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习语来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习语,历史,风俗习惯,传说
习语来源论文文献综述
赵桂影[1](2018)在《英语习语来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且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其词汇量异常丰富。而英语习语又是英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它本身就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记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分别从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方面探讨英语习语的来源,从而使我们能更加正确地掌握英语习语。(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8年10期)
赵丽华[2](2017)在《习语性程度补语程度义的来源、成因及多维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四组典型或非典型的程度补语进行研究,分别是“无可无不可”、“不要不要的”、“不得了”和“了不得”、“要死”和“要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词汇化、主观化等理论,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程度义的获得过程。因此,总结了习语性程度补语程度义的四条获得路径:从条件到程度、从否定到程度、从能性到程度、从终点到程度。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对本文的语料来源和理论方法做出简要介绍。二、由条件到程度——以“无可无不可”为例。本文从句法位置的历时演变及词义演变对“无可无不可”语法化的问题做出详细分析。在对“无可无不可”的用法做出描写的基础上,对“无可无不可”的发展及“语法化”过程做出详细刻画。本文认为,“无可无不可”具有程度义,这是从量度意义获得的。关于[+量]的获得,它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从“无程度”到“隐程度”;二、从“隐程度”到“显程度”。叁、由否定到程度——以“不要不要的”为例。“不要不要的”作为一个现代汉语新兴出现的程度补语,其呈现出不规范性、非普及性、语体限制性等特点。本章节对“不要不要的”的句法功能进行详细描写,其语用功能具有褒义性、活泼性、极致性及附加性的特点。程度补语“不要不要的”则是从“不要动”发展而来,句法位置及词义的变化,带来了否定义的磨损、消失,最终具有了表示“非常、十分”的程度义。四、由能性到程度——以“不得了”、“了不得”为例。“不得了”、“了不得”是两个新兴的程度补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得了”了不得”的用法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中对它们是如何获得程度义、如何演变为程度补语等问题给出充分的描述和解释。此外,对程度补语“不得了”“了不得”使用情况作出区分:当主观性强于客观性时,倾向使用程度补语“不得了”;当客观性强于主观性时,倾向使用程度补语“了不得”。当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当时,二者可互换。五、由终点到程度——以“要死”、“要命”为例。“要死”、“要命”的程度义获得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要死”连用早在先秦时已出现,程度补语“要死”是由连谓结构发展而来;“要命”连用情况出现时期较晚,最早于明末时出现,为动宾结构。本文认为,程度的量化差异是程度补语“要死/要命”显着的区别,当说话人要强调程度很深时,则会优先使用程度补语“要死”,且二者不可互换。当不用于强调程度时,二者可以互换。并且,二者程度量的差异,表现为这两个方面:一、主观与客观;二、程度的递增与提升。六、结论:总结了程度补语程度义的获得路径。由条件到程度;由否定到程度;由能性到程度;由终点到程度。此外,语法化、词汇化的促发动因,包括语义虚化、句法位置的改变、使用频率的提高和网络媒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杨菁,陈藜[3](2016)在《对西班牙语习语来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班牙语习语简单通俗,精辟凝练,它来源于本民族老百姓的生存环境,日常生活和经验、口口相传的语言、民间故事和传说、名人警句名言、外来语、宗教信仰和文学作品等。优美多姿的西班牙语习语是西方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文章从西班牙语习语的根源进行探究,对其做出归纳和总结,使学习者了解西语习语产生的来龙去脉,了解习语的隐含意思和引申的意义,提高对习语学习和运用的兴趣。(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6年22期)
周军[4](2015)在《从英语习语的来源探讨英美的文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习语折射出该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在介绍英语习语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英美的文化特征,总结出几点思考与讨论,这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05期)
庞琛[5](2014)在《试论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具体的分析和例证,初步探讨了构成英语习语的不同来源,以及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从而加深了对英语习语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4年04期)
李瑶栋[6](2012)在《从学习者角度对英语习语来源及其特征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语言中丰富、简洁、生动的习语引起了许多英语学习者的极大兴趣,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能更形象、更确切地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通过探讨和分析英语成语的来源和特征,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学会在运用时更充分的发挥它们的表达优势,也能更好地领略到这些英语习语的趣味。(本文来源于《学园(教育科研)》期刊2012年23期)
