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三测绘院贵州省贵阳55000
摘要: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行业统计数据及社会统计数据,以贵州省毕节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模型的选取,从精准扶贫以及地理空间视角,综合评价纳雍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状况,明确迁入地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迁入地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关键词:易地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地理国情
贫困是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从1980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扶助贫困人口[1]。目前中扶贫已见成效,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贫困人口减半的大目标[2]。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3]。易地扶贫是通过人口迁移来改变生存环境,是有效地途径和根本措施[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用“推力”和“拉力”分析影响迁移的因素[5]。还有T.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认为迁移是一种能够带来收益的投资,迁移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是可能迁移[6]。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erkeley和世界银行的JohannesKoettlandRensVakis研究阿富汗移民情况,认为:(1)贫民不愿意移民国外,比较穷的农民愿意到农村和城市。(2)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对移民有益处[7]。国内对于扶贫搬迁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安置模式的分析、动力机制的研究、生计空间的塑造及移民政策的研究[8-12]。
【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13]。针对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及专题分析,刘耀林[14-15]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提出了指标构建的方法,探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为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提供支撑。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身份,具有扶贫人口多、难度大、任务重的特点,本文在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及专题分析的支持下,结合人口普查等专题数据,选取贵州省毕节市“十三五”异地扶贫搬迁迁入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图解、图示法,遵循科学性、简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计算
1.1指标体系构建
表1.1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统计表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条件的均等。其内涵主要包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本文主要从地理学角度对公共事业性服务进行评价。指标如表1.1所示,基础设施覆盖率是以基础设施所在位置为出发点,描述居民点与设施的交通连接程度。服务半径是指居民点到学校、医院的实际交通距离,服务半径的设定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规范中明确规定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由于没有规范明确农村中小学服务半径以及医院服务半径,因此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分别选取500、1000、1500、2000米交通距离为小学服务半径;以1000,2000,2500,3000米交通距离为中学服务半径;1000,3000,5000,7000米交通距离为医院服务半径,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1000米为小学服务半径、2000米为中学服务半径、5000米为医院服务半径。根据累积机会模型原理,通过设定不同距离的服务半径,对居民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接近中小学服务的机会进行比较。即居民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可供选择的中小学数目,可供选择的学校数目越多表明居民就读中小学便利程度越高,基础教育均衡化越好。通过指标筛选得出居民点1500米服务半径内可供选择的小学数最能代表全县居民享受小学服务的机会,居民点2500米服务半径可供选择的中学数最能代表全县居民享受中学服务的机会,居民点5000米服务半径内可供选择的医院数,最能代表全县居民生病就近就医的机会。
1.2指标计算
S101计算公式:
式中XRi为第i个统计单元内小学服务半径内居民点覆盖率(%);为在第i个统计单元内,以每个小学为中心1000米交通距离为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民点数;第i个统计单元内居民点的总量。
S108计算公式:
式中为第i个统计单元内小学服务半径内学龄人口覆盖率(%),为在第i个统计单元内,以1000米交通距离的服务区范围内6-12岁人口数,为统计单元内内6-12岁总人口数。
S104计算公式:
式中为第i个统计单元内,j个居民点小学入学交通距离的平均值,为在第i个统计单元内,各居民点距离小学交通距离之和,j表示第i个统计单元内居民点的个数。
S103、S201计算方式同S101,S109计算方式同S108,S105、S202计算方式同S104,计算方法不再赘述。S106、S107、S203分别将小学、中学、医院与居民点与服务区进行空间关联,分别统计出各评价单元内可选择的小学、中学、医院个数。通过教育、医疗、人口普查等行业数据分别计算出S102、S110、S111、S204、S205
2构建评价模型
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指标综合评价是衡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均衡性状况,是监测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来评价公共服务均等化,离不开与其密切相关的基础教育、基础医疗资源空间合理配置,因此要充分将评价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本文主要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选择科学的评价模型两方面进行评价,通过选择专家打分和熵权法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成的思想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来测度某一地区公共服务的均衡情况,从侧面反映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可以表达为基础教育均等化和基础医疗均等化函数,函数关系如下:
JDH=F(S1,S2)
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两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最终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JDH=F(S1)*S1+F(S2)*S2
式中S1为基础教育状况,S2为基础医疗状况,F(S1)、F(S2)分别为基础教育状况、基础医疗状况权重。
3实验分析
3.1实验区概况
纳雍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04°55′40″至105°38′04″,北纬26°30′16″至27°05′54″,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48公里,隶属毕节市。东与织金,南与六枝,西与水城、赫章,北与毕节七星关区、大方各市县接壤。境内交通方便,主要道路有省道211和省道307,两条高速分别为夏蓉高速和杭瑞高速,夏蓉高速纳雍互通至老凹坝段通车,杭瑞高速厍东关至毕节段通车。全县面积2452.3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476米,最低海拔1050米,全县辖26个乡镇(办事处),辖3个街道、7个镇、6个乡、10个民族乡,2016年末人口总数约108.14万人,乡村人口83.91万人,占总人口的77.59%。属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纳雍县属多民族聚居区,全县共有苗、彝、白、布依、回、侗、壮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51.63万人。截至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时点更新完成时,纳雍县共有小学305所,中学39所,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064人,中学在校学生42214人。教师数7282人,其中小学教师4924人,中学教师2358人。小学学龄人口107145人,中学学龄人口44451人。纳雍县共有医院29所,床位数875张,医护人员643人。
