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化设计论文-陈建发,潘枝峰,王合龙,刘莎

无热化设计论文-陈建发,潘枝峰,王合龙,刘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热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设计,红外光学,双波段,无热化设计

无热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发,潘枝峰,王合龙,刘莎[1](2019)在《基于制冷型探测器的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640×512阵列双波段制冷型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用于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该光学系统采用锗、硒化锌和硫化锌组合,实现了消色差和消热差设计,通过引入非球面和构型优化,很好地校正了系统的高阶像差,简化了系统结构。光学系统仅由8个镜片构成,工作波段为3.7~4.8μm和8~9.4μm波段,F数为2,焦距360 mm,视场2.54°×2.03°,满足100%冷光阑效率。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在-55~+70℃温度范围内,双波段成像质量良好。非均匀温度场分析表明,光学系统温度梯度容忍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10期)

解娜,崔庆丰[2](2018)在《基于权重分组的可见光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分组的可见光波段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方法。基于常温下满足像质要求的光学系统,计算了每一片透镜产生色差及热差能力的综合权重,通过比较权重进行结构分组,将初始系统等效成两个单透镜系统以进行光学材料的挑选。对焦距为400mm、F数为4的双高斯型航空相机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无热化设计。在各个温度下,该系统在空间频率为55lp/mm处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4。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长焦光学系统在大温差环境下保持较好像质,光学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陈炳旭,牟达,林鹤,杨旭,高佳旭[3](2018)在《非制冷中波红外光学系统精简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光学系统相比于可见光光学系统,其成像质量受温度波动影响很大。基于光学被动式无热化原理,分析红外系统各部分光学参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子,设计了一个工作波段3~5μm,焦距120mm,F#=2的红外光学系统,选用分辨率为384pixel×288pixel、像元大小为25μm的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该系统采用四片式的结构形式且全部为球面光学元件,采用硅和锗两种常见的中波红外材料满足了消热差和消色差的要求,故具有较高的加工可行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工作温度范围-40℃~60℃之间都能保持优良像质,并且满足非制冷型中波红外系统的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瑞瑶,付跃刚,刘智颖[4](2018)在《紧凑型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对小型化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提出一种紧凑型中波红外成像系统的无热化光学设计。首先针对需求对光学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根据参数要求采用卡塞格林系统缩短系统纵向尺寸,然后用中继透镜组校正像差,考虑到透镜易于加工、成本低,中继透镜组采用全球面面型,最终实现了卡塞格林系统的次镜到红外探测器之间的尺寸小于47 mm,使系统足够紧凑。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以及光焦度的分配,推导光学被动消热差方程,计算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波段为3.7~4.8?m,视场为3°×3°,温度范围-40℃~+50℃消热差结果,在空间频率17 lp?mm-1处,各视场光学调制函数(MTF)值均大于0.5。(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谢洪波,孟庆斌,杨磊,江敏,方春伦[5](2017)在《中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和冷反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性能好、稳定性高,能够满足民用、军事等领域应用的中波红外成像光学系统,采用光学被动式的无热化技术,在常温下像质良好的初始结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红外材料组合,实现系统的无热化设计。利用等效温差(NITD)计算冷反射贡献量,对冷反射贡献量较大表面的曲率和光焦度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40℃~60℃温度范围内,光学系统的MTF在30lp/mm处均大于0.5;离焦量在一倍焦深以内,点列图(RMS)直径小于像元尺寸;冷反射残存量最大的表面NITD值降低40%。应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对冷反射的抑制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7年03期)

彭晴晴,杨加强,张兴德,李荣刚,刘琳[6](2017)在《一种新的红外连续变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外连续变焦系统受温度影响导致变焦曲线变化、调焦补偿复杂等问题,分析了温度变化时系统各组件的相互关系,提出一种新的无热化方法,通过变倍组和补偿组的局部无热化设计,使系统仅通过变倍组和补偿组的线性平移就能对温度影响进行补偿,变焦曲线不需改变,降低了调焦机构的控制难度。采用该方法设计了12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通过局部无热化设计,仅通过一组变焦曲线以及随温度的线性平移,实现在25~300 mm焦距范围、-45~50℃的全温度范围在30 lp/mm的MTF在0.3左右,接近衍射极限水平。具有连续变焦、高变倍比、变焦曲线无热化、分辨率高、结构简单、控制系统简化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7年01期)

