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部曲论文-闫文文

亨利四部曲论文-闫文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亨利四部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亨利四部曲”,君王,贵族,平民

亨利四部曲论文文献综述

闫文文[1](2018)在《从“亨利四部曲”看莎士比亚的荣誉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乃至欧洲文学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的伟大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戏剧领域,其中,莎士比亚戏剧是继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方戏剧艺术的第二大高峰,四百年来,一直是舞台演出和文学创作的楷模。莎士比亚对历史十分感兴趣,也很善于从历史中寻找创作灵感。在莎士比亚的38部剧作中,历史剧共有11部,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历史剧在莎士比亚剧作中的重要地位。这11部历史剧以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玫瑰战争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从金雀花王朝到都铎王朝一百多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在这11部历史剧中,除《爱德华叁世》、《约翰王》以及《亨利八世》之外,其他八部作品按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可以分为两个四部曲。其中,第二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亨利四世》(下)以及《亨利五世》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其成熟之作,其中涉及理查二世被废、亨利四世篡位、英国贵族叛乱、亨利五世继位,继而发动对法战争等一系列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论文试图从第二个四部曲入手,以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点,分析四部剧作中包括君王、贵族以及平民在内的叁类人物的荣誉观问题,即荣誉对这叁类人物各自的内涵,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和维护自身的荣誉。莎士比亚所生活的英国处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末期,此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形态的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也处处透露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此外,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影响;在处理君臣、君民关系时,还受到了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莎士比亚所倡导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诸如君王、贵族以及平民都应该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履行义务,恪守职责,以此来维持社会之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这些义务和职责的践行则是对其荣誉的维护。本论文试图通过对莎士比亚第二个四联剧,即“亨利四部曲”的分析,得出莎士比亚的荣誉观。而在历史剧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对荣誉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叁个不同的阶层的荣誉观:(1)君王的荣誉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2)贵族的荣誉主要体现为利益和义务的平衡;(3)而社会的底层人民则认为荣誉毫无价值。通过对其荣誉观的研究,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坚持人文主义思想,他对篡位、叛乱、内战等等这些影响国家安定的因素持否定态度,而对国家稳定,君主英明、贵族忠诚、人民安宁这样一种理想有着无限的向往。在亨利四部曲中,莎士比亚的的进步在于他不仅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状态,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开始关注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和自身因素的限制,莎士比亚没有把底层社会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君王以及贵族的精神世界放在统一层面加以考量,这就导致他对平民精神世界的描写过于片面和负面,对他们的荣誉观也持否定态度。(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龙凤霞[2](2011)在《莎士比亚“亨利四部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剧是伊丽莎白时代剧作家钟爱的文学体裁之一,而莎士比亚更是个中翘楚。他的历史剧创作不仅成功地描述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重要的政治思想,而且这些剧作本身以及剧作的演出也参与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为英国的社会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莎士比亚的第二历史四联剧,又称“亨利四部曲”是莎氏历史剧中更为成熟的作品,集中叙述了英国长期动荡的最初原因---理查二世的被废和亨利四世的篡位,亨利四世如何成功维护风雨飘摇中的统治,哈尔王子如何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转变为一代明君的受教过程。本文采用新历史主义中“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两组概念,通过追溯莎氏时代关于王与工权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回顾重要历史事件,考察了社会政治历史与莎士比亚第二历史四联剧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颠覆”与“抑制”这两大主题如何在该组剧中交互出现,从而为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以及第二历史四联剧在莎氏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10-01)

李岑[3](2009)在《复调中的莎式英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部曲”,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文化唯物主义者持两种相反观点:前者认为这些剧作反映了作家对强有力的王权的歌颂;后二者则认为剧作中颠覆王权的力量不容忽视。综合分析这两种观点后,本文认为,莎士比亚的“亨利四部曲”无论从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表达等多方面来看都呈现出复调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很难看出剧作家本人的价值倾向,只能由批评家见仁见智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因素得出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原因使得“亨利四部曲”呈现出多重复调的结构,本文尝试做了一些分析,认为与时代的过渡性有关。在这些历史剧中,正义与合法的概念前所未有的混乱,人物的行为也失去了一个道德评判标准。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即使是这些所谓价值标准模糊,道德近乎缺失的历史剧,几百年来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这种前提下,笔者试图以一个新名词“莎式英雄”来概括复调结构下的人物形象。复调结构使得各阶层各派别的人物均在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自我展示。这类人物或为荣誉而生,或为野心而战,他们行为的正当与否有待商榷,成败与否亦不得而知,但他们在世间展现了率性而快意的人生,终究令人感动。本文试图避开价值观念的争执,从审美角度对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时时展露着生命活力的“英雄”乃是“亨利四部曲”流传后世,至今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9-05-01)

张冲[4](2002)在《颠覆与维护之间:莎士比亚“亨利四部曲”的多重复调——从《亨利四世》(上篇)五幕一景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 ,莎士比亚历史剧反映了对当时历史现实的关怀 ,以历史讽喻现实 ,颂扬集权统一 ,反对动乱分裂 ,有着明显的拥护王权、维护稳定的倾向。然而 ,《亨利四世》 (上、下篇 )和《亨利五世》中哈尔从王子到国王的成长经历和福斯塔夫人物情节的发展、《理查二世》中国王更替的原因与结果、历史剧中到处可见宫廷与底层社会的现实与声音并存等等 ,却造成了明显的不稳定 ,时刻威胁着要颠覆王权和既定的上层意识形态。其结果是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呈现出复调式的结构和主题 ,而剧作家则隐身于复调背后 ,由一代一代的观众和读者自己去欣赏和揣度复调背后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亨利四部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剧是伊丽莎白时代剧作家钟爱的文学体裁之一,而莎士比亚更是个中翘楚。他的历史剧创作不仅成功地描述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重要的政治思想,而且这些剧作本身以及剧作的演出也参与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为英国的社会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莎士比亚的第二历史四联剧,又称“亨利四部曲”是莎氏历史剧中更为成熟的作品,集中叙述了英国长期动荡的最初原因---理查二世的被废和亨利四世的篡位,亨利四世如何成功维护风雨飘摇中的统治,哈尔王子如何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转变为一代明君的受教过程。本文采用新历史主义中“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两组概念,通过追溯莎氏时代关于王与工权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回顾重要历史事件,考察了社会政治历史与莎士比亚第二历史四联剧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颠覆”与“抑制”这两大主题如何在该组剧中交互出现,从而为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以及第二历史四联剧在莎氏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亨利四部曲论文参考文献

[1].闫文文.从“亨利四部曲”看莎士比亚的荣誉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龙凤霞.莎士比亚“亨利四部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兰州大学.2011

[3].李岑.复调中的莎式英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4].张冲.颠覆与维护之间:莎士比亚“亨利四部曲”的多重复调——从《亨利四世》(上篇)五幕一景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亨利四部曲论文-闫文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