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鹅论文-沈国忠,陆火林

太湖鹅论文-沈国忠,陆火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湖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湖鹅,历史,演变,文化

太湖鹅论文文献综述

沈国忠,陆火林[1](2019)在《太湖鹅品种历史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鹅因饲养于太湖地区而得名,是我国着名的小型鹅种。太湖鹅也因产蛋量高、无就巢性的品种特性而广受业界关注。研究太湖鹅起源与历史演变,挖掘鹅文化,可推动太湖鹅的产业化开发,也能更好地保护太湖鹅品种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03期)

刘宏祥,朱满兴,秦豪荣,宋卫涛,朱春红[2](2018)在《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评价太湖鹅不同保种场的保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评价太湖鹅原种场和国家水禽基因库的保种效果,为进一步更好地对太湖鹅进行保种打下理论依据。利用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鉴定太湖鹅原始群体(TS)、原种场群体(TC)和基因库群体(TK)的SNP标记,比较分析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并使用遗传分化系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π比值联合筛选选择信号区域及其相关基因,对得到的受选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发现,与原始群体相比,原种场群体和基因库群体的遗传杂合度均有降低,近交系数上升,且基因库群体与原始群体、原种场群体有中度分化的趋势。原种场群体的脂类代谢相关基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选择。结果表明,原种场群体和基因库群体应适当增加保种群数量,避免近交系数上升过快,且基因库群体应加强与原种场群体的基因交流,避免与原始群体、原种场群体的过度分化。(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方倩倩,刘雅丽,李祥龙,曾涛,王姝妹[3](2016)在《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太湖鹅保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太湖鹅两个世代群体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鉴定,通过分析世代间遗传差异来检测小群保种效果。结果表明:太湖鹅2个世代的10个位点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0世代和1世代分别检测到49和51个等位基因;两个世代的10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157 2~1.000 0,两个世代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11 7,0.504 0;两个世代的期望杂合度和表观杂合度分别在0.172 8~0.800 7和0.190 0~1.000 0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584 4,0.569 6和0.650 0,0.627 0,这两个世代在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上差异均不显着(P>0.05)。2个世代相似性系数为0.990 7,遗传距离0.009 3,世代间的相似性系数极高,遗传距离极低。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中,0世代和1世代分别存在6个位点不平衡,哈代-温伯格平衡趋于下降趋势。近交增量为0.078%,近交系数达到2%需要的世代数为25。结果提示该保种场保种效果可行。(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6年12期)

汤青萍,陆火林,章双杰,谈为忠,徐国银[4](2015)在《笼养对太湖鹅产蛋初期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笼养对种鹅产蛋初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选取的160日龄太湖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笼养,对照组则为水面平养,试验期为11周,试验期间记录体重和产蛋情况,收集235~237日龄的鹅蛋进行蛋品质测定;237日龄进行屠宰测定,并检测胸肌肌肉成分和羽绒品质。结果表明,鹅上笼后体重先下降后提高,试验期第2~3周体重显着低于平养组(P<0.05),第11周体重极显着高于平养组(P<0.01)。笼养鹅平均开产日龄(5%产蛋率)比平养组推迟13 d;34周龄笼养组产蛋率为18.7%,低于平养组(21.4%);所有蛋品质指标和全蛋主要成分指标在笼养组和平养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笼养组鹅237日龄的体重、屠体重、胸肌率、肌胃+腺胃重和腹脂率极显着高于平养组,笼养太湖鹅心脏重显着高于平养,而笼养组和平养组太湖鹅胸肌中粗蛋白、总脂和水分含量均没有明显差异。笼养组太湖鹅的产毛量、可利用羽绒重和千朵重均显着大于平养组。该试验结果表明笼养导致太湖鹅产蛋初期体重增加,降低了产蛋性能,提高了羽绒产量,但对胸肉品质、蛋品质和羽绒品质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9期)

谈为忠,徐国银,杨利慧,田振坤,陆火林[5](2015)在《太湖鹅人工授精技术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鹅是我国长江叁角洲太湖流域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抗病力强、饲料报酬高、肉质好、经济性状优等优点,且杂交优势明显,是生产肉用仔鹅的理想母本。一般太湖鹅年产蛋约70~75枚,公母鹅比例为1:6~7,通过开展太湖鹅人工授精技术可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授精率明显提高。我们在太湖鹅国家级资源保种场进行了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与实施,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操作要点和取得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试验动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5年08期)