敖杰[7](2012)在《中国习语来源的分类及英文翻译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习语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每一类习语都有自己的来源和特点,尤其是经典的习语,其来源久远,可追溯到几千年。本文旨在将各类习语分门别类并尽力追寻其来源。从古代神话,古典文学,宗教信仰,成语典故,历史事件到自然环境和劳动人民风俗习惯及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语言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以便尽力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对一些习语做英文翻译,以便在英语教学当中借鉴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马山虎[8](2012)在《英语习语的来源及翻译点滴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论述英语习语的定义及五个方面的来源对习语的翻译作了一个浅析,希望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2年04期)
陈晓[9](2011)在《含“Dutch(荷兰)”习语来源的文化背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习语的产生和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所以本文通过对含"Dutch(荷兰)"的习语分类列举分析,从历史角度探析它们产生的最根本的背景原因,从而阐明了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张晓红[10](2011)在《从英汉习语的来源看中西文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语言的精华。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的来源及不同文化背景,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更好地学习和使用习语。(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1年09期)
习语来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取了四组典型或非典型的程度补语进行研究,分别是“无可无不可”、“不要不要的”、“不得了”和“了不得”、“要死”和“要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词汇化、主观化等理论,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程度义的获得过程。因此,总结了习语性程度补语程度义的四条获得路径:从条件到程度、从否定到程度、从能性到程度、从终点到程度。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对本文的语料来源和理论方法做出简要介绍。二、由条件到程度——以“无可无不可”为例。本文从句法位置的历时演变及词义演变对“无可无不可”语法化的问题做出详细分析。在对“无可无不可”的用法做出描写的基础上,对“无可无不可”的发展及“语法化”过程做出详细刻画。本文认为,“无可无不可”具有程度义,这是从量度意义获得的。关于[+量]的获得,它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从“无程度”到“隐程度”;二、从“隐程度”到“显程度”。叁、由否定到程度——以“不要不要的”为例。“不要不要的”作为一个现代汉语新兴出现的程度补语,其呈现出不规范性、非普及性、语体限制性等特点。本章节对“不要不要的”的句法功能进行详细描写,其语用功能具有褒义性、活泼性、极致性及附加性的特点。程度补语“不要不要的”则是从“不要动”发展而来,句法位置及词义的变化,带来了否定义的磨损、消失,最终具有了表示“非常、十分”的程度义。四、由能性到程度——以“不得了”、“了不得”为例。“不得了”、“了不得”是两个新兴的程度补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得了”了不得”的用法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中对它们是如何获得程度义、如何演变为程度补语等问题给出充分的描述和解释。此外,对程度补语“不得了”“了不得”使用情况作出区分:当主观性强于客观性时,倾向使用程度补语“不得了”;当客观性强于主观性时,倾向使用程度补语“了不得”。当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当时,二者可互换。五、由终点到程度——以“要死”、“要命”为例。“要死”、“要命”的程度义获得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要死”连用早在先秦时已出现,程度补语“要死”是由连谓结构发展而来;“要命”连用情况出现时期较晚,最早于明末时出现,为动宾结构。本文认为,程度的量化差异是程度补语“要死/要命”显着的区别,当说话人要强调程度很深时,则会优先使用程度补语“要死”,且二者不可互换。当不用于强调程度时,二者可以互换。并且,二者程度量的差异,表现为这两个方面:一、主观与客观;二、程度的递增与提升。六、结论:总结了程度补语程度义的获得路径。由条件到程度;由否定到程度;由能性到程度;由终点到程度。此外,语法化、词汇化的促发动因,包括语义虚化、句法位置的改变、使用频率的提高和网络媒体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习语来源论文参考文献
[1].赵桂影.英语习语来源探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8
[2].赵丽华.习语性程度补语程度义的来源、成因及多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杨菁,陈藜.对西班牙语习语来源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
[4].周军.从英语习语的来源探讨英美的文化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5
[5].庞琛.试论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理解[J].现代交际.2014
[6].李瑶栋.从学习者角度对英语习语来源及其特征的探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
[7].敖杰.中国习语来源的分类及英文翻译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马山虎.英语习语的来源及翻译点滴探究[J].学周刊.2012
[9].陈晓.含“Dutch(荷兰)”习语来源的文化背景探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
[10].张晓红.从英汉习语的来源看中西文化差异[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