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适应论文-曹秋迪,宫火良

学业适应论文-曹秋迪,宫火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业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学习适应

学业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曹秋迪,宫火良[1](2019)在《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适应是指个体根据当前的学习和所处环境的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自我,使之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冯廷勇,2010)。学习适应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学业成就及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胡琳丽、郑航,2010),所以,探究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环境因素(Leung,200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行为是环境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业自我概念是人们对学业领域自我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假设学业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间起中介作用。交叉滞后相关设计能够获得变量自身和变量间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明确变量间关系的方向,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滞后相关设计系统考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适应间的关系以及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201名大学生间隔一个月进行前后两次施测(T1、T2),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和AMOS 22.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领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大学生学习适应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各自显着正相关。(2)在控制T1的学习适应后,T1的领悟社会支持能显着正向预测T2的学业自我概念(β=0.10,p<0.05)和T2的学习适应(β=0.10,p<0.05),而在控制T1的领悟社会支持后,T1的学习适应不能显着预测T2的学业自我概念和T2的领悟社会支持。(3)领悟社会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促进作用(95%CI:0.70-0.94)、学业自我概念的部分中介作用(95%CI:0.14-0.38)。综上,领悟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又通过学业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魏义承,徐夫真[2](2019)在《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与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的特点及学校疏离感在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乡镇中学264名留守初中生(男生116人,女生148人),采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评定量表、父母期望问卷、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量表、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量表分别测量留守初中生的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和学业适应水平。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留守初中生中,女生的学业适应水平高于男生(F=12.70,8.35,7.41;P<0.001);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均与学校疏离感显着负相关(r=-0.72,-0.63,-0.35;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显着正相关(r=0.54,0.32;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正向预测学业适应(β=0.49,0.13;P<0.05),学校疏离感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73,95%CI为(0.07,0.12);在父母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62,95%CI为(0.01,0.04)。结论:学校疏离感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荣荣[3](2019)在《高中生学业嫉妒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学业困扰、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人际冲突会导致学生适应不良等问题,从而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学业嫉妒既是学业困扰也是高中生面临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人际的关系,那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肯定会受到积极影响。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高中生学业嫉妒、人际适应、情绪调节的现状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影响学业嫉妒与情绪调节的因素出发对人际适应进行干预,进一步探索出学业嫉妒与情绪调节对人际适应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江苏省某中学413名高一和高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生学业心理调查问卷》、《中学生人际适应分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用以探讨高中生学业嫉妒、人际适应与情绪调节的一般状况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情绪调节在学业嫉妒与人际适应二者之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并且针对叁者的关系,设计以提高高中生人际适应水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学业嫉妒、人际适应、情绪调节方式在一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学业嫉妒与人际适应存在显着负相关,与正性情绪不存在显着相关,与负性情绪存在显着正相关。人际适应与正性情绪呈显着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显着负相关。3.正性情绪在学业嫉妒与人际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负性情绪调节在学业嫉妒与人际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结合学业嫉妒与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通过借鉴前人对人际适应的干预经验,制定的团体干预方案能够显着提高高中生的人际适应水平。结论:高中生的学业嫉妒可以直接预测人际适应,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对高中生的人际适应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20)

