建立跨城市房地产调节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期刊2013年14期)

赵亚光[8](2012)在《生成“水波纹”效应——全媒体时代新闻资源的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接受渠道的多元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博弈中越来越趋向融合,构成了信息时代的立体化传播体系。为拓展生存空间,延伸品牌效应,很多传统媒体开始尝试由分散到集中,进军新媒体,整合资源,实现集团化。集团化实现了媒体资源总量的增长,但目前很多媒体的集团化还处于较低层次,只是对各种资源作简单的物理迭加,并没有做到新闻生产的集约化。有人戏言,这是一种"糍饭"式的资源整合,将饭团与油条人为地捏合在一起,但实际上糯米还是糯米,油条还是油条。(本文来源于《视听界》期刊2012年04期)

杨春俊[9](2012)在《我国区域房价“波纹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的增量需求和改善需求的双旺盛,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供不应求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趋势。房地产业既是资本密集、关联度高的产业,又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产业。自我国住房制度改革20多年来,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显着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超过30平方米,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矛盾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房价普遍上涨且势头非常强劲。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二、叁线以下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较小,且房价水平普遍较一线城市低,房价水平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巨大差异。目前我国针对房地产市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各个地方政府也根据当地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控当地房地产市场,从调控效果上来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发展的一、二线地区的调控效果已逐步显现,房价出来普遍降价的现象。而叁、四线城市由于我国都市圈的逐渐扩大,房地产行业也正处于发展阶段,房价跌幅较一线城市而言并不明显。对于我国出台的统一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各个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这种复杂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难免会产生偏差。要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必须正确把握各区域对国家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我国区域房价的互动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控市场。因此,研究我国区域房价的互动机制,即“波纹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区域房价的“波纹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相关经济学原理,从理论上解释了区域房价的“波纹效应”的存在性;进而实证研究了我国区域房价是否存在“波纹效应”,以及这种效应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区域房价“波纹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实证分析的路径如下。首先是经济理论分析。本文从房地产经济学理论出发阐述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四象限模型,为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波纹效应的系数异质性特征奠定了基础;然后城市经济学理论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其互动进行理论分析,为房价的波纹效应在城市间的互动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从系数异质性角度来分析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波纹效应。首先将我国35个大中城市分为六大区域,一方面检验各区域房价相对全国房价偏离值的稳定性,考察是否符合“波纹效应”异质性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2000-2009年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年度数据,建立六个区域房价的面板模型,重点分析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否对各区域房价的不同影响,考察是否符合“波纹效应”异质性的第二个必要条件,然后对所得出的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第叁,从城市间房价的空间互动角度来分析我国几个热点城市间的房价是否存在互动关系。利用2000-2010年城市房价指数的季度数据,利用协整、Granger检验等方法进得时间序列分析,找出影响其他城市房价波动的领先城市,探讨房价空间互动的规律性,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第四,在第二部分和第叁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结论,并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产生我国区域房价波纹效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上四个步骤逐层递进、环环相扣。围绕我国区域房价“波纹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四点重要结论。首先,在长期,各区域房价与全国房价的偏离值在长期中是趋于稳定的,符合“波纹效应”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各区域房价对于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符合“波纹效应”的第二个必要条件。由此,可以认为我国区域房价存在“波纹效应”。第二,税收政策对各区域房价的调控效果最好,其次是土地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最不明显。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税收政策是调控房价的最有效政策。因此,国家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税收政策,同时配套使用土地政策、货币政策及相关行政手段。第叁,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对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反应最为敏感,而东北和西部地区房价对这两种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小。因此,在制定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时,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征灵活运用各种政策进行调控,尽可能避免忽略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一刀切”现象的出现。第四,我国房价的空间交互作用并不仅仅因为地域的邻近而存在,它还体现在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向西部内陆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扩散。这种现象可能是由资本流动和信息扩散引发的。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色。一是重点从系数异质性角度,更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区域房价的“波纹效应”。以往人们研究我国区域房价的“波纹效应”,主要是从城市间房价本身的空间互动角度进行的分析,而未考虑影响区域房价的因素。本文不仅从城市间房价的空间互动角度,更将重点从系数异质性的角度,在考虑了区域性变量对区域房价的影响的同时,重点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对各区域的不同影响,能够更全面的对我国区域房价进行探讨,使实证分析更为全面、科学。二是不仅检验了我国区域房价是否存在“波纹效应”,而且定量分析了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各种政策对各区域房价的不同影响,并比较了各种调控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效果。同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引起波纹效应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区域房价存在“波纹效应”的情况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本文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第一,研究我国区域房价影响因素时,应该考虑的尽量全面,包括商品房购买者的心理预期,房地产投机以及其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宏观经济变量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但是基于数据缺乏以及时间精力有限等原因,本文只选取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影响房价的区域因素,也只考虑了货币、土地及税收政策。这种做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二,在城市间房价互动研究中,房价数据的选取问题上,本文只选取了2001—2010年的数据,数据长度仍略显不足,导致结果不够准确。随着将来国家行业数据的充实,我会进一步完善,以期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同时,热点城市的选取上,由于数据缺乏以及篇幅有限等原因,本文也只选取了六个区域中最具代表性六个城市,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对更多有代表性的城市间房价的互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2-06-30)

廖萱[10](2010)在《会展业初兴 辽阳能否带来波纹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秋十月,由辽阳市政府主办、市服务业委员会与7个县(市)区政府共同承办的辽阳市第二届地产名优商品展销会隆重举办。来自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的领导、省内12个兄弟市的代表共同出席开幕仪式。本届展销会有400多家企业参展,是展示辽阳名优商品的一次盛会。展销会为广大企业实现产销对接、扩大业务交流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有助于推动辽阳市更多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今日辽宁》期刊2010年06期)

波纹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庭审直播的影响是波纹式的。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传媒直播公开庭审过程的图文、音(视)频,扩展了法庭空间的透明度和开放性,法治教育的半径从法庭扩展至媒体受众,形成“波纹效应”。公诉人要寓教于控,阐述被告人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通过剖析犯罪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纹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云,吕龙.城市房价泡沫及其传染的“波纹”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8

[2].杨熹.庭审直播中如何实现法治教育波纹效应[N].检察日报.2018

[3].张衔,林仁达.我国城市房价短期波纹效应的实证[J].财经科学.2015

[4].梅莉.城市居民住宅价格波纹效应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

[5].陈敏.蜂业发展的波纹效应[C].2014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哈尔滨)蜂业博览会论文集.2014

[6]..波纹效应[J].初中生.2013

[7].周豫,胡俊.中国城市间住宅价格的波纹效应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3

[8].赵亚光.生成“水波纹”效应——全媒体时代新闻资源的整合[J].视听界.2012

[9].杨春俊.我国区域房价“波纹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廖萱.会展业初兴辽阳能否带来波纹效应[J].今日辽宁.2010

标签:;  ;  ;  ;  

波纹效应论文-刘海云,吕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