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结构演化论文-盛科荣,王云靓,樊杰

城市结构演化论文-盛科荣,王云靓,樊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结构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网络,演化机理,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地理邻近

城市结构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盛科荣,王云靓,樊杰[1](2019)在《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基于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建立起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城市网络,研究了生产分割环境下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其发育机理。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城市网络的关联程度显着增强,但是网络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路径依赖和分层结构特征,导致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的演化过程;经济规模、政治权力、知识资本、网络设施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出度扩张效应、入度聚敛效应、出度聚敛效应深刻影响着城市网络度中心性格局的生长发育,互惠链接、2-路径、传递性叁方关系、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格局也是城市网络链接关系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择优链接、网络闭合和网络邻近机制是城市网络复杂性和有序性的基础,路径依赖机制倾向于强化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网络关联格局。(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1期)

曹薇,薛秋霞,苗建军[2](2019)在《空间结构视角下长叁角城市群创新极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空间结构视角研究了长叁角城市群创新极的结构分布及演化规律,利用创新重心模型对长叁角城市群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予以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W指数对城市群创新极化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长叁角城市群的创新极化效应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但其结构分布具有共性,外围均集中在北翼北部和南翼的中西部地区,极化区集中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长叁角城市群的创新极演化趋势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沿海地区极化区等级升高且范围扩大,沿江地区的极化区先扩张再缩小,沿京杭运河极化区的等级升高、数量变多,铁路沿线城市总体的极化区变多,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国情境下城市群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杨亮洁,杨永春,潘竟虎[3](2019)在《中国西部城市参与全球和全国竞争的时空格局及网络结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应用变异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西部城市参与全球和全国经济竞争的时空格局及网络结构演变。结果表明:①外资和中国企业的空间格局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成都、重庆和西安是集聚中心。②外资企业集聚趋势明显,核心—边缘结构强化;中国企业集聚趋势减弱,核心—边缘结构弱化。③西部城市外资和中国企业均存在"组织链末端锁定"现象,参与全球和全国竞争的能力均较弱,但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更弱。④两类企业均围绕成都、重庆、西安、贵阳形成高—高集聚区,呈群体式发展,围绕兰州、昆明形成高—低集聚区,呈据点式发展,其余大部分城市空间自相关性极弱,空间极化不明显,中国企业的区位选择对外资企业有明显的示范效应。⑤基于外资企业的城市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集聚特征明显;基于中国企业的城市网络发育趋于成熟,分散效应明显增强;成都、重庆、西安是城市网络的核心城市。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培育具有辐射带动力增长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增强区际联系,提升西部城市参与全球和全国竞争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0期)

王东方,董千里[4](2019)在《中国城市物流发展空间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2005—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异质性在地理空间分布总体态势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城市物流发展空间结构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且较稳定;2.我国城市物流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空间结构演化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其中,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分别呈现多点多级、单点单级空间格局特征;3.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城市物流呈现极化发展向均衡扩散发展转变态势。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物流发展仍处在极化发展阶段或者极化发展向扩散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4.中国城市物流发展存在显着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在地理分布上呈现集聚特征;5.城市物流发展存在显着的正向溢出效应,物流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物流发展溢出效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斌栋,王婷,刘鹏飞[5](2019)在《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铁路客运的功能联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1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铁路客运班次构造多中心指数来表征基于功能联系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在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基于功能联系视角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总体呈单中心化趋势,但地区差异化明显,珠叁角、山东半岛和闽东南城市群已表现出多中心化特征;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程度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先单中心后多中心的演变过程;城市群规模的增大和城市间联系加强促进了城市群向多中心方向演化;而面积小、叁产比重高的城市群更有利于形成单中心的结构;政府干预作用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并不显着。鉴于不同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不同,未来政策取向应该遵从各个城市群自身规律。(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鲁圣鹏,李雪芹,汤蒂莲[6](2019)在《耗散结构视阈下城市零废弃物管理系统演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废弃物"描绘了人类实现废弃物零排放的宏伟愿景,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具远见的理念之一。文章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介绍零废弃物的概念与发展实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及其Brusselator转义模型,着重分析城市零废弃物管理系统形成的演化机制。研究表明:城市零废弃物管理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占主导、他组织为辅助的复合发展过程;其形成需要原有系统远离平衡态,需从政治、社会、技术与经济等方面,创造一个能对系统产生足够大负熵流的外界环境;只有当外界的负熵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才会失稳,向有序的城市零废弃物管理系统进化。(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胡雪萍,侯志强[7](2019)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中的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和2017年的截面数据,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经济带上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总量上呈递增的趋势,但区域之间悬殊太大,且较为不平衡;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东密西疏",但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由2013年比较松散的状态逐步走向联系较为紧密的网络结构;经济带中的城市旅游经济结构从2013年的广州、南宁双核发展逐步转为广州、南宁、柳州叁核发展。最后,提出要依托新叁大核心城市,将整个经济带划分为珠叁角旅游区、桂北旅游区、桂南旅游区叁大发展区域,并在不同区域布局不同的旅游业态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红,包英男[8](2019)在《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化——基于长叁角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在提出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假设的前提下,采用1997-2016年长叁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对长叁角24个城市的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着影响: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协同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9年08期)

