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批孔运动论文-董雯霞

批林批孔运动论文-董雯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批林批孔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批林批孔”运动,湘潭,林彪,孔子

批林批孔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董雯霞[1](2018)在《湘潭“批林批孔”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批林批孔”运动是1974年1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在“文化大革命”中开展的一次以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毛泽东将“批林”与“批孔”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谓“复辟倒退”,防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倾向,而江青一伙接过毛泽东的这个号召,提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对准了周恩来等人。本文从湘潭“批林批孔”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其宣传、发动、开展情况,以及运动的开展方式、批判内容、特点和影响等,力求探究该运动的实质,并从中获得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下达后,全国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中共湖南省委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湘潭地委、湘潭市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于1974年2月1日,召开“批林批孔”动员大会,“批林批孔”运动遂在湘潭开展开来。本文从两个方面来介绍湘潭“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方式,一方面,湘潭“批林批孔”运动是以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召开“批林批孔”座谈会、编写揭发材料、广播讲课、抓先进典型为批判形式;另一方面,湘潭“批林批孔”运动以领导带头“学、揭、批”、工人组建骨干理论队伍并召开批判会、农民忆“叁史”来开展忆苦“批林批孔”为批判方法。湘潭“批林批孔”运动以揭发批判林彪、卜占亚和杨大易、批判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做法以及批判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主要批判内容。湘潭“批林批孔”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反复传达中央文件,层层训练骨干;缺乏群众基础;湘潭地区社会秩序较为混乱,派性之争严重;坚持联系实际批判。受“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1974年湘潭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经济严重滑坡,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纷起,文教事业也一度受损严重。“批林批孔”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严重错误的。它违背了中国的思想和社会实际,是注定要失败的。(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01)

舒云[2](2016)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的由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批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江青等人把"批林"和"批孔"联系在一起,有不少牵强附会之处。这中间,江青等人又"叁箭齐发",实际上是为了"批周公"。毛泽东拍板批判林彪的极左1971年"九一叁"事件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经毛泽东同意,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专案组。周恩来为(本文来源于《党史博览》期刊2016年08期)

梁忠华[3](2016)在《临沂的“批林批孔”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批林批孔”运动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批林批孔”运动的发生,既有其社会历史背景,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九?一叁”事件爆发,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文革”造成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许多人开始质疑“文化大革命”。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着手纠正“文革”的一些错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加之毛泽东对儒法思想看法的转变和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的存在和发展等历史原因,以及江青集团的推波助澜等现实原因,“批林批孔”运动最终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临沂是革命老区,其“批林批孔”运动既有全国共同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特色。临沂“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经历了由上而下的叁个阶段,即中央指示的下达及宣传,山东省政府的动员、指导和临沂市的宣传、动员与执行。在这场政治运动中,临沂人民从总体上来说是很不积极的,但迫于“文革”带来的压力和当时的政治形势,他们就消极应对。在多重压力之下,临沂人民采取了多种形式,来推动“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如召开大中小型会议和批判会、编写批林批孔材料、树立典型、举办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展览馆、建立图书馆、举办政治夜校、编写诗歌民歌、办报纸等。同时,为推动“批林批孔”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临沂人民还结合临沂地区实际,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临沂人民主要围绕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林彪及其集团扼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否定“文化大革命”、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儒家传统思想等内容展开了批判,并在临沂地区树立了张学山这一批判典型。“批林批孔”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批林批孔”运动也能在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方面,引起我们的反思。(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0)

齐东杰[4](2016)在《“批林批孔”运动在闽北》一文中研究指出"批林批孔"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席卷全国范围的一场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最后以失败告终。1974年初席卷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在闽北开展后,给闽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通过对这场错误的政治运动进行历史回顾与反思,对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批林批孔"运动的兴起(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2016年03期)

把增强[5](2016)在《“批林批孔”运动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批林批孔"运动是1974年1月18日至6月,经毛泽东批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发起的一场以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由于其违背了中国的发展实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缘起"批林批孔"运动,承转于批林整风运动。197 1年"九一叁事件"后,毛泽东、周(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6年01期)

把增强[6](2015)在《“批林批孔”运动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批林批孔"运动是1974年1月18目至6月,经毛泽东批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发起的一场以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由于其违背了中国的发展实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缘起"批林批孔"运动,承转于批林整风运动。当"批林整风"运动开展到1973年时,毛泽东从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论出发,提出了"批孔"的问题,以促使"批林整风"运动更为深入开展。有人说,毛泽东提出"批孔"主要是想通过批判儒家"反对变革"来诠释和强化"批林"以便统一认识,(本文来源于《时代人物》期刊2015年04期)

