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丹参注射论文-王建华,张雅静,伏晓虎

穴位丹参注射论文-王建华,张雅静,伏晓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穴位丹参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定位旋转手法,穴位注射

穴位丹参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华,张雅静,伏晓虎[1](2019)在《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定位旋转手法和丹参川芎穴位注射法连续治疗2周。记录患者的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结果: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颈性眩晕症状以及功能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A患者LVA,RVA,BA的V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更好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增快椎动脉血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冬梅[2](2019)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双侧足叁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可能代替肌肉注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列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两组予以相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以不同给药方式给予患者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药方式为穴位注射,对照组为肌肉注射,观察周期为15d,以症状改善情况、MDNS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为评判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4.2%,穴位注射组的总有效率为73.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NS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相较于肌肉注射治疗组,穴位注射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穴位注射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MNCV和SNCV水平明显提高(P<0.05),且均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结合足叁里穴位注射治疗ND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神经损伤方面均有积极治疗意义,疗效明显优于相同药物肌肉注射给药。该方案操作简便,作用持续时间长,疗效可靠,可以代替肌肉注射,作为DNP辅助治疗的更优选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会平[3](2019)在《调任通督针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63例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2例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加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生活质量(GQOL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64.52%(2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纯音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给予调任通督针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着,有助于改善患者听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小忠,青姚,董征亮,钟娟[4](2019)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8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双足叁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管内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管内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0期)

朱硕,丁艳亭,解洪刚[5](2018)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肺俞治疗咳嗽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24岁,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感冒伴咳嗽1周,近3d咳嗽加重,平卧后尤甚。病史:1周前因受凉出现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干咳,声音嘶哑。服用感冒颗粒,症状减轻后停药,现咳嗽加重,咳少量白痰,质黏稠成块,不易咳出,平卧后自觉咽痒难忍,如有毛刺状异物梗喉,干咳加剧,难以入睡。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西医诊断:感冒后咳嗽;中医诊断:咳嗽,风燥伤肺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8年12期)

穆欣,春丽霞,刘云[6](2018)在《丹参穴位注射联合皮肤修复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其对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穴位注射联合皮肤修复敷料对轻中度痤疮患者痤疮症状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皮肤修复敷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痤疮症状评分;观察2组日常活动、症状、人际关系、工作和学习、感受情况等DLQI评分。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评分分别为(0.41±0.12)分、(1.24±0.35)分及(0.94±0.2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DLQI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穴位注射联合医用透明质酸修复贴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显着,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于鑫鑫[7](2018)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01日到2017年12月31期间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选取符合中医及西医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共选取入院男性患者36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患者编号1-36号,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通过观察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皮温、感觉异常的变化、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等)、ABI、红外热成像、血液流变、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以及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来评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治疗,1.两组治疗均有疗效;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ABI、红外热成像、血液流变、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改善明显。结论: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可明显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凉、酸胀、麻木、间歇性跛行、皮色及皮温)。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ABI、红外热成像、血液流变、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改善明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黄东,王永辉[8](2018)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促进胫骨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促进胫骨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胫骨骨折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根据骨折的基本原则,予以所有患者牵引、固定及手法整复,患者的骨折端经处理后,其对位要求达到不低于二分之一,对线达到轴线好。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对大杼、膈腧穴交替穴位注射,阳陵泉、阴陵泉、委中等局部穴位按顺序与大杼、膈腧配合注射进行治疗,每3天1次,3次1疗程;对照组口服伤科接骨片4粒,1天3次。结果骨折愈合效果比较:治疗组50例,痊愈2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其中16例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对比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着(P<0.05)。消肿效果:治疗1疗程后实验组无肿胀33例(66%),对照组无肿胀18例(36%),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生化检查结果:两组血清钙离子治疗6个疗程后较治疗前均增加明显(均P<0.05),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够促进胫骨骨折愈合,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5期)

杜文益[9](2018)在《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丹参针穴位注射与针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哪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更优疗效。方法:参加此次临床研究的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并确诊为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患者及招募的志愿者;病例一共收集到92例,就诊时间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按照临床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丹参针穴位注射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方法来治疗,两组患者均选取相同的腧穴即风池穴、颈夹脊穴、太阳穴、血海穴。治疗疗程包括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每周治疗3次,共4周。疗效评测的时间点包括4个,分别是开始治疗前、经过治疗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分量表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判标准依据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颈性弦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拟定。使用SPSS系统将得到的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Ridit分析将用于研究相关疗效分析。经过两组比较,如P<0.05则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ESCV评分、眩晕障碍评分等方面的情况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进行比较的意义。2.组间评分比较:经过治疗2周治疗组ESCV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ESCV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随访治疗组ESCV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评分比较: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疗程增加,ESCV评分逐渐增加、眩晕障碍评分逐渐降低,并且在治疗结束后ESCV评分最高、眩晕障碍评分最低。4.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2.61%,93.48%,93.48%;对照组在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71.73%,82.61%,80.43%;各个节点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大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都具有疗效。2.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传统的针刺治疗。3.在整个治疗疗程内,根据不同疗程结束后观察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疗程增加,疗效更好。(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01)

徐勤芳[10](2018)在《叁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穴注丹参组(双侧叁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各1ml,1个月经周期1次)、穴注盐水组(双侧叁阴交穴位注射生理盐水1 ml,1个月经周期1次)和口服滴丸组各30例(口服元胡止痛滴丸每次30丸,每日3次,连续3天),治疗均从月经周期行经第1天开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结束)及随访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痛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穴注丹参组及口服滴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而穴注盐水组各时间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穴注丹参组及口服滴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与穴注盐水组同时间比较均降低(P<0.01)。随访时穴注丹参组疼痛评分较口服滴丸组降低(P<0.05)。结论叁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穴位丹参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双侧足叁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可能代替肌肉注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列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两组予以相同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以不同给药方式给予患者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药方式为穴位注射,对照组为肌肉注射,观察周期为15d,以症状改善情况、MDNS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为评判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4.2%,穴位注射组的总有效率为73.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NS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相较于肌肉注射治疗组,穴位注射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穴位注射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MNCV和SNCV水平明显提高(P<0.05),且均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结合足叁里穴位注射治疗ND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神经损伤方面均有积极治疗意义,疗效明显优于相同药物肌肉注射给药。该方案操作简便,作用持续时间长,疗效可靠,可以代替肌肉注射,作为DNP辅助治疗的更优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穴位丹参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华,张雅静,伏晓虎.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2].王冬梅.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3].杨会平.调任通督针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

[4].吴小忠,青姚,董征亮,钟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5].朱硕,丁艳亭,解洪刚.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肺俞治疗咳嗽案[J].中国民间疗法.2018

[6].穆欣,春丽霞,刘云.丹参穴位注射联合皮肤修复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其对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

[7].于鑫鑫.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8].黄东,王永辉.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促进胫骨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9].杜文益.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10].徐勤芳.叁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8

标签:;  ;  ;  ;  

穴位丹参注射论文-王建华,张雅静,伏晓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