章双杰,宋迟,汤青萍,胡艳,李慧芳[6](2015)在《不同代谢能、粗蛋白和粗纤维水平对太湖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不同能量、蛋白和粗纤维水平对太湖鹅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3种营养成分在不同饲养阶段均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高、中、低3种水平。育雏期(0~4周龄)粗蛋白为17%、19%和21%;代谢能为10.5、11.0和11.5 MJ/kg;粗纤维为3.5%、5.0%和6.5%。育肥期(5~11周龄)粗蛋白为15.5%、16.5%和17.5%;代谢能为10.00、10.65和11.75 MJ/kg;粗纤维为5.0%、6.5%和8.5%。每种营养成分在分成3种水平时,其它营养成分为中等水平,营养成分相同的3个中等水平组合并为一组。将刚出壳雏鹅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公母各半。每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观测各组增重、饲料转化比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在育雏期中等蛋白组增重显着大于其它组(P<0.05),低蛋白组饲料转化比显着大于高蛋白组(P<0.05);不同代谢能水平增重和饲料转化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不同粗纤维水平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高粗纤维组的饲料转化比显着大于其它组(P<0.05)。在育肥期不同蛋白水平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饲料转化比差异均显着(P<0.05),低蛋白组最低,中等蛋白组最高;中等代谢能组增重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高代谢能组饲料转化比显着小于低代谢能组(P<0.05);不同粗纤维水平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比差异均显着(P<0.05),且均为中等粗纤维组最好,高粗纤维组最差。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仅见低能组的胸肌率显着高于高、中能组(P<0.05),其它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建议太湖鹅育雏期日粮采用19%粗蛋白质、10.50 MJ/kg代谢能和3.5%粗纤维为宜;育肥期日粮采用15.5%粗蛋白、10.65 MJ/kg代谢能和6.5%粗纤维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5年13期)

汤青萍,章双杰,陆火林,苏建东,宋迟[7](2015)在《太湖鹅羽绒品质测定与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太湖鹅羽绒品质,同时探讨当前羽绒品质测定中存在问题,分性别对130日龄太湖鹅羽毛品质进行了测定,包括产毛量、绒子含量、蓬松度、千朵重、绒朵长、绒枝细度、水分含量和含脂率等指标。结果显示,130日龄太湖鹅体质量公母平均3 073.95g;每只鹅可以采集到的羽毛量约为120~200g,占体质量的4%~6%;公母鹅去除硬毛片后的羽毛质量占全羽毛质量分别为61%和63%,公鹅产毛量(197.22g)极显着大于母鹅(127.78g),公鹅可利用羽绒质量(94.56g)显着大于母鹅(62.66g);公鹅羽绒蓬松度(22.33cm)显着大于母鹅(20.33cm),公鹅千朵重(1.182 4g)显着大于母鹅(1.020 0g),其余各指标都没有显着差异。产毛量和千朵重(P=0.003)极显着正相关,产毛量和绒枝细度(P=0.041)显着相关;体质量与千朵重(P=0.003)、绒枝细度(P=0.010)、产毛量(P=0.001)极显着正相关。本试验发现,影响羽毛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体质量,而提升羽绒产量的关键是提高产绒率;通过测定千朵重、绒朵长和绒枝细度可以间接反映蓬松度的高低。畜牧业对羽绒品质测定应主要关注产毛量、可利用羽绒质量、绒子含量、千朵重、绒朵长和绒枝细度;亟待制定产毛量、可利用羽绒质量、绒朵长和绒枝细度测定的相关标准。(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孙炜,钮华明[8](2015)在《苏州太湖鹅选育、现状及发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鹅又称苏州白鹅、白鹅,因原产于太湖流域江、浙两省的县、市及周边地方而得名。太湖鹅系小型鹅种,属蛋肉兼用型地方鹅种。其具有产蛋率高、性成熟早、就巢性弱、肉质鲜美等优点。太湖鹅的性情温和,饲养较为粗放、耐粗饲、觅食力强、抗病力强,所以适应生态条件放牧,白天放牧在田野、竹园、果园,任其自由觅食,早晚适量补充点精料即可。因而成为当地群众最为喜爱饲养的家禽品种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苏州常年存栏太湖(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5年02期)