刘伟燕[7](2013)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山东的“批林批孔”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叁事件”后,广大干部群众对批判极左思潮的拥护和支持,引起了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可能被否定的忧虑。作为“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可以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纠正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错误,但是不能允许从指导思想上批判和否定“文革”。1973年春,在“批林整风”难以深入的时候,毛泽东从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论出发,提出了“批孔”的问题。毛泽东提出“批孔”,主要是想通过批判儒家“反对变革”来诠释和强化“批林”,以便统一认识,实现维护“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但毛泽东的这个愿望被江青等人利用,他们借题发挥,企图掀起一场类似“文革”初期那样的群众性大动乱,以乘机在党政军领导机构中夺取更多的权力。正是在这样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在全国上演。山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思想的发祥地,对批林批孔运动的反映最为敏感和显着。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山东批林批孔运动同样是在上级号召之下自上而下发动的,并非老百姓的自觉行为。因之,批林批孔运动在山东开场后,当地绝大多数干部对运动持消极应付和抵制的态度。为此,山东各地政府采取了编写批林批孔材料、建立“批林批孔”宣讲队和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习和批判的典型等各种方式推动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山东的批林批孔既具有全国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山东“批林批孔”运动表面上看是全民发动,轰轰烈烈,但其实很多方式流于形式,表现出的更多是盲目性、没有目的地进行批判活动。批林批孔运动最终造成了山东政治局面的愈发混乱和动荡,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尽管运动给山东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运动的持续和发展未能改变人们初始的消极抵制态度,毛泽东试图借批孔来强化批林,进一步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意图没有在山东达到预期效果;而江青等人企图打着毛泽东的旗号,掀起一场类似“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样的群众性的大动乱的图谋也未能在曲阜实现。这充分说明再度强制推行“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地方上已经不得人心,人们在心底普遍厌恶这样的政治运动,渴望恢复秩序,发展经济,不希望刚刚转好的形势遭到破坏。正是在这样的普遍心态的主导下,人们将希望寄托于要求维持秩序、强调恢复生产的周恩来、邓小平等老革命干部身上,从而为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四人帮”的垮台奠定了坚固的群众及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赵赓[8](2012)在《“批林批孔”运动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自1971年"九一叁"林彪叛逃事件之后,社会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大革命"产生了怀疑。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毛泽东极其关心将来人们会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听说在林彪的卧室里发现林彪摘录和书写不少孔子、孟子和儒家着述的语录和条幅,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克己复礼"等,他认为林彪是孔孟之道的信徒,由此便联想到"批林"必须和"批孔"(本文来源于《文史精华》期刊2012年07期)

阎志峰[9](2012)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来龙去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为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截至2010年10月,各(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2012年03期)

彭厚文[10](2011)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儒法斗争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七八月间,毛泽东针对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工作和党内外怀疑和否定"文革"的思潮,发表了一系列谈论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言论,否定和批判儒家,肯定和赞扬法家。他的目的,是含蓄地发出警告,不要否定"文革",否则就是"尊孔反法",开历史倒车,与林彪和历史上的反动派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这些言论,被"四人帮"集团所利用,引发了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和"批林批孔"运动。(本文来源于《党史博览》期刊2011年12期)

批林批孔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毛泽东批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江青等人把"批林"和"批孔"联系在一起,有不少牵强附会之处。这中间,江青等人又"叁箭齐发",实际上是为了"批周公"。毛泽东拍板批判林彪的极左1971年"九一叁"事件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经毛泽东同意,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专案组。周恩来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林批孔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董雯霞.湘潭“批林批孔”运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8

[2].舒云.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的由来[J].党史博览.2016

[3].梁忠华.临沂的“批林批孔”运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4].齐东杰.“批林批孔”运动在闽北[J].党史纵横.2016

[5].把增强.“批林批孔”运动始末[J].报刊荟萃.2016

[6].把增强.“批林批孔”运动始末[J].时代人物.2015

[7].刘伟燕.“文化大革命”后期山东的“批林批孔”运动[D].曲阜师范大学.2013

[8].赵赓.“批林批孔”运动始末[J].文史精华.2012

[9].阎志峰.“批林批孔”运动的来龙去脉[J].党史纵横.2012

[10].彭厚文.“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儒法斗争史研究[J].党史博览.2011

标签:;  ;  ;  ;  

批林批孔运动论文-董雯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