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起偏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硅光子学,集成光器件,槽式波导,起偏器
起偏器论文文献综述
徐银,肖金标[1](2015)在《基于槽式波导的片上紧凑型TE模起偏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用于硅基槽式波导的TE模起偏器,其中条形波导位于槽式波导的上方并且两个相同的金属条分别位于条形波导的外侧.利用槽式波导独特的模式特性及对垂直耦合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输入的TE模直接输出,而TM模则被耦合至上层波导,从而实现TE模起偏器的功能.通过对该器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耦合长度为3.2?m时,在1.55?m工作波长处,器件的偏振消光比和插入损耗分别为19.61d B和0.39d B,同时反射损耗低于-24.15d B(TM模),-34.41d B(TE模).(本文来源于《全国第1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光纤、波导器件和传感器专辑》期刊2015-12-18)
宋连科,牛明生,韩培高,郝殿中,马丽丽[2](2015)在《补偿调整式激光椭圆起偏器可调性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椭圆偏振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偏振态调制器件。采用线偏器与波片组合方式设计,通过各部件间方位的补偿调整来满足不同波长或椭偏度的需求,波长调整范围大,输出状态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由偏光矩阵和邦加球理论可知,器件间方位、相位以及波长间存在着规律性关系,匹配相关条件能够影响不同波长下的偏振光状态。此设计由一个宽频透射的偏光棱镜和两个完全一致的"零级"波片组成。棱镜保证了入射光偏振方向的稳定性,波片承担了波长的选择和椭偏度的改变。研究表明材料特性限制了应用范围。云母波片设计的应用波长范围为300~1400 nm,连续调整波长范围700 nm。(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1期)
肖悦娱,王昭昭,石志东,彭蕾,颜锦奎[3](2013)在《基于宽带光纤圆起偏器的保偏光纤拍长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光干涉效应测量保偏光纤拍长的新方法。利用宽谱光源和两个宽带光纤圆起偏器,与被测保偏光纤组成了全光纤的测试系统。理论分析表明,相比于光纤线偏振器构成的偏光干涉测量系统,圆偏振器可以克服保偏光纤主轴之间的角度对输出干涉光对比度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某熊猫型保偏光纤的拍长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吻合,保偏光纤拍长测量精度和重复性为0.1mm,干涉信号对比度可达0.9以上。由于光纤器件间无需精确对轴,因此该方法光路结构简单,操作要求较低。(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毛玉林[4](2013)在《光电导太赫兹源和太赫兹线栅起偏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THz辐射在电磁波谱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其有别于其它电磁辐射的特殊性质,关于THz辐射产生和应用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由于对这个频段电磁波的产生和探测都具有极大的困难,所以人们对这个领域所做的工作依然十分有限。实际应用中要求THz辐射有较宽的频带宽度与较大的辐射功率,大孔径光导天线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且光转化效率较高,若采用天线阵列,可以输出较高功率的THz辐射。因此,光导激发产生THz辐射成为众多产生THz方法中的有实用前景的技术。本文对主要的太赫兹辐射脉冲的产生和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太赫兹产生与检测的实验系统,光导天线产生THz辐射中各种过程及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另外制作了线栅起偏器,为后续研究做技术储备。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概括了THz辐射的性质、应用,综述了基于光子学和电子学的THz辐射产生方法和探测方法。2.本章从光电导天线产生太赫兹波的理论出发,总结了影响光电导天线产生太赫兹波的因素。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详细推导出太赫兹波的近场和远场解析式。3.在研究了光导天线产生THz辐射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数值模拟和详细分析了外加偏置电场,泵浦激光功率对太赫兹波输出功率的影响。设计了光电导天线产生太赫兹波的实验方案,考察了外加电场、泵浦功率对对THz辐射的影响,而且对THz辐射的饱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THz辐射特性与上述因素有复杂的、紧密的关联,在设计、优化THz辐射系统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4.根据对线栅起偏器的理论研究,制作出金属线栅起偏器,并对它们的偏振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线栅起偏器的消光比,为今后研究更为复杂的金属亚波长结构太赫兹波的波导特性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3-03-20)