付艳[4](2019)在《非学业适应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形成与方法的学习,还要重视对学科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考的原因,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业成绩的提升,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以非智力因素为主的学业适应情况。我校作为一所以艺术生、体育生为主的普通高中,多数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的有效性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本校的情况和高中化学教学实践,选择了非学业适应因素对我校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非学业适应各因素与提升学生化学学业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本文首先梳理和述评了国内外关于本课题有关研究的现状,界定了学业适应,非学业适应等核心概念,分析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然后根据文献的有关研究和本校学生学习现状的实际情况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学校参与、学校环境与文化、心理适应、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态度与情绪、学习习惯与方法、坚持性与自律性共计十个维度编制了非学业适应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对调查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这十个维度探讨了非学业适应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影响,从而总结了研究结论,即得出非学业适应各因素对我校学生化学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根据这个研究结论提出了培养我校高中生非学业适应能力的教学改进建议与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使教师从理论上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非学业适应现状,掌握非学业适应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原因、方式,针对不良或消极因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研究的创新之处:(1)在研读文献资料和分析本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了关于非学业适应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问卷;(2)从非学业适应各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因素;(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增强学生非学业适应的教学建议,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刁佳玺,刘晨曦,于敏章[5](2019)在《初中生家庭氛围、学业自我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家庭氛围和学业自我两个因子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对成都某中学初二225名学生进行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与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叁种测验。结果显示家庭氛围中的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这5个因子与学业自我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家庭氛围中的矛盾性与学业自我呈显着的负相关,其余4个因子与学业自我的相关并不显着。初中生的学业自我与社会适应呈显着的正相关。家庭氛围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与社会适应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家庭氛围中的矛盾性与社会适应呈显着的负相关;而家庭氛围中的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这4个因子与社会适应的相关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Charles,Gbollie[6](2019)在《在华国际学生的留学动机与心理适应,学业满意度,领导潜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学生流动己成为当今世界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促使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非常重视留学生。因此,非传统英语国家等新兴留学国家的兴起不仅能够推动国际教育的发展,也促进其经济增长,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巨额投资吸引了大量来华留学生,中国因此由留学生输出国转变为世界四大留学生输入国之一。尽管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关于该群体的研究却屈指可数。本研究基于推拉模型、“u 曲线理论”和领导技能理论,探究了亚非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推拉因素、留学动机、心理适应、学业满意度和领导潜能,并进一步了解其来华留学的动机、学习体验及学业期望。本研究包含叁个研究,采用并行混合(定性和定量)设计来探究在华留学生的流动因素。实验1侧重于研究推拉因素、留学动机和心理适应,共有536名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留学生被试参与调查;其中273名被试参与了实验2和实验3。实验2主要研究学业满意度及其与推拉因素、留学动机间的关系,而实验3则关注领导潜能及其与各变量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四套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被试主要来自武汉五所着名高校,少量来自中国其他地区,并使用SPSS和其它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留学的推拉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推动因素是学生对于外国学位优于本国学位的看法,而主要的拉动因素是获得奖学金的几率。在留学动机方面,本研究发现,国际学生的主要动机是他们对职业发展和开拓眼界的渴望。研究结果还发现推拉因素与留学动机之间显着相关。此外,本研究发现,被试存在适度的心理适应问题,该结果支持了u曲线理论;被试的满意度遵循u形曲线,但其思乡程度不遵循该::曲线。另外,心理适应与留学动机之间显着正相关,这表明动机水平较高的在华留学生可能有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学业满意度方面,留学生被试对自己的学业表现出轻度满意,平均得分为3.47即69.47%。在留学动机与学业满意度的关系方面,以职业发展为动机的被试对发展的机会和过程更为满意,而以开拓眼界为动机的被试则对发展机会更满意。在领导潜能(技能)方面,本研究发现,受访者具备较强的乐观性、社交性、全球性思维和领导能力,其中80%的受访者有志成为领导者,90%的受访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研究结果还发现,不同文化、性别间存在显着差异,领导潜能和其他变量间也存在显着的相关。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为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在中国)、留学生、学者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冯冰冰[7](2019)在《初一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一学生作为一个刚进入新阶段的群体,除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还面临着小学阶段的学业向初中阶段转变。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新学科等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就会导致学业适应不良。此外,随着初中学习内容的变化以及难度的加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业情绪。本研究以初一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初中生学习适应量表》,调查初一学生在学业情绪和学业适应上的现状特点,探讨学业情绪对学业适应的影响,并通过对学业情绪的团体辅导,达到改善学业适应的目的。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主要探讨初一学生学业情绪和学业适应关系;研究二主要针对初一学生的学业情绪进行团体辅导,进而改善其学业适应状况。结论如下:研究一表明:1、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而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差异不显着。初一学生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上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着,但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在差异不显着。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在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着差异,但消极高唤醒不存在显着差异。2、初一学生的学业适应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初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在是否独生上存在显着差异,但学习任务没有显着差异。初一学生学业适应总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在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学习态度没有显着差异。3、初一学生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与学业适应及其各维度(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呈显着正相关。而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与学业适应及各维度(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呈显着负相关。研究二表明:在实验干预下,实验组学业情绪及其四个维度(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前后差异显着;学业适应总体水平及其叁个维度(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前后差异显着;通过团体辅导,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适应明显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0)

