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吴凌梅,王庆云,魏雁,冀栓猛

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吴凌梅,王庆云,魏雁,冀栓猛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趋化因子,前列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免疫组化

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吴凌梅,王庆云,魏雁,冀栓猛[1](2019)在《前列腺癌中CXCL8、MMP9、VEGF的表达及其在骨转移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XCL8、MMP9和VEGF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和其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的方法,观察92例前列腺癌中CXCL8、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 VEGF、MMP9与CXCL8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统计学差异非常显着(P<0. 001)。CXCL8、MMP9和VEGF的表达在骨转移和非骨转移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 05)。前列腺癌中CXCL8、MMP9及VEGF的表达与骨转移灶分级、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 05)。结论 CXCL8、MMP9和VEGF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程度、TNM分期、骨转移成正相关,可能均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叁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希,陶小枫,刘维,董建清,刘会静[2](2019)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5-羟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V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FA)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未经治疗的PCa无骨转移患者35例(PCa无骨转移组),PCa骨转移患者30例(PCa骨转移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8例(BPH组),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25-OH-VD的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FA的水平,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的含量并比较叁者的相关性。结果:PCa骨转移组Hcy含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PCa组Hcy含量均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PH组和健康对照组25-OH-VD、FA和Hcy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骨转移组FA、25-OH-VD含量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骨转移组中FA和25-OH-VD含量呈正相关(r=0.350,P<0.05)。FA含量与Hcy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和FA、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是PCa骨转移的危险因子,检测血清25-OH-VD、Hcy及FA对PCa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蒋炳辰,张雪辉,孔彪,肖国有,许梅本[3](2019)在《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和FPSA/PSA 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PSA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取前列腺癌患者104例,先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诊断不确切的放射浓聚灶加做SPECT/CT融合骨显像,计算SPECT和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及健康体检者各34例与PCa患者一起测定血清PSA、FPSA和FPSA/PSA值作比较。结果 SPECT与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4%、98.53%(χ~2=4.662,P<0.05),83.33%、91.67%(χ~2=0.428,P>0.05),92.86%、95.71%(χ~2=0.133,P>0.05),73.53%、97.06%(χ~2=5.745,P<0.05),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特异性优于SPECT全身骨显像。PCa骨转移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无骨转移组、BPH组及对照组(P<0.05),PCa骨转移患者的FPSA/PSA明显低于BPH患者及对照组(P<0.05)。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FPSA/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清柳,张建育,颜醒愚[4](2019)在《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至我院治疗的4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n=24,行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n=24,行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夜间睡眠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相比,两组的疼痛均明显控制,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控制率分别为87.5%、8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的夜间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的ALP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良好地控制疼痛,改善夜间睡眠,明显降低ALP,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30期)