孔凡磊,齐继伟,孙骞[5](2013)在《基于双折射基片的微纳光纤起偏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以双折射晶体为衬底,实现高消光比的微纳光纤起偏器的方法.利用双折射晶体为衬底,研究了在不同折射率和半径的微纳光纤中传播的光波的偏振特性.当采取的微纳光纤的折射率在双折射晶体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寻常光主折射率之间,且光纤和晶体光轴夹角足够大时,可以实现在微纳光纤中起偏.改变微纳光纤半径以及光纤和双折射晶体光轴之间的夹角可以对消光比进行调控,半径越小,消光比越大;角度越大,消光比越大.对于半径为2.1μm微纳光纤,最大的消光比为22.74dB.(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李瑞春,赵静,李德昌[6](2012)在《起偏器对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单独研究起偏器,假设其余器件均为理想器件;以琼斯矩阵作为数学工具,建立了各器件的矩阵表达式,并推导了起偏器不完备影响下的干涉结果表达式。理论分析了起偏器的消光比和其尾纤熔接角度对系统的影响,并做了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闭环处理的系统来说,选择合适参数的起偏器并做好尾纤的熔接工艺,可减小起偏器的不完备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这对光路误差的分析和结构的改进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2年01期)
陈祖聪,阮双琛,郭春雨,胡学娟,欧阳德钦[7](2011)在《基于可旋转在线起偏器的锁模光纤激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NPR环形腔结构需要两个偏振控制器来调整腔内的激光偏振态来获取锁模脉冲,由于有6个自由度需要调整,难以实现锁模脉冲的实用化与商用化。本文通过在NPR环形腔内加入旋转起偏器,相比于传统的NPR环形腔结构,它只需要一个1/4波片和一个1/2波片就能够形成掺饵锁模脉冲的输出,并且通过联合调节起偏器和波片的角度实现了锁模脉冲20nm的调谐输出,同时试验中观察到了叁波长的锁模脉冲输出。这种优化结构减少了可调节自由度,实现了掺饵锁模脉冲的全光纤化,集成化与模块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1-09-05)
谭默言,朱京涛,王占山[8](2011)在《基于评价函数的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种不同评价函数,利用全局优化算法设计了极紫外波段高性能反射式多层膜偏振元件。通过比对不同评价函数的设计结果,分析了评价函数、工作角度及膜层数对反射式多层膜偏振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偏振片设计的角度选择、膜层数选择及评价函数选择标准。为解决传统的单一性能优化造成的偏振度损失的问题,构造了偏振比对数结合反射率的评价函数,该方法设计的偏振元件性能优于传统优化方法设计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1年04期)
王淑静,马善钧[9](2011)在《由光分束器和起偏器混合产生的叁模纠缠态表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模Fock空间中,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叁模连续变量纠缠态,它构成了一个新的量子力学表象.该态可以利用非对称光束分离器和起偏器实现.态的纠缠性通过获得其相应的施密特分解得以说明.作为该表象的一个重要应用,利用它实现了单粒子态的量子隐态传输,给出了相应的传输方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吴明华,孟义朝[10](2011)在《旋转光纤圆起偏器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旋转光纤耦合模理论,对窄带和宽带旋转光纤圆起偏器的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注入光的偏振态、光纤固有线双折射和旋转速率对窄带圆起偏器最小工作长度的影响,并借助多包层光纤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旋转光纤各参量变化对宽带圆起偏器工作带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带圆起偏器的最小工作长度与光纤固有线双折射和光纤旋转速率有关,而与注入光的偏振态无关;改变光纤旋转速率可调节宽带圆起偏器的工作带宽,改变应力区到纤芯的距离可改变宽带圆起偏器的中心波长.(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起偏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椭圆偏振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偏振态调制器件。采用线偏器与波片组合方式设计,通过各部件间方位的补偿调整来满足不同波长或椭偏度的需求,波长调整范围大,输出状态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由偏光矩阵和邦加球理论可知,器件间方位、相位以及波长间存在着规律性关系,匹配相关条件能够影响不同波长下的偏振光状态。此设计由一个宽频透射的偏光棱镜和两个完全一致的"零级"波片组成。棱镜保证了入射光偏振方向的稳定性,波片承担了波长的选择和椭偏度的改变。研究表明材料特性限制了应用范围。云母波片设计的应用波长范围为300~1400 nm,连续调整波长范围700 n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起偏器论文参考文献
[1].徐银,肖金标.基于槽式波导的片上紧凑型TE模起偏器[C].全国第1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光纤、波导器件和传感器专辑.2015
[2].宋连科,牛明生,韩培高,郝殿中,马丽丽.补偿调整式激光椭圆起偏器可调性及实现[J].中国激光.2015
[3].肖悦娱,王昭昭,石志东,彭蕾,颜锦奎.基于宽带光纤圆起偏器的保偏光纤拍长测量[J].光学学报.2013
[4].毛玉林.光电导太赫兹源和太赫兹线栅起偏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孔凡磊,齐继伟,孙骞.基于双折射基片的微纳光纤起偏器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李瑞春,赵静,李德昌.起偏器对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影响分析[J].应用光学.2012
[7].陈祖聪,阮双琛,郭春雨,胡学娟,欧阳德钦.基于可旋转在线起偏器的锁模光纤激光器[C].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2011
[8].谭默言,朱京涛,王占山.基于评价函数的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
[9].王淑静,马善钧.由光分束器和起偏器混合产生的叁模纠缠态表象[J].物理学报.2011
[10].吴明华,孟义朝.旋转光纤圆起偏器的特性分析[J].光子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