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济学堂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利济学堂报》(1897—1898),陈虬,农学知识,农学琐言
利济学堂报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燕[1](2012)在《《利济学堂报》与其农学知识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厘清《利济学堂报》(1897)中关于近代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认识其对近代农业的指导意义及地位。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文献分析方法,统计了《利济学堂报》中涉及农学知识的篇目,共57篇文章,并归为农政、蚕桑、农作物、园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贸、农产制造、农具等12个子类目。其中,蚕桑、农政、农作物、农产制造、土壤肥料五类所占比重较大,占所有文章的72%,并对所有类目作了内容分析,了解各自的发展态势,进而掌握农业这一整个学科的概貌。《利济学堂报》中分门别类的农学知识几乎囊括了现代农学的二级次生学科,为之后专业性农业期刊《农学报》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学科分类标准及信息来源,"农学琐言"专栏的设列充分表明该刊认识到农业知识的重要性,为其后专业性农业科技期刊《农学报》的产生作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吴幼叶[2](2008)在《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刊于1897年的温州《利济学堂报》与维新变法共命运,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开创中国学府科技学报的先河,为中国医药学报之始;对于地方文化现代化发展而言,它则扮演戊戌时期温州传播版图的重要建构者之角色。另一方面,《利济学堂报》为浙南最早的维新变法报刊,其主办机构利济医学堂为中国最早的中医学府。主办者陈虬首创的利济医院、利济医学堂、利济学堂报、心兰书社构成四位一体、互为支撑的传播组织结构和医疗传播、教育传播、期刊传播和图书馆传播相辅相成的特殊模式,构成一个极具新闻学与科技传播学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并成为其后学府科技期刊的范本。温州的地方特质、文化禀赋深深影响了该刊的运作,使其稍稍褪却激进色彩,更加注重务实经营。反过来,该刊通过自身的传播促进了温州现代化社会的发育,同时也成为温州近世社会变迁的折射窗口。(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王睿,姚远,姚树峰,吴幼叶[3](2008)在《晚清《利济学堂报》的科技传播创造——兼论我国高校专业科技期刊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始文献考证方法,重新认识创刊于清光绪二十叁年(1897年)的《利济学堂报》的历史地位和科技传播实践。认为《利济学堂报》为中国高校专业科技学报的萌芽,亦为中国最早的中医期刊之一,其主办机构利济医学堂为中国最早的中医专门学校。它的独特的办刊模式与机制在晚清中国期刊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吴幼叶,王睿,杜月英,郑俊海,姚远[4](2007)在《最早的高校科技学报《利济学堂报》及其中医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新认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创刊于温州的《利济学堂报》的历史地位和中医传播实践。方法原始文献考证与传播学方法。结果认定与维新变法共命运的《利济学堂报》为中国高校科技学报的萌芽,亦为中国最早的医药学报之一和浙南最早的维新变法报刊,其主办机构利济医学堂为中国最早的中医专门学校。结论陈虬首创的利济医院、利济医学堂、《利济学堂报》、心兰书社构成四位一体,互为支撑的传播组织结构和医疗传播、教育传播、期刊传播和图书馆传播相辅相成的特殊模式,构成了一个极具新闻学与科技传播学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并成为之后高校科技期刊的范本。(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陈玉申[5](2007)在《《利济学堂报》考辨——兼论中国校报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经考证认为,《利济学堂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校报。该报虽由医学堂出版,但其内容远远超出医学范畴,是一个学术与时政相结合的刊物。它传播西学新知,探讨社会改革,对维新变法起了宣传推动作用。该报的创办及功能,折射出中国校报兴起的背景与特点。(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07年05期)
胡珠生[6](1987)在《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帝国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列强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为了救亡图存,爱国士大夫纷纷呼吁保国保种,提出改制变法,从北京到各省,学会和报馆繁兴,鸦片战争以来的经世改革思潮,至此汇成汹涌澎湃的变法维新运动。温州的《利济学堂报》,踵承《时务报》,下启《知新》、《湘学》和《经世》等报,显示出维新运动深入到沿海中小城市,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温州出现这样的报刊决不是偶然的。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温州为商埠。次年4月1日设立瓯海关。闽抚丁日昌疏称:“温州之南关可作铁船坞”。1879年,浙抚梅启照奏称:“温州新设通商口岸,亦须轮船驻泊”。上海轮船招商局即派永宁轮首抵温州港。1888年,招商局在朔门设铁壳(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1987年02期)
利济学堂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刊于1897年的温州《利济学堂报》与维新变法共命运,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开创中国学府科技学报的先河,为中国医药学报之始;对于地方文化现代化发展而言,它则扮演戊戌时期温州传播版图的重要建构者之角色。另一方面,《利济学堂报》为浙南最早的维新变法报刊,其主办机构利济医学堂为中国最早的中医学府。主办者陈虬首创的利济医院、利济医学堂、利济学堂报、心兰书社构成四位一体、互为支撑的传播组织结构和医疗传播、教育传播、期刊传播和图书馆传播相辅相成的特殊模式,构成一个极具新闻学与科技传播学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并成为其后学府科技期刊的范本。温州的地方特质、文化禀赋深深影响了该刊的运作,使其稍稍褪却激进色彩,更加注重务实经营。反过来,该刊通过自身的传播促进了温州现代化社会的发育,同时也成为温州近世社会变迁的折射窗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济学堂报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燕.《利济学堂报》与其农学知识传播[J].商洛学院学报.2012
[2].吴幼叶.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D].西北大学.2008
[3].王睿,姚远,姚树峰,吴幼叶.晚清《利济学堂报》的科技传播创造——兼论我国高校专业科技期刊的起源[J].编辑学报.2008
[4].吴幼叶,王睿,杜月英,郑俊海,姚远.最早的高校科技学报《利济学堂报》及其中医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陈玉申.《利济学堂报》考辨——兼论中国校报的起源[J].新闻界.2007
[6].胡珠生.戊戌变法时期温州的《利济学堂报》[J].浙江学刊.1987
标签:《利济学堂报》(1897—1898); 陈虬; 农学知识; 农学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