3.2监测区总体评价
首先对指标计算的结果利用极值法进行无量钢化,其次利用熵权模型结合DELPHI法,对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两个二级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0.5,最后利用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模型计算出纳雍县26个乡镇的公共均等化指数,来评价纳雍县现阶段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
(1)基础教育
利用熵权模型测算准则层基础教育水平的各指标权重,见表3.1
表3.1基础教育水平的各指标权重
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侧算基础教育水平指数公式如下:
S1=0.0216*S101+0.0423*S102+0.1227*S103+0.0515*S104+0.0432*S105+0.144*S106+0.4156*S107+0.0321*S108+0.1093*S109+0.0055*S110+0.012*S111
表3.2基础教育配置水平指数
根据公式得到基础教育的指数,并对指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标准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结果见表3.2,得分越高表明该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越好,学校配置和师资力量配置较为均衡,能够满足当地居民教育需求。整体来看纳雍县基础教育配置水平指数标准化得分差异显著,文昌街道得分最高,为100分,猪场苗族彝族乡和沙包乡得分最低,仅得24分,差异非常明显。
在ARCGIS下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基础教育配置水指数平标准化得分从高到低分分为均衡、较为均衡、基本均衡、较不均衡、不均衡五个等级,分级结果见图3.1。从图中可以看出纳雍县基础教育配置在县城较好,另外临近七星关的维新和姑开乡也比较好,与县城相邻的沙包乡和勺药乡基础教育配置较低,这与该乡镇的居民大多选择到县城就学息息相关。
图3.1基础教育配置水平指数分级图
(2)基础医疗
利用熵权模型测算准则层基础医疗水平的各指标权重,见表3.3。
表3.3基础医疗水平的各指标权重
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侧算基础教育水平指数公式如下:
S2=0.1085*S201+0.072*S202+0.4171*S203+0.1508*S204+0.2515*S205
根据公式得到基础医疗的指数,并对指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标准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结果见表3.4,得分越高表明该地区基础医疗配置水平越好,医院配置和医护人员配置较为均衡,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就医需求。整体来看纳雍县基础医疗配置水平指数标准化得分差异显著,文昌街道得分最高,为100分,阳长镇得分最低,仅得33分,差异非常明显。
表3.4基础医疗配置水平指数
在ARCGIS下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基础医疗配置水指数平标准化得分从高到低分分为均衡、较为均衡、基本均衡、较不均衡、不均衡五个等级,分级结果见图3.2。从图中可以看出纳雍县基础医疗配置在县城较好,龙场镇与中岭镇基础医疗配置最差,这与评价单元的地形地貌以及乡镇行政中心有很大的联系,这两个乡镇的行政中心均临近边界。
图3.2基础医疗配置水平指数分级图
(3)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评价
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测算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公式如下:
JDH=0.5*S1+0.5*S2
根据公式得出纳雍县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数,并对指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标准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结果见表3.5,得分越高表明该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越高,学校配置、师资力量配置、医院配置和医护人员配置较为均衡,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整体来看纳雍县公共服务水平指数标准化得分差异显著,文昌街道得分最高,为100分,水东乡得分最低,仅得31分,差异非常明显。
表3.5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
在ARCGIS下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平标准化得分从高到低分为均等性好、均等性较好、基本均等、均等性较差、均等性差五个等级,分级结果见图3.3,县中心所在地无能是教育还是医疗都要比其他乡镇好的多,在整县中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自然而然是最高的。
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基础教育配置指数、基础医疗配置水平指数的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处于均等的乡镇与基础教育配置均衡的乡镇是一种被包含的关系,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处于均等的乡镇与基础医疗配置均衡的乡镇也是一种被包含的关系,处于其他等级的结果乡镇相关性也较高,从而验证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图3.3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分级图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参照国家的规范标准以及贵州省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纳雍县为研究区域,建立包括居民点、中学、小学、医院、道路、行政区划、各居民点学龄人口、师生比例等空间数据库。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模型的选取,从精准扶贫以及地理空间视角,综合评价纳雍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状况,明确迁入地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迁入地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确保迁入地人口“搬得来且住得下”,为贵州“十三五”精准扶贫提供科学理论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建议,更好地服务公众、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永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J].农产品加工•综合期刊,2014(3):26-28.
[2]薛龙义,王耀麟,张爱国等,中国特色的扶贫移民模式可持续研究[M].北京建筑出版社,2014:10-191.
[3]人民日报评论员.带着贫困人口奔小康-写在首个国家扶贫日[N].人民日报,2014-10-17.
[4]张茹,张爱国,孟宪玲等.黄土高原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以山西省平陆县为例[J].绿色科技,2014(3):237-240.
[5]黄祖辉.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6]唐丽霞.谁迁移了?-中国西部地区有组织的自愿移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
[7]王方捷.三峡库区生态移民研究-湖北省巴东县为例[D].三峡大学硕士论文,2011.
[8]李王鸣.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2):205-210.
[9]张茹.晋陕两省扶贫移民搬迁模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10]赖波平.赣西北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研究[J].理论观点,2009.
[11]付少平.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生态移民生计空间再塑造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6):8-12.
[12]陆汉文.我国扶贫移民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5(5):165-171.
[13]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S].北京: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
[14]刘耀林,地理国情多层次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3):1-4.
[15]刘耀林,地理国情多层次统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地理信息世界,2015,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