费继扬,李林[7](2017)在《红外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系统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红外光学系统的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研究了连续变焦距系统的无热化设计基本理论及方法。提出了在大相对孔径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红外系统中采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的方法。推导出了连续变焦距系统光学被动消热差的计算方法。基于这种计算方法,设计了一个焦距30~150mm,长波红外工作波段在8~12μm,相对孔径1∶1.1的大变倍比、大相对孔径连续变焦距系统,并进行光学被动消热差设计,使系统在-30℃~60℃温度范围内MTF大于0.3满足成像要求。系统设计合理,成像质量满足要求,通过系统设计充分验证设计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张婉怡[8](2017)在《红外折衍混合摄远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远距离红外目标的探测能力,针对640pixel×512pixel红外CCD探测器,分析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设计出一种波长范围为8μm~12μm红外摄远物镜。系统采用折衍混合结构形式,焦距为200mm,相对孔径为1:2.2,视场角为7°,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仅使用硫化锌、硒化锌和锗3种材料以及4片透镜实现了无热化设计。应用Zemax对设计结果进行像质评价,在-40℃~+60℃工作温度范围内,截止频率为17lp/mm时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值超过0.4,达到衍射极限,像面稳定,80%的能量集中在1个像元内,满足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7年01期)

瞿伟,刘卫林[9](2016)在《对无热化设计的像面位移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变化会导致光学系统最佳焦面发生偏离,使得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下降,为了使得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保持稳定,对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进行研究。从温度变化导致像面位移的角度来研究,推导出像面位移公式,以像面位移公式来指导无热化补偿设计。以一个常温下达到衍射极限的光学系统为例,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发现更改其中的4个参数都可以使像面位移减小或者为零,从而使系统成像质量提高,达到无热化设计目的。像面位移公式能够指导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米士隆,牟达,牟蒙[10](2015)在《紧凑型长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工作环境温度在-40~60℃之间的长波红外折射光学系统来说,由于红外光学材料受温度变化影响非常大,光学系统必须进行无热化设计。在介绍了无热化系统的种类,分析了温度变化对红外光学系统的影响基础之上,基于非制冷型焦平面探测器,设计了工作在长波红外8~12μm,F#为2,视场角为6.8°的摄远型物镜系统。采用添加棱镜的方法,使系统在不添加特殊面型的情况下达到无热化的目的,同时使系统结构紧凑,摄远比达到0.69。透镜面型均为标准球面,利于加工、装调、检测。设计结果表明,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在每个规定温度下均能接近衍射极限,满足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无热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分组的可见光波段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方法。基于常温下满足像质要求的光学系统,计算了每一片透镜产生色差及热差能力的综合权重,通过比较权重进行结构分组,将初始系统等效成两个单透镜系统以进行光学材料的挑选。对焦距为400mm、F数为4的双高斯型航空相机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无热化设计。在各个温度下,该系统在空间频率为55lp/mm处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4。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长焦光学系统在大温差环境下保持较好像质,光学性能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热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发,潘枝峰,王合龙,刘莎.基于制冷型探测器的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9

[2].解娜,崔庆丰.基于权重分组的可见光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J].光学学报.2018

[3].陈炳旭,牟达,林鹤,杨旭,高佳旭.非制冷中波红外光学系统精简无热化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李瑞瑶,付跃刚,刘智颖.紧凑型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无热化设计[J].红外技术.2018

[5].谢洪波,孟庆斌,杨磊,江敏,方春伦.中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和冷反射抑制[J].应用光学.2017

[6].彭晴晴,杨加强,张兴德,李荣刚,刘琳.一种新的红外连续变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J].激光与红外.2017

[7].费继扬,李林.红外大变倍比连续变焦距系统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J].光学技术.2017

[8].张婉怡.红外折衍混合摄远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J].应用光学.2017

[9].瞿伟,刘卫林.对无热化设计的像面位移补偿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

[10].米士隆,牟达,牟蒙.紧凑型长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标签:;  ;  ;  ;  

无热化设计论文-陈建发,潘枝峰,王合龙,刘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