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含硫氨基酸,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张驰[1](2019)在《大豆胱硫醚γ合酶GmCGS1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GmSAT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大豆蛋白常作为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蛋白组分中氨基酸整体比较平均,但略微缺乏含硫氨基酸,也使得含硫氨基酸成为大豆蛋白营养品质的限制因子之一。含硫氨基酸主要分为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植物天冬氨酸家族合成途径中,甲硫氨酸合成途径与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存在交叉点,其中,胱硫醚γ合酶与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试验以大豆吉林26为基础材料,克隆了大豆胱硫醚γ合酶GmCGS1和大豆丝氨酸乙酰转移酶GmSAT5,并对其进行了遗传转化和功能验证,主要获得以下的研究结果:1.以大豆吉林26为材料,克隆得到GmCGS1和GmSAT5基因。其中GmCGS1基因CDS区域全长为1610bp,编码53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8.14 kDa。GmSAT5基因CDS区域全长为861bp,编码28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0.36kDa。2.成功将GmCGS1与GmSAT5基因重组到过表达载体PCHF-3300与PCHF-1301上,并且经EHA105农杆菌感受态将上述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3.成功将GmCGS1的正向以及反向干扰片段重组到PFG-5941干扰载体上,并且经K599发根农杆菌感受态将上述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4.以大豆吉林35为材料,成功将PCHF-1301-GmCGS1和PCHF-1301-GmSAT5经大豆遗传转化系统转入大豆发根,经GUS染色鉴定;同时将PFG-5941-GmCGS1干扰载体转入大豆发根,经荧光显微镜鉴定。5.外施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氨基酸测定结果中,施用50mg/L苏氨酸以及100mg/L甲硫氨酸,略微增加种子中的甲硫氨酸含量,且施用甲硫氨酸的效果要稍好。施用较高浓度的甲硫氨酸,如浓度为250mg/L,种子中甲硫氨酸浓度没有明显变化。施用50mg/L苏氨酸,种子中的苏氨酸含量略微下降,且浓度提高至250mg/L时,种子中的苏氨酸含量进一步下降。6.对外施氨基酸大豆Williams 82籽粒粗蛋白和油分含量测定的结果中,对于施用甲硫氨酸和苏氨酸,分别在100mg/L、50mg/L条件下,其蛋白含量略有提高;对油分的影响则集中在低浓度,在50mg/L条件下,外施甲硫氨酸略微降低籽粒的油分;而施用苏氨酸则是在150mg/L浓度下降低油分。过表达GmCGS1基因的发根样品中赖氨酸含量最高,过表达GmSAT5以及GmCGS1干扰的发根样品中检测到丙氨酸,且GmSAT5发根样品中含量要略高一些。所有的过表达和干扰的发根样品中,赖氨酸含量均明显提高,苯丙氨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7.对外施氨基酸收获材料的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及分枝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施50mg/L苏氨酸对单株粒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施100mg/L甲硫氨酸对百粒重、单株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两基因在天冬氨酸代谢通路中的相互影响不大。外施100mg/L甲硫氨酸对GmCGS1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外施50mg/L苏氨酸对GmSAT5表达略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周佳[2](2017)在《大肠杆菌中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消去化修饰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去化修饰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罕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指通过巯基进攻不饱和氨基酸从而发生米歇尔共价加成反应。目前发现的消去化修饰蛋白只有叁种,晶状体蛋白、MAPKs和Glutathione peroxidase,而多肽有200多种。对于消去化修饰的鉴定,目前科学界并没有较好的研究方法,为填补这一空白,发现更多的具有消去化修饰的蛋白质及多肽,我们在本实验室已经成熟的标记探针基础上对大肠杆菌BL21(DE3)裂解液进行标记,并鉴定到了221个可能具有消去化修饰的蛋白。选取其中两个大肠杆菌中鉴定到的可能具有消去化修饰的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进行后期条件更加严格的鉴定。首先通过构建重组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选用Ni-TED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苹果酸脱氢酶以及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利用成熟探针bio-SH试剂对目的蛋白进行初步标记,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Michael加成效果。同时为验证所使用的化学探针bio-SH试剂的特异性,排除反应中可能存在非特异性,选择在加成反应过程中加入已验证的具有加成效果的DTT试剂进行竞争,发现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Michael加成反应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近而说明了化学探针bio-SH试剂具有特异性。其次,将bio-SH试剂进行过化学标记的蛋白与Streptavidin-NHS beads进行室温孵育,对两个目的蛋白进行特异性富集纯化,为后边进行质谱检测奠定了基础。最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中苹果酸脱氢酶进行敲除,随后通过对其基因缺陷株进行回补以及表达纯化。对目的蛋白进行特异性化学标记后,比较过表达蛋白与正常表达蛋白之间加成效率的差异。其中在缺陷株中蛋白过表达后其加成效率要高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正常表达的蛋白。本课题建立在本实验室成熟的探针标记基础上,对大肠杆菌中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进行化学标记,在排除非特异性反应的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挂柱效率的检测,并通过MDH基因敲除系统的建立,比较蛋白过表达后的加成效率为后边质谱检测以及研究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该鉴定方法也为后边近一步研究消去化修饰蛋白与多肽的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0)