黄俊杰[9](2015)在《太湖鹅Adiponectin和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能和屠宰性能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鹅是我国优质的种质资源,具有繁殖力高、抗病力强、觅食力好、饲料回报率高、性成熟早、就巢性弱、患病少及肉质鲜嫩等特点,但因其生长速度慢、体重较轻,受到外来品种冲击较大,加上因近亲交配导致的品种退化,其养殖规模急剧下降。为充分利用该种质资源,了解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屠宰性能等经济性状,寻找与其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SNPs,为太湖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以期为今后的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太湖鹅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对两个与太湖鹅生产性能相关的候选基因Adiponectin和Ghrelin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生长性状和屠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太湖鹅9个体尺性状和体重指标进行测定。公母鹅间比较研究表明:母鹅相比于公鹅体尺指标与体重关联性更高;公鹅半潜水长与胸宽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P<0.01)而母鹅半潜水长与髋骨宽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0.01),在以后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半潜水长来了解公鹤胸部发育情况和母鹅骨盆发育情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公鹅可以提取5个主成分F1、F2、F3、F4、F5,它们对生长性状的累计贡献率为86.780%,各主成分上载荷最大的依次为龙骨长、体斜长、胫长、胸宽、髋骨宽,因此至少应选取以上5个指标对公鹅的生长性状进行选育。母鹅也可提取5个主成分F1、F2、F3、F4、F5,它们对生长性状的累计贡献率为87.586%,从其特征向量可知,各主成分上载荷最大的依次为髋骨宽、胫长、胸宽、胸深,因此至少应选取以上4个指标对母鹅的生长性状进行选育。(2)分别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太湖鹅Adiponectin绝大部分区域和Ghrelin部分区域的SNP位点进行扫描,结果发现:Adiponectin基因 8 个 SNP 位点:C155T、G244A、C252T、C422T、A428G、A429G、C431T、G605A。基因 Ghrelin9 个 SNP 位点:第 2 内含子中 C76T、C145G、C266T、A289G、A373G和第 3 内含子中 T9C、A72G、A127C、A311G。x~2检验结果表明,各座位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座位数据来自同一孟德尔遗传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3)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Adiponectin基因的C155T、G244A、C252T、C422T、G605A之间和A428G、A429G、C431T之间处于完美连锁不平衡状态以及Ghrelin基因的C76T与A289G、C145G与T9C、C266T与A373G、A72G间为较强连锁不平衡;A127分别与C266T、A373G、A72G也达到了有意义的连锁不平衡。(4)基因关联性分析表明:Adiponectin基因C155T、A428G位点对太湖鹅腿肌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C155T对胫长、腿肌重有显着影响(P<0.05),A428G位点对半潜水长、胸宽、腿肌重有显着影响(P<0.05);Ghrelin基因C76T位点对体斜长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6周龄体重和龙骨长有显着影响(P<0.05);C145G、T9C位点对1周龄体重、胸深、胫长有显着影响(P<0.05);T266C、G373A、A72G、A127C 位点对胸宽有显着影响(P<0.05);G289A位点对体斜长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龙骨长有显着影响(P<0.05);A311G位点对体斜长、胸宽有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汤青萍,宋迟,胡艳,章双杰,赵东伟[10](2015)在《太湖鹅与皖西白鹅胸肌IGF-I和MSTN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鹅70日龄胸肌中IGF-I、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70日龄时太湖鹅体重、胸肌重极显着小于皖西白鹅,但是胸肌率没有差异,并且品种间在体重和胸肌重上存在性别差异;胸肌IGF-I和MSTN的mRNA、蛋白表达均无品种差异,并且在品种间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同一品种的公母鹅相比较,太湖鹅公鹅胸肌IGF-I mRNA表达显着高于母鹅;除了胸肌IGF-I的含量与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胸肌IGF-I、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鹅胸肌IGF-I mRNA表达量和胸肌率、胸肌重、体重呈显着负相关,皖西白鹅胸肌中MSTN的表达与体重呈强的负相关。结果提示,70日龄时鹅胸肌生长正负调节基因IGF-I与MSTN的表达无品种特异性,二者表达水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特别参与了70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调控。(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太湖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评价太湖鹅原种场和国家水禽基因库的保种效果,为进一步更好地对太湖鹅进行保种打下理论依据。利用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鉴定太湖鹅原始群体(TS)、原种场群体(TC)和基因库群体(TK)的SNP标记,比较分析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并使用遗传分化系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π比值联合筛选选择信号区域及其相关基因,对得到的受选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发现,与原始群体相比,原种场群体和基因库群体的遗传杂合度均有降低,近交系数上升,且基因库群体与原始群体、原种场群体有中度分化的趋势。原种场群体的脂类代谢相关基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选择。结果表明,原种场群体和基因库群体应适当增加保种群数量,避免近交系数上升过快,且基因库群体应加强与原种场群体的基因交流,避免与原始群体、原种场群体的过度分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湖鹅论文参考文献

[1].沈国忠,陆火林.太湖鹅品种历史与演变[J].中国家禽.2019

[2].刘宏祥,朱满兴,秦豪荣,宋卫涛,朱春红.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评价太湖鹅不同保种场的保种效果[J].华北农学报.2018

[3].方倩倩,刘雅丽,李祥龙,曾涛,王姝妹.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太湖鹅保种效果[J].畜牧与兽医.2016

[4].汤青萍,陆火林,章双杰,谈为忠,徐国银.笼养对太湖鹅产蛋初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

[5].谈为忠,徐国银,杨利慧,田振坤,陆火林.太湖鹅人工授精技术及效果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

[6].章双杰,宋迟,汤青萍,胡艳,李慧芳.不同代谢能、粗蛋白和粗纤维水平对太湖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5

[7].汤青萍,章双杰,陆火林,苏建东,宋迟.太湖鹅羽绒品质测定与问题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孙炜,钮华明.苏州太湖鹅选育、现状及发展思考[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

[9].黄俊杰.太湖鹅Adiponectin和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性能和屠宰性能关联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

[10].汤青萍,宋迟,胡艳,章双杰,赵东伟.太湖鹅与皖西白鹅胸肌IGF-I和MSTN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5

标签:;  ;  ;  ;  

太湖鹅论文-沈国忠,陆火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