沈彩霞[8](2018)在《中小学生学业适应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建议——基于对北京市155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业适应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适应环境要求,取得较好学业成就的一种倾向。良好的学业适应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北京市1555名小学四年级—高二学生进行了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的学业适应水平逐年下降,表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和内部学习动机逐年下降,外部学习动机逐年上升。初一和高一学生的学业适应状况较前一学段均出现明显下降。建议学校重视学段衔接,营造积极、尊重、自主的学校氛围,优化课堂任务设计,建立支持性的师生关系,以促进中小学生学业适应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鑫锫[9](2018)在《高中学生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一项叁年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从事成就相关行为的理由或目的,即成就目标取向,对青少年的学业适应及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当前学生成就动机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在特定发展阶段成就目标取向和学业适应之间可能存在特异性的复杂交互作用。迄今,尚未见有关我国高中学生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适应之间关系的系统探讨。本研究试图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查高中学生成就目标取向的发展及其与学业适应的动态发展关系,并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作用过程及机制。研究在四个城市从四所普通高中抽取731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叁年的追踪研究。每隔半年共计五个时间点,采用个人成就目标取向量表、回避型学业认知态度量表、学业动机量表和学习策略量表,采集学生各方面表现的数据。基于此开展下述研究:1.研究一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考察高中学生成就目标取向的发展趋势,采用潜类别增长曲线分析技术探究成就目标取向发展轨迹的异质性亚组及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学生掌握目标在高中阶段呈曲线下降趋势,表现趋近目标呈曲线上升趋势,表现回避目标的曲线上升趋势不显着。高中学生掌握目标的变化趋势无显着性别差异,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的变化趋势存在显着性别差异,男生的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的上升速度均明显高于女生。(2)掌握目标取向的发展轨迹可分为叁个异质性亚组,即中高水平快速下降组、高水平慢速下降组和中高水平慢速下降组,分布比例为2%、63%和35%。表现趋近目标取向发展轨迹可分为四个异质性亚组,分别为中高水平稳定组、中低水平慢速上升组、低水平稳定组和高水平快速下降组,分布比例为7%、51%、40%和2%;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发展轨迹存在两个异质性亚组,分别为中低水平稳定组和中高水平稳定组,分布比例为47%和53%。性别、初始的回避型认知态度、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考试焦虑是影响成就目标取向异质性亚组分类的主要因素。2.研究二考察高中学生不同类型成就目标取向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生掌握目标与表现趋近目标之间相关不显着,掌握目标与表现回避目标呈现较低正相关,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呈现较高正相关。(2)掌握目标与表现趋近目标、掌握目标与表现回避目标之间不存在发展共变关系;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之间呈现出发展共变关系,表现趋近目标上升速度越大,表现回避目标的上升速度也越大。3.研究叁考察高中学生学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并探究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发展轨迹亚组学生的学业适应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回避型学业认知态度和考试焦虑呈曲线上升趋势,内部动机、自我效能和深层加工策略呈线性下降趋势,外部动机呈线性下降趋势不显着,浅层加工策略呈线性上升趋势不显着。回避型认知态度、自我效能的发展趋势上存在显着性别差异,男生回避型认知态度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女生,自我效能的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女生。(2)不同的成就目标取向发展轨迹各异质性亚组学生的学业适应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掌握目标取向中高水平快速下降组和表现趋近目标取向高水平快速下降组在各学业适应变量上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掌握目标取向高水平慢速下降组和中高水平慢速下降组的回避型认知态度和考试焦虑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表现趋近目标取向中高水平稳定组和中低水平慢速上升组的回避型认知态度和考试焦虑呈上升趋势,低水平稳定组考试焦虑呈上升趋势。表现回避目标取向两个亚组的回避型认知态度和考试焦虑上均呈上升趋势,且中高水平稳定组上升更明显。4.研究四考察叁种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适应的发展关系。结果显示:掌握目标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自我效能、浅层加工策略、深层加工策略之间存在发展共变关系,掌握目标取向的变化速度越大,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自我效能、浅层和深层加工策略的变化速度越大;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取向与回避型认知态度、考试焦虑、外部动机之间存在发展共变关系,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取向的变化速度越大,回避型认知态度、考试焦虑和外部动机的变化速度越大。5.研究五通过建构交叉滞后模型,探究叁种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适应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显示:掌握目标与学业适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学生掌握目标越高,其后的回避型学业认知态度越低,内部动机、自我效能、深层加工策略水平越高,这些学业适应表现又进一步预测学生其后的掌握目标。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这两种目标取向与学业适应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学业适应变量对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的预测作用,具体来说,外部动机和考试焦虑水平越高,其后的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目标越高。本论文关于成就目标取向及其与学业适应关系的探索,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发现,体现和验证了高中学生成就目标取向和学业适应发展的动态性、多样性以及可塑性。研究发现有助于拓宽国内已有关于成就目标取向的横断性研究,丰富成就取向的理论认识,而且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1-28)