蒋炳辰[5](2019)在《核素显像/放射影像融合技术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前列腺癌(PC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有超过70%发生骨转移~([1])。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与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肿瘤骨转移诊断也由过去单一的X光诊断,发展到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以及核素显像诊断,而核素显像与放射影像又可以进一步行功能与解剖图像融合显像,使影像技术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现对PCa骨转移的核素显像/放射影像诊断进展作一综述。1 X光、CT诊断在CT、MRI和SPECT出现之前,只能依靠X光(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会静,刘维,董建清,陶小枫,王晓希[6](2019)在《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对首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老年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首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老年患者的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家庭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心理痛苦的影响,为后期提供针对性降低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首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老年患者471例,根据心理痛苦温度计(DT)问卷评测结果分为轻中度心理痛苦组212例和重度心理痛苦组259例。同时应用中文版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分量表(C-ERRI)、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在年龄、Gleason评分、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疼痛评分、家庭环境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等分布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疼痛评分、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后,低水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家庭环境一般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严重心理痛苦发生风险显着增高,OR(95%CI)分别为2.944(1.891~4.584)、3.670(2.347~5.737);相加交互模型结果显示低水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及家庭环境一般的患者较高水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及家庭环境良好者严重心理痛苦发生风险显着增高,OR(95%CI)为12.252(7.660~13.691),两者交互作用指数(SI)和交互作用归因百分比(AP)分别为11.322(7.242~12.622)和19.710%。结论低水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家庭环境一般是初首诊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严重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二者存在一定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叶芸,李苏亮,郝晓柯[7](2019)在《miR-141-3p靶向调控DLC1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miR-141-3p与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 1,DLC-1)的靶向调控关系,阐明miR-141-3p通过DLC1调控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中miR-141-3p的表达水平;利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法检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MDA PCa 2b与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RWPE-1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通过miRGator V3. 0数据库对miR-141-3p的靶基因及作用位点进行预测分析,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41-3p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 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分为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转染miR-141-3p mimics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MDA PCa 2b和未转染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MDA PCa2b,通过动物模型构建、micro-CT和病理染色进一步观察miR-141-3p调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作用。结果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miR-141-3p显着升高(P <0. 01);高通量测序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MDA PCa 2b高表达miR-141-3p; miRGator V3. 0软件预测DLC1与miR-141-3p具有靶向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报告证实DLC1为miR-141-3p的靶基因;动物实验证实miR-141-3p显着促进前列腺癌骨转移,且靶向抑制DLC1的表达进而激活P38 MAPK的磷酸化,从而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结论 miR-141-3p通过靶向调控DLC1促进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并与p38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动物实验证明miR-141-3p显着促进前列腺癌骨转移,通过micro-CT、病理染色进一步证实miR-141-3p靶向抑制DLC1的表达进而激活Cdc42和P38 MAPK的磷酸化,从而使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促进成骨活性基因表达,升高OPG表达,为前列腺癌成骨性骨转移微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琚建军,李云,郑军荣,郭峰[8](2019)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化疗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伴骨转移患者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RPC伴骨转移患者,经多西他赛化疗后,检测血清ALP及骨痛评分(VA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活质量(ECOG)评分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清AL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均经过1年(16个疗程)的多西他赛治疗,患者血清ALP下降率100%,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 <0. 000 1),血清PSA下降率53. 3%,治疗后PSA也明显下降(P <0. 000 1);同时,骨痛评分明显下降(P <0. 000 1),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 <0. 000 1)。结论:多西他赛治疗CRPC伴骨转移患者后,血清ALP明显下降,血清ALP是CRPC伴骨转移化疗中良好的监测指标,其敏感性优于血清总PSA。(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杨天霞,王海涛,袁岑,刘斌[9](2019)在《~(18)F-FDG PE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瘤患者和4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前列腺癌组和MM组,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骨转移多累及骨盆(96.1%),其次为脊柱(88.2%);MM组全部患者的肋骨均受累(100.0%),其次为脊柱(65.1%)。前列腺癌组患者的骨盆、脊柱和股骨处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MM组(均P <0.05),肋骨、颅骨和肩关节处的病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M组(均P <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病灶数显着多于MM组(P <0.05)。MM组患者病灶的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病变为主(70.5%),成骨性病变较少(3.9%),而前列腺癌组患者病灶溶骨性病变、成骨性病变和混合性病变的占比接近,两组患者骨质破坏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M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显着高于前列腺癌组(P <0.05)。PET影像学特征: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以不均匀高代谢为主,MM病灶以弥漫性轻中度代谢为主。前列腺癌组的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18)F-FDG高摄取、代谢不均匀的比率均显着高于MM组(均P <0.05)。前列腺癌组病灶的CT正常而PET异常、CT和PET均异常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MM组(均P <0.05),CT异常而PET正常的发生率显着低于MM组(P <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和MM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其能通过全面分析病灶的骨质结构和代谢活性来提高诊断效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8期)

胡丽娟,戴奇山,胡建波[10](2019)在《~(89)锶、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比较89Sr、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89Sr治疗组、唑来膦酸治疗组及云克治疗组。比较叁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缓解、骨转移灶控制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镇痛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早期止痛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差异减小,12个月后叁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优于中度疼痛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云克组对重度疼痛组缓解明显差于中度疼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灶疗效:89Sr组较唑来膦酸组、云克组治疗效果好,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转移灶数目,89Sr组及唑来膦酸组、云克组对≥10组的治疗效果优于<10组,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89Sr的骨髓抑制、唑来膦酸的发热反应,较另两种药物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9Sr、唑来膦酸、云克均有较好的缓解骨痛、控制骨进展作用。89Sr针对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需密切随访。云克不良反应少,连续长期静脉输液,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唑来膦酸易出现发热,但给予对症后可缓解。(本文来源于《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期刊2019年04期)

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V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FA)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未经治疗的PCa无骨转移患者35例(PCa无骨转移组),PCa骨转移患者30例(PCa骨转移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8例(BPH组),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25-OH-VD的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FA的水平,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的含量并比较叁者的相关性。结果:PCa骨转移组Hcy含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PCa组Hcy含量均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PH组和健康对照组25-OH-VD、FA和Hcy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骨转移组FA、25-OH-VD含量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骨转移组中FA和25-OH-VD含量呈正相关(r=0.350,P<0.05)。FA含量与Hcy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和FA、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是PCa骨转移的危险因子,检测血清25-OH-VD、Hcy及FA对PCa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吴凌梅,王庆云,魏雁,冀栓猛.前列腺癌中CXCL8、MMP9、VEGF的表达及其在骨转移中的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王晓希,陶小枫,刘维,董建清,刘会静.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5-羟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的预测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3].蒋炳辰,张雪辉,孔彪,肖国有,许梅本.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和FPSA/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

[4].何清柳,张建育,颜醒愚.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

[5].蒋炳辰.核素显像/放射影像融合技术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9

[6].刘会静,刘维,董建清,陶小枫,王晓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对首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老年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

[7].叶芸,李苏亮,郝晓柯.miR-141-3p靶向调控DLC1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8].琚建军,李云,郑军荣,郭峰.血清碱性磷酸酶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学.2019

[9].杨天霞,王海涛,袁岑,刘斌.~(18)F-FDGPE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10].胡丽娟,戴奇山,胡建波.~(89)锶、唑来膦酸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

标签:;  ;  ;  ;  

前列腺癌期骨转移论文-吴凌梅,王庆云,魏雁,冀栓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