赵培哲,齐冬青,赵春晖[3](2016)在《角叉菜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分子克隆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AT,EC 2.3.1.30)是硫同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酶,是半胱氨酸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丝氨酸转化为氧乙酰丝氨酸的反应,后者再生成半胱氨酸。本研究从红藻门杉藻科角叉菜(Chondrus crispus)c DNA文库中克隆了角叉菜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基因(cys E)全长序列(Gen Bank序列号KT963952)。序列分析表明,其ORF区长1143 bp,编码由3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0.60 k Da,理论等电点为6.2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角叉菜SAT与其他物种的SAT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探讨SAT在角叉菜硫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戴云杰[4](2009)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硫氰酸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最常见的浸矿细菌,能够利用矿物中的铁与硫作为能源物质,化能自养,好氧嗜酸,革兰氏阴性菌。硫氰酸酶是A.ferrooxidans菌硫氧化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酶,可以催化硫代硫酸盐中的硫原子到氰化物,生成亚硫酸盐和硫氰酸盐。其在生物学中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公认的硫氰酸酶的作用主要包括:氰化物的解毒作用;在铁硫簇蛋白形成中起辅酶基团;以及在硫胺,硫尿苷或烟碱乙酸胆碱的生物合成中转移硫。硫氰酸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亚基呈现单一或者重复衔接结构,并且在亚基的C-末端包含有可参与反应的半胱氨酸,其结构常作为多亚基蛋白质的模型。核酸序列分析发现A.ferrooxidans中硫氰酸酶的C-末端含有一个结合铁硫簇的保守亚基(Cys-XX-Trp-XX-Cys)。本论文从A.ferrooxidans中克隆出硫氰酸酶的基因,表达并用一步亲和层析法纯化出蛋白,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为21KDa。通过紫外-可见光扫描及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证实了硫氰酸酶蛋白含有铁硫簇,我们通过定点突变构建了硫氰酸酶的突变质粒:C92A、C101A、C147A、C197A、C203A。结果证实C92A、C101A、C197A、C203A是硫氰酸酶蛋白结合铁硫簇的重要位点。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CoA和L-丝氨酸生成O-乙酰丝氨酸,丝氨酸乙酰转移酶是A.ferrooxidans菌中半胱氨酸合成的关键酶,也是硫循环中重要的一个酶,因为半胱氨酸是硫酸盐同化作用中的第一个含硫氨基酸,也是无机硫进入有机体的必经途径。本文从A.ferrooxidans中克隆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基因,表达,并通过一步亲和层析法纯化出蛋白。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为28KDa,具有较高的体外酶活性。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来源于A.ferrooxidans的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由iscSUA操纵子编码的叁个蛋白IscS(半胱氨酸脱硫酶),IscU(支架蛋白)和IscA(铁离子伴侣)参与了A.ferrooxidans铁硫簇的组装,但是机理至今仍不清楚。最近有研究表明硫氰酸酶也能够催化L-半胱氨酸脱硫,为体外组装铁硫簇提供硫。本文通过体外组装铁硫簇实验,以硫氰酸酶代替半胱氨酸脱氢酶,并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初步证实了硫氰酸酶确实能够催化L-半胱氨酸脱硫,为体外组装铁硫簇提供硫。(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消去化修饰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罕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指通过巯基进攻不饱和氨基酸从而发生米歇尔共价加成反应。目前发现的消去化修饰蛋白只有叁种,晶状体蛋白、MAPKs和Glutathione peroxidase,而多肽有200多种。对于消去化修饰的鉴定,目前科学界并没有较好的研究方法,为填补这一空白,发现更多的具有消去化修饰的蛋白质及多肽,我们在本实验室已经成熟的标记探针基础上对大肠杆菌BL21(DE3)裂解液进行标记,并鉴定到了221个可能具有消去化修饰的蛋白。选取其中两个大肠杆菌中鉴定到的可能具有消去化修饰的蛋白,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进行后期条件更加严格的鉴定。首先通过构建重组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选用Ni-TED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苹果酸脱氢酶以及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利用成熟探针bio-SH试剂对目的蛋白进行初步标记,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Michael加成效果。同时为验证所使用的化学探针bio-SH试剂的特异性,排除反应中可能存在非特异性,选择在加成反应过程中加入已验证的具有加成效果的DTT试剂进行竞争,发现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Michael加成反应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近而说明了化学探针bio-SH试剂具有特异性。其次,将bio-SH试剂进行过化学标记的蛋白与Streptavidin-NHS beads进行室温孵育,对两个目的蛋白进行特异性富集纯化,为后边进行质谱检测奠定了基础。最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中苹果酸脱氢酶进行敲除,随后通过对其基因缺陷株进行回补以及表达纯化。对目的蛋白进行特异性化学标记后,比较过表达蛋白与正常表达蛋白之间加成效率的差异。其中在缺陷株中蛋白过表达后其加成效率要高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正常表达的蛋白。本课题建立在本实验室成熟的探针标记基础上,对大肠杆菌中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进行化学标记,在排除非特异性反应的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挂柱效率的检测,并通过MDH基因敲除系统的建立,比较蛋白过表达后的加成效率为后边质谱检测以及研究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该鉴定方法也为后边近一步研究消去化修饰蛋白与多肽的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张驰.大豆胱硫醚γ合酶GmCGS1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GmSAT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吉林大学.2019
[2].周佳.大肠杆菌中苹果酸脱氢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消去化修饰的鉴定[D].西南大学.2017
[3].赵培哲,齐冬青,赵春晖.角叉菜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分子克隆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6
[4].戴云杰.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硫氰酸酶和丝氨酸乙酰转移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