周新新[10](2018)在《幼师生心理适应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师生的专业认同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接受与认可。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对其完成学业并成长为幼儿教师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心理适应是指幼师生因身心、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幼师生对自己能够完成或胜任学业的预测、判断和信心。心理适应从生理、情绪、学习、人际、生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幼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则直接影响着幼师生的专业学习状态。本研究以CDGY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简称幼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适应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专业认同问卷》对幼师生心理适应、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7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9.4%。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专业认同在专业志愿、专业了解和班级成绩上存在显着差异。(2)心理适应各因子与专业认同均存在显着正相关。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对专业认同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生理适应、情绪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对专业认同没有明显预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存在显着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专业认同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4)生理适应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负相关,人际适应、学习适应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显着正相关。生理适应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适应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人际适应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不显着。(5)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适应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幼师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二是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幼师生积极主动参与专业学习,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叁是建设专门的专业教育与指导课程体系,提升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四是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合作育人作用,促进专业认同,提升教育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11-24)

学业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的特点及学校疏离感在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乡镇中学264名留守初中生(男生116人,女生148人),采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评定量表、父母期望问卷、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量表、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量表分别测量留守初中生的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和学业适应水平。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留守初中生中,女生的学业适应水平高于男生(F=12.70,8.35,7.41;P<0.001);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均与学校疏离感显着负相关(r=-0.72,-0.63,-0.35;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显着正相关(r=0.54,0.32;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正向预测学业适应(β=0.49,0.13;P<0.05),学校疏离感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73,95%CI为(0.07,0.12);在父母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62,95%CI为(0.01,0.04)。结论:学校疏离感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业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曹秋迪,宫火良.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魏义承,徐夫真.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与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3].李荣荣.高中生学业嫉妒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扬州大学.2019

[4].付艳.非学业适应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刁佳玺,刘晨曦,于敏章.初中生家庭氛围、学业自我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

[6].Charles,Gbollie.在华国际学生的留学动机与心理适应,学业满意度,领导潜能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9

[7].冯冰冰.初一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沈彩霞.中小学生学业适应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建议——基于对北京市155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

[9].徐鑫锫.高中学生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一项叁年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10].周新新.幼师生心理适应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学业适应论文-曹秋迪,宫火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