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奶牛,瘤胃细菌,PCR-16SrDNA鉴定,日粮影响
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论文文献综述
巩庆亮,王振勇,柴同杰,侯志高,贾玉东[1](2008)在《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的PCR-16S rDNA鉴定及日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9个精料梯度的日粮饲喂干乳期成年荷斯坦奶牛,并对其瘤胃液中的部分细菌进行了分离,PCR-16SrDNA鉴定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以瘤胃液为原料,采用人工培养基共分离到56株细菌,并对7株具代表性的细菌进行了PCR扩增,经序列同源性比较,最终把细菌鉴定为牛链球菌(A0625、A1212、0131)、蜡样芽孢杆菌(0113)、地衣芽孢杆菌(0091)、短小芽孢杆菌(0083)和嗜热链球菌(0123)。同时还发现随精料浓度的增加,牛链球菌、芽孢杆菌及嗜热链球菌的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牛链球菌影响最大,从系统发育分析可知所分离细菌虽未形成新的细菌进化枝,但牛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核苷酸序列仍发生了多处碱基突变。(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巩庆亮[2](2008)在《不同精料日粮对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和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设计九个精料梯度的配方日粮(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0)饲喂干乳期成年荷斯坦奶牛(502±25kg),对奶牛瘤胃液中的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进行了人工分离、PCR-16S rDNA分析和动态检测,同时还对奶牛血清中的部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探讨了不同精料日粮水平对奶牛瘤胃内部分细菌和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并筛选出了适应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种。试验结果如下:1以奶牛瘤胃液为原料,用人工培养基共分离到56株细菌,并对7株具代表性的细菌进行了PCR扩增,经序列同源性比较,最终把所分离的7株细菌鉴定为牛链球菌(A0625、A1212、0131)、蜡样芽孢杆菌(0113)、地衣芽孢杆菌(0091)、短小芽孢杆菌(0083)和嗜热链球菌(0123)。同时还发现随精料浓度的增加,牛链球菌、芽孢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牛链球菌在30-45%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50-100%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且与30-45%组相比也有显着差异(P<0.05);嗜热链球菌30-55%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55-70%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100%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均差异显着(P<0.05);芽孢杆菌30-40%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45-100%组组间均差异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水平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中的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有着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对牛链球菌影响最大,从系统发育分析可知所分离细菌虽没有形成新的细菌进化枝,但牛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核苷酸序列仍发生了多处碱基突变。2随精料浓度的增加,血清Zn、Cu、Fe、Ca和Mg的浓度分别以50%和55%组为拐点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血清Cu、Fe、Mg和Ca在55%组的浓度显着高于30%和35%组(P<0.05),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Zn50%组的浓度与55%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血清P和血清Mn、K的浓度分别以50%和55%组为拐点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血清Mn、K于55%组的浓度显着高于30%、35%、40%组(P<0.05),与60%、70%、100%组相比,血清Mn的浓度变化差异显着(P<0.05),而血清K的浓度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P的浓度在100%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5),其余各日粮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Na的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55%、60%、70%、100%组显着高于30%、35%、40%、45%组(P<0.05),且55%、60%,70%、100%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30%、35%、40%、45%、50%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水平的日粮对奶牛血清中矿物质元素的浓度有着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对常量元素Ca、Mg、K和微量元素Mn、Zn的血清浓度影响最大。3本研究直接从饲喂不同精料日粮的奶牛瘤胃中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它们均可作为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株。(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0)
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设计九个精料梯度的配方日粮(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0)饲喂干乳期成年荷斯坦奶牛(502±25kg),对奶牛瘤胃液中的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进行了人工分离、PCR-16S rDNA分析和动态检测,同时还对奶牛血清中的部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探讨了不同精料日粮水平对奶牛瘤胃内部分细菌和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并筛选出了适应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种。试验结果如下:1以奶牛瘤胃液为原料,用人工培养基共分离到56株细菌,并对7株具代表性的细菌进行了PCR扩增,经序列同源性比较,最终把所分离的7株细菌鉴定为牛链球菌(A0625、A1212、0131)、蜡样芽孢杆菌(0113)、地衣芽孢杆菌(0091)、短小芽孢杆菌(0083)和嗜热链球菌(0123)。同时还发现随精料浓度的增加,牛链球菌、芽孢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牛链球菌在30-45%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50-100%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且与30-45%组相比也有显着差异(P<0.05);嗜热链球菌30-55%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55-70%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100%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均差异显着(P<0.05);芽孢杆菌30-40%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45-100%组组间均差异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水平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中的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有着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对牛链球菌影响最大,从系统发育分析可知所分离细菌虽没有形成新的细菌进化枝,但牛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核苷酸序列仍发生了多处碱基突变。2随精料浓度的增加,血清Zn、Cu、Fe、Ca和Mg的浓度分别以50%和55%组为拐点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血清Cu、Fe、Mg和Ca在55%组的浓度显着高于30%和35%组(P<0.05),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Zn50%组的浓度与55%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血清P和血清Mn、K的浓度分别以50%和55%组为拐点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血清Mn、K于55%组的浓度显着高于30%、35%、40%组(P<0.05),与60%、70%、100%组相比,血清Mn的浓度变化差异显着(P<0.05),而血清K的浓度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P的浓度在100%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5),其余各日粮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Na的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55%、60%、70%、100%组显着高于30%、35%、40%、45%组(P<0.05),且55%、60%,70%、100%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30%、35%、40%、45%、50%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水平的日粮对奶牛血清中矿物质元素的浓度有着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对常量元素Ca、Mg、K和微量元素Mn、Zn的血清浓度影响最大。3本研究直接从饲喂不同精料日粮的奶牛瘤胃中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它们均可作为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论文参考文献
[1].巩庆亮,王振勇,柴同杰,侯志高,贾玉东.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的PCR-16SrDNA鉴定及日粮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
[2].巩庆亮.不同精料日粮对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和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
标签:奶牛; 瘤胃细菌; PCR-16SrDNA鉴定; 日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