田野,罗静,孙建伟,董莹,陈国磊[9](2019)在《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联系及其轴-辐网络结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轴-辐伺服网络是一种高效的网络类型,有利于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提高效率,并发挥规模效应。选取武汉城市圈内37个城镇作为网络节点,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其1995—2015年空间联系并进行分析,之后根据联系强度分布构建空间联系网络,并运用Python第叁方开源软件包Networkx对其轴-辐网络结构及演化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结论:①城市间联系强度逐渐增强,由单极放射状向网状一体化渐次演化,总体联系呈现以武汉主城区为中心的核心—边缘格局。空间联系网络与联系强度同步发育,结构更加致密,同时关键节点的枢纽地位愈发凸显。②关键轴心城镇与联系通道围绕武汉主城区逐步发育,最终形成覆盖武汉主城区东、北、南叁向的多重连接环,构成辐点城镇与轴心城镇进行联系的主要路径。③整体网络形成以武汉主城区为一级轴心,部分地级城市主城区为二级轴心,其他城镇为辐点的轴—辐网络结构,形态则呈现点对式网络—初级轴-辐网络—层级轴-辐网络的演化过程,且仍处于继续发育中。(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安俞静[10](2019)在《基于铁路客运视角的长叁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5、2010及2015年长叁角地区城市间铁路客运班次数据,采用加权度中心性、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等方法,从城市个体角色、整体网络发展、拓扑结构等方面对长叁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心度视角下长叁角地区城市体系处于集聚效应相对显着的首位型阶段,核心城市发展优于中小城市。(2)城市网络密度提升明显,不同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富人俱乐部"现象越发显着。(3)铁路客运网络格局由"廊道构筑"模式向"网络化"模式演变,高铁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由城市地位形成的"马太效应"。(4)沪、宁、杭、甬4城市围合而成的强联系网络区域是长叁角地区的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之外为沿着不同发展方向延伸的轴线。(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城市结构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空间结构视角研究了长叁角城市群创新极的结构分布及演化规律,利用创新重心模型对长叁角城市群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予以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W指数对城市群创新极化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长叁角城市群的创新极化效应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但其结构分布具有共性,外围均集中在北翼北部和南翼的中西部地区,极化区集中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长叁角城市群的创新极演化趋势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沿海地区极化区等级升高且范围扩大,沿江地区的极化区先扩张再缩小,沿京杭运河极化区的等级升高、数量变多,铁路沿线城市总体的极化区变多,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国情境下城市群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结构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盛科荣,王云靓,樊杰.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基于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视角[J].经济地理.2019

[2].曹薇,薛秋霞,苗建军.空间结构视角下长叁角城市群创新极演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9

[3].杨亮洁,杨永春,潘竟虎.中国西部城市参与全球和全国竞争的时空格局及网络结构演化[J].经济地理.2019

[4].王东方,董千里.中国城市物流发展空间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孙斌栋,王婷,刘鹏飞.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铁路客运的功能联系视角[J].人文地理.2019

[6].鲁圣鹏,李雪芹,汤蒂莲.耗散结构视阈下城市零废弃物管理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9

[7].胡雪萍,侯志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8].王晓红,包英男.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化——基于长叁角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名城.2019

[9].田野,罗静,孙建伟,董莹,陈国磊.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联系及其轴-辐网络结构演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9

[10].安俞静.基于铁路客运视角的长叁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化[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标签:;  ;  ;  ;  

城市结构演化论文-盛科荣